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刃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9657发布日期:2018-11-20 20:3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八刃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尤其是涉及一种八刃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切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传统的螺纹铣刀通常为二刃螺纹铣刀(如中国专利CN103586523公开的一种二刃铝用圆鼻铣刀)或者为四刃螺纹铣刀(如中国专利CN203140859公开的一种不等刃圆鼻立铣刀)。但不管是二刃铣刀还是四刃铣刀,都无法满足精度越来越高和速度越来越快的切削加工要求。

中国专利CN204657596公开了一种可转位圆弧螺纹铣刀,该铣刀的刀齿为外旋式,刀体安装八个可转位刀片,刀片的调整方便,不用调刀、对刀,能有效节约经济成本。

然而,上述螺纹铣刀的刀片较薄,使用寿命十分短,虽然人们可通过更换刀片的方式继续使用,但这样大大增加了使用螺纹铣刀成本。此外,八刃螺纹铣刀产生的碎屑比二刃和四刃的都多,上述螺纹铣刀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法排屑而导致切削不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八刃铣刀,所述铣刀包括:刀柄段、连接段和切削段,所述刀柄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切削段依次连接,所述连接段上具有八个螺旋状的刃带和八个螺旋状的排屑槽,八个刃带与八个排屑槽相间排列,所述切削段具有八个刀刃,所述刀刃都包括: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引导斜面和引导槽,所述第一切削面与所述第二切削面连接,所述引导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切削面与所述引导槽之间,所述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都与刃带连接,所述引导槽与所述排屑槽连接,所述第一切削面的刃倾角小于所述第二切削面的刃倾角。

优选地,所述刃带的顶部为凸尖角,所述凸尖角与所述第二切削面对齐。

优选地,所述排屑槽的底部为凹尖角,所述凹尖角与所述排屑槽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面的外侧具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二切削面的外侧具有第二圆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角和所述第二圆角的曲率半径都为0.2mm-0.3mm。

优选地,所述引导槽的螺旋角为25°-35°,所述排屑槽的螺旋角为25°-35°。

优选地,所述刃带的最大宽度为所述排屑槽的最大宽度的四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面的刃倾角为0.5°-1°,所述第二切削面的的刃倾角为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八个刀刃,能大大提高铣刀的切削精度和效率。其中,由于第一切削面的刃倾角小于第二切削面的刃倾角,因此铣刀在切削过程中,能先通过第一切削面进行初步切削,再通过第二切削面进行二次切削,使产品最终成型,一方面提高切削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切削的阻力。

2、由于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都与刃带连接,因此能增强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的强度,延长铣刀的使用寿命。

3、由于铣刀设有引导斜面、引导槽和排屑槽,因此在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切削的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能沿着引导斜面、引导槽和排屑槽最终排出铣刀外部,从而避免切削不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铣刀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铣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涉及的铣刀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铣刀为圆鼻铣刀,铣刀包括:刀柄段1、连接段2和切削段3。刀柄段1、连接段2和切削段3依次连接,刀柄段1、连接段2和切削段3都大致为圆柱体形状。假定一个中轴线A和一个基面S,中轴线A与基面S垂直,铣刀的转轴位于中轴线A上。

连接段2上具有八个螺旋状的刃带21和八个螺旋状的排屑槽22,八个刃带21与八个排屑槽22相间排列并均匀布满连接段2。切削段3具有八个刀刃,八个刀刃沿圆周均匀排列,每个刀刃都包括:第一切削面31、第二切削面32、引导斜面33和引导槽34,第一切削面31与第二切削面32连接,引导斜面33位于第二切削面32与引导槽34之间。第一切削面31和第二切削面32都与刃带21连接,引导槽34与排屑槽22连接。第一切削面31的刃倾角小于第二切削面32的刃倾角,刃倾角是指第一切削面31或第二切削面32所在平面与基面S的夹角。

通过设置八个刀刃,能大大提高铣刀的切削精度和效率。其中,由于第一切削面31的刃倾角小于第二切削面32的刃倾角,因此铣刀在切削过程中,能先通过第一切削面31进行初步切削,再通过第二切削面32进行二次切削,使产品最终成型,一方面提高切削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切削的阻力。

其中,由于第一切削面31和第二切削面32都与刃带21连接,因此能增强第一切削面31和第二切削面32的强度,延长铣刀的使用寿命。

其中,由于铣刀设有引导斜面33、引导槽34和排屑槽22,因此在第一切削面31和第二切削面32切削的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能沿着引导斜面33、引导槽34和排屑槽22最终排出铣刀外部,从而避免切削不畅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刃带21的顶部为凸尖角210,凸尖角210与第二切削面32对齐。凸尖角210能提高第二切削面32的切削效率,并消除螺旋铣刀产生的刀纹,提高光洁度。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排屑槽22的底部为凹尖角220,凹尖角220与排屑槽22对齐。凹尖角220能对碎屑起到吸附作用,防止碎屑返回至切削段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切削面31的外侧具有第一圆角310,第二切削面32的外侧具有第二圆角320。第一圆角310和第二圆角320能防止刀刃在切削过程中由于过于锋利而导致崩刃的情况。具体地,第一圆角310和第二圆角320的曲率半径都为0.2mm-0.3mm,优选为0.2mm。

具体地,引导槽34的螺旋角α为25°-35°,优选为30°,排屑槽22的螺旋角β为25°-35°,优选为30°。螺旋角是指引导槽34或排屑槽22形成的螺纹与中轴线A之间的夹角。上述角度范围可以保证铣刀有足够的排屑速度,而且又不会造成碎屑溅射至较远的地方。

更具体地,刃带21的最大宽度W1为排屑槽22的最大宽度W2的四分之一。上述设置进一步保证铣刀的排屑速度。

具体地,第一切削面31的刃倾角为0.5°-1°,优选为0.5°,第二切削面32的的刃倾角为1°-2°,优选为1°。上述角度范围可以保证切削效率的同时防止刀刃承受的阻力过大。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类似,铣刀包括:刀柄段1'、连接段2'和切削段3'。刀柄段1'、连接段2'和切削段3'依次连接,连接段2'上具有八个螺旋状的刃带21'和八个螺旋状的排屑槽22',八个刃带21'与八个排屑槽22'相间排列并均匀布满连接段2'。切削段3'具有八个刀刃,八个刀刃沿圆周均匀排列,每个刀刃都包括:第一切削面31’、第二切削面32’、引导斜面33’和引导槽34’,第一切削面31'与第二切削面32'连接,引导斜面33'位于第二切削面32'与引导槽34之间。第一切削面31'和第二切削面32'都与刃带21'连接,引导槽34与排屑槽22'连接。第一切削面31'的刃倾角小于第二切削面32'的刃倾角。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铣刀为球头铣刀,用于切削各种曲面、圆弧沟槽,并且其可以加工一些狭小的凹陷区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