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2382发布日期:2020-04-29 01:3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加工,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铝合金是应用最多的合金;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竖直条的被称为直棂窗,还有横直条的,叫卧棂窗。卧棂窗即百叶窗的一种原始式样,也可以说它是百叶窗原来的状态;

现有技术的百叶窗种类繁多,特别是一种边框截面呈“u”字状的百叶窗边框,在百叶窗边框和百叶窗扇叶组装时需要事先将百叶窗边框对应百叶窗扇叶的安装孔预先钻取好,但是由于一个百叶窗扇叶需要百叶窗边框钻取两个安装孔,整个百叶窗边框安装孔多,且需要保持固定的间隔和标准的安装位置,现有一般采用人工手动钻孔,即实现用皮尺算好间隔,再手动钻孔,但是现有的“u”字状的百叶窗边框材料较薄,手动容易偏位,且此方法不仅效率低,无法大批量生产,并且出错率高,成品损坏率高,导致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需要研发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百叶窗种类繁多,特别是一种边框截面呈“u”字状的百叶窗边框,在百叶窗边框和百叶窗扇叶组装时需要事先将百叶窗边框对应百叶窗扇叶的安装孔预先钻取好,但是由于一个百叶窗扇叶需要百叶窗边框钻取两个安装孔,整个百叶窗边框安装孔多,且需要保持固定的间隔和标准的安装位置,现有一般采用人工手动钻孔,即实现用皮尺算好间隔,再手动钻孔,但是现有的“u”字状的百叶窗边框材料较薄,手动容易偏位,且此方法不仅效率低,无法大批量生产,并且出错率高,成品损坏率高,导致成本增加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包括加工台,控制屏,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排调式打孔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加工台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屏;加工台内左侧中上方设置有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加工台内右侧中上方设置有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加工台内右顶部放置有铝合金百叶窗边框;加工台内中上方设置有排调式打孔机构,并且排调式打孔机构左顶部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相连接,而且排调式打孔机构右顶部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相连接;排调式打孔机构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排调式打孔机构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

更进一步的,加工台包括外框架,第一放置舱,第二放置舱,第一抽屉,第二抽屉,第三放置舱,前挡门,过滤板和收集盒;外框架内右上方设置有第一放置舱;外框架内左上方设置有第二放置舱;外框架内中下方与第一抽屉进行滑动连接;外框架内中下方与第二抽屉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抽屉位于第一抽屉下方;外框架内左下方设置有第三放置舱;第三放置舱前端底部与前挡门进行翻转连接;第三放置舱底部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下方放置有收集盒;外框架右端中部与控制屏相连接;外框架内左侧中上方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相连接;外框架内右侧中上方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相连接;外框架内中上方与排调式打孔机构相连接;第一放置舱内与铝合金百叶窗边框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异形轮,棘轮,第一转辊,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固定模块和固定架;第一传动轮前端轴心与异形轮进行传动连接;异形轮设置有棘轮;棘轮前端轴心与第一转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辊内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转辊内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一转辊顶端中部与固定模块进行焊接;第一转辊前端轴心和右端轴心均与固定架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上方与排调式打孔机构相连接;固定架左端和底部均与加工台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排调式打孔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异形齿杆,第一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七传动轮,顶板,第一侧固定板,第二侧固定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固定底座,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冲压模具,第八传动轮,第四齿轮,第二冲压模具,第二弹簧伸缩杆,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第一电机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右侧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前端左中部与异形齿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侧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异形齿杆底部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齿轮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底部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左侧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齿轮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顶板相连接,并且顶板顶部中左侧与第二齿轮相连接,而且顶板顶中部与第一齿轮相连接,而且顶板顶部中右侧与第一电机相连接,而且顶板顶部右前侧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而且顶板顶部右后侧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顶板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一侧固定板;顶板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二侧固定板;顶板底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一滑块;顶板底部中左侧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侧固定板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并且固定底座左顶部与第二侧固定板相连接;第一侧固定板左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伸缩杆;第二侧固定板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滑块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模具,并且第一冲压模具顶端左侧与第二滑块相连接,而且第一冲压模具左端与第一弹簧伸缩杆相连接;第一冲压模具底部与第四齿轮相互啮合,并且第四齿轮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四齿轮底部与第二冲压模具相互啮合,并且第二冲压模具右端与第二弹簧伸缩杆相连接;第二弹簧伸缩杆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三滑块,并且第三滑块底部与固定底座相连接;第二弹簧伸缩杆底端右侧设置有第四滑块,并且第四滑块底部与固定底座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右下方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左下方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相连接;顶板顶端左侧与第一夹持机构相连接;顶板顶端右侧与第二夹持机构相连接;固定底座底部与加工台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三电动推杆,第二电机,固定轴套,红外线传感器,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第六电动推杆和吸盘;第三电动推杆后端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三电动推杆顶端设置有固定轴套,并且固定轴套后端与第二电机相连接;固定轴套顶端中部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固定轴套内左侧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左侧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底端左侧设置有第六电动推杆,并且第六电动推杆左侧与第五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底部与吸盘进行翻转连接;第三电动推杆底端与排调式打孔机构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一冲压模具包括z型模板,内滑槽,内模块,冲刀,固定螺栓和轮齿;z型模板内右侧设置有内滑槽;z型模板底端设置有轮齿;内滑槽内右前部设置有内模块;内滑槽顶端右前部贯穿有固定螺栓;内模块右端设置有冲刀,并且冲刀内左侧与固定螺栓相连接;z型模板顶端右侧与第一滑块相连接;z型模板顶端左侧与第二滑块相连接;z型模板左侧与第一弹簧伸缩杆相连接;轮齿底部与第四齿轮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异形轮纵截面呈一个倒置的口哨的纵截面,并且异形轮后端右下方设置有圆杆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均设置有多组,并且分别等距的安装在第一转辊内中顶部,而且固定模块内底部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均有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活动孔槽,而且固定模块内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两条沟槽。

