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角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5789发布日期:2019-07-17 06:3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角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角刀。



背景技术:

一些环形零件(如:拉环)需要对外圆进行倒角,以去除锋利的边缘。现有技术中一般如图1的方式对环形零件的右端(基于图1视角)进行倒角,但是,当环形零件两端的外圆都需要进行倒角时,则需要在完成一端倒角后将零件取出掉头再重新装夹在车床上,从而对环形零件的另一端进行倒角。这样做的缺点是每个环形零件需要装夹两次,不仅工作效率低,且影响倒角的精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倒角刀,能够对环形零件的左端(基于图1视角)进行倒角,使得环形零件只需装夹一次便可对其两端进行倒角。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角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形零件需要装夹两次才能对其两端倒角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倒角刀,包括刀柄,所述刀柄包括第一刀柄、以及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刀柄一端的第二刀柄;第一刀柄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刀柄的端部开设有刀片安装槽,该刀片安装槽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刀片,该刀片至少具有一个刀刃,该刀片上用于倒角的那个刀刃朝向第一刀柄且不与第一刀柄平行。

所述的倒角刀中,所述第二刀柄上对应刀片安装槽处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刀片上开设有一个通孔,通孔中插入螺钉并拧入螺纹孔中。

所述的倒角刀中,所述刀片呈四边形,且具有四个刀刃。

所述的倒角刀中,所述刀片安装槽具有一段圆弧壁以及与两段分别该圆弧壁两端相连的直壁。

所述的倒角刀中,第二刀柄的根部的厚度与第一刀柄的厚度相等,第二刀柄上设置有刀片的那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一刀柄的厚度。

所述的倒角刀中,所述第一刀柄和第二刀柄通过焊接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角刀,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角刀能够对环形零件的左端的外圆进行倒角。通过普通的倒角刀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角刀的配合,可以实现了环形零件只需一次装夹,便可对环形零件两端的外圆进行倒角,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倒角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圆倒角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角刀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角刀中,第一刀柄和第二刀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角刀用于环形零件倒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倒角刀,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倒角刀。

所述倒角刀包括刀柄,所述刀柄包括第一刀柄1、以及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刀柄一端的第二刀柄2;第一刀柄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二刀柄的端部(即:远离第一刀柄的那一端)开设有刀片安装槽3,该刀片安装槽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刀片4,该刀片至少具有一个刀刃,该刀片上用于倒角的那个刀刃41朝向第一刀柄且不与第一刀柄平行。如图2和图5所示,用于倒角的那个刀刃41对着第一刀柄1但是呈一定夹角,此处不限顶该夹角,该夹角有实际加工时倒角的交底来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刀柄上对应刀片安装槽处设置有一个螺纹孔201,刀片上开设有一个通孔(螺钉5对应的位置),通孔中插入螺钉5并拧入螺纹孔中。通过螺钉连接,既能保证刀片连接的稳定性,也便于拆、装刀片。

优选地,所述刀片4呈四边形(优选为正方形),且具有四个刀刃(即,每个边有一个刀刃)。即,刀片的一个刀刃磨损后,将刀片取出重装,使其另一个刀刃对着第一刀柄。这样设置使得一个刀片的使用寿命延长。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刀片安装槽3具有一段圆弧壁31以及与两段分别该圆弧壁两端相连的直壁32。即,实际安装时,刀片的一个尖端伸入到圆弧壁所包围的区域中,但不直接与圆弧壁接触,这样可以避免损坏尖端处的刀刃。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刀柄的根部(即:与第一刀柄相连的那端)的厚度与第一刀柄的厚度相等,以便于第一刀柄连接;第二刀柄上设置有刀片的那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一刀柄的厚度,便于刀片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一刀柄1和第二刀柄2通过焊接连接,保证第一刀柄和第二刀柄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如图1和图5所示,当环形零件90在车床上装夹好之后(图中未画出夹具),可以按图1的方式(现有技术)将用普通的倒角刀91对环形零件的右端外圆倒角,然后保持环形零件装夹状态,只需换上本发实用新型提供的倒角刀,并调节至如图5所示的状态,便可对环形零件的左端外圆进行倒角。由此可见,整个过程中,环形零件只需一次装夹,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倒角的精度。图1和图5中,环形零件用虚线画出,环形零件本身并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