一种用于提升3/9225CCHT帘线紧密度的校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086发布日期:2018-10-19 22:3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升3/9225CCHT帘线紧密度的校直器,属于钢帘线校直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与其相关的轮胎行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环保、高速、耐用的轮胎更加得到时常的认可。钢帘线的捻制紧密度对帘布压延的平整性、渗胶性及粘合力有重大的影响,钢帘线的捻制紧密度的提升能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钢帘线质量。常规用户的压延时对钢帘线的紧密度要求可通过一般校直器消除残余应力来实现帘布的平整性。但个别客户对帘线的紧密度要求有特殊的要求,虽现有生产工艺技术能够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帘线,但帘线在压延时常出现波动,导致了帘布时有不平整现象发生,造成了用户对帘线生产厂过程质量控制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升3/9225CCHT钢帘线紧密度校直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提升3/9225CCHT帘线紧密度的校直器,包括前校直器以及后校直器,所述前校直器采用大小辊轮组合,上排辊轮包括5个辊轮,直径为φ9mm,槽形V135°,下排辊轮包括6个辊轮,直径为φ13mm,槽形V135°,后校直器上排包括9个辊轮,下排包括10个辊轮,其中沿排布方向前7个辊轮轴承槽形为V135°直径为φ13mm,后12个辊轮轴承槽形为U1.2*0.6mm,直径为φ13mm。

所述前校直器与所述后校直器辊轮数不一致,其他结构一致,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支架与调节底座,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同列分布的上排校直轮组装以及用于调节所述上排校直轮组装的第一距离调节装置,所述调节底座上设有多个同列分布的下排校直轮组装以及用于调节所述下排校直轮组装的第二距离调节装置,所述上排校直轮组装与所述下排校直轮组装相对错开分布。

所述调节底座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静滑板与下静滑板以及动滑板,所述动滑板一端插入所述上静滑板与所述下静滑板中间,另一端上设有所述第二距离调节装置,所述下排校直轮组装贯穿所述上静滑板安装在所述动滑板上。

所述第二距离调节装置为偏心手轮。

所述动滑板上在所述偏心手轮旋转路径上设有限位螺杆。

所述动滑板底部设有支撑压板。

所述第一距离调节装置包括设在所述支架上的螺纹孔、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距离调节装置数量与所述上排校直轮组装数量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帘线经过前校直器时,使用大小校直器辊搭配能更有效地起到消除残余应力增加帘线的紧密度;帘线经过后校直器时前后校直器轴承槽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槽形,可以更好的增加帘线的紧密度又能保证帘线不散头。本实用新型技术在捻股DTS-3/9225CCHT机床上推广以来,帘线紧密度明显上升,满足了用户对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前校直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校直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调节螺杆;2.调节螺母;3. 上排校直轮组装;4.支架;5.连接板;6.上静滑板;7.下静滑板;8.动滑板;9.支撑压板;10.手柄螺杆;11.手柄;12.限位螺杆;13. 下排校直轮组装;14.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提升3/9225CCHT帘线紧密度的校直器,包括前校直器以及后校直器,前校直器采用大小辊轮组合,上排辊轮包括5个辊轮,直径为φ9mm,槽形V135°,下排辊轮包括6个辊轮,直径为φ13mm,槽形V135°,后排校直器上排包括9个辊轮,下排包括10个辊轮,其中沿排布方向前7个辊轮轴承槽形为V135°直径为φ13mm,后12个辊轮轴承槽形为U1.2*0.6mm,直径为φ13mm。

前校直器与后校直器仅辊轮数不一致,其他结构一致,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支架4与调节底座,支架4上设有多个同列分布的上排校直轮组装3以及用于调节上排校直轮组装3的螺杆调节装置,螺杆调节装置包括设在支架4上的螺纹孔、调节螺杆1与调节螺母2,数量与上排校直轮组装3数量一致,调节底座上设有多个同列分布的下排校直轮组装13以及用于调节下排校直轮组装13的偏心手轮,上排校直轮组装3与下排校直轮组装13相对错开分布,其中调节底座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静滑板6与下静滑板7以及动滑板8,动滑板8一端插入上静滑板6与下静滑板7中间,另一端上设有偏心手轮,在偏心手轮旋转路径上还设有限位螺杆,下排校直轮组装13贯穿上静滑板6安装在动滑板8上,动滑板8底部还设有支撑压板9。根据上述参数设置对应的前校直器与后校直器,组合使用,实际生产中,在DTS成品捻股机上生产3/9225CCHT规格推广以来,帘线紧密度明显上升,满足了用户对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