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1174发布日期:2019-10-29 21: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流水线,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水桶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水桶通常包括柔性的桶体、刚性的口部固定件和刚性的底部固定件,桶体由橡胶、塑料等柔性材质制成,口部固定件整体为环状开口,以提供从桶体的上端开口进入桶体内的通道,底部固定件为密闭结构,以封堵桶体的下端开口。桶圈的上边固定于口部固定件、桶圈的下边固定于底部固定件的装配过程通常手动操作,人工操作影响装配质量、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装配精度差。

因而,需要一种这样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其可以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柔性水桶装配设备:其使柔性水桶的装配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和保证了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柔性水桶装配设备,所述柔性水桶装配设备包括:

机架;以及

沿工位的先后顺序依次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上固定环装配装置、固定底盖装入装置和下固定环装配装置,其中,

所述上支撑环装入装置用于将上支撑环由下而上装入桶圈的上端的内部并且使得所述桶圈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上支撑环的上边缘,

所述上固定环装配装置包括桶圈上边压入机构和上固定环压入机构,所述桶圈上边压入机构用于将所述桶圈位于所述上支撑环的上方的部分压入形成于所述上支撑环的第一装配凹槽内,所述上固定环压入机构用于将上固定环压入收纳有所述桶圈的上边的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内,

所述固定底盖装入装置用于将固定底盖由下而上装入经倒置的所述桶圈的下端的内部,并且使得所述桶圈的下边缘高于所述固定底盖的上边缘,

所述下固定环装配装置包括桶圈下边压入机构和下固定环压入机构,所述桶圈下边压入机构用于将所述桶圈位于所述固定底盖下方的部分压入形成于所述固定底盖的第二装配凹槽,所述下固定环压入机构用于将所述下固定环压入收纳有所述桶圈的下边的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支撑环装入装置包括:

桶圈下端固定撑开机构,用于固定并撑开所述桶圈的下端并使得所述桶圈竖直;以及

上支撑环装入机构,包括在第一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能够在所述桶圈内沿所述桶圈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一装入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桶圈下端固定撑开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盘,中部凹陷、周边向上延伸以形成的环形的第一挡板部;以及

第一撑开构件,在第二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固定盘内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盘的径向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撑开构件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第一撑开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盘的周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撑开构件的上端背离所述第一固定盘的轴线的一侧形成有桶圈装入倒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桶圈上边压入机构包括:

第一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机架;

第二撑开构件,所述第二撑开构件包括第一撑开块和驱动所述第一撑开块沿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径向往复运动的第三动力组件,所述第二撑开构件至少为两个,所有的所述第二撑开构件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周侧;

第一安装架,在第四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可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方;以及

一个或多个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在第五动力组件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一支撑座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端,其中,

所述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包括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端的第一碾平轮和第一压入轮,在所述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一碾平轮和所述第一压入轮前后布置,分别用于将所述桶圈位于所述上支撑环上方的部分碾平和将碾平的桶圈的上边压入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所述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内的所述第一碾平轮为两个、所述第一压入轮为一个,其中,在所述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压入轮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碾平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固定环装配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在第六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固定环压入机构包括上固定环压入构件,所述上固定环压入构件在第七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能够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上固定环压入构件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方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撑开构件还包括第一中心柱,所述第一中心柱在所述第三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中心柱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轴线的侧面形成第一施力面,所述第一撑开块与所述第一施力面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一受力面,所述第一施力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面面接触,所述第一施力面上任一点向下的切线与所述第一中心柱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撑开构件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复位构件,所述第一复位构件的第一弹性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撑开块的下端,所述第一复位构件的第二弹性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以提供将所述第一撑开块拉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轴线的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碾平轮的外缘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第一限位部和第一碾平部,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碾平轮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上支撑环的上端的外缘形成有环形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

所述第一碾平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径,所述第一碾平部抵接于所述上支撑环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入轮的外缘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行走部和第一压入部,其中:

所述第一行走部的底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碾平部的底部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压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行走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行走部沿所述上支撑环的上表面行走时所述第一压入部能够没入所述第一装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至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所述固定底盖装入装置包括:

桶圈上端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桶圈上的所述上固定环并使得所述桶圈竖直;以及

固定底盖装入机构,包括在第八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能够在所述桶圈内沿所述桶圈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装入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桶圈上端固定机构包括:

