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牵引压力机模具的升降式滑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8154发布日期:2020-01-10 16:5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牵引压力机模具的升降式滑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机配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牵引压力机模具的升降式滑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压力机模具的更换时,由于模具沉重,都是采用牵车侧向牵引模具进行更换,更换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由于牵车斜向拉动模具,拉力小,牵车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容易损坏,加大生产成本,更换模具时使用的滑轮往往都是安装在过道上,滑轮的高度固定在一个位置,工人在装有滑轮的过道上行走不便,容易发生碰撞,安全性低;怎样提高压力机模具的更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够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用时升起滑轮,不用时收起滑轮,不占用过道空间,提高安全性,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用于牵引压力机模具的升降式滑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牵引压力机模具的升降式滑轮装置,通过滑轮将行吊的垂直向的牵引力转换为水平向的牵引力拉动模具,使模具正面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用时升起滑轮,不用时收起滑轮,不占用过道空间,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牵引压力机模具的升降式滑轮装置,是由:座套、限位槽、底板、加强板、顶板、支柱、垂直板、侧板、支板、滑轮、转轴、轴座、把手、拉杆、定位柱、定位板、固定座、限位杆、销轴、移动块、弹簧、连接杆构成;座套为上端敞开的空腔长方体结构,座套的下表面设置底板,座套的下端四周与底板之间均匀分布加强板,座套的上端设置顶板,顶板的上表面四周均匀分布支柱槽,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支柱,支柱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支柱的上端与顶板的支柱槽对应插合,座套内两侧的中部和上端对称设置两对限位槽,座套内设置升降架,升降架前侧表面上端中部设置滑轮,升降架后侧设置卡紧机构,升降架后侧表面上端中部设置轴座,滑轮与轴座之间设置转轴,滑轮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升降架后侧垂直中心线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一对定位座;

所述的卡紧机构的结构为:固定座为左右两端敞开的空腔长方体结构,固定座设置于升降架的后侧表面下端中部,固定座的上方设置拉杆,拉杆由长方形框架的下端设置垂直杆构成,轴座位于长方形框架内的下端,拉杆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一对定位座位于升降架的下部,拉杆的上端露出升降架的上端面,固定座的上表面中部设置过线孔,固定座前后两侧中部对称设置一对竖向的移动槽,固定座的左右两端内对称设置一对l形的限位杆,l形的限位杆由倾斜杆下端设置水平杆构成,限位杆的倾斜杆相向设置,限位杆的倾斜杆上端与固定座之间设置销轴,限位杆以销轴为中心转动,限位杆通过销轴与固定座连为一体,销轴的外周与限位杆之间设置回力弹簧,限位杆的水平杆末端穿过升降架两侧下端的预留孔与座套的内壁接触,固定座内的中部设置移动块,移动块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横轴,横轴的两端位于固定座的一对移动槽内,移动块与限位杆的倾斜杆下端之间设置弹簧,移动块的上表面中部与拉杆的下端之间设置连接杆,拉杆通过连接杆带动移动块上下移动。

所述的升降架的结构为:垂直板前侧表面下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支板,滑轮位于一对支板的上方,垂直板后侧表面两侧边缘处对称设置一对侧板,一对侧板的下端预留孔,限位杆的水平杆前端位于预留孔内。

所述的定位座设置与垂直板的后侧表面,定位座由一对定位柱的一端之间设置定位板构成,定位柱的另一端设置于垂直板的后侧表面,定位柱与垂直板相互垂直,限位杆的垂直杆上部和下部位于一对定位柱之间。

工作原理:在压力机前方和后方的中部设置机坑,将带有支柱的底板和座套放入机坑内,然后往机坑内注入水泥,座套和支柱的上端露出水泥,盖上顶板,支柱与顶板的支柱槽对应插合,座套的上端透过顶板中部的预留槽露出顶板,机坑上端设置盖板,盖板上设置把手;当压力机需要卸下模具时,在压力机前方支架,操作人员移开机坑的盖板,向上拉动座套上端的把手,把手带动升降架向上移动,当升降架移动至指定高度时,销轴外周的回力弹簧依靠自身的弹力带动限位杆向外侧转动将限位杆的水平杆前端送入座套的限位槽内,避免升降架向下滑落,压力机前方的滑轮的外周缠绕设置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压力机上的模具对应挂合,牵引绳的另一端与行吊连接,启动行吊,行吊带动牵引绳,牵引绳拉动压力机上的模具移动至压力机前方的支架上,完成压力机上的模具卸载;