更进一步的,第一转辊和固定模块均设置有八个,每个第一转辊和固定模块组合,共有八组,并且每组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

更进一步的,第三放置舱前中顶部设置有一个柜门磁吸与前挡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百叶窗种类繁多,特别是一种边框截面呈“u”字状的百叶窗边框,在百叶窗边框和百叶窗扇叶组装时需要事先将百叶窗边框对应百叶窗扇叶的安装孔预先钻取好,但是由于一个百叶窗扇叶需要百叶窗边框钻取两个安装孔,整个百叶窗边框安装孔多,且需要保持固定的间隔和标准的安装位置,现有一般采用人工手动钻孔,即实现用皮尺算好间隔,再手动钻孔,但是现有的“u”字状的百叶窗边框材料较薄,手动容易偏位,且此方法不仅效率低,无法大批量生产,并且出错率高,成品损坏率高,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设计了加工台,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排调式打孔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先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放置在加工台内顶部左右两侧,并且开口朝下整齐放置,接着控制控制屏启动,通过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分别将对应位置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夹持对应放置到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上,然后排调式打孔机构在运行的同时带动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配合间歇性转动上料,然后通过排调式打孔机构同时对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上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进行冲压,冲压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自动脱模和自动上料,加工台配合收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和冲压的余料,实现了自动循环上料铝合金百叶窗边框,配合排式冲压和脱模,并且可以调节冲压间距和位置,很好的解决了人工钻孔的偏移问题,可适应多种间距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工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传动轮,异形轮和棘轮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排调式打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s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加工台,2-控制屏,3-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4-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5-铝合金百叶窗边框,6-排调式打孔机构,7-第一夹持机构,8-第二夹持机构,101-外框架,102-第一放置舱,103-第二放置舱,104-第一抽屉,105-第二抽屉,106-第三放置舱,107-前挡门,108-过滤板,109-收集盒,301-第一传动轮,302-异形轮,303-棘轮,304-第一转辊,305-第一电动推杆,306-第二电动推杆,307-固定模块,308-固定架,601-第一电机,602-第二传动轮,603-第三传动轮,604-第四传动轮,605-异形齿杆,606-第一齿轮,607-第五传动轮,608-第六传动轮,609-第二齿轮,6010-第三齿轮,6011-第七传动轮,6012-顶板,6013-第一侧固定板,6014-第二侧固定板,6015-第一滑块,6016-第二滑块,6017-固定底座,6018-第一弹簧伸缩杆,6019-第一冲压模具,6020-第八传动轮,6021-第四齿轮,6022-第二冲压模具,6023-第二弹簧伸缩杆,6024-第三滑块,6025-第四滑块,701-第三电动推杆,702-第二电机,703-固定轴套,704-红外线传感器,705-第四电动推杆,706-第五电动推杆,707-第六电动推杆,708-吸盘,601901-z型模板,601902-内滑槽,601903-内模块,601904-冲刀,601905-固定螺栓,601906-轮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铝合金冲压模具,如图1-8所示,包括加工台1,控制屏2,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排调式打孔机构6,第一夹持机构7和第二夹持机构8;加工台1右端中部设置有控制屏2;加工台1内左侧中上方设置有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加工台1内右侧中上方设置有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加工台1内右顶部放置有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加工台1内中上方设置有排调式打孔机构6,并且排调式打孔机构6左顶部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相连接,而且排调式打孔机构6右顶部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相连接;排调式打孔机构6顶端左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7;排调式打孔机构6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8。

