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1649发布日期:2019-06-15 00:0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划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真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划片机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在工件表面,使被照射区域局部熔化、气化,从而达到划片的目的。因激光是经专用光学系统聚焦后成为一个非常小的光点,能量密度高,因其加工是非接触式的,对工件本身无机械冲压力,工件不易变形,且热影响极小,划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薄金属片的切割和划片。激光划片机主要用于金属材料及硅、锗、砷化镓和其他半导体衬底材料划片和切割,可加工太阳能电池板、硅片、陶瓷片、铝箔片等,工件精细美观,切边光滑。

通常激光划片机的载物台是用于放置被加工物品的,将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于载物台的上方,采用激光器作为工作光源,以进行曲线及直线图形切割。但是常规的载物台没有吸附功能,工件在载物台上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导致切割出来的划槽发生歪斜,进而造成工件报废,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代替载物台,从而将工件固定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加工工件容易发生移动的缺点,提供了真空吸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真空吸附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底板,下底板上设有上盖板,上盖板与下底板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气管,第一气管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第三空腔内设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连接有第三电磁阀;上盖板上设有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第一气孔与第一空腔相通,第二气孔与第二空腔相通,第三气孔与第三空腔相通。

作为优选,第一空腔包括第一竖向通道、第一横向通道和第二竖向通道,第一气管设置在第一竖向通道上,第一竖向通道与第一横向通道连通,第一横向通道两端与第二竖向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第二空腔包括第一通道单元和第二通道单元,第一通道单元和第二通道单元连通,第一通道单元包括第三竖向通道、第二横向通道、第四竖向通道和第三横向通道,第二气管设置在第三竖向通道上,第三竖向通道与第二横向通道连通,第二横向通道两端与第四竖向通道连通,第三横向通道两端与第四竖向通道连通;第二通道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吸气通道,相邻的吸气通道相互连接,吸气通道与第四竖向通道相通。

作为优选,吸气通道包括第五竖向通道和第四横向通道,第五竖向通道与第四横向通道连通,第四横向通道与相邻的第五竖向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第三空腔包括第六竖向通道、第五横向通道、第七竖向通道和第六横向通道,第三气管设置第六竖向通道上,第六竖向通道与第五横向通道连通,第五横向通道两端与第七竖向通道连通,第六横向通道两端与第七竖向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抽气泵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分别打开抽气泵与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第三气管的通气道,从而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内形成负压,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分别与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相通,由于加工工件被放置在第一气孔或第二气孔或第三气孔上,加工工件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在激光器加工时提升加工工件的稳定性,防止加工工件发生偏移,有利于提升加工产品的合格率,降低加工工件的报废率。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将加工工件固定住、提升加工工件的合格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第一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第二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第三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气管和电磁阀的框架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第一气管、2—第一空腔、201—第一竖向通道、202—第一横向通道、203—第二竖向通道、3—第二气管、4—第二空腔、401—第一通道单元、4011—第三竖向通道、4012—第二横向通道、4013—第四竖向通道、4014—第三横向通道、402—第二通道单元、4021—吸气通道、40211—第五竖向通道、40212—第四横向通道、5—第三气管、6—第三空腔、601—第六竖向通道、602—第五横向通道、603—第七竖向通道、604—第六横向通道、7—第一气孔、8—第二气孔、9—第三气孔、10—上盖板、11—下底板、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真空吸附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上盖板10和下底板11,下底板11上设有上盖板10,上盖板10与下底板11之间设有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4和第三空腔6,第一空腔2内设有第一气管1,第一气管1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2,第二空腔4内设有第二气管3,第二气管3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3,第三空腔6内设有第三气管5,第三气管5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4;上盖板10上设有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8和第三气孔9,第一气孔7与第一空腔2相通,第二气孔8与第二空腔4相通,第三气孔9与第三空腔6相通。

第一空腔2包括第一竖向通道201、第一横向通道202和第二竖向通道203,第一气管1设置在第一竖向通道201上,第一竖向通道201与第一横向通道202连通,第一横向通道202两端与第二竖向通道203连通。

第二空腔4包括第一通道单元401和第二通道单元402,第一通道单元401和第二通道单元402连通,第一通道单元401包括第三竖向通道4011、第二横向通道4012、第四竖向通道4013和第三横向通道4014,第二气管3设置在第三竖向通道4011上,第三竖向通道4011与第二横向通道4012连通,第二横向通道4012两端与第四竖向通道4013连通,第三横向通道4014两端与第四竖向通道4013连通;第二通道单元402包括两组吸气通道4021,相邻的吸气通道4021相互连接,吸气通道4021与第四竖向通道4013相通。吸气通道4021包括第五竖向通道40211和第四横向通道40212,第五竖向通道40211与第四横向通道40212连通,第四横向通道40212与相邻的第五竖向通道40211连通。

第三空腔6包括第六竖向通道601、第五横向通道602、第七竖向通道603和第六横向通道604,第三气管5设置第六竖向通道601上,第六竖向通道601与第五横向通道602连通,第五横向通道602两端与第七竖向通道603连通,第六横向通道604两端与第七竖向通道603连通。

在加工时,首先将加工工件放置在上盖板10,根据加工工件盖住的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8、第三气孔9,由于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8、第三气孔9分别与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4、第三空腔6相通,相应地打开其对应的电磁阀,从而使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8、第三气孔9内形成负压,加工工件被吸附住。因此能根据加工工件的体积大小,选择打开相应的电磁阀,使未被盖住的气孔对应的电磁阀不用打开,从而具有根据加工工件体积合理打开电磁阀、降低能耗的优点。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当加工工件只盖住第一气孔7时,只需打开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12。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当加工工件只盖住第一气孔7和第二气孔8时,只需打开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12和第二电磁阀13。

实施例4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当加工工件只盖住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8、第三气孔9时,打开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