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9881发布日期:2019-07-24 08:56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属于机床配件。



背景技术:

数控加工中心采用多工位多刀具加工方式,切割速度快,工具装夹是限制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201711228951.4公开了立式复合加工中心专用工装夹具。该工装夹具包括回转托盘、卡爪高位支撑和若干螺栓、螺母固定部件以及环形垫铁、环形结构的中心固定盘、等高垫、压板。回转托盘为环形结构,回转托盘环形外圆的直径小于立式复合加工中心的回转工作台的回转极限范围。该夹具采用卡盘爪固定工件,卡盘爪采用齿轮、螺杆等部件驱动,装加速度较慢。现有技术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快速装夹工件,适应多个工件同时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台、装夹件、活塞件、拉杆以及缸盖,加工台内设有多个安装工位,该安装工位依次由上开口、活塞腔以及下开口组成,所述装夹件安装在所述上开口中,所述活塞件可移动地位于活塞腔内,该活塞腔的侧面与顶面的交界处设有至少一个的介质通孔,该介质通孔连接至液压站,所述缸盖安装在所述下开口中,所述活塞件的上端设有导杆,该导杆从上开口伸出,该上开口内设有铜套,该导杆穿过铜套并与铜套构成间隙配合,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至导杆,另一端伸入所述装夹件,其中,所述装夹件包括多个夹持部,夹持部组成空腔,该夹持部的顶部内侧具有内引导面,所述拉杆的顶部外侧具有外引导面,该外引导面在所述内引导面上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中,该活塞腔的侧面与底面的交界处设有至少一个的介质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中,所述活塞腔内设有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中,下开口具有一卡位槽,缸盖卡在该卡位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中,所述活塞件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设有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中,所述活塞件的侧面设有密封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中,所述上开口包括沉台、螺纹段以及导向段,铜套至少部分的伸入导向段内,螺纹端连接至装夹件,沉台抵靠在装夹件的端面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快速装夹治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液压站或气压站控制流体介质从顶部通孔进入活塞腔,带动活塞纵向移动。拉杆推动夹持部张开,从而夹持工件内壁。流体介质从底部出口进入活塞腔或者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活塞腔向上移动,夹持部松开工件。该治具可适应大批量加工的数控加工中心,达到快速装夹,快速加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装夹治具的夹持状态图;

图4为图1的加工台的截面图;

图5为图4的局部视图,图中缸盖和铜套安装在安装工位中;

图6为图1的装夹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活塞件的示意图,图中活塞件上安装了拉杆;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装夹治具安装于数控加工中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7,本实用新型的多工件快速装夹治具100包括加工台110、装夹件120、活塞件130、拉杆140以及缸盖150。加工台110内设有多个安装工位111,每一安装工位111均可对应一待加工工件200。该安装工位111依次由上开口112、活塞腔113以及下开口114组成。上开口112中装夹件120安装在上开口112中,缸盖150安装在所述下开口114中。上开口112包括沉台115、螺纹段116以及导向段117。上开口112内设置密封圈118,以加强密封效果。螺纹段116连接至装夹件120,沉台115抵靠在装夹件120的端面上。下开口114具有一卡位槽119,缸盖150卡在该卡位槽119内。

活塞件130可移动地位于活塞腔113内,该活塞腔113的侧面与顶面的交界处设有至少一个的介质通孔131,该介质通孔131经管道132连接至液压站(图中未示出)。液压站或气压站控制流体介质从顶部通孔进入活塞腔113,带动活塞件130向下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活塞腔113的侧面与底面的交界处设有至少一个的介质通孔131。流体介质从底部出口进入活塞腔113,活塞腔113向上移动,同时顶部的介质被排出。在另一实施例中,活塞腔113内设有弹簧133。停止对顶部介质施压后,弹簧133推动活塞件130向上移动,同时顶部的介质被排出。为避免活塞件130移动时撞击腔室内壁,活塞件13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有弹性件134。此外,活塞件130的侧面设有密封环135以提高密封性。

活塞件130的上端设有导杆136,该导杆136从上开口112的导向段117伸出。上开口112内设有铜套137,铜套137为T形结构,肩部搭在螺纹段上,下部伸入导向段117内。该导杆136穿过铜套137并与铜套137构成间隙配合。导杆136随活塞件130纵向移动,相对于安装工位111,铜套137加工方便,易于控制精度,减少导杆136与铜套137的摩擦。拉杆140的一端连接至导杆136,另一端伸入装夹件120。装夹件120包括多个夹持部121,夹持部121组成空腔122。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21例如采用侧面开槽127的形式制成。装夹件120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部作用力下夹持部121可相互张开,外力消失时,夹持部121亦可回到初始位置。空腔122具有小径段123、大径段124以及扩口段125组成。夹持部121的顶部内侧具有内引导面126,该内引导面126组成前述扩口段125结构。拉杆140的顶部为三角状结构,其外侧具有外引导面141。

图8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具有底座300、工作台400、刀具驱动部件500以及外罩体600。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装夹治具100固定在工作台400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拉杆140向下移动时,外引导面141在内引导面126沿下方滑动,带动夹持部121张开,夹持部121外侧壁固定工件200。拉杆140向上移动时,外引导面144在内引导面126沿上方滑动,带动夹持部121闭合,夹持部121外侧壁松开工件。该治具100采用液压或气压驱动,装夹速度快,加持力可控,可适应大批量加工的数控加工中心,达到快速装夹,快速加工的目的。至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得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