加工台1包括外框架101,第一放置舱102,第二放置舱103,第一抽屉104,第二抽屉105,第三放置舱106,前挡门107,过滤板108和收集盒109;外框架101内右上方设置有第一放置舱102;外框架101内左上方设置有第二放置舱103;外框架101内中下方与第一抽屉104进行滑动连接;外框架101内中下方与第二抽屉105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抽屉105位于第一抽屉104下方;外框架101内左下方设置有第三放置舱106;第三放置舱106前端底部与前挡门107进行翻转连接;第三放置舱106底部设置有过滤板108;过滤板108下方放置有收集盒109;外框架101右端中部与控制屏2相连接;外框架101内左侧中上方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相连接;外框架101内右侧中上方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相连接;外框架101内中上方与排调式打孔机构6相连接;第一放置舱102内与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相连接。

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传动轮301,异形轮302,棘轮303,第一转辊304,第一电动推杆305,第二电动推杆306,固定模块307和固定架308;第一传动轮301前端轴心与异形轮302进行传动连接;异形轮302设置有棘轮303;棘轮303前端轴心与第一转辊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辊304内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305;第一转辊304内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306;第一转辊304顶端中部与固定模块307进行焊接;第一转辊304前端轴心和右端轴心均与固定架308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1右上方与排调式打孔机构6相连接;固定架308左端和底部均与加工台1相连接。

排调式打孔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01,第二传动轮602,第三传动轮603,第四传动轮604,异形齿杆605,第一齿轮606,第五传动轮607,第六传动轮608,第二齿轮609,第三齿轮6010,第七传动轮6011,顶板6012,第一侧固定板6013,第二侧固定板6014,第一滑块6015,第二滑块6016,固定底座6017,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第一冲压模具6019,第八传动轮6020,第四齿轮6021,第二冲压模具6022,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第三滑块6024和第四滑块6025;第一电机601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2右侧与第三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前端左中部与异形齿杆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4左侧与第六传动轮608进行传动连接;异形齿杆605底部与第一齿轮606相互啮合;第一齿轮606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底部与第八传动轮6020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608前端轴心与第二齿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609左侧与第三齿轮6010相互啮合;第三齿轮6010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11前端轴心与顶板6012相连接,并且顶板6012顶部中左侧与第二齿轮609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中部与第一齿轮606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部中右侧与第一电机601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部右前侧与第三传动轮603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部右后侧与第四传动轮604相连接;顶板6012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一侧固定板6013;顶板6012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二侧固定板6014;顶板6012底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一滑块6015;顶板6012底部中左侧设置有第二滑块6016;第一侧固定板6013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6017,并且固定底座6017左顶部与第二侧固定板6014相连接;第一侧固定板6013左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第二侧固定板6014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第一滑块6015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模具6019,并且第一冲压模具6019顶端左侧与第二滑块6016相连接,而且第一冲压模具6019左端与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相连接;第一冲压模具6019底部与第四齿轮6021相互啮合,并且第四齿轮6021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6020相连接;第四齿轮6021底部与第二冲压模具6022相互啮合,并且第二冲压模具6022右端与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相连接;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三滑块6024,并且第三滑块6024底部与固定底座6017相连接;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底端右侧设置有第四滑块6025,并且第四滑块6025底部与固定底座6017相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右下方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相连接;第七传动轮6011左下方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相连接;顶板6012顶端左侧与第一夹持机构7相连接;顶板6012顶端右侧与第二夹持机构8相连接;固定底座6017底部与加工台1相连接。