第二固定盘,中部凹陷、周边向上延伸以形成环形的第二挡板部;以及

夹紧构件,在第九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固定盘内能够沿所述第二固定盘的径向往复运动,以将所述上支撑环夹紧在所述第二挡板部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夹紧构件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夹紧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盘的周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装入构件为环形、板状的固定底盖装入板,所述固定底盖装入板的周边形成有至少两个容置槽,所述夹紧构件能够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桶圈下边压入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机架;

第三撑开构件,所述撑开构件包括第二撑开块和驱动所述第二撑开块沿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径向往复运动的第十动力组件,所述第三撑开构件至少为两个,所有的所述第三撑开构件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周侧;

第二安装架,在第十一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方;以及

一个或多个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在第十二动力组件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二支撑座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其中,

所述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包括桶圈下边轮架及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桶圈下边轮架及的下端的第二碾平轮和第二压入轮,在所述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二碾平轮和所述第二压入轮前后布置,分别用于将所述桶圈位于所述固定底盖上方的下边碾平和将碾平的所述桶圈的下边压入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所述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内的所述第二碾平轮为两个、所述第二压入轮为一个,其中,在所述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压入轮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碾平轮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固定环装配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在第十三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固定环压入机构包括下固定环压入构件,所述下固定环压入构件在第十四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能够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所述下固定环压入构件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二滑块的滑动方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撑开构件还包括第二中心柱,所述第二中心柱在所述第十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中心柱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座的轴线的侧面形成第二施力面,所述第二撑开块与所述第二施力面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二受力面,所述第二施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面接触,所述第二施力面上任一点向下的切线与所述中心柱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撑开构件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复位构件,所述第二复位构件的第一弹性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撑开块的下端,所述第二复位构件的第二弹性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以提供将所述第二撑开块拉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轴线的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碾平轮的外缘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第二限位部和第二碾平部,其中:

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二碾平轮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固定底盖的下端的外缘形成有环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

所述第二碾平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碾平部抵接于所述固定底盖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压入轮的外缘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二行走部和第二压入部,其中:

所述第二行走部的底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碾平部的底部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压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行走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行走部沿所述固定底盖的下表面行走时所述第二压入部能够没入所述第二装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机架布置成U型或L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能够提高柔性水桶的装配效率、提升装配精度,同时,极大减少装配过程中的手动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避免手工操作引起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将对实用新型的特征、优点以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柔性水桶的纵截面(桶圈的轴线所位于的平面)的剖视图,其中,柔性水桶的桶圈被完全拉伸无褶皱;图2是图1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区域Y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图4沿截面A-A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与上固定环装配装置安装在机架的示意性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6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桶圈;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第一装入构件位于底部;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第一装入构件位于向上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到上止点;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桶圈上边压入机构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未示出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第二撑开构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第一支撑块位于离第一支撑座的距离最近时;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第一碾平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固定底盖装入装置与下固定环装配装置共同安装至机架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固定底盖装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第二装入构件位于向上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到上止点;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桶圈下边压入机构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而且,图中各部件的尺寸和比例也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严格对应于实际产品。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柔性水桶的纵截面(桶圈的轴线所位于的平面)的剖视图,其中,柔性水桶的桶圈被完全拉伸无褶皱;图2是图1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区域Y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图2和图3,柔性水桶600通常包括桶圈610、固定在桶圈610上部的口部固定件以及固定在桶圈610底部的底部固定件。桶圈610由橡胶、塑料等柔性材质制成,以满足可折叠进而方便存放和运输的性能。口部固定件包括上支撑环620和上固定环630,上支撑环620与桶圈610的上边缘固定以对桶圈610形成支撑,上支撑环620上形成有第一装配凹槽621,桶圈610的上边压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内,然后上固定环630压入收纳有桶圈610的上边的第一装配凹槽621,从而将桶圈610的上边压紧在上支撑环620与上固定环630之间;底部固定件与口部固定件类似,其包括固定底盖640和下固定环650,区别仅在于固定底盖640为实心结构,而上固定环630为空心结构,收纳桶圈610的下边的第二装配凹槽641开设在固定底盖640上,通过将下固定环650压入第二装配凹槽641内,从而将桶圈610的下边被压紧在下固定环650、第二装配凹槽641之间。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图4沿截面A-A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包括机架500以及沿工位的先后顺序依次安装于机架500上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100、上固定环装配装置200、固定底盖装入装置300和下固定环装配装置400。

