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折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5786发布日期:2019-02-12 22:15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折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钣金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折弯系统。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精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原料加料时对原料进行精准定位以便于加工设备进行精准的加工,但目前对供料进行精准定位主要还是在取料时便进行定位,如设置能精准定位的工件架,如此对工件架的要求极高,且工件架的设备投入大,对整个配套设备的精度要求都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投入小,定位方便用于钣金加工的全自动折弯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折弯系统,包括工件架、送料装置、定位装置和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具有折弯部,所述定位装置置于所述折弯装置折弯部的左侧或右侧,所述送料装置置于所述折弯装置和定位装置的前侧,所述工件架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的左侧或右侧,所述送料装置用以将工件架上的工件取出并先后依次输送至定位装置和折弯装置上进行定位并折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送料装置将工件由工件架上取出放置在定位装置上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再由送料装置再次从定位装置中将工件取出送至折弯装置进行折弯,其结构简单,效率高,且对工件架的技术要求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滑轨、滑座和机械手,所述滑轨水平设置,所述滑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座上具有驱动装置,所述滑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齿条,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滑座在滑轨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机械手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滑轨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折弯装置折弯部的前侧,且其靠近所述定位装置的一端沿左右方向延伸至所述定位装置的前侧;所述工件架置于所述滑轨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机械手用以从工件架上拿取工件,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滑轨长度方向先后移动至所述定位装置和折弯装置的前侧,且依次先后将工件输送至定位装置和折弯装置上进行定位并折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滑轨和滑座,并将机械手安装在滑座上使得滑座可带着机械手沿滑轨长度方向滑动,以灵活的完成整个折弯工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桌面板,所述桌面板由前侧倾斜向后上方延伸,且在所述桌面板前侧的上端围设有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桌面板垂直连接,所述机械手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至所述桌面板的前侧,并将其拿取的工件置于所述桌面板上端的后侧,所述工件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桌面板滑落至桌面板的前侧并与围板相抵,以通过围板进行定位,所述机械手将所述桌面板上定位后的工件拿取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至所述折弯装置的前侧,并将工件输送至折弯装置进行折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桌面板设为倾斜,使得工件沿桌面板倾斜角度下滑至桌面板水平高度最低处,再由机械手从桌面板水平高度最低处将工件取走,实现工件送料的精准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桌面板的上端面还间隔均匀的嵌装有多个滚珠,所述机械手将工件置于所述桌面板上端的后侧,所述工件在多个所述滚珠上经重力滑落至桌面板前侧并被围板截停以进行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滚珠,使得工件在桌面板上的下滑时的阻力更小,更加接近自由落体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围板为两块,两块所述围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桌面板的的上端,且两个所述围板的一端相交于所述桌面板的前侧,其另一端分别沿所述桌面板向后上方呈“V”字形延伸,所述机械手将工件置于所述桌面板上端的后侧,所述工件在多个所述滚珠上经重力滑落至桌面板前侧并被两个所述围板截停在其相交处以进行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两块围板,且两块围板呈V字形分布,利于加工带多边形的钣金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弯装置为折弯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折弯装置、驱动装置和机械手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自动折弯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自动折弯系统的送料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自动折弯系统的送料装置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自动折弯系统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自动折弯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电连接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全自动折弯系统的机械手与控制装置的电连接图。

图中:1工件架、2送料装置、21滑轨、211齿条、212滑槽、22滑座、221驱动装置、2211齿轮、23机械手、3定位装置、31桌面板、311滚珠、32围板、4折弯装置、5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折弯系统,包括工件架1、送料装置2、定位装置3和折弯装置4,所述折弯装置4具有折弯部,所述定位装置3置于所述折弯装置折弯部的左侧或右侧,所述送料装置2置于所述折弯装置4和定位装置3的前侧,所述工件架1设置在所述送料装置2的左侧或右侧,所述送料装置2用以将工件架1上的工件5取出并先后依次输送至定位装置3和折弯装置4上进行定位并折弯。通过送料装置将工件由工件架上取出放置在定位装置上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再由送料装置再次从定位装置中将工件取出送至折弯装置进行折弯,其结构简单,效率高,且对工件架的技术要求低。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送料装置2包括滑轨21、滑座22和机械手23,所述滑轨21水平设置,所述滑座22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21上,所述滑座22上具有驱动装置221,所述滑轨2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齿条211,所述驱动装置221的驱动端与所述齿条211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滑座22在滑轨21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机械手23安装在所述滑座22上;所述滑轨21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折弯装置4折弯部的前侧,且其靠近所述定位装置3的一端沿左右方向延伸至所述定位装置3的前侧;所述工件架1置于所述滑轨21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机械手23用以从工件架1上拿取工件5,并在驱动装置221的驱动下沿所述滑轨21长度方向先后移动至所述定位装置3和折弯装置4的前侧,且依次先后将工件5输送至定位装置3和折弯装置4上进行定位并折弯。设置滑轨和滑座,并将机械手安装在滑座上使得滑座可带着机械手沿滑轨长度方向滑动,以灵活的完成整个折弯工序。

