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0325发布日期:2018-11-16 22:3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压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治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摸屏、机壳压合的压合治具。



背景技术:

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触摸屏与机壳通常通过胶带或胶水粘连在一起。因此,在粘连之前,需要将触摸屏与机壳精确定位,保证触摸屏与机壳的相对位置。

而目前,在人员组装时,并不能保证触摸屏与机壳之间的精确定位,常常会出现触摸屏一侧的间隙相对偏大的情况,导致触摸屏的周围间隙相对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触摸屏与机壳组装时,定位不准确、周围间隙相对不均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压合治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合治具,所述压合治具用于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相压合,压合后的所述第二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压合治具包括下盖组件、压合组件、上盖组件,所述下盖组件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凹陷方向分为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一配合段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相适配,所述第二配合段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相适配;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压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压杆能伸入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压杆动作,所述压杆向位于所述第二配合段内的第二部件施加向所述第一配合段移动的力;所述上盖组件盖在所述下盖组件上,所述上盖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盖组件的上表面相配合,所述上盖组件的下表面与位于所述第一配合段内的第一部件相抵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配合段、第二配合段,限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使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被压合后具有精准的相对位置,将上述压合治具用于触摸屏与机壳,可实现触摸屏与机壳的精确定位,使触摸屏的周围间隙均匀,避免出现触摸屏一侧的间隙相对偏大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下盖组件内设有导向孔和活塞装配孔,所述导向孔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活塞装配孔相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塞和动力源,所述压杆固定在所述活塞上,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活塞装配孔内,所述压杆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装配孔内移动,使所述压杆能伸入至所述容纳腔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活塞在活塞装配孔内移动,使压杆能伸入至容纳腔内,并挤压第二部件,使第二部件向第一部件的方向移动,将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相压合。

可选地,所述动力源包括能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上盖组件上,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活塞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上盖组件盖住下盖组件上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产生吸力,使活塞向上盖组件的方向移动,使压杆能伸入至容纳腔内并挤压第二部件。

可选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固定座,所述上盖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方便了第一磁铁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下盖组件包括下盖固定座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盖在所述下盖固定座上并与所述下盖固定座相固定,所述活塞装配孔位于所述下盖固定座面向所述下盖板的表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下盖固定座和下盖板,方便了活塞的安装,使活塞能安装在下盖组件内。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上盖组件内,所述活塞面向所述下盖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活塞面向下盖板的表面上,方便了第二磁铁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压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压杆均匀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多个压杆均匀分布于容纳腔的底部,保证了第二部件所受压力的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段的内周面设有若干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相接触。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配合段的内周面与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的部分位置形成间隙,方便了第一部件的安装和拆卸,且可容忍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的尺寸偏差。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合段的内周面设有若干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相接触。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配合段的内周面与第二部件的外周面的部分位置形成间隙,方便了第二部件的安装和拆卸,且可容忍第二部件的外周面的尺寸偏差。

可选地,所述压合治具还包括导柱、导孔,所述导柱、导孔分别位于所述上盖组件、下盖组件上;所述上盖组件盖在所述下盖组件上时,所述导柱插入所述导孔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相配合的导柱、导孔,使上盖组件与下盖组件保持相对精准的位置。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压合治具,通过设置第一配合段、第二配合段,使两个部件被压合后具有精准的相对位置,将上述压合治具用于触摸屏与机壳,可实现触摸屏与机壳的精确定位,使触摸屏的周围间隙均匀,避免出现触摸屏一侧的间隙相对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合治具所适用的触摸屏与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合治具、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压合治具的使用步骤1)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合治具的使用步骤2)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压合治具的使用步骤3)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压合治具的下盖组件及相关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所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结构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活塞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的压合治具的上盖组件及相关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下盖组件1

容纳腔11

第一配合段111

第二配合段112

第一凸起113

第二凸起114

导向孔12

活塞装配孔13

下盖固定座14

下盖板15

压合组件2

压杆21

活塞22

第一磁铁23

第二磁铁24

第二安装槽25

上盖组件3

上盖固定座31

第一安装槽32

导柱4

导孔5

第一部件100

第二部件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合治具可将两个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200相定位并相压合。如图1所述,第一部件100为机壳,第二部件200为触摸屏,将上述两个部件相组合时,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压合治具,可精确定位触摸屏与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压合治具,不仅仅可适用于触摸屏与机壳的组合,也可适用于任何与其连接方式类似的两个部件的组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压合治具,不仅仅适用于电子设备领域,也可适用于其他技术领域。

如图2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压合治具的一实施例。其中,该压合治具包括下盖组件1、压合组件2和上盖组件3,下盖组件1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沿凹陷方向分为第一配合段111和第二配合段112(如图3所示),第一配合段111的内周面与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相适配,第二配合段112的内周面与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相适配;压合组件2包括压杆21和驱动机构,压杆21能伸入至容纳腔11内,驱动机构能驱动压杆21动作,压杆21向位于第二配合段112内的第二部件200施加向第一配合段111移动的力;上盖组件3盖在下盖组件1上,上盖组件3的下表面与下盖组件1的上表面相配合,上盖组件3的下表面与位于第一配合段111内的第一部件100相抵接。