上述的工位的先后顺序即指柔性水桶600的装配的先后顺序,如下所述。

柔性水桶600装配时,先装配口部固定件。口部固定件的装配过程为:首先通过上支撑环装入装置100将上支撑环620从桶圈610的内部由下而上经倒置的装入桶圈610的上端的内部并且使得桶圈610的上边缘高于上支撑环620的上边缘,即,上支撑环620在运动至桶圈610的上边缘之前停止运动;接着,参照图6、图7、图8和图9,包括桶圈上边压入机构210和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的上固定环装配装置200通过桶圈上边压入机构210将桶圈610位于上支撑环620的上方的部分压入形成于上支撑环620的第一装配凹槽621内;然后,通过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将上固定环630压入收纳有桶圈610的上边的第一装配凹槽621内。从而,使得柔性的桶圈610的上边固定在上支撑环620与上固定环630之间。

相应地,底部固定件的装配过程为:将已经装有上支撑环620和上固定环630的桶圈610颠倒过来,即,桶圈610的装有上支撑环620和上固定环630的一端位于下方、另一端位于上方,使得通过固定底盖装入装置300将固定底盖640从桶圈610的内部由下而上装入桶圈610的下端的内部,并且使得固定底盖640在到达桶圈610的下边缘之前停止运动;然后包括桶圈下边压入机构410和固定底盖压入机构420的下固定环装配装置400通过桶圈下边压入机构410将桶圈610超过固定底盖640的部分压入形成于固定底盖640的第二装配凹槽641;最后通过下固定环压入机构420将下固定环650压入收纳有桶圈610的下边的第二装配凹槽641内。最终,柔性的桶圈610的下边被压紧在下固定环650与第二装配凹槽641之间的狭小间隙内,从而完成底部固定件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桶圈610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因此,桶圈610的上边、下边在被压紧的过程中会发生弹性变形,即,桶圈610的纵向(轴向)靠近上边、下边的某处被挤压变形,厚度减小,从而防止了桶圈610的上边、下边分别从上支撑环620与上固定环630之间、固定底盖640与下固定环650之间脱出,保证了桶圈610的上边、下边能够被稳定地夹紧。

另外,上固定环630可全部卡入第一装配凹槽621,也可为上固定环上630形成有能够卡入第一装配凹槽621的第一卡固部从而部分卡入(未示出),当为第二种形式时,方便通过拉动上固定环630背离第一装配凹槽621的一侧将上固定环630从第一装配凹槽621拉出,使得柔性水桶600为可拆卸结构,方便拆卸。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上支撑环装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第一装入构件位于向上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到上止点。如图8和图9所示,上支撑环装入装置100的一种具体结构包括:桶圈下端固定撑开机构110,用于固定并撑开桶圈610的下端并使得桶圈610竖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桶圈下端固定撑开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固定并撑开桶圈610的下端即可;以及上支撑环装入机构120,上支撑环装入机构120包括在第一动力组件121的驱动下能够在桶圈610内沿桶圈610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一装入构件122,通过桶圈下端固定撑开机构110将桶圈610的下端固定并撑开,然后从桶圈610的上开口处装入上支撑环620,上支撑环620在自重作用下下落到第一装入构件上122,又,桶圈610的下端被撑开,第一装入构件122处于桶圈610的下端,即能保证上支撑环620整体与桶圈610的轴线方向垂直而不会倾斜,然后在第一动力组件121的驱动下第一装入构件122托着其上的上支撑环620同步上升。另外,为了使上支撑环620在被送至桶圈610的上端之后可以稳固地附至桶圈610的上端内壁,上支撑环620的外缘轮廓略大于(如0.5mm)桶圈610自然状态下的内侧轮廓。第一装入构件122的形状应当与桶圈610的横截面(垂直桶圈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一致,并且第一装入构件122的外缘轮廓设置为第一装入构件122适于支撑并移动上支撑环620。

如图8和图9所示,桶圈下端固定撑开机构110包括第一固定盘111和第一撑开构件113,第一固定盘111的中部凹陷、周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挡板部111-1,桶圈610的下端被第一撑开构件113撑开并压紧在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侧

