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120发布日期:2019-08-16 23:0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精雕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精雕机的要求也有了相对的提高,目前市面上的四头数控机床,在针对平板电脑、手机盖板等加工的精雕机中,大都是采用四个Z轴同时动作,同时加工,由于四个工位无法单独做差补,导致四个工位的玻璃一致性误差较大,无法加工高精度要求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该四头精雕机在工件加工时通过CCD拍照进行定位,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了成本及人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机床、工作平台、校位平台治具、Y轴运动模组、X轴运动模组、Z轴运动模组、主轴加工组件以及CCD定位机构;

所述的Y轴运动模组设置于机床上,所述的工作平台设置在Y轴运动模组上,通过Y轴运动模组的驱动而往复运动,多个校位平台治具沿X轴方向并排固定在工作平台的上表面;

所述的X轴运动模组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方,多个Z轴运动模组并排固定在X轴运动模组上,通过X轴运动模组的驱动而往复运动,每个Z轴运动模组的下端均安装有一主轴加工组件;且每个Z轴运动模组的侧边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着一CCD定位机构。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CCD定位机构包括CCD定位板、相机盒侧板、夹头盖板以及镜头;

所述的CCD定位板固定在Z轴运动模组上;多个相机盒侧板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镜头和夹头盖板的空腔,所述的镜头固定在夹头盖板的下端,且夹头盖板固定在其中一个相机盒侧板的内壁上,该相机盒侧板的外壁固定在CCD定位板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CCD定位机构还包括侧轨气缸、相机盒上盖、相机盒下盖、门板以及门盖;

所述相机盒上盖固定在多个相机盒侧板的顶部,相机盒下盖固定在多个相机盒侧板的底部,相机盒下盖上对应于镜头的位置设置有通孔;

所述的侧轨气缸固定在其中一个相机盒侧板的外壁上,侧轨气缸的气缸杆与门板相连接;所述的门盖固定在相机盒下盖上,门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门板滑动安装在门盖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Z轴运动模组的下端设置有一Z轴护板,所述的X轴运动模组的下端设置有一X轴下盖,Z轴护板的一端伸入X轴下盖中。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Z轴护板呈倾斜状,Z轴护板倾斜的下端伸入X轴下盖中,Z轴护板倾斜的上端以及相对的侧边上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缘。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机床的上方固定有一凸台,所述的Y轴运动模组设置在凸台上;

所述凸台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条形槽,凸台的中心处设置有收油槽,且凸台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条形槽与收油槽连通的凹槽;

所述收油槽的底面为一倾斜面,该倾斜面上设置有一油管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同时通过四个Z轴运动模组的主轴加工组件对校位平台治具上的工件进行加工,从而提高的工件的加工效率,工件在加工时,可以通过CCD定位机构对工件进行拍照,再通过将工件偏差反馈到校位平台治具上,校位平台治具可以根据偏差对工件的位置进行独立补偿,实现了工件的高精度自动定位、自动加工,因此提高了的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为客户节约了成本及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CCD定位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Z轴运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X轴运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的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包括机床10、工作平台20、校位平台治具30、Y轴运动模组40、X轴运动模组50、Z轴运动模组60、主轴加工组件70以及CCD定位机构80;所述的Y轴运动模组40设置于机床10上,所述的工作平台20设置在Y轴运动模组40上,通过Y轴运动模组40的驱动在Y轴方向往复运动,多个校位平台治具30沿X轴方向并排固定在工作平台20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总共设置有四个校位平台治具30,校位平台治具30设置有通孔,通过抽真空设备进行抽真空,将需要加工的工件吸附在校位平台治具30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X轴运动模组50设置于工作平台20上方,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座201的作用,将X轴运动模组50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座201的顶端,使得X轴运动模组50位于工作平台20的上方位置,工作平台20在Y轴运动模组40的带动下,可以在X轴运动模组50的下方运动。多个Z轴运动模组60并排固定在X轴运动模组50上,通过X轴运动模组50的驱动而往复运动,每个Z轴运动模组60的下端均安装有一主轴加工组件70;且每个Z轴运动模组60的侧边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着一CCD定位机构80。本实施例中,Z轴运动模组60的数量与校位平台治具30的数量相同,因此总共设置有四个Z轴运动模组60和四个CCD定位机构80。

如图2所示,对于所述的CCD定位机构8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CCD定位机构80包括CCD定位板801、相机盒侧板802、夹头盖板803以及镜头804;所述的CCD定位板801固定在Z轴运动模组60上;多个相机盒侧板802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镜头804和夹头盖板803的空腔,所述的镜头804固定在夹头盖板803的下端,且夹头盖板803固定在其中一个相机盒侧板802的内壁上,该相机盒侧板802的外壁固定在CCD定位板801上。另外,所述的CCD定位机构80还包括侧轨气缸805、相机盒上盖806、相机盒下盖807、门板808以及门盖809;所述相机盒上盖806固定在多个相机盒侧板802的顶部,相机盒下盖807固定在多个相机盒侧板802的底部,相机盒下盖807上对应于镜头804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的侧轨气缸805固定在其中一个相机盒侧板802的外壁上,侧轨气缸805的气缸杆与门板808相连接;所述的门盖809固定在相机盒下盖807上,门盖809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门板808滑动安装在门盖809上。通过侧轨气缸805的作用,打开门板808,便于镜头804进行拍照,拍照完成后,同样的通过侧轨气缸805的驱动,关闭门板808。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Z轴运动模组60的下端设置有一Z轴护板601,Z轴运动模组60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602,所述的X轴运动模组50的下端设置有一X轴下盖501,Z轴护板601的一端伸入X轴下盖501中;所述的Z轴护板601呈倾斜状,Z轴护板601倾斜的下端伸入X轴下盖501中,Z轴护板601倾斜的上端以及相对的侧边上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缘;因此,当Z轴运动模组60上的润滑油滴落时,通过Z轴护板601实现收集,Z轴护板601将润滑油导入X轴下盖501中,实现了统一的回收处理。另外,如图5所示,所述机床10的上方固定有一凸台101,所述的Y轴运动模组40设置在凸台101上;所述凸台10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条形槽102,凸台101的中心处设置有收油槽103,且凸台10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条形槽102与收油槽103连通的凹槽106;所述收油槽103的底面为一倾斜面104,该倾斜面104上设置有一油管接口105;当Y轴运动模组40中滴落的润滑油,通过条形槽102实现收集,并通过凹槽106将润滑油导入收油槽103中,收油槽103的底面为倾斜面104,使润滑油都进入油管接口105中,实现了润滑油的统一处理。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Y轴运动模组40、X轴运动模组50以及Z轴运动模组60,其结构均采用电机驱动丝杆的形式,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属于非常成熟的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此种带有CCD及校位平台的四头精雕机,可以同时通过四个Z轴运动模组60的主轴加工组件70对校位平台治具30上的工件进行加工,从而提高的工件的加工效率,工件在加工时,可以通过CCD定位机构80对工件进行拍照,再通过将工件偏差反馈到校位平台治具30上,校位平台治具30可以根据偏差对工件的位置进行独立补偿,实现了工件的高精度自动定位、自动加工,因此提高了的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为客户节约了成本及人力。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