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6802发布日期:2019-03-15 20:5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自动化生产越来越普遍,对于产品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工机床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设备,其加工刀具的移动精准度直接影响着加工精度。刀具的运动一般包含XYZ三个维度的运动,在Z轴方向上,为了降低Z轴负载,一般会把Z轴的运动作为最终的运动端,但在XY轴上的运动误差会累加变大。现有技术中的滑鞍座有时会出现轴承座开裂现象,容易受到外界冲击而产生裂纹,且结构不够紧凑,大尺寸的布局造成运动误差较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结构紧凑且为轻量化设计,提高了整体刚度,保证了XZ轴的运动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其包括呈方形块状的鞍座本体、设置在所述鞍座本体两侧的一对滑轨、设置在所述鞍座本体一端的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鞍座本体另一端的第二轴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鞍座本体背面的且用于与Z轴驱动件连接的螺母固定座,所述鞍座本体位于两个滑轨之间区域形成有一斜坡凹槽,所述斜坡凹槽中设置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鞍座本体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鞍座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所述鞍座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三减重槽,所述螺母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减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的长度为500~600mm,两个所述滑轨之间的间距为550~6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螺母固定座以及所述第三轴承座均采用镀锌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承座包括起到阻挡作用的阻挡固定块、与所述阻挡固定块一体设置的圆弧型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均包括双月牙支撑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紧凑且为轻量化设计,提高了整体刚度,保证了XZ轴的运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 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

1鞍座本体;2滑轨;3第一轴承座;4第二轴承座;5螺母固定座;6斜坡凹槽;7第三轴承座;8第一减重槽;9第二减重槽;10第三减重槽;11阻挡固定块;12圆弧型定位块;13双月牙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为轻量化高刚度的XZ轴交叉滑鞍座100,其包括呈方形块状的鞍座本体1、设置在鞍座本体1两侧的一对滑轨2、设置在鞍座本体1一端的第一轴承座3、设置在鞍座本体1另一端的第二轴承座4、以及设置在鞍座本体1背面的且用于与Z轴驱动件连接的螺母固定座5,鞍座本体1位于两个滑轨2之间区域形成有一斜坡凹槽6,斜坡凹槽6中设置有第三轴承座7,第一轴承座3、第二轴承座4与鞍座本体1为一体化成型结构,鞍座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减重槽8和第二减重槽9,鞍座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第三减重槽10,螺母固定座5设置在第三减重槽10内。

滑轨2的长度为500~600mm,两个滑轨2之间的间距为550~600mm,使得滑轨2围绕的区域形成一近方形结构,分散鞍座本体1重力引起的应力变形,提高床身抗扭曲强度。

通过在鞍座本体1的两端设置减重槽,将其对刚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并在背面设置一个通透的减重槽,不仅实现了重量上的轻量化,并保证了鞍座本体1的整体强度。第一轴承座3、第二轴承座4、螺母固定座5以及第三轴承座7均采用镀锌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防止了轴承座开裂,提高轴承座抗外界冲击力时的韧性,减小撞机事故引起的伤害。

第二轴承座4包括起到阻挡作用的阻挡固定块11、与阻挡固定块11一体设置的圆弧型定位块12。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均包括双月牙支撑座13。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采用左右双月支撑面铸件远大于传统四颗螺丝固定结构的刚性,避免主轴撞击轴承座螺丝断裂引起的主轴二次伤害事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