第一撑开构件11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撑开构件113在第二动力组件112的驱动下在第一固定盘111内能够沿第一固定盘111的径向往复运动。第一撑开构件113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固定盘111上,并且第一撑开构件113位于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侧,第二动力组件112驱动第一撑开构件113沿第一固定盘111的径向运动,自然状态时,第一撑开构件113与第一挡板部111-1之间保持较大间隙,以提供桶圈610的下端装入的空间,当桶圈610下端装入该间隙后,第二动力组件112工作,第一撑开构件113沿靠近第一挡板部111-1的方向运动,从而逐渐将桶圈610的下端压紧在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撑开构件113为至少两个,图8-图9示出了其为六个的具体布置,所有的第一撑开构件113均匀布置在第一固定盘111的周侧。在该设置下,使得桶圈610的内壁由至少两个第一撑开构件113撑开和压紧在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壁,使得桶圈610的受力部位较多(与第一撑开构件113的数量相等),从而桶圈610的下端能够被充分撑开和牢靠固定,进一步利于上支撑环装入机构120、上支撑环620的顺畅运动,相应地,又提高了上固定环620的装配精度。

如上所述,桶圈61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撑开构件113的形状如图8所示,第一撑开构件113背离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的一侧为圆柱面,该圆柱面的半径略小于第一挡板部111-1的半径,使得桶圈610的下端压紧在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侧与第一撑开构件113之间时,第一撑开构件113背离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的侧面的轴线与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重合,从而保证各第一撑开构件113背离第一固定盘的轴线的侧面分别将桶圈610的下端抵紧至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侧,保证了桶圈610的下端的固定效果。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达到“第一撑开构件113背离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的侧面的轴线与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重合”这一目的,需要考虑的是,桶圈610的厚度、桶圈610的弹性模量、第二动力组件112的压紧力大小,通过应力计算先得出桶圈610在压紧状态的厚度,第一撑开构件113背离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的侧面的半径=第一挡板部111-1的内径-桶圈610在压紧状态的厚度。

另外,第一撑开构件113的上端背离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的侧面形成有桶圈装入倒角113-1,该桶圈装入倒角113-1的设置对桶圈610的下端装入第一撑开构件113起导向作用,使得桶圈610的下端可顺利装入,提高了装配作业效率。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桶圈上边压入机构210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未示出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第二撑开构件的工作原理图,桶圈上边压入机构210包括:

第一支撑座211,安装于机架500;

第二撑开构件212,第二撑开构件212包括第一撑开块212-2和驱动第一撑开块212-2沿第一支撑座211的径向往复运动的第三动力组件212-1,以将桶圈610撑开,第二撑开构件212至少为两个,所有的第二撑开构件212均匀布置于第一支撑座211的周侧,使得桶圈610周向上能够被均匀撑开;

第一安装架213,在第四动力组件213-1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可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机架500,并且第一安装架213位于第一支撑座211的上方,使得第一安装架213在竖直方向上可升降;以及

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在第五动力组件214的驱动下绕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13的下端,使得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以第一支撑座的轴线为轴线进行转动,其中,

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参照图12和图13,其包括桶圈上边轮架215-3及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桶圈上边轮架215-3的下端的第一碾平轮215-1和第一压入轮215-2,在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的转动方向上第一碾平轮215-1和第一压入轮215-2前后布置,分别用于将桶圈610位于上支撑环620上方的部分碾平和将碾平的桶圈610的上边压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内,第一碾平轮215-1碾平、第一压入轮215-2压入的两步设置,使得桶圈610位于上支撑环620上方的部分可完全压入,使得桶圈610上边压入后齐整,提高了装配精度。

操作中,在上支撑环620装配完毕后,第二动力组件112驱动第一撑开构件113沿靠近第一固定盘111的轴线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桶圈610的下端释放,由操作人员将桶圈610取下后套在第一支撑座211外,第二撑开构件212的上端抵紧上支撑环620的下表面,第三动力组件212-1工作,驱动第一支撑块212-2沿远离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方向运动,从而从内向外将桶圈610撑开,然后第四动力组件213-1工作,驱动第一安装架213向下运动,直至第一碾平轮215-1的底部、第一压入轮215-2的底部同时抵紧在支撑环620的上表面,此时第三动力组件212-1停止工作,第四动力组件213-1启动,驱动第一碾平轮215-1和第一压入轮215-2自转的同时绕桶圈的轴线公转,分别将桶圈610位于上支撑环620上方的部分碾平和压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内。

