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用键槽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8551发布日期:2018-11-30 20:51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用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用键槽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用键槽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我公司近几年承接水电项目比较多,其中止推环和转子支架中间用9个键来承受扭力。众所周知键槽越多出现因过定位而无法安装情况越可能出现。因此需要配做止推环和转子支架上键槽,但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后键槽被盖在两件之间,因此无法两件直接配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在机加工时能单独完成又能满足图纸要求的用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用键槽加工工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用键槽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模板本体,所述环形模板本体上按照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关系设有基准键槽,所述环形模板本体上均布设有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环形模板本体的内圆周设有支撑内圈,所述支撑内圈的上表面设有高出环形模板本体的上表面,且止推环的上止口配合的止推环定位止口;环形支撑内圈的下表面设有与转子支架的上止口的配合的转子支架定位止口;所述支撑圈的内圆周焊接圆形加强板,所述环形加强板上开设有扇形减重孔,所述相邻的减重孔之间形成支撑筋。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在圆形加强板的中心位置焊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外圆周沿支撑筋方向向支撑内圈焊接有立筋。

在每个立筋的外端部支撑内圈和模板连接处设有应力释放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工装,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对机床精度的要求,在机加工后一次合格,省去了大量的返修时间和返修成本。因此上述结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但解决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制造成本,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为企业增加了利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止推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转子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环形模板本体;1-1、基准键槽;1-2、连接孔;2、支撑内圈;2-1、止推环定位止口;2-2、转子支架定位止口;3、加强板;3-1、减重孔;3-2、支撑筋;3-3、支撑套;3-4、立筋;3-5、应力释放孔;4、止推环;4-1、止推环上止口;4-2、键槽;5、转子支架;5-1、上止口;5-2、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用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用键槽加工工装,包括环形模板本体1,所述环形模板本体上按照止推环4和转子支架装配关系设有基准键槽1-1,所述环形模板本体上均布设有与止推环和转子支架装配孔对应的连接孔1-2;所述环形模板本体的内圆周设有支撑内圈2,所述支撑内圈的上表面设有高出环形模板本体的上表面,且止推环4的上止口4-1配合的止推环定位止口2-1;环形支撑内圈的下表面设有与转子支架5的上止口5-1的配合的转子支架定位止口2-2;所述支撑圈的内圆周焊接圆形加强板3,所述环形加强板上开设有扇形减重孔3-1,所述相邻的减重孔之间形成支撑筋3-2。

所述在圆形加强板的中心位置焊接有支撑套3-3,所述支撑套的外圆周沿支撑筋方向向支撑内圈焊接有立筋3-4。

为了消除焊接应力,放置变形,在每个立筋的外端部支撑内圈和模板连接处设有应力释放孔3-5。

使用方法:加工止推环4上的键槽4-2,将本实用新型的止推环定位止口2-1与止推环4的上止口4-1配装,然后通过紧固螺栓穿过连接孔1-2与止推环4固定连接,连接牢固后放在机床上依基准键槽1-1为基准进行逐一加工,加工完成后拆卸紧固螺栓完成止推环上的键槽加工;同理,加工转子支架5上的键槽5-2,将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定位止口2-2与转子支架5的上止口配装,同样采用紧固螺栓穿过连接孔与转子支架5固定连接,连接牢固后放在机床上依基准键槽为基准进行逐一加工,加工完成后拆卸紧固螺栓完成转子支架上的键槽加工;采用本实用新型工装,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对机床精度的要求,在机加工后一次合格,省去了大量的返修时间和返修成本。因此上述结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但解决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制造成本,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为企业增加了利润。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