第一夹持机构7包括第三电动推杆701,第二电机702,固定轴套703,红外线传感器704,第四电动推杆705,第五电动推杆706,第六电动推杆707和吸盘708;第三电动推杆701后端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702;第三电动推杆701顶端设置有固定轴套703,并且固定轴套703后端与第二电机702相连接;固定轴套703顶端中部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704;固定轴套703内左侧与第四电动推杆70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705左侧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706;第四电动推杆705底端左侧设置有第六电动推杆707,并且第六电动推杆707左侧与第五电动推杆706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706底部与吸盘708进行翻转连接;第三电动推杆701底端与排调式打孔机构6相连接。

第一冲压模具6019包括z型模板601901,内滑槽601902,内模块601903,冲刀601904,固定螺栓601905和轮齿601906;z型模板601901内右侧设置有内滑槽601902;z型模板601901底端设置有轮齿601906;内滑槽601902内右前部设置有内模块601903;内滑槽601902顶端右前部贯穿有固定螺栓601905;内模块601903右端设置有冲刀601904,并且冲刀601904内左侧与固定螺栓601905相连接;z型模板601901顶端右侧与第一滑块6015相连接;z型模板601901顶端左侧与第二滑块6016相连接;z型模板601901左侧与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相连接;轮齿601906底部与第四齿轮6021相连接。

异形轮302纵截面呈一个倒置的口哨的纵截面,并且异形轮302后端右下方设置有圆杆与第一传动轮301相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均设置有多组,并且分别等距的安装在第一转辊304内中顶部,而且固定模块307内底部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均有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活动孔槽,而且固定模块307内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两条沟槽。

第一转辊304和固定模块307均设置有八个,每个第一转辊304和固定模块307组合,共有八组,并且每组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

第三放置舱106前中顶部设置有一个柜门磁吸与前挡门107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铝合金冲压模具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然后先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放置在加工台1内顶部左右两侧,并且开口朝下整齐放置,接着控制控制屏2启动,通过第一夹持机构7和第二夹持机构8分别将对应位置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夹持对应放置到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上,然后排调式打孔机构6在运行的同时带动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配合间歇性转动上料,然后通过排调式打孔机构6同时对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上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进行冲压,冲压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自动脱模和自动上料,加工台1配合收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和冲压的余料,实现了自动循环上料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配合排式冲压和脱模,并且可以调节冲压间距和位置,很好的解决了人工钻孔的偏移问题,可适应多种间距加工。

加工台1包括外框架101,第一放置舱102,第二放置舱103,第一抽屉104,第二抽屉105,第三放置舱106,前挡门107,过滤板108和收集盒109;外框架101内右上方设置有第一放置舱102;外框架101内左上方设置有第二放置舱103;外框架101内中下方与第一抽屉104进行滑动连接;外框架101内中下方与第二抽屉105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抽屉105位于第一抽屉104下方;外框架101内左下方设置有第三放置舱106;第三放置舱106前端底部与前挡门107进行翻转连接;第三放置舱106底部设置有过滤板108;过滤板108下方放置有收集盒109;外框架101右端中部与控制屏2相连接;外框架101内左侧中上方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相连接;外框架101内右侧中上方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相连接;外框架101内中上方与排调式打孔机构6相连接;第一放置舱102内与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相连接。

使用时外框架101上的第一放置舱102和第二放置舱103可以放置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以便配合第一夹持机构7和第二夹持机构8的夹持,然后第一抽屉104和第二抽屉105可以用于物品的存放,第三放置舱106,前挡门107,过滤板108和收集盒109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外框架101内底部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放置舱102可以进行冲压后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的放置,然后收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时多余的冲压废料可以通过过滤板108掉入收集盒109内,然后打开前挡门107即可取出冲压好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实现了配合收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和过滤冲压余料,以及收纳物品和放置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配合冲压。