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的一种具体结构,参照图12,每个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内的第一碾平轮215-1为两个、第一压入轮215-2为一个,其中,在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的转动方向上第一压入轮215-2布置在两个第一碾平轮215-1之间。即一前一后的两个第一碾平轮215-1用于碾平,中部的压入轮215-2将碾平的桶圈610的上边压入,分工明确,进一步保证了柔性水桶600的装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当为一个时(图4所示),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将桶圈610的上边压入时绕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转动路径为至少一圈(360°);当为N(N≥2,N为正整数)个时(未示出),N个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应当均匀布置在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周侧,其转动路径为至少360°/N,以保证整个桶圈610的上边均可被压入第一装配凹槽内621。

在本实用新型中,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位于第一支撑座211的上方,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同样位于第一支撑座211的上方,分别用于将桶圈610的上边压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将上固定环630装配至上支撑环620,由此可知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可采用同一个第一支撑座211和第二撑开构件212。因此,为了简化结构,如图10所示,上固定环装配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滑块230,第一滑块230在第六动力组件240的驱动下可滑动地安装于机架500,第一支撑座211固定于第一滑块230。桶圈610上边压入到第一装配凹槽621后,第六动力组件240工作,驱动第一滑块230滑动,从而将第一支撑座211、安装于第一支撑座211的第二撑开构件212推到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的下方,为上固定环630的装配做准备。

如图4所示,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包括上固定环压入构件222,上固定环压入构件222在第七动力组件221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能够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机架500,第一安装架213与上固定环压入构件222的连线位于第一滑块230的滑动方向上。桶圈610上边压入到第一装配凹槽621后第六动力组件240工作,驱动第一滑块230滑动,从而将第一支撑座211、安装于第一支撑座211的第二撑开构件212推到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的下方后,手动将上固定环630经桶圈的上端开口放到上支撑环620的上部,第七动力组件221工作驱动上固定环压入构件222下压,从而将上固定环630全部或部分装配到第一装配凹槽621内。具体地,上固定环630与上支撑环620的配合可如背景技术中所述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只要能够满足将上固定环630下压到上支撑环620即可将二者装配到一起即可。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撑开构件212包括第一中心柱212-3,第一中心柱212-3在第三动力组件212-1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可运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撑座211,第一中心柱212-3背离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侧面形成第一施力面212-3-1,第一撑开块212-2与第一施力面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一受力面212-2-1,第一施力面212-3-1与第一受力面212-2-1面接触,第一施力面212-3-1上任一点向下的切线与第一中心柱212-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第一施力面212-3-1为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的锥台形表面。该设置下,第三动力组件212-1工作,驱动第一中心柱212-3向上运动,第一施力面212-3-1向第一受力面212-2-1施加作用力,由于第一施力面212-3-1上任一点向下的切线与第一中心柱212-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第一中心柱212-3上行的同时第一撑开块21-2向外(远离第一中心柱212-3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将桶圈610从内向外撑开。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撑开构件212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满足能够将多个第一支撑块212-2外撑即可。

另外,第二撑开构件212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复位构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复位构件的第一弹性端固定于第一撑开块212-2的下端,第一复位构件的第二弹性端固定于第一支撑座211,以提供将第一撑开块212-2拉向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拉力。通过第一复位构件的拉动作用,第一撑开块212-2被拉向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从而完成第一撑开块212-2的复位。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第一碾平轮215-1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如图13所示,第一碾平轮215-1的外缘沿靠近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第一限位部215-1-1和第一碾平部215-1-2,其中:

第一限位部215-1-1沿第一碾平轮215-1的径向向外延伸,上支撑环620的上端的外缘形成有环形的第一限位槽622,第一限位部215-1-2与第一限位槽622配合,通过该配合,使得横向(第一碾平轮215-1的轴向)对第一碾平轮215-1进行限位,避免第一碾平轮215-1自转的同时产生横向位移,同时,使得第一碾平部215-1-2能够始终抵紧在上支撑环620的上表面,保证对位于上支撑环620与第一碾平轮215-1之间的桶圈610的上边的碾平效果;

第一碾平部215-1-2的外径小于第一限位部215-1-1的外径,第一碾平部215-1-2抵接于第一撑开块212-2的上表面。

如图12所示,第一压入轮215-2的外缘沿靠近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行走部215-2-1和第一压入部215-2-2,其中:

