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由锻的空气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9952发布日期:2018-12-28 20:04阅读:1618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由锻的空气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锤结构,具体涉及用于自由锻的空气锤。



背景技术:

空气锤主要用于自由锻。其利用活塞运动带动锤头上下运动,捶打金属,从而进行镦粗。在空气锤的捶打的过程中,空气锤接触锻件时会产生二次震动,二次震动主要来自于锻件的应力,以及在锻件表面的小气团压缩产生的能量,这些震动对于锤杆造成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如实用新型文献CN201669362U公开了一种全钢空气锤,其主要通过改进设备本身材质增加强度,而不涉及对于锤头结构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空气锤的寿命,提供一种具有改进锤头结构的空气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自由锻的空气锤,包括锤头,所述的锤头包括:a.用于连接空气锤锤杆的连接部,b.固定在连接部下的承重板,c. 承重板下方的锤面体,在所述的锤面体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针孔,d.连接于承重板和锤面体之间的用于缓冲的多个缓冲气缸,e.覆盖在承重板外和锤面体侧面的壳体,壳体底面与锤面体底面持平,壳体内具有能够让锤面体上下滑动的空间,壳体上设置有通气孔。

该空气锤具有如下优化结构:

承重板和锤面体之间连接有至少4个缓冲气缸。

所述的锤头通过锤头中的连接部与锤杆连接。

承重板和锤面体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

壳体内侧表面与锤面体侧面贴合,壳体内侧表面上沿的高度高于锤面体侧面上沿的高度以实现锤面体相对于壳体的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锤具能够在空气锤锤头的进行捶打的时候通过活塞进行缓冲,锤面体内的针孔能够在捶打时排出锻件表面的气团,两者共同作用减少了震动对于设备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空气锤中锤头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锤头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中:1.空气锤的气缸(局部),2.锤头,3.固定部,4.壳体,5.通气孔,6.针孔,7.锤面体,8.缓冲气缸,9.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解释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空气锤中的大部分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诸如在背景技术中介绍的空气锤或者其他可以市售的空气锤结构,本实施例中重点针对空气锤的锤头结构进行改造,锤头一般通过固定部与空气锤中的锤杆固定连接,空气锤的气缸在运动中带动锤杆,进一步带动锤头对锻件进行锻造变形。

如图2所示,锤头包括:a.用于连接空气锤锤杆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作用主要用于连接锤杆,只要能够与锤杆相连接的结构都能够采用。b.固定在连接部下的承重板,承重板的作用是承担锻造中的应力,可以用较厚的钢板制成,钢板的厚度可以根据力学公式估算,c. 承重板下方的锤面体,锤面体由于是直接受力部件,可以在设计时设计的较厚,其厚度也可根据力学公式估算,其形状可以设计的中间偏厚,边缘偏窄,像图2中那样,也可以均匀厚度。在所述的锤面体上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针孔,针孔的直径非常的小,可以设计在诸如1毫米,2毫米,3毫米等等,在锻件的表面不会产生影响,d.连接于承重板和锤面体之间的用于缓冲的多个缓冲气缸,缓冲气缸的数量不宜太少,多个表示至少3个,或4,5,6,7,等等多个,为了增加缓冲效果,还可增加更多缓冲组件,如缓冲弹簧等等e.覆盖在承重板外和锤面体侧面的壳体,壳体的底面与锤面体的底面持平,壳体上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将由针孔导出的气流进一步的向外界排出,壳体内侧表面与锤面体侧面贴合,壳体内侧表面上沿的高度高于锤面体侧面上沿高度以实现锤面体相对于壳体的上下滑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锤面体在缓冲过程中进行位移,实现缓冲作用,如图2中底部所示,在锤面体的侧面上边沿与壳体内表面的上边沿之间留有一段间隔。

在实际操作中,在捶打锻件时,缓冲活塞对于应力进行缓冲,而针孔很好的排出了锻件表面的小气团,减少了气团压缩产生的冲击力。两者共同作用,很好的解决了捶打过程中震动对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