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2931发布日期:2019-01-04 22:5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技术领域,更详而言是指一种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的校直机,尤指手动的校直机1,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机台2、一下压装置3、二支撑块4及一量表5。该机台2上具有一工作平台6及一量测平台7,该下压装置3设置于该机台2上,并位于该工作平台6的上方,可进行上下的往复位移,二支撑块4设置于该机台2的工作平台6上,并可水平地调整彼此间的距离,该量表5设置于该机台2的工作平台6上并位于二支撑块4间。

所以,当欲对一工件8(如矩形棒体)进行真直度的校直时,需先将该工件8置于该量测平台7上,再以测量器具(如厚薄规)测量出量测平台7与工件8间的间隙,接着再将工件8移动置于所述支撑块4上并以该下压装置3对工件8进行下压校直。然而,此种需先将工件8在量测平台6上进行测量后再移动至工作平台6上进行校直的不同平台设计,不仅让作业程序更加繁琐,其在移动过程中亦容易对工件8的校直位置产生偏差,使得校直作业的顺畅度不佳。况且,将工件8置于量测平面7上测量时,工件8与量测平台7间在每一次量测时的接触基准点会一直在改变,导致据此所判断出的真直度容易出现误差。

另外,由于上述的校直机1并无法对工件(如圆形棒体或圆形管)进行真圆度的测量而进行校直,因此必须将工件另外置于一专用于真圆度量测及可进行校直的校直机上,或在原来校直机上增设可供工件滚动的滚动体(图中未示),其使用上相当的不便。

有鉴于此,为改善先前技术中,习知手动校直机在量测时及校直时的作业平台不同需要进行移动,而使作业程序繁琐、容易对校直位置产生偏差、作业顺畅度不佳、量测基准点无法固定及无法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圆形工件或非圆形件的测量及校直作业,致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其在测量与校直作业时无须将工件在不同平台上进行移动,以减少校直位置的偏差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能以一校直机同时提供圆形工件及非圆形工件的测量与校直作业。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一机台,具有一水平延伸的作业平台;一下压装置,设置于该机台上,并位于该作业平台的上方,而可进行上下的往复位移;二支撑块,是以预定间距地设置于该机台的作业平台上;一量表,设置于该机台的作业平台上,并位于该下压装置的下方;一平移装置,设置于该机台的作业平台上;二量测平台,滑接于该平移装置上,位于该二支撑块的二相对外侧处,可沿该平移装置进行往复平移,各量测平台具有一固定座、一升降器、一受测座及二滚轮,该升降器锁接于该固定座上,可进行上下的往复位移,该受测座连接于该升降器上,以随该升降器同步进行上下升降往复位移,该受测座的顶面具有一受测平面,该二滚轮等高地枢接于该受测座的一侧边上。

进一步,该平移装置具有二滑轨,二滑轨平行地设置于该机台的作业平台上,该量测平台还具有二滑块,二滑块滑接于二滑轨上,该固定座锁固于二滑块上。

进一步,所述量测平台的升降器为气压缸。

进一步,该量测平台还具有一靠抵块,该靠抵块锁接于该受测平面上。

进一步,该量测平台还具有一锁接件,该靠抵块具有一长条孔,该锁接件穿经该长条孔而将该靠抵块锁接于该受测平面上。

进一步,该受测座的受测平面上具有一螺孔,该锁接件为螺丝,穿经该长条孔并螺接于该螺孔中。

进一步,该滚轮为轴承。

进一步,所述的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还包含有一用以调整二量测平台间的距离并使二量测平台进行同步平移的同步装置,连接于二量测平台间。

进一步,该同步装置具有一导杆及二螺丝,该导杆穿置在二量测平台的固定座间,各螺丝分别螺接于二量测平台的固定座上,以对该导杆进行紧制与松放。

进一步,所述的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还包含有一用以控制该下压装置的动作及移动量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于该机台上。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台、下压装置、支撑块、量表、平移装置及量测平台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该量测平台同时具有滚轮及受测平面,以分别供圆形工件及非圆形工件进行测量时抵靠,以让操作者或厂商仅须购置一校直机即可同时提供圆形工件及非圆形工件的测量与校直作业,而能大幅降低成本支出,本实用新型在量测及校直非圆形工件时,非圆形工件皆放在同一平台,而无须在不同平台间进行移动,而可降低校直时的误差,以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一种校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所示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至图8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习知」

校直机1

机台2 下压装置3

支撑块4 量表5

工作平台6 量测平台7

工件8

「本实用新型」

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100

机台10

作业平台11

下压装置20 支撑块30

量表40

平移装置50

滑轨51

量测平台60

滑块61 固定座62

升降器63 受测座64

受测平面641 螺孔642

滚轮65 靠抵块66

长条孔661 锁接件67

同步装置70

导杆71 螺丝72

控制装置80

圆形工件91 非圆形工件92

螺杆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100,其主要包含有一机台10、一下压装置20、二支撑块30、一量表40、一平移装置50、二量测平台60、一同步单元70及一控制装置80,其中:

