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6164发布日期:2019-11-25 23:1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属于钻床底座领域。



背景技术:

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为了加工某些零件上的相互交叉或任意角度、或与加工零件中心线成一定角度的斜孔,垂直孔或平行孔等需要,各个国家而专门开发研制多种专用深孔钻床,而钻床的底座作为工作打孔平台,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钻床底座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钻床的底座常常产生碎屑,并且碎屑有一定的硬度,容易卡在底座上,造成不易清理的情况,为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钻床的底座常常产生碎屑,并且碎屑有一定的硬度,容易卡在底座上,造成不易清理的情况,为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包括底板、左操作台、右操作台、凹槽、连接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左操作台设置于底板内侧顶端左部,所述右操作台设置于底板内侧顶端右部,并且左操作台和右操作台顶端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装置与左操作台内部右端和右操作台内部左端进行插接,所述收集装置顶端四端与底板底端面四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由第一拉环、第二拉环、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通孔和连接杆组成,所述第一拉环底端面与左操作台顶端面后端右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拉环底端面与右操作台顶端面后端左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面贯穿于左操作台后端面左侧中部和底板后端面左侧中部,所述第二转轴后端面贯穿于右操作台后端面右侧中部和底板后端面右侧中部,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面中部与右操作台左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左端面中部与左操作台右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通孔设置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前端面中部,所述连接杆通过通孔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内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收集装置由箱体、挡板、第三拉环、第三转轴和密封块组成,所述箱体底端面四端与底板底端面四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板顶端面通过第三转轴与箱体内部顶端左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拉环右端面与挡板左端面底侧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密封块顶端面与挡板底端面进行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端面与水平面呈135°夹角,有利于更快捷的对箱体内部的碎屑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形状大小相等,有利于连接杆对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厚度为1cm,并且密封块底端面与箱体内部底端面刚好接触,有利于对箱体内部的碎屑进行收集,并且有利于通过第三拉环打开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长度略长于左操作台和右操作台宽度,有利于方便抽出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环、第二拉环和第三拉环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有利于使用时防止打滑。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通过设置了连接装置和收集装置,通过抽出连接杆使左操作台和右操作台分别沿着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向下转动,从而使左操作台和有操作台进行分离,从而使左操作台和右操作台上的碎屑自动滑落入箱体中,通过箱体内部的斜板滑动至靠近挡板的一侧,通过拉动第三拉环,可对箱体内部的碎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钻床的底座常常产生碎屑,并且碎屑有一定的硬度,容易卡在底座上,造成不易清理的情况,为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左操作台-2、右操作台-3、凹槽-4、连接装置-5、收集装置-6、第一拉环-51、第二拉环-52、第一转轴-53、第二转轴-54、第一固定块-55、第二固定块-56、通孔-57、连接杆-58、箱体-61、挡板-62、第三拉环-63、第三转轴-64、密封块-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平面钻床底座:包括底板1、左操作台2、右操作台3、凹槽4、连接装置5和收集装置6,左操作台2设置于底板1内侧顶端左部,右操作台3设置于底板1内侧顶端右部,并且左操作台2和右操作台3顶端面均设置有凹槽4,连接装置5与左操作台2内部右端和右操作台3内部左端进行插接,收集装置6顶端四端与底板1底端面四端进行螺栓连接,连接装置5由第一拉环51、第二拉环52、第一转轴53、第二转轴54、第一固定块55、第二固定块56、通孔57和连接杆58组成,第一拉环51底端面与左操作台2顶端面后端右侧进行插接,第二拉环52底端面与右操作台3顶端面后端左侧进行插接,第一转轴53后端面贯穿于左操作台2后端面左侧中部和底板1后端面左侧中部,第二转轴54后端面贯穿于右操作台3后端面右侧中部和底板1后端面右侧中部,第一固定块55右端面中部与右操作台3左端面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块56左端面中部与左操作台2右端面进行螺栓连接,通孔57设置于第一固定块55和第二固定块56前端面中部,连接杆58通过通孔57与第一固定块55和第二固定块56内部进行滑动连接,收集装置6由箱体61、挡板62、第三拉环63、第三转轴64和密封块65组成,箱体61底端面四端与底板1底端面四端进行螺栓连接,挡板62顶端面通过第三转轴64与箱体61内部顶端左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拉环63右端面与挡板62左端面底侧中部进行插接,密封块65顶端面与挡板62底端面进行插接,箱体61底端面与水平面呈135°夹角,有利于更快捷的对箱体61内部的碎屑进行清理,第一固定块55和第二固定块56形状大小相等,有利于连接杆58对第一固定块55和第二固定块56进行连接,密封块65厚度为1cm,并且密封块65底端面与箱体61内部底端面刚好接触,有利于对箱体61内部的碎屑进行收集,并且有利于通过第三拉环63打开挡板62,连接杆58长度略长于左操作台2和右操作台3宽度,有利于方便抽出连接杆58,第一拉环51、第二拉环52和第三拉环63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有利于使用时防止打滑,密封块65为橡胶材质,箱体61为不锈钢材质。

本专利所述的密封块65,密封块属于密封元件,密封元件是机械用语,在液压系统中是属于液压辅件,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液压系统中,密封的作用不仅是防止液压油的泄漏,还要防止空气和尘埃进入液压系统,液压油的泄漏分内泄和外泄两种,内泄指油液从高压腔向低压腔的泄漏,所泄漏的油液并没有对外做功,其压力能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使油温升高,油黏性降低,又进一步增加泄漏量,从而降低系统的容积效率,损耗功率。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首先在左操作台2和右操作台3上进行正常的钻孔操作,当钻孔操操作中产生碎屑时,在钻孔结束后,通过抽动连接杆58使第一固定块55和第二固定块56分离,从而使左操作台2和右操作台3分别沿着第一转轴53和第二转轴54向下转动,从而使左操作台2和右操作台3顶端面的碎屑向下滑动,并且滑动至箱体61内部,通过箱体61内部的斜板自动滑动至靠近挡板62的一侧,当需要对箱体61内的碎屑做进一步的处理时,通过拉动第三拉环63使挡板62顶端面沿着第三转轴64向外转动,从而对箱体61内部的碎屑左进一步的收集处理,当收集结束后拉动第一拉环51和第二拉环52使左操作台2和右操作台3向上转动至水平面,并且使连接杆58贯穿通孔57,从而可以使操作台正常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