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二部件200放入容纳腔11内,使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与第二配合段112的内周面相适配,如图4所示;再将第一部件100放入容纳腔11内,使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与第一配合段111的内周面相适配,如图5和图6所示。将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200放置于一个容纳腔11内,避免了使用不同部件装配在一起会导致的装配公差,能更好地控制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

将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200放入容纳腔11内后,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200的相对位置已经被限制。此时,如图7至图8所示,再盖上上盖组件3,使上盖组件3压住第一部件100。最后,驱动机构驱动压杆21挤压第二部件200,使第二部件200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移动,将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相压合。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之间可通过胶带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其他使用压力即可实现连接的连接方式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的连接。

该压合治具可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精确定位,将上述压合治具用于触摸屏与机壳,可实现触摸屏与机壳的精确定位,使触摸屏的周围间隙均匀,避免出现触摸屏一侧的间隙相对偏大的问题。

为了保证第二部件200所受压力的均匀性,压杆21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压杆21均匀分布于容纳腔11的底部。如图9所示,压杆21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于容纳腔11的底部的四个角落。这样,使用压杆21挤压第二部件200时,能均匀施加压力。

如图10所示,第一配合段111的内周面设有若干凸出的第一凸起113,第一凸起113的外表面与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相接触。第一凸起113的设置,使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只与第一凸起113相接触,而不是与第一配合段111的内周面整体接触,可容忍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的尺寸偏差。这种配合方式,使第一配合段111的内周面与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的部分位置形成间隙,方便了第一部件100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10所示,第二配合段112的内周面设有若干凸出的第二凸起114,第二凸起114的外表面与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相接触。第二凸起114的设置,使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只与第二凸起114相接触,而不是与第二配合段112的内周面整体接触,可容忍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的尺寸偏差。这种配合方式,使第二配合段112的内周面与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的部分位置形成间隙,方便了第二部件200的安装和拆卸。

上述驱动机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只要能驱动压杆21向位于第二配合段112内的第二部件200施加向第一配合段111移动的力的驱动机构,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例如,驱动机构可使用活塞的方式实现压杆21的移动。具体如图9、图11至图12所示,下盖组件1内设有导向孔12和活塞装配孔13,导向孔12将容纳腔11与活塞装配孔13相连通;驱动机构包括活塞22和动力源,压杆21固定在活塞22上,活塞22安装于活塞装配孔13内,压杆21安装于导向孔12内;动力源驱动活塞22在活塞装配孔13内移动,使压杆21能伸入至容纳腔11内。活塞22在活塞装配孔13内移动,使压杆21能伸入至容纳腔11内,并挤压第二部件200,使第二部件200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移动,将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相压合。

其中,动力源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动力源包括能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23和第二磁铁24,第一磁铁23位于上盖组件3上,第二磁铁24固定在活塞22上。当上盖组件3盖住下盖组件1上后,第一磁铁23和第二磁铁24之间产生吸力,使活塞22向上盖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压杆21能伸入至容纳腔11内并挤压第二部件200。除了上述磁铁吸合的方式以外,动力源还可采用其他方式控制活塞22,比如连杆传动的方式、液压控制的方式等等。

第二磁铁24安装于活塞22中,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活塞22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25,第二磁铁24固定于第二安装槽25内。

第一磁铁23安装于上盖组件3中,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上盖组件3包括上盖固定座31,上盖固定座3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32,第一磁铁23固定于第一安装槽32内。

如图11所示,下盖组件1包括下盖固定座14和下盖板15,下盖板15盖在下盖固定座14上并与下盖固定座14相固定,活塞装配孔13位于下盖固定座14面向下盖板15的表面。

此时,第二安装槽25位于活塞22面向下盖板15的表面。

组装时,先将活塞22放入活塞装配孔13内,并使压杆21位于导向孔12内。再盖上下盖板15,将下盖板15与下盖固定座14相固定,将活塞22封闭在活塞装配孔13内。为了便于安装第二磁铁24,可将第二安装槽25设置于活塞22面向下盖板15的表面上。

为了上盖组件3、下盖组件1之间的定位更加精准,压合治具还包括导柱4(如图9所示)、导孔5(如图14所示),导柱4、导孔5分别位于上盖组件3、下盖组件1上;上盖组件3盖在下盖组件1上时,导柱4插入导孔5内。通过设置相配合的导柱4、导孔5,使上盖组件3与下盖组件1保持相对精准的位置。

使用上述压合治具压合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200的步骤如下:

1)将第二部件200放入容纳腔11内,使第二部件200的外周面与第二配合段112的内周面相适配,如图4所示;

2)将第一部件100放入容纳腔11内,使第一部件100的外周面与第一配合段111的内周面相适配,如图5、图6所示;

3)盖上上盖组件3,使上盖组件3压住第一部件100;同时,第一磁铁23和第二磁铁24之间产生吸力,使活塞22向上盖组件3的方向移动,使压杆21能伸入至容纳腔11内并挤压第二部件200,第二部件200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移动,将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相压合,如图7至图8所示。

第二部件200与第一部件100相固定后,将上盖组件3打开,活塞22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取出已固定为一体的第二部件200、第一部件100,即可进行下一组部件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