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3099发布日期:2019-04-17 00:3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冷却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液收集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母机,可用于加工各类高精度的工件,在数控加工的时候一般会使用冷却液用于对加工工件以及刀具降温处理。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切削屑混入冷却液中,虽然现有机床冷却液水箱通常是自带过滤功能,但冷却液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床内部的油类渗出混合且不能及时分离因此还需经常更换冷却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液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床内部的油类渗出混合且不能及时分离因此还需经常更换冷却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液收集装置,该冷却液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液腔、第二液腔、分离通道、出水口及出油口;其中,所述第一液腔用于接收机床内部流出的冷却液;所述第二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液腔内部,并且所述第一液腔中的液面与所述第二液腔中的液面相隔离;所述分离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液腔连通,且所述出水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分离通道;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液腔连通,且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出水口。

优选地,冷却液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液腔外壁上并与所述出油口对接的油盒,所述第一液腔外壁上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用于承放所述油盒的承接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液腔内部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处还设置有输水管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液腔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二液腔包括相互连接的两隔板,两所述隔板未相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腔相邻的两侧面连接以合围成所述第二液腔。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液腔底部并向第一液腔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滚轮,所述第一液腔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所述冷却液收集装置的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分离通道处还设置有过滤冷却液中切削屑的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液腔的底部从边缘向中间凹陷设置,在所述第一液腔底部的最低处还设置有切削屑出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第一液腔、第二液腔、分离通道、出水口和出油口的冷却液收集装置,可通过分离通道将第一液腔内部的冷却液中的油类分离,使油类聚集在第一液腔的液面上部并通过出油口流出,纯净的冷却液则进入第二液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床内部的油类渗出混合且不能及时分离因此还需经常更换冷却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却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冷却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液收集装置,参照图1,该冷却液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液腔1、第二液腔2、分离通道5、出水口6及出油口3;其中,第一液腔1用于接收机床内部流出的冷却液;第二液腔2设置在第一液腔1内部,并且第一液腔中1的液面与第二液腔2中的液面相隔离;分离通道5分别与第一液腔1和第二液腔2连通,出水口6与第二液腔2连通,且出水口6在重力方向上高于分离通道5;出油口3与第一液腔连通1,且在重力方向上高于出水口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腔1与第二液腔2采用不锈钢材质且皆顶部敞口设置,以便观察内部的液面高低情况。第一液腔1可盛接从机床水槽7流出的冷却液,第一液腔1和第二液腔2的液面通过隔板相互隔开设置,出油口3在重力方向的高度应低于第一液腔1和第二液腔2之间在重力方向最短隔板的高度从而使第一液腔1中的油类可从出油口3中流出,而不漫过至第二液腔2。此外,第一液腔1和第二液腔2的上部也可封口设置,此时出油口3的在重力方向的高度高于出水口即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第一液腔1、第二液腔2、分离通道5、出水口6、出油口3的冷却液收集装置,可通过分离通道5将第一液腔1内部的冷却液中的油类分离,使冷却液在第一液腔1内部进行静置分离,油类聚集在第一液腔1的液面上部并通过出油口3流出,由于第二液腔2与第一液腔1连通,第二液腔2中的冷却液为纯净的冷却液,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床内部的油类渗出混合且不能及时分离因此还需经常更换冷却液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冷却液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液腔1外壁上并与出油口3对接的油盒4,第一液腔1外壁上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用于承放油盒的承接板10。在本实施例中,承接板10设置在第一液腔1上设置有出油口3的外壁上,并位于出油口3的下方,承接板10水平设置,其下表面与第一液腔1的外壁还设置有肋板。承接板10的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向上设置的翻边,该翻边用于限制油盒4移动,防止油盒4滑落。油盒4上还设置有提手以方便取放。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盛放油盒4的承接板10可方便将流出的油液收集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二液腔2内部还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输出口与出水口6连接;出水口6处还设置有输水管道。在本实施例中,抽水泵的功率与机床内部冷却液循环机构中的泵体功率保持一致,可保持液面的基本恒定。此外抽水泵的输出口与出水口6连通,输水管道设置在出水口6上,优选带有柔性铁质外壳的水管,可将第二液腔2内部聚集的冷却液抽取至机床内部的冷却液箱中,无需人员看管使用方便,也减少了冷却液的更换次数降低维护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二液腔2包括相互连接的两隔板,两隔板未相连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腔1相邻的两侧面连接以合围成第二液腔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腔1设置成方形,第二液腔2设置在第一液腔1一竖直棱边处,通过两垂直相连的隔板分别与该棱边的相邻两侧面将第二液腔2从第一液腔1中隔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方形的第一液腔1以及设置在第一液腔1内部的第二液腔2使冷却液收集装置的外形更加简洁,也可节省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冷却液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液腔1底部并向第一液腔内部凹陷的凹槽8,凹槽8用于安装滚轮,第一液腔1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冷却液收集装置的支撑脚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的底部向上或者向第一液腔1内部凹陷设置形成凹槽8,其凹陷处的形状优选方形,在凹陷处内部还设置有滚轮,以便冷却液收集装置的搬运,使搬运过程更加方便。支撑脚9优选带高地调整螺母的可调支撑脚9。在使用时,支撑脚9的高度一般低于滚轮的高度,使冷却液收集装置向支撑脚9所在一侧倾斜,在使用完毕可从支撑脚9所在的一侧抬起,便可推动冷却液收集装置转移至另一处,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分离通道5处还设置有过滤冷却液中切削屑的过滤网。在本实施例中滤网优选高目数的不锈钢丝网,并设置在分离通道5上并将第一液腔1和第二液腔2隔开,由此携带有切削屑的冷却液在第一液腔1中完成切削屑的自然沉淀,由于过滤网的隔离使第二液腔2中的冷却液不含有切削屑并可直接供机床循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一液腔1的底部从边缘向中间凹陷设置,在第一液腔1底部的最低处还设置有切削屑出口(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切削屑出口设置在第一液腔1的底部,在切削屑出口处还设置有开关,第一液腔1的底部向切削屑出口处凹陷设置。此时切削屑出口可设置在第一液腔1底部的中央位置。第一液腔1底部向切削屑出口凹陷设置。此外切削屑出口也可设置在第一液腔1靠近底部的一侧臂,第一液腔1底部朝向切削屑出口所在侧壁倾斜向下设置。沉淀的切削屑聚则集在切削屑出口处,当切削屑聚集较厚后可打开开关,以便切削屑随切削液从切削屑出口流出,达到自洁效果。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