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车床用走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3135发布日期:2019-05-07 22:28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车床用走刀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车床用走刀机构。



背景技术:

车床是用车刀对旋转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机床,在机械加工中车床被广泛使用。车床上设有走刀机构,走刀机构包括床身,床身上具有导轨,在导轨上放置有滑板,车刀就是固连在滑板上的。在加工工件过程中,使滑板沿着导轨移动,车刀就随着相对于导轨移动,从而完成对工件的切削作业。

为了达到横向及纵向切削,通常滑板包括可横向移动的大滑板和可纵向移动的小滑板,大滑板上具有导轨,小滑板就放置在大拖板的导轨上。

上述的车床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减少磨损,需要对车床上的导轨进行润滑,但现有的车床润滑通常使用浇油润滑,润滑速度慢,润滑油浪费大,效率低,使得润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卧式车床用走刀机构,其润滑速度快、效率高,润滑油浪费小,降低了润滑成本。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车床用走刀机构,包括床身、大滑板及小滑板,所述床身上固定有纵向导轨,所述大滑板设于所述纵向导轨上且沿所述纵向导轨滑动,所述大滑板远离所述床身的一侧设有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所述纵向导轨垂直,所述横向导轨包括燕尾滑轨及位于所述燕尾滑轨两侧的V形滑槽,所述小滑板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滑轨及所述V形滑槽相适应的燕尾槽及V形凸起,所述小滑板通过所述燕尾槽卡接于所述燕尾滑轨并沿所述燕尾滑轨滑动,所述小滑板的一端端部固定有刀座,所述小滑板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燕尾槽连通的注油口;所述V形滑槽底部设有沿所述V形滑槽长度方向设置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底壁为沿所述集油槽长度方向波动的波浪状,波谷数量与所述纵向导轨数量一致,波谷底端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出口端与所述纵向导轨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导轨为倒V形,所述泄油孔出口端正对于所述纵向导轨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口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燕尾槽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V形滑槽于所述集油槽远离所述燕尾滑轨的一侧与所述V形凸起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小于所述V形滑槽于所述集油槽靠近所述燕尾滑轨的一侧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大滑板上还固定有储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进行润滑时,先通过注油口向燕尾槽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对燕尾滑轨润滑后流向V形滑槽,再次对V形滑槽进行润滑,同时润滑油汇集于V形滑槽底部的集油槽内,通过泄油孔流向所述纵向导轨,在此过程中,保持大滑板及小滑板的滑动,实现对纵向导轨与横向导轨的全面润滑,润滑速度快、效率高,润滑油浪费小,降低了润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床身100,纵向导轨110,大滑板200,横向导轨210,燕尾滑轨211,V形滑槽212,集油槽213,泄油孔214,小滑板300,燕尾槽310,V形凸起320,注油口330,刀座400,储油缸500,滑动块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附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卧式车床用走刀机构,包括床身100、大滑板200及小滑板300,所述床身100上固定有纵向导轨110,所述大滑板200设于所述纵向导轨110上且沿所述纵向导轨110滑动;具体地,所述纵向导轨110数量为2,所述大滑板200底部固定有与所述纵向导轨110卡接的滑动块600,所述大滑板200通过滑动块600在所述纵向导轨110上滑动;所述大滑板200远离所述床身100的一侧设有横向导轨210,所述横向导轨210与所述纵向导轨110垂直,所述横向导轨210包括燕尾滑轨211及位于所述燕尾滑轨211两侧的V形滑槽212;具体地,所述燕尾滑轨211与所述大滑板200为一体结构;所述小滑板300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滑轨211及所述V形滑槽212相适应的燕尾槽310及V形凸起320,所述小滑板300通过所述燕尾槽310卡接于所述燕尾滑轨211并沿所述燕尾滑轨211滑动,所述小滑板300的一端端部固定有刀座400,所述小滑板300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燕尾槽310连通的注油口330;具体地,所述小滑板300与所述大滑板200之间设有防脱轨结构,避免所述小滑板300脱离所述大滑板200,同时保证所述注油口330靠近所述燕尾槽310的一端始终正对于所述燕尾滑轨211;所述V形滑槽212底部设有沿所述V形滑槽212长度方向设置的集油槽213,所述集油槽213底壁为沿所述集油槽213长度方向波动的波浪状,波谷数量与所述纵向导轨110数量一致,具体地,波谷数量为2,波谷底端设有泄油孔214,所述泄油孔214出口端与所述纵向导轨110位置相对应,具体地,滑动块600上具有通孔,通孔与泄油孔214密封连通,通孔远离所述泄油孔214的一端正对于所述纵向导轨110。

本实用新型进行润滑时,先通过注油口330向燕尾槽310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对燕尾滑轨211润滑后流向V形滑槽212,再次对V形滑槽212进行润滑,同时润滑油汇集于V形滑槽212底部的集油槽213内,通过泄油孔214流向所述纵向导轨110,在此过程中,保持大滑板200及小滑板300的滑动,实现对纵向导轨110与横向导轨210的全面润滑,润滑速度快、效率高,润滑油浪费小,降低了润滑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导轨110为倒V形,所述泄油孔214出口端正对于所述纵向导轨110顶端;可将所述泄油孔214流下的润滑油导向至所述纵向导轨110的两侧,使润滑更加全面、彻底。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口330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燕尾槽310的一端低于另一端;停止注油后,使位于所述注油口330内的润滑油流进所述燕尾槽310内,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V形滑槽212于所述集油槽213远离所述燕尾滑轨211的一侧与所述V形凸起320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降低了所述V形滑槽212加工的精度要求,同时也可忽略所述V形滑槽212远离所述燕尾滑轨211的一侧的润滑。

进一步地,所述大滑板200上还固定有储油缸500;方便于装置的润滑动作,具体地,所述储油缸500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大滑板200底部,所述储油缸500接有连接管,润滑时,将润滑管远离所述储油缸500的一端与所述注油孔连通,往所述注油孔内注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