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传动轮301,异形轮302,棘轮303,第一转辊304,第一电动推杆305,第二电动推杆306,固定模块307和固定架308;第一传动轮301前端轴心与异形轮302进行传动连接;异形轮302设置有棘轮303;棘轮303前端轴心与第一转辊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辊304内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305;第一转辊304内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306;第一转辊304顶端中部与固定模块307进行焊接;第一转辊304前端轴心和右端轴心均与固定架308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1右上方与排调式打孔机构6相连接;固定架308左端和底部均与加工台1相连接。

在排调式打孔机构6转动的同时传动第一传动轮301,第一传动轮301带动异形轮302传动,异形轮302带动棘轮303间歇转动,棘轮303带动固定架308上的第一转辊304转动,同时第一夹持机构7夹持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放置在第一转辊304顶部的固定模块307上,接着第一转辊304顺时针转动九十度使顶部固定模块307上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跟随转动,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则逆时针旋转九十度配合冲压,然后配合排调式打孔机构6的冲压,冲压的同时第一夹持机构7夹持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放置在第一转辊304旋转后对应顶部的另一个固定模块307上,实现循环上料,冲压后通过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同时伸缩将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进行脱模,实现了自动循环上料和配合冲压后脱模的功能。

排调式打孔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01,第二传动轮602,第三传动轮603,第四传动轮604,异形齿杆605,第一齿轮606,第五传动轮607,第六传动轮608,第二齿轮609,第三齿轮6010,第七传动轮6011,顶板6012,第一侧固定板6013,第二侧固定板6014,第一滑块6015,第二滑块6016,固定底座6017,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第一冲压模具6019,第八传动轮6020,第四齿轮6021,第二冲压模具6022,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第三滑块6024和第四滑块6025;第一电机601前端轴心设置有第二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2右侧与第三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前端左中部与异形齿杆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后侧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4左侧与第六传动轮608进行传动连接;异形齿杆605底部与第一齿轮606相互啮合;第一齿轮606前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底部与第八传动轮6020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608前端轴心与第二齿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609左侧与第三齿轮6010相互啮合;第三齿轮6010前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11前端轴心与顶板6012相连接,并且顶板6012顶部中左侧与第二齿轮609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中部与第一齿轮606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部中右侧与第一电机601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部右前侧与第三传动轮603相连接,而且顶板6012顶部右后侧与第四传动轮604相连接;顶板6012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一侧固定板6013;顶板6012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二侧固定板6014;顶板6012底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一滑块6015;顶板6012底部中左侧设置有第二滑块6016;第一侧固定板6013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6017,并且固定底座6017左顶部与第二侧固定板6014相连接;第一侧固定板6013左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第二侧固定板6014右顶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第一滑块6015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模具6019,并且第一冲压模具6019顶端左侧与第二滑块6016相连接,而且第一冲压模具6019左端与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相连接;第一冲压模具6019底部与第四齿轮6021相互啮合,并且第四齿轮6021前端轴心与第八传动轮6020相连接;第四齿轮6021底部与第二冲压模具6022相互啮合,并且第二冲压模具6022右端与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相连接;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底端左侧设置有第三滑块6024,并且第三滑块6024底部与固定底座6017相连接;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底端右侧设置有第四滑块6025,并且第四滑块6025底部与固定底座6017相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右下方与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相连接;第七传动轮6011左下方与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相连接;顶板6012顶端左侧与第一夹持机构7相连接;顶板6012顶端右侧与第二夹持机构8相连接;固定底座6017底部与加工台1相连接。

