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3047发布日期:2019-10-08 23:2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材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粉末压制过程中,一个模具只能对一种材料进行压制,生产过程中材料单一,比如对比文件1(公告号:CN206578293U,专利号:2017200998303),在一个加工行程中,模具只能对一种材料进行压制,虽然现有公开的技术针对对比文件1做出改进,例如对比文件2(公告号:CN206966637U,专利号:2017208116448),虽然可以压制多种材料,但是其采用了两套以上的压制模腔,结构更加复杂,且在一个往复行程中,只能压制一次,生产效率低,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一方面,设置多个原料罐,每个原料罐可以装不同的原料,且依次进料,实现将不同的材料压制成一整块,实现了产品的多样性材料组合;另一方面,采用一个压制筒,结构简单,同时实现了一个往复行程可以压制两次,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压制筒可以进行拆装替换,便于生产不同形状与尺寸要求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外壳、压制筒、限位孔、限位螺钉、第一进料孔、第二进料孔、第三进料孔、第一液压动力装置、第二液压动力装置、第三液压动力装置、第一压板、第二压板、支撑导向块、进料控制板、立柱、横梁板、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第三原料罐、导板、第三进料控制孔、第二进料控制孔、第一进料控制孔;其中:底座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之上焊接固定有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压制筒,外壳与压制筒的底面上均设有限位孔,限位螺钉通过限位孔使外壳与压制筒固定连接,外壳与压制筒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进料孔、第二进料孔、第三进料孔,底座的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液压动力装置,第一液压动力装置的推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第一压板位于压制筒内,底座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液压动力装置,第二液压动力装置的推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位于压制筒内,外壳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4个支撑导向块,在底座之上位于支撑座两侧的部位固定安装有立柱,立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板,横梁板一端的下表面处焊接固定有第三液压动力装置,第三液压动力装置的推杆末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控制板,进料控制板位于支撑导向块内,横梁板之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第三原料罐,在进料控制板之上设有第三进料控制孔、第二进料控制孔、第一进料控制孔,导板固定安装于外壳两侧的底座之上。

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第三原料罐三者底部出料口的下表面与进料控制板相接触,且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第三原料罐三者的底部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孔、第二进料孔、第三进料孔三者上下对齐。

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的位置正相对。

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第一进料孔、第二进料孔、第三进料孔三者共线,第三进料控制孔、第二进料控制孔、第一进料控制孔三者共线。

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在进料控制板向外壳运动的过程中,第三进料控制孔与第三进料孔、第二进料控制孔与第二进料孔、第一进料控制孔与第一进料孔依次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设置多个原料罐,每个原料罐可以装不同的原料,且依次进料,实现将不同的材料压制成一整块,实现了产品的多样性材料组合;另一方面,采用一个压制筒,结构简单,同时实现了一个往复行程可以压制两次,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压制筒可以进行拆装替换,便于生产不同形状与尺寸要求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顶面上三个进料孔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梁板与三个原料罐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控制板上三个进料控制孔的位置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板与压制筒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底座1、支撑座2、外壳3、压制筒4、限位孔5、限位螺钉6、第一进料孔7、第二进料孔8、第三进料孔9、第一液压动力装置10、第二液压动力装置11、第三液压动力装置12、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14、支撑导向块15、进料控制板16、立柱17、横梁板18、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导板22、第三进料控制孔23、第二进料控制孔24、第一进料控制孔2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外壳3、压制筒4、限位孔5、限位螺钉6、第一进料孔7、第二进料孔8、第三进料孔9、第一液压动力装置10、第二液压动力装置11、第三液压动力装置12、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14、支撑导向块15、进料控制板16、立柱17、横梁板18、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导板22、第三进料控制孔23、第二进料控制孔24、第一进料控制孔25;其中:底座1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支撑座2之上焊接固定有外壳3,外壳3内部设有压制筒4,外壳3与压制筒4的底面上均设有限位孔5,限位螺钉6通过限位孔5使外壳3与压制筒4固定连接,外壳3与压制筒4的顶面上设有第一进料孔7、第二进料孔8、第三进料孔9,底座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液压动力装置10,第一液压动力装置10的推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13,第一压板13位于压制筒4内,底座1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液压动力装置11,第二液压动力装置11的推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14,第二压板14位于压制筒4内,外壳3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4个支撑导向块15,在底座1之上位于支撑座2两侧的部位固定安装有立柱17,立柱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梁板18,横梁板18一端的下表面处焊接固定有第三液压动力装置12,第三液压动力装置12的推杆末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控制板16,进料控制板16位于支撑导向块15内,横梁板18之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在进料控制板16之上设有第三进料控制孔23、第二进料控制孔24、第一进料控制孔25,导板22固定安装于外壳3两侧的底座1之上。