请参阅图2,该机台10,可稳固地置设于一地面(或平面)上,该机台10上具有一水平延伸的作业平台11。

请参阅图2,该下压装置20,设置于该机台10上,并位于该作业平台11的上方,而可进行上下的往复位移。

请参阅图2,二支撑块30,是以预定间距地设置于该机台10的作业平台11上,并可视需要而调整其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2,该量表40,设置于该机台10的作业平台11上,并位于二支撑块30之间及位于该下压装置20的下方。

请参阅图2,该平移装置50,设置于该机台10的作业平台11上,该平移装置50具有二滑轨51,二滑轨51平行地设置于该机台10的作业平台11上。

请参阅图2及图3,二量测平台60,滑接于该平移装置50上,并位于二支撑块30的二相对外侧处,而可沿该平移装置50进行往复平移。各量测平台60具有二滑块61、一固定座62、一升降器63、一受测座64、二滚轮65、一靠抵块66及一锁接件67,所述滑块61滑接于该平移装置50的二滑轨51上,而可沿该滑轨51进行往复平移,该固定座62锁固于所对应的二滑块61上,该升降器63为气压缸,锁接于该固定座62上,并可进行上下的往复位移,该受测座64连接于该升降器63上,以受该升降器63所作用而同步进行上下升降往复位移,该受测座64的顶面具有一受测平面641,该受测平面641上至少具有一螺孔642,所述滚轮65为轴承,等高地枢接于该受测座64的一外侧边上,该靠抵块66具有一长条孔661,该锁接件67为螺丝,穿经该长条孔661并螺接于该螺孔642中,以将该靠抵块66固定在该受测平面641上。

请参阅图2,该同步装置70,用以调整二量测平台60间的距离并使二量测平台60进行同步平移。该同步装置70具有一导杆71及二螺丝72,该导杆71穿置在二量测平台60的固定座62间,各螺丝72则分别螺接于二量测平台60的固定座62上,以对该导杆71进行紧制与松放。

请参阅图2,该控制装置80,设置于该机台10上,用以控制该下压装置20的动作与否及下压移动量。

所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手动校直机改良结构100的各部构件介绍,接着再将其组装方式及其使用特点介绍如下:

当欲对一圆形工件91进行真圆度的测量与校直时,首先将该圆形工件91跨置在二量测平台60的二滚轮65间,并以手拨动该圆形工件91,使该圆形工件91在二滚轮65间进行原地转动(如图4所示),而由该量表40对圆形工件91进行真圆度的测量,待测出需校直的位置时,则由该下压装置20对圆形工件91欲校直的位置进行施压(如图5所示),以完成真圆度的测量及校直作业。如此一来,借由对圆形工件91多数不同位置的真圆度测量与校直,而据以完成真直度的校直作业。

当欲对一非圆形工件92(如矩形棒体)进行真直度的测量与校直时,首先将该非圆形工件92跨置在二量测平台60的受测平面641上,并使该非圆形工件92同时受该靠抵块66的靠抵而增加稳固性,接着再同步地平移二量测平台60(如图6及图7所示),以由该量表40对该非圆形工件92进行真直度的测量,待测出需校直的位置时,则由该下压装置20对非圆形工件92欲校直的位置进行施压(图中未示),以完成真直度的测量及校直作业。

有关对非圆形工件92测量真直度及校直作业的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亦可将跨置在二量测平台60的受测平面641上的非圆形工件92,采用分成数个量测点的方式,逐一的就每一个量测点翻转非圆形工件92的上、下端面,以测量及判断出其相对的上端面及下端面,那一端面是位于高点的面(即向上弯曲的面),再由该下压装置20对非圆形工件92位于高点的端面进行施压(图中未示),以完成该量测点的测量及校直作业,待该量测点符合所需求的真直度要求,再依序完成其它各个量测点的量测及校直作业,待将各量测点都进行完成量测及校直作业,该非圆形工件92即完成其校直作业而可换上另一非圆形工件继续进行量测及校直作业。

当然,本实用新型亦适用于对螺杆93(如图8所示)进行量测及校直。

所以,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该量测平台60同时具有滚轮65及受测平面641,以分别供圆形工件91及非圆形工件92进行测量时的抵靠,以让操作者或厂商仅须购置一校直机即可同时提供圆形工件及非圆形工件的量测与校直作业,而能大幅降低成本支出。

况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测量及校直非圆形工件92时,非圆形工件92皆放在同一位置(同一平台),而无须在不同平台间进行移动,而可降低校直时的误差,以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测量非圆形工件92的真直度时,是由非圆形工件92的二端被受测平面641所支撑,因此非圆形工件92的测量基准点恒保持不变,而能增进测量时的精确度。

以上所揭,仅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为之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