第一行走部215-2-1的底部的高度与第一碾平部215-1-2的底部的高度相等,使得第一碾平轮215-1、第一压入轮215-2可同时抵紧在上支撑环620的上表面,进一步保证桶圈610的上边的压实效果,第一压入部215-2-2的外径大于第一行走部215-2-1的外径,使得第一压入部215-2-2能够深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内,第一行走部215-2-1沿上支撑环620的上表面行走时第一压入部215-2-2能够没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内,以完成将桶圈610碾平在上支撑环620的上部的部分压入第一装配凹槽621内。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固定底盖装入装置300与下固定环装配装置400共同安装至机架500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固定底盖装入装置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其中,第二装入构件位于向上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到上止点。如图14和图15所示,固定底盖装入装置300包括:

桶圈上端固定机构310,用于固定桶圈610上的上固定环630(上固定环630与上支撑环620装配在一起)并使得桶圈610竖直,从而桶圈610上下倒置地固定;以及

固定底盖装入机构320,包括在第八动力组件321的驱动下能够在桶圈610内沿桶圈610的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装入构件322,当桶圈上端固定机构310将上支撑环620固定后,桶圈610的下端开口朝上,从该下端开口放入固定底盖640,通过第八动力组件321的驱动第二装入构件322向上运动,参照图15,从而将固定底盖640送到桶圈610的下端,并且使得固定底盖640的上边缘低于桶圈610的下边缘,为桶圈610下边留出压入第二装配凹槽641的余量。

桶圈上端固定机构310的一种具体形式为:桶圈上端固定机构310包括:

第二固定盘311,中部凹陷、周边向上延伸以形成环形的第二挡板部311-1;以及

夹紧构件313,在第九动力组件312的驱动下在第二固定盘311内能够沿第二固定盘311的径向往复运动,以将上支撑环620夹紧在第二挡板部311-1的内侧。此处,夹紧构件313的工作原理同第一撑开构件113的工作原理,第二固定盘311结构与第一固定盘111结构相同,在此不再做重复描述。同第一撑开构件113的设置,夹紧构件313为至少两个,所有的夹紧构件313均匀布置在第二固定盘311的周侧。从而保证对固定于桶圈610的上端的上支撑环620的夹紧效果,以利于提高装配精度。

另外,第二装入构件322为圆形、板状,第二装入构件322的周边形成有至少两个容置槽322-1,夹紧构件313能够收纳于容置槽322-1内。夹紧构件313能够收纳于容置槽322-1中,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柔性水桶装配设备的桶圈下边压入机构410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如图16所示,桶圈下边压入机构410包括:

第二支撑座411,安装于机架500;

第三撑开构件412,第三撑开构件412包括第二撑开块412-2和驱动第二撑开块412-2沿第二支撑座411的径向往复运动的第十动力组件412-1(一种具体形式为气缸),第三撑开构件412至少为两个,图中示出其为6个的情形,所有的第三撑开构件412均匀布置于第二支撑座的周侧;

第二安装架414,在第十一动力组件413(一种具体形式为液压缸)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机架500,并且第二安装架414位于第二支撑座411的上方;以及

一个或多个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在第十二动力组件415(一种具体形式为电机)的驱动下绕第二支撑座411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安装架414的下端,其中,

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与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的结构相同,相应地,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包括桶圈下边轮架及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桶圈下边轮架的下端的第二碾平轮和第二压入轮,在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的转动方向上第二碾平轮和第二压入轮前后布置,分别用于将桶圈610位于固定底盖640上方的部分碾平和将碾平的桶圈610的上边压入第二装配凹槽641内。桶圈下边压入机构410的设置与桶圈上边压入机构210的设置相同,在此不再做重复描述。

桶圈上边轮架215-3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13的方式与桶圈下边轮架安装于第二安装架的方式相同,分别使得桶圈上边轮架215-3和桶圈下边轮架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桶圈上边轮架215-3的一种具体安装方式为:第一安装架213的下端与一轴承的外圈固定,桶圈上边轮架215-3的上端与该轴承的内圈固定,并且第一安装架213与第五动力组件214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等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在第五动力组件214的驱动下第一安装架213转动。另外,该轴承主要承受轴向载荷,其所受的径向载荷有限,因此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的一种设置方式,每个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内的第二碾平轮为两个、第二压入轮为一个,其中,在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的转动方向上第二压入轮布置在两个第二碾平轮之间。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的工作原理与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相同,在此不再做重复描述。

