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机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4964发布日期:2020-01-21 23:21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矫直机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矫直机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钢管在矫直加工时,不能够将钢管进行弹性夹紧,从而导致钢管会进行剧烈甩动,安全隐患大,极大的影响工人人身安全,同时在甩动的过程中还极易使得钢管外壁受损,因而还需改进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直机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矫直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矫直机本体,所述矫直机本体包括有矫直机外壳和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上下平行的所述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由位于矫直机外壳内部的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矫直机本体前端还通过螺栓安装有位于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左侧的u形槽体,所述矫直机本体前端还通过螺栓安装有气缸体,气缸体采用型号具体为dnc-63-130-ppv-kp,所述气缸体伸出端焊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前后两端均整体化设有滑块,且所述u形槽体前后内壁均开设有滑块滑接匹配的滑轨,所述活动板底端面均等距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末端还均焊接有抵紧板。

此项设置驱动机构是由电机和若干个从动齿轮以及两个齿轮传送带和两个主动齿轮组合而成,若干个从动齿轮分别对应与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中的各个辊体焊接,两个齿轮传送带分别与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中对应的所有从动齿轮啮合传动,两个主动齿轮相互啮合且分别焊接在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最右端的辊体外壁,上述驱动机构是矫直机本体的公知常识,因而不在赘述。

优选的,所述u形槽体前后内壁间均等距通过轴承安装有水平排列的滚动轴,相邻所述滚动轴接触设置,且所述滚动轴的最顶端位于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之间。

此项设置相邻滚动轴接触设置,从而能够减少钢管夹在相邻滚动轴之间,同时这样设置还便于辅助钢管进行送料。

优选的,所述抵紧板和u形槽体的长度相同,且所述抵紧板和u形槽体的量开口处以及周侧均粘附有缓冲橡胶垫,所述缓冲橡胶垫的厚度为2mm。

此项设置通过缓冲橡胶垫的设置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钢材与抵紧板和u形槽体产生碰撞而使其外表摩擦受损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u形槽体的右端部与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的左端部存在间距,且间距具体为3mm,所述抵紧板的外壁与u形槽体的前后内壁接触式设置。

此项设置之所以存在间距,是因为使得u形槽体以及组件不影响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进行传输,同时间距保持很小,也便于将钢材更好的输送至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之间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现在对进行结构进行优化,设有一个u形槽体,在矫直机本体前端还安装有位于u形槽体上方的气缸体,在放料的过程中不是采用工人直接进行将钢管放置在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而是将钢管从u形槽体穿插至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之间,在穿插过程中会借助等距通过轴承安装有的滚动轴来辅助钢材进行向右边的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会通过气缸体带动活动板前后两端的滑块在滑轨内进行上下移动,而活动板和抵紧板之间还焊接有弹簧,从而便能够将滚动轴上传送的钢管进行弹性夹紧,进而便减少了后续钢管进入上矫直辊组和下矫直辊组之间时产生的晃动,有效保证了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1、矫直机本体;101、矫直机外壳;102、上矫直辊组;103、下矫直辊组;2、u形槽体;3、气缸体;4、活动板;5、滑块;6、滑轨;7、弹簧;8、抵紧板;9、滚动轴;10、缓冲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矫直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矫直机本体1,所述矫直机本体1包括有矫直机外壳101和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上下平行的所述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由位于矫直机外壳101内部的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矫直机本体1前端还通过螺栓安装有位于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左侧的u形槽体2,所述矫直机本体1前端还通过螺栓安装有气缸体3,所述气缸体3伸出端焊接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前后两端均整体化设有滑块5,且所述u形槽体2前后内壁均开设有滑块5滑接匹配的滑轨6,所述活动板4底端面均等距焊接有弹簧7,所述弹簧7末端还均焊接有抵紧板8。

所述u形槽体2前后内壁间均等距通过轴承安装有水平排列的滚动轴9,相邻所述滚动轴9接触设置,且所述滚动轴9的最顶端位于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之间。所述抵紧板8和u形槽体2的长度相同,且所述抵紧板8和u形槽体2的量开口处以及周侧均粘附有缓冲橡胶垫10,所述缓冲橡胶垫10的厚度为2mm。所述u形槽体2的右端部与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的左端部存在间距,且间距具体为3mm,所述抵紧板8的外壁与u形槽体2的前后内壁接触式设置。

本实施例在实施的时候,现在对进行结构进行优化,设有一个u形槽体2,在矫直机本体1前端还安装有位于u形槽体2上方的气缸体3,在放料的过程中不是采用工人直接进行将钢管放置在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而是将钢管从u形槽体2穿插至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之间,在穿插过程中会借助等距通过轴承安装有的滚动轴9来辅助钢材进行向右边的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会通过气缸体3带动活动板4前后两端的滑块5在滑轨6内进行上下移动,而活动板4和抵紧板8之间还焊接有弹簧7,从而便能够将滚动轴9上传送的钢管进行弹性夹紧,进而便减少了后续钢管进入上矫直辊组102和下矫直辊组103之间时产生的晃动,有效保证了操作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