如图3所示,具体的,滑轨21为方条形,其两侧侧壁分别沿其长度设有滑槽212,且所述滑槽212对向延伸至靠近所述滑轨21的两端,所述滑座22为U形的槽体,其倒扣在所述滑轨21上,其两个槽壁分别位于所述滑轨21的两侧,且其槽壁的下端分别对向弯折并伸入滑轨21对应侧的滑槽212内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齿条211嵌装在所述滑轨21的上表面,且其每个齿尖均不突出于所述滑轨21的上表面,所述驱动装置221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2211,所述齿轮2211穿过所述滑座22并与所述齿条211啮合。

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桌面板31,所述桌面板由前侧倾斜向后上方延伸,且在所述桌面板31前侧的上端围设有围板32,所述围板32与所述桌面板31垂直连接,所述机械手23在驱动装置221的驱动下移动至所述桌面板的前侧,并将其拿取的工件置于所述桌面板上端的后侧,所述工件5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桌面板31滑落至桌面板31的前侧并与围板32相抵,以通过围板32进行定位,所述机械手23将所述桌面板31上定位后的工件5拿取并在驱动装置221的驱动下移动至所述折弯装置4的前侧,并将工件55输送至折弯装置4进行折弯。将桌面板设为倾斜,使得工件沿桌面板倾斜角度下滑至桌面板水平高度最低处,再由机械手从桌面板水平高度最低处将工件取走,实现工件送料的精准定位。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桌面板31的上端面还间隔均匀的嵌装有多个滚珠,所述机械手23将工件5置于所述桌面板31上端的后侧,所述工件5在多个所述滚珠311上经重力滑落至桌面板31前侧并被围板32截停以进行定位。设置滚珠,使得工件在桌面板上的下滑时的阻力更小,更加接近自由落体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围板32为两块,两块所述围板32分别设置在所述桌面板31的的上端,且两个所述围板32的一端相交于所述桌面板31的前侧,其另一端分别沿所述桌面板31向后上方呈“V”字形延伸,所述机械手23将工件5置于所述桌面板31上端的后侧,所述工件5在多个所述滚珠311上经重力滑落至桌面板31前侧并被两个所述围板32截停在其相交处以进行定位。设置两块围板,且两块围板呈V字形分布,利于加工带多边形的钣金件。其中,两个所述围板的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具体工件的角度进行调整。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折弯装置为折弯机。

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折弯机、驱动装置和机械手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其中,工件架可以是镂空架,其上端为为一个镂空的平板。

如图6所示,优选的,其中,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和吸盘组件,所述机械臂的型号为库卡机器人生产型号为KR60HA,所述吸盘组件安装在机械臂的做功端,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一个平板形的吸盘安装座,所述吸盘安装座上间隔均匀的安装有多个吸盘,且每个吸盘均与所述负压装置连通的进气口连通,且所述负压装置和机械臂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利用负压装置来控制吸盘吸附工件会放开工件,具体吸盘组件及其与负压装置的连通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优选的,上述控制装置可选优PLC控制器。

通过PLC控制器来控制负压装置、机械臂、驱动装置和折弯机的工作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其对于机械手从工件架上吸取工件时对精度要求低,只要能将工件吸取即可,吸取后放入到定位装置内进行定位,定位后再由机械手吸取,此时可进行精准加工,且其定位装置依靠重力进行定位,其结构简单,设备投入极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