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胶柱铆压模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322发布日期:2019-10-19 04:0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旋钮胶柱铆压模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零件进行铆压加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铆压是采用油缸或者气液增压缸等通过设计合适的模具直压铆接成型。目前,使用的零件铆压加工,在加工完成后需要手动取出零件,然后在放入新的产品铆压,不能做到铆压完成后自动脱落,无法实现半自动化,效率较为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旋钮胶柱铆压模治具,铆压完成后零件自动脱落,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半自动化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旋钮胶柱铆压模治具,具有底座、定位块及可升降的上板,定位块安装在底座上,上板架设在定位块的上方,上板上组装朝下的预压针和压针;所述定位块上组设旋转块,该旋转块具有与上板的预压针及压针对位的铆压槽,铆压槽的一侧设有出料口;藉此铆压完成后,零件在旋转块旋转下从出料口自动脱落。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板上还设有下延支撑件,该下延支撑件上设有驱动旋转块旋转的触动部。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触动部是弹性伸缩的挂钩。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定位块上设有供旋转块组装的容槽,旋转块呈翘翘板形式组装在容槽中,旋转块的铆压槽的出料口衔接一滑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板安装在底座立起的导柱上。

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块上组设旋转块,该旋转块具有与上板的预压针及压针对位的铆压槽,满足铆压作业,而铆压槽的一侧设有出料口;藉此铆压完成后,零件在旋转块旋转下从出料口自动脱落,实现半自动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旋钮胶柱铆压模治具,具有底座1、定位块2及可升降的上板3,定位块2安装在底座1上,上板3架设在定位块2的上方。上板3上组装朝下的预压针31和压针32,所述定位块2上组设旋转块4,该旋转块4具有与上板的预压针及压针对位的铆压槽41,满足铆压作业。铆压槽41的一侧设有出料口,藉此,待铆压的零件放入铆压槽41,上板3下行,预压针31先是稳定零件,随后压针32铆压零件,铆压完成后,上板3带着预压针31和压针32上行,而零件可在旋转块4旋转下从出料口自动脱落,达到半自动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及人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及安全性。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板3安装在底座1立起的导柱11上,结构简单,并获得较佳的升降效果。所述上板3上还设有下延支撑件33,该下延支撑件33上设有驱动旋转块旋转的触动部34,本实施例优选地,触动部34是弹性伸缩的挂钩。这样,上板3下行时,下延支撑件33及触动部34跟随下行,而触动部34经过旋转块时受压内缩,本实施例的触动部34的下侧设有导斜面,以便下行导入内缩。上板3下行到位,触动部34自动弹出,以挂接旋转块,这样上板3上行时,触动部34驱动旋转块4旋转,达到零件在旋转块4旋转下从出料口自动脱落。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2上设有供旋转块4组装的容槽21,旋转块4呈翘翘板形式组装在容槽21中,满足铆压及旋转要求。本实施例中,旋转块的铆压槽41为U型,开口侧适配旋转块4旋转脱料,在旋转块的铆压槽的出料口还衔接一滑板5,由此零件在旋转块4旋转下从出料口自动脱落后,经滑板5滑出,以便收料或进出下一工序。

当然,以上附图仅是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