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楼板预留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2153发布日期:2018-10-12 23:1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民用工程住宅装修阶段,在顶板吊顶施工中,针对打吊筋孔进行控制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楼板预留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吊顶打孔施工中,普遍由工人手持电钻或将电钻固定在木方上进行打孔,在此过程中,工人需要抬头观察电钻偏移情况,如遇吊顶打孔较多,工人长时间手持电钻会引起疲劳,非常的不安全。打孔掉下的混凝土颗粒及四散的粉尘也会导致工人不可能长时间抬头观察。因此楼板预留打孔需考虑到散落颗粒及粉尘和简单易行的操作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楼板预留孔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楼板预留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工作台、升降杆、手摇提升装置、三角支架、电钻、电钻固定台,所述升降杆安装在工作台上,升降杆与电钻固定台连接;所述电钻固定台两侧分别与电钻和配重连接;所述电钻钻头处安装钻套,钻套与顶板连接;所述工作台与三角支架连接,三角支架与伸缩脚架连接;

所述升降杆由拉结限位管、连接片、限位卡扣、限位盘和长条螺栓组成,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与拉结限位管连接;所述限位卡扣通过铰链与限位盘连接;所述左侧限位盘中间位置开设限位孔,右侧限位盘中间位置设有施力螺栓孔;所述长条螺栓上部与限位孔连接,中间与施力螺栓孔连接,下方与从动锥齿轮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安装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安装在升降杆上并与摇柄连接。

进一步,所述拉结限位管为升降杆延轴线切割而成的等距1/8间隔管壁。

进一步,所述三角支架为可伸缩支架。

进一步,所述摇柄、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长条螺栓联动,形成传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限位卡扣22下翻后卡入拉结限位管28中的间隙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电钻固定台固定电钻,并配重,在顶板打孔时,在确保稳定的同时无须工人手持电钻;(2)采用钻套设计有效的防止打孔中散落的混凝土颗粒及粉尘对工人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3)通过调节三角支架,可适应不同楼层高度要求,避免工人使用梯子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4)采用摇柄和锥齿轮传动设计省时省力,易于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摇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升降杆2、手摇提升装置3、三角支架4、电钻5、电钻固定台6、配重7、伸缩脚架8、顶板9、钻套10、电源控制线11、连接片21、限位卡扣22、铰链23、限位盘24、限位孔25、施力螺栓孔26、螺栓孔27、拉结限位管28、摇柄30、转动轴31、从动锥齿轮32、主动锥齿轮33、长条螺栓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楼板预留孔装置主要由工作台1、升降杆2、手摇提升装置3、三角支架4、电钻5、电钻固定台6组成。

所述升降杆2安装在工作台1上,升降杆2与电钻固定台6连接;所述电钻固定台6两侧分别与电钻5和配重7连接;所述电钻5钻头处安装钻套10,钻套与顶板9连接;所述工作台1与三角支架4连接,三角支架4与伸缩脚架8连接;

所述升降杆2由拉结限位管28、连接片21、限位卡扣22、限位盘24和长条螺栓34组成,所述连接片21通过螺栓与拉结限位管28连接;所述限位卡扣22通过铰链23与限位盘24连接;所述左侧限位盘24中间位置开设限位孔25,右侧限位盘24中间位置设有施力螺栓孔26;所述长条螺栓34上部与限位孔25连接,中间与施力螺栓孔26连接,下方与从动锥齿轮32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32与主动锥齿轮33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33安装在转动轴31上,所述转动轴31安装在升降杆2上并与摇柄30连接。

所述拉结限位管28为升降杆2延轴线切割而成的等距1/8间隔管壁。

所述三角支架4为可伸缩支架,调节三角支架4和伸缩脚架8高度从而调整工作台1的高度。

所述摇柄30、主动锥齿轮33、从动锥齿轮32、长条螺栓34联动,形成传动机构,带动升降杆2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电钻5竖直打孔。

所述限位卡扣22下翻后卡入拉结限位管28中的间隙位置,限定滑动方向,避免电钻开动后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楼板预留孔装置,采用电钻固定台固定电钻,并配重,在顶板打孔时,在确保稳定的同时无须工人手持电钻;采用钻套设计有效的防止打孔中散落的混凝土颗粒及粉尘对工人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调节三角支架,可适应不同楼层高度要求,避免工人使用梯子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摇柄和锥齿轮传动设计省时省力,易于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