另外,下固定环装配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块440,第二滑块440在第十三动力组件430(一种具体形式为直线导轨)的驱动下可滑动地安装于机架500,第二支撑座411固定于第二滑块440。第二滑块440的设置与第一滑块230的设置目的类似,在此不再做重复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固定环压入机构420包括下固定环压入构件422,下固定环压入构件422在第十四动力组件421(一种具体形式为液压缸)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能够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机架500,第二安装架414与下固定环压入构件422的连线位于第二滑块440的滑动方向上。下固定环压入机构420与上固定环压入机构220的设置类似,在此不再做重复描述。

另外,第三撑开构件412的一种具体结构与第二撑开构件212的一种具体结构相同,具体地:第三撑开构件412包括第二中心柱412-3,第二中心柱412-3在第十动力组件412-1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可运动地安装于第二支撑座411,第二中心柱412-3背离第二支撑座的轴线的侧面形成第二施力面,第二撑开块412-2与第二施力面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二受力面,第二施力面与第二受力面面接触,第二施力面上任一点向下的切线与第二中心柱412-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同第一复位构件的设置,第三撑开构件412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复位构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复位构件的第一弹性端固定于第二撑开块412-2的下端,第二复位构件的第二弹性端固定于第二支撑座411,以提供将第二撑开块412-2拉向第二支撑座411的轴线的拉力,以利于第二撑开块412-2的复位。

第二碾平轮的结构与第一碾平轮215-1相同,第二碾平轮的外缘沿靠近第二支撑座411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第二限位部和第二碾平部,其中:

第二限位部沿第二碾平轮的径向向外延伸,固定底盖640的上端的外缘形成有环形的第二限位槽642,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限位槽642配合;

第二碾平部的外径小于第二限位部的外径,第二碾平部抵接于固定底盖640的下表面(此时桶体610倒置,从而固定底盖640的下表面处于上方)。以将桶圈610位于固定底盖640上方的部分完全碾平。

同第一压入轮215-2的设置,第二压入轮的一种具体结构为:第二压入轮的外缘沿靠近第二支撑座的轴线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二行走部和第二压入部,其中:

第二行走部的底部的高度与第二碾平部的底部的高度相等,第二压入部的外径大于第二行走部的外径,第二行走部沿固定底盖640的下表面行走时第二压入部能够没入第二装配凹槽641内,以将桶圈610碾平在固定底盖640上的部分完全、整齐地压入第二装配凹槽641内。

另外,机架500可以布置成U型或L型,上支撑环装入装置100、上固定环装配装置200、固定底盖装入装置300和下固定环装配装置400沿机架500的单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布置,操作人员位于U型或L型机架500的内部,实现无走动或少走动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当然,机架500也可以按其他形式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只要第一动力组件121能够驱动第一装入构件122沿桶圈610的轴线往复运动、第二动力组件112能够驱动第一撑开构件113沿第一固定盘111的径向往复运动、第三动力组件212-1能够驱动第一撑开块212-2沿第一支撑座211的径向往复运动、第四动力组件213-1能够驱动第一安装架213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第五动力组件214能够驱动桶圈上边压入轮组件215绕第一支撑座211的轴线转动、第六动力组件240能够驱动第一滑块230沿机架500滑动、第七动力组件221能够驱动上固定环压入构件222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第八动力组件321能够驱动第二装入构件322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第九动力组件312能够驱动夹紧构件313在第二固定盘311内沿第二固定盘311的径向往复运动、第十动力组件412-1能够驱动第二撑开块412-2沿第二支撑座411的径向往复运动、第十一动力组件413能够驱动第二安装架414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第十二动力组件415能够驱动桶圈下边压入轮组件416绕第二支撑座411的轴线转动、第十三动力组件430能够驱动第二滑块440沿机架500滑动、第十四动力组件421能够驱动下固定环压入构件422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即可,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气缸、液压缸、滚珠丝杠、伺服电机、减速器、直线导轨或其他动力装置的任意一种。

另外,为了控制第一动力组件121、第二动力组件112、…、第十四动力组件421的工作状态(启动、停止、行程、运动止点等参数)可对应每个动力组件设置一个控制开关、或者设置位置传感器、或通过PLC控制器进行编程控制。进一步为了控制各动力组件的工作,在机架500的内侧布置控制按钮510等用户交互界面,参照图6、图7和图14,以通过操作用户交互界面来控制各动力组件的工作装置。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方面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型和替换均可以应用到上述实施方式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