实施例2、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三者底部出料口的下表面与进料控制板16相接触,且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三者的底部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孔7、第二进料孔8、第三进料孔9三者上下对齐,便于进料。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请参阅图1,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第一压板13与第二压板14的位置正相对,便于压制材料。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请参阅图2与图4,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第一进料孔7、第二进料孔8、第三进料孔9三者共线,第三进料控制孔23、第二进料控制孔24、第一进料控制孔25三者共线,便于实现往复两次进料压制。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耐磨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粉末压制装置,其中:在进料控制板16向外壳3运动的过程中,第三进料控制孔23与第三进料孔9、第二进料控制孔24与第二进料孔8、第一进料控制孔25与第一进料孔7依次重合,便于实现往复两次进料压制。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

首先将不同的配料分别加入到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中,此时进料控制板16位于初始位置,即第一原料罐19、第二原料罐20、第三原料罐21三者的出料口都被进料控制板16封住,然后同时启动第一液压动力装置10、第二液压动力装置11、第三液压动力装置12,三者分别推动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14、进料控制板16运动,当进料控制板16上的第三进料控制孔23运动到与第三进料孔9重合时,第三原料罐21底部的出料口与第三进料控制孔23连通,使得物料从第三原料罐21底部的出料口出来依次经过第三进料控制孔23与第三进料孔9进入到压制筒4内,然后,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14相向运动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挤压成型后,第一压板13向后退,第二压板14继续向前运动,此时,第三进料控制孔23继续运动并经过第三原料罐21底部的出料口,使出料口封闭,进料控制板16继续运动过程中,第二进料控制孔24与第二进料孔8与第二原料罐20底部的出料口三者重合,物料就会从第二原料罐20底部的出料口出来依次经过第二进料控制孔24与第二进料孔8进入到压制筒4内,然后,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14再次相向运动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此时,已经有两种物料被挤压在一起,形成两层物料的挤压块,挤压成型后,第一压板13再次向后退,第二压板14再次继续向前运动,此时,第二进料控制孔24经过了第二原料罐20底部的出料口,使出料口封闭,进料控制板16继续运动过程中,第一进料控制孔25与第一进料孔7与第一原料罐19底部的出料口三者重合,使得第一原料罐19中的物料依次经过第一进料控制孔25与第一进料孔7进入到压制筒4内,然后,第一压板13、第二压板14再次相向运动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此时,已经有三种物料被挤压在一起,形成三层物料的挤压块,此时,最终完成三层不同物料的挤压,最后,在第二压板14的作用下,将挤压完成的物料快从压制筒4中退出来,并从导板22上导出,完成第一次完整的挤压后,进料控制板16就会返回,此时,进料控制板16上的第一进料控制孔25、第二进料控制孔24、第三进料控制孔23三者会再次依次经过与第一进料孔7、第二进料孔8、第三进料孔9三者重合的时刻,同样也会按照上述的原理再次对物料进行完整的挤压成型,因此,在一次往返运动过程中,可以对物料进行两次挤压成型,将原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到两倍,同时,外壳3与压制筒4之间可以进行拆卸,便于维修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