使用时通过顶板6012上的第一电机601带动第二传动轮602传动第三传动轮603,第三传动轮603带动后侧的第四传动轮604同步转动,第四传动轮604同步转动时传动第六传动轮608带动第二齿轮609转动,第二齿轮609啮合第三齿轮6010转动同时传动第七传动轮6011;第七传动轮6011带动第一夹持机构7运行,第四传动轮604带动第二夹持机构8运行,第一夹持机构7运行和第二夹持机构8同时运行配合循环上料,然后第二传动轮602传动异形齿杆605,异形齿杆605啮合第一齿轮606实现左右摆动,第一齿轮606实现左右摆动时带动第五传动轮607左右旋转,第五传动轮607左右旋转传动第八传动轮6020带动第四齿轮6021左右旋转,第四齿轮6021左右旋转时啮合第一冲压模具6019和第二冲压模具6022左右伸缩,第一冲压模具6019和第二冲压模具6022左右伸缩同时带动第一滑块6015,第二滑块6016,第三滑块6024和第四滑块6025滑动,增加第一冲压模具6019和第二冲压模具6022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冲压模具6019左侧的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和第二冲压模具6022右侧的第二弹簧伸缩杆6023同时配合伸缩,然后第一冲压模具6019和第二冲压模具6022分别在第一侧固定板6013和第二侧固定板6014内中部伸缩对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相连接进行冲压,固定底座6017增加第一侧固定板6013和第二侧固定板6014的稳定性,实现了联动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和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运行,同时实现左右两侧同步冲压。

第一夹持机构7包括第三电动推杆701,第二电机702,固定轴套703,红外线传感器704,第四电动推杆705,第五电动推杆706,第六电动推杆707和吸盘708;第三电动推杆701后端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702;第三电动推杆701顶端设置有固定轴套703,并且固定轴套703后端与第二电机702相连接;固定轴套703顶端中部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704;固定轴套703内左侧与第四电动推杆70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705左侧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706;第四电动推杆705底端左侧设置有第六电动推杆707,并且第六电动推杆707左侧与第五电动推杆706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706底部与吸盘708进行翻转连接;第三电动推杆701底端与排调式打孔机构6相连接。

使用时通过第三电动推杆701后侧顶部的第二电机702在固定轴套703上转动没带动第四电动推杆705调节伸缩角度,然后配合红外线传感器704进行位置检测,第四电动推杆705伸缩带动第五电动推杆706和第六电动推杆707调节吸盘708的位置对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进行夹持,夹持到第一间歇性上料机构3上进行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的放置,实现了自动夹持上料的功能。

第一冲压模具6019包括z型模板601901,内滑槽601902,内模块601903,冲刀601904,固定螺栓601905和轮齿601906;z型模板601901内右侧设置有内滑槽601902;z型模板601901底端设置有轮齿601906;内滑槽601902内右前部设置有内模块601903;内滑槽601902顶端右前部贯穿有固定螺栓601905;内模块601903右端设置有冲刀601904,并且冲刀601904内左侧与固定螺栓601905相连接;z型模板601901顶端右侧与第一滑块6015相连接;z型模板601901顶端左侧与第二滑块6016相连接;z型模板601901左侧与第一弹簧伸缩杆6018相连接;轮齿601906底部与第四齿轮6021相连接。

事先在z型模板601901的内滑槽601902内先放入多组内模块601903和冲刀601904,调节好之间的间隔和位置后,通过固定螺栓601905固定内模块601903,接着轮齿601906被第四齿轮6021啮合,然后带动z型模板601901左右伸缩,伸缩时z型模板601901带动内模块601903上的冲刀601904对第二间歇性上料机构4上的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进行冲压,实现了可调节间隔和位置冲压,并且实现排孔冲压,由于铝合金百叶窗边框5材料较薄,实现排式冲压时不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冲压效率高,且冲孔整齐无毛边。

异形轮302纵截面呈一个倒置的口哨的纵截面,并且异形轮302后端右下方设置有圆杆与第一传动轮301相连接;可以配合棘轮303的间歇转动。

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均设置有多组,并且分别等距的安装在第一转辊304内中顶部,而且固定模块307内底部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均有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活动孔槽,而且固定模块307内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两条沟槽,可以配合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伸缩,两条沟槽可以配合冲压后废料的收集。

第一转辊304和固定模块307均设置有八个,每个第一转辊304和固定模块307组合,共有八组,并且每组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电动推杆305和第二电动推杆306,可以配合进行脱模,上料和配合冲压的循环步骤。

第三放置舱106前中顶部设置有一个柜门磁吸与前挡门107相连接,可以防止前挡门107脱落。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