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辅助取件的修边冲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476发布日期:2019-05-11 01:5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辅助取件的修边冲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辅助取件的修边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汽车纵梁一般包括对称分布的相同形状的左右纵梁,并且左右纵梁通常都是由高强度的钢板冲压而成的上板和下板焊接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左、右纵梁的上板材料和下板均采用方形坯料拉伸成型,在拉伸成型后,通常需要完成后续的修边冲孔工序,由于下模座上的凸模的成型面凹凸不平并且成型面周围还包括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修边部,冲压件在完成修边冲孔的工序后容易紧密贴附在下模座的凸模上,从而不容易取下冲压件,由于冲压件在修边冲孔后边部比较尖锐,甚至需要借助撬动工具将冲压件取下,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在撬动冲压件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冲压件变形,而造成不符合质量的要求,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辅助取件的修边冲孔模具,通过新型的模具能够在下模座的前后侧设置辅助取件装置,从下侧将冲压件从下模座上顶出,提高成品的合格率以及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辅助取件的修边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包括修边镶块以及冲孔镶块,所述下模座上固定连接有凸模,所述凸模形成有冲压成型部、与所述冲孔镶块配合的位于所述冲压成型部中间的冲孔部以及与所述修边镶块配合的修边部,所述下模座在前后侧形成有辅助取件装置,所述辅助取件装置呈L型,包括竖直顶杆以及手动压杆,所述竖直顶杆的顶端深入所述凸模内,所述竖直顶杆的底端与手动压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手动压杆的前端从所述下模座前侧或后侧的开口露出,所述手动压杆在中间位置的右侧竖直侧面铰接在下模座上的固定板的左侧竖直侧面上使得手动压杆可上下转动,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的导滑机构分设在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上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顶杆为圆柱状,所述竖直顶杆的顶面为为弧形面。

更进一步地,前后侧的所述辅助取件装置同步向上顶出冲压件。

更进一步地,前后侧的所述辅助取件装置按先后顺序顶出冲压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之间的导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的上模导板以及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导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模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导向套筒相套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前后侧设置有吊耳。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左右侧设置有运输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在下模座的前后侧设置辅助取件装置,所述辅助取件装置的手动压杆从下模座的开口中伸出,当完成修边冲孔的工序后,工作人员可手动压制手动压杆,辅助取件装置的竖直顶杆将冲压件从下模座的凸模上顶出,方便取件,并且能够防止在取件的过程中造成对制件的损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去掉部分上模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取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纵梁上板修边冲孔模具,一种可辅助取件的修边冲孔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包括修边镶块11以及冲孔镶块12,所述下模座2上固定连接有凸模21,所述凸模21形成有冲压成型部211、与所述冲孔镶块配合的位于所述冲压成型部中间的冲孔部212以及与所述修边镶块配合的修边部 213,所述下模座在前后侧形成有辅助取件装置22。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取件装置22 呈L型,包括竖直顶杆221以及手动压杆222,所述竖直顶杆221的顶端深入所述凸模 21内,所述竖直顶杆221的底端与手动压杆22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手动压杆222 的前端从所述下模座前侧或后侧的开口23露出,所述手动压杆222在中间位置的右侧竖直侧面铰接在下模座上的固定板223的左侧竖直侧面上使得手动压杆可上下转动,所述上模座1与所述下模座2之间的导滑机构分设在所述上模座1和所述下模座2上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工作时,上模座1向下运动,修边镶块11以及冲孔镶块12对冲压件进行修边以及冲孔,冲孔落料通过下模座2的冲孔部212落入并自由滑落至废料坑,完成冲压件的修边冲孔工序。随后,升起上模座1,工作人员采用同步按压或者按照先后的顺序按压下模座2前后侧的辅助取件装置22的手动压杆222使得竖直顶杆221上升,顶出冲压件。

本实施例的所述竖直顶杆为圆柱状,所述竖直顶杆的顶面为弧形面,与冲压件的下表面的弧形面相配合,增加竖直顶杆的作用面积,能够进一步地避免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过大而导致冲压件变形。

本实施例的所述上模座1与所述下模座2之间的导滑机构包括固定所述上模座1上的上模导板以及固定在所述下模座2上的下模导板导滑板以及上、下模导板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方便维护和更替。所述上模座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模座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和所述导向柱相套接,有助于上下模具间的稳定运动。

在图1-3中可以看出,在上、下模座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吊耳3,左右两侧设置有运输连接板4。由于上、下模座的重量较大,在维修和移动下模座时,通过前后两侧的吊耳3可以将上、下模座稳定的吊起,然后通过运输连接板4对上、下模座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通过吊耳3和运输连接板4可以更加安全的移动和维修上、下模座,增加了冲压模具的安全性。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