安装模具时,将装有模具的支架移动至压力机的前方,压力机后方的滑轮的外周缠绕设置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压力机后方支架上的模具对应挂合,牵引绳的另一端与行吊连接,启动行吊,行吊带动牵引绳,牵引绳拉动支架上的模具移动至压力机的指定位置后,固定模具,完成模具的安装;

完成模具更换任务后,操作人员握住升降架上端的把手,同时向上拉动拉杆,拉杆带动移动块向上移动,移动块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弹簧带动限位杆的下端以销轴为中心向内侧转动,当限位杆的水平杆前端移出限位槽时,向下推动升降架,当升降架完全进入座套内时,盖上机坑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滑轮将行吊的垂直向的牵引力转换为水平向的牵引力拉动模具,使模具正面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用时升起滑轮,不用时收起滑轮,不占用过道空间,提高了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总装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座套1、限位槽1.1、底板2、加强板3、顶板4、支柱5、垂直板6、侧板6.1、支板7、滑轮8、转轴9、轴座9.1、把手10、拉杆11、定位柱12、定位板13、固定座14、限位杆15、销轴16、移动块17、弹簧18、连接杆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座套1为上端敞开的空腔长方体结构,座套1的下表面设置底板2,座套1的下端四周与底板2之间均匀分布加强板3,座套1的上端设置顶板4,顶板4的上表面四周均匀分布支柱槽,顶板4与底板2之间设置支柱5,支柱5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底板2的上表面,支柱5的上端与顶板4的支柱槽对应插合,座套1内两侧的中部和上端对称设置两对限位槽1.1,座套1内设置升降架,升降架前侧表面上端中部设置滑轮8,升降架后侧设置卡紧机构,升降架后侧表面上端中部设置轴座9.1,滑轮8与轴座9.1之间设置转轴9,滑轮8以转轴9为中心转动,升降架后侧垂直中心线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一对定位座;

所述的卡紧机构的结构为:固定座14为左右两端敞开的空腔长方体结构,固定座14设置于升降架的后侧表面下端中部,固定座14的上方设置拉杆11,拉杆11由长方形框架的下端设置垂直杆构成,轴座9.1位于长方形框架内的下端,拉杆11的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一对定位座位于升降架的下部,拉杆11的上端露出升降架的上端面,固定座14的上表面中部设置过线孔,固定座14前后两侧中部对称设置一对竖向的移动槽,固定座14的左右两端内对称设置一对l形的限位杆15,l形的限位杆15由倾斜杆下端设置水平杆构成,限位杆15的倾斜杆相向设置,限位杆15的倾斜杆上端与固定座14之间设置销轴16,限位杆15以销轴16为中心转动,限位杆15通过销轴16与固定座14连为一体,销轴16的外周与限位杆15之间设置回力弹簧,限位杆15的水平杆末端穿过升降架两侧下端的预留孔与座套1的内壁接触,固定座14内的中部设置移动块17,移动块17与固定座14之间设置横轴,横轴的两端位于固定座14的一对移动槽内,移动块17与限位杆15的倾斜杆下端之间设置弹簧18,移动块17的上表面中部与拉杆11的下端之间设置连接杆19,拉杆11通过连接杆19带动移动块17上下移动。

所述的升降架的结构为:垂直板6前侧表面下部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支板7,滑轮8位于一对支板7的上方,垂直板6后侧表面两侧边缘处对称设置一对侧板6.1,一对侧板6.1的下端预留孔,限位杆15的水平杆前端位于预留孔内。

所述的定位座设置与垂直板6的后侧表面,定位座由一对定位柱12的一端之间设置定位板13构成,定位柱12的另一端设置于垂直板6的后侧表面,定位柱12与垂直板6相互垂直,限位杆15的垂直杆上部和下部位于一对定位柱12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