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浮动定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0413发布日期:2019-11-29 18:19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平面浮动定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工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面浮动定心装置,属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机加工企业的工业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应对这种自动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在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助工装。

以加工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的定位工装为例,定位工装主要用于产品的对准定心、校准定位。具体而言,在加工企业日常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自身设计及装配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产品自身会存在一定的公差,而这些公差又会导致产品后续装配过程中的误差。为了克服上述装配误差、尽可能地针对产品间各不相同的公差进行适应性调整,定位工装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机加工设备中。由于需要校准定心的工件的形状、尺寸以及加工要求各异,因此目前常见的定位工装的结构也不尽相同。

以现有技术中部分小型工件所使用到的自动浮动装置为例,这类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这类装置的精度要求高、内部结构精细,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便于后续维护。其次,这类装置的适用性较差,每种装置仅能适配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件,适用范围小、不利于加工企业的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浮动定心装置,在保证工件定心校准效果的基础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各项缺陷,也就成为了业内技术人员新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平面浮动定心装置,包括垂直方向叠合设置的固定体及浮动体,所述固定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浮动体的上方,所述浮动体的上下两侧的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固定体及浮动体二者间平面浮动的浮动组件,所述固定体及所述浮动体二者的外周侧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固定体及所述浮动体二者复位的复位组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体借助所述安装槽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浮动体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浮动体借助所述连接槽与外部工件夹具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多组浮动连接件,每组所述浮动连接件均包括一根连接轴、一个上层平面轴承以及一个下层平面轴承。

优选地,所述固定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浮动体上开设有多个浮动孔,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位置均与所述浮动孔的数量、位置一一匹配对应,所述固定槽、所述浮动孔以及所述浮动连接件三者的数量相等。

优选地,所述固定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四个固定槽,四个所述固定槽均布于所述固定体下端面的四个顶角位置,所述浮动体上开设有四个浮动孔,四个所述浮动孔均布于所述浮动体的四个顶角位置,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浮动孔二者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浮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轴的直径,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浮动孔内且所述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上层平面轴承与所述下层平面轴承二者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上层平面轴承与所述下层平面轴承的设置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上层平面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固定体的下端面相触接、所述上层平面轴承的下端面与所述浮动体的上端面相触接,所述连接轴上还套设有用于限位及固定的安装垫片,所述下层平面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浮动体的下端面相触接、所述下层平面轴承的下端面与所述安装垫片的上端面相触接。

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多组复位件,多组所述复位件两两相对、对称设置,每组所述复位件均包括一块复位挡板及至少一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体的外周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的外周侧相触接。

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两组复位件,两组所述复位件对称设置,每组所述复位件均包括一块复位挡板及一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挡板的高度与所述固定体及所述浮动体二者叠合设置后的整体高度相匹配,所述复位挡板的下端与所述浮动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的外周侧相触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平面轴承的巧妙利用,不仅满足了工件平面浮动定心的需要,而且大幅简化了装置整体的结构,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为装置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更换部件的方式来兼容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装置整体也能够适应各类不同的使用场合,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为同领域内其他技术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定位工装的设计、制造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体;2、浮动体;3、连接轴;4、上层平面轴承;5、下层平面轴承;6、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平面浮动定心装置,包括垂直方向叠合设置的固定体1及浮动体2,所述固定体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浮动体2的上方,所述浮动体2的上下两侧的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固定体1及浮动体2二者间平面浮动的浮动组件,所述固定体1及所述浮动体2二者的外周侧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固定体1及所述浮动体2二者复位的复位组件。

为了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所述固定体1及所述浮动体2上均设置有与外部设备相对应的连接区域,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体1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体1借助所述安装槽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所述浮动体2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浮动体2借助所述连接槽与外部工件夹具固定连接。

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多组浮动连接件,每组所述浮动连接件均包括一根连接轴3、一个上层平面轴承4以及一个下层平面轴承5。

所述固定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浮动体2上开设有多个浮动孔,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位置均与所述浮动孔的数量、位置一一匹配对应,所述固定槽、所述浮动孔以及所述浮动连接件三者的数量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四个固定槽,四个所述固定槽均布于所述固定体1下端面的四个顶角位置,所述浮动体2上开设有四个浮动孔,四个所述浮动孔均布于所述浮动体2的四个顶角位置,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浮动孔二者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浮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轴3的直径,所述连接轴3穿设于所述浮动孔内且所述连接轴3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上层平面轴承4与所述下层平面轴承5二者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3上,所述上层平面轴承4与所述下层平面轴承5的设置方向相反。此处所述设置方向相反是指当所述上层平面轴承4正面设置时,所述下层平面轴承5即为反面设置;当所述上层平面轴承4反面设置时,所述下层平面轴承5即为正面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浮动效果。

所述上层平面轴承4的上端面与所述固定体1的下端面相触接、所述上层平面轴承4的下端面与所述浮动体2的上端面相触接,所述连接轴3上还套设有用于限位及固定的安装垫片,所述下层平面轴承5的上端面与所述浮动体2的下端面相触接、所述下层平面轴承5的下端面与所述安装垫片的上端面相触接。

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多组复位件6,多组所述复位件6两两相对、对称设置,每组所述复位件6均包括一块复位挡板及至少一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体2的外周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1的外周侧相触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两组复位件6,两组所述复位件6对称设置,每组所述复位件6均包括一块复位挡板及一根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挡板的高度与所述固定体1及所述浮动体2二者叠合设置后的整体高度相匹配,所述复位挡板的下端与所述浮动体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体1的外周侧相触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还可以通过增加复位弹簧的数量或者更换强力弹簧等方式来提升装置复位时的速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平面轴承的巧妙利用,不仅满足了工件平面浮动定心的需要,而且大幅简化了装置整体的结构,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为装置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更换部件的方式来兼容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装置整体也能够适应各类不同的使用场合,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为同领域内其他技术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定位工装的设计、制造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