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挤出机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2934发布日期:2019-12-31 16:18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挤出机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挤出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塑料挤出机是依靠炮筒外壁上的发热丝对炮筒内的材料进行加热熔融,利用炮筒内部螺杆的旋转,推动熔融材料从模具口挤出成型,即炮筒只负责加热,螺杆只负责推动材料前进。但这种结构的挤出机是不适合用于金属挤出工艺的。

首先金属的熔融需更大的热量,这种只依靠炮筒加热,加热效率非常低,金属需要非常长时间才能达到熔融状态,热机后后续的连续化生产也要求强大的热能支持才能及时熔融金属,但上述挤出机只有单一的从外到内的加热,靠近螺杆的金属材料在寄出前都难以达到熔融状态。

其次也有螺杆带加热功能的挤出机,但这种配置有发热螺杆的挤出机还是只适合塑料挤出生产,不适合金属连续挤出工艺的。这种挤出机的螺杆内部的发热棒是与螺杆一起转动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炮筒和螺杆之间的材料进行内外同时加热的效果,全面提高加热熔融的效率,但目前的结构发热棒插进螺杆内部后,与螺杆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在螺杆转动挤出材料时,发热棒也只能跟随螺杆一起同步转动,导致螺杆末端导电结构相当复杂,若利用电刷导电,接触式的电刷导电始终存在磨损,需要经常监控电刷磨损情况,及时进行更换,这又增加了挤出机维护成本。另外金属材料相比塑料,其熔融温度高,材料流动性较差,螺杆转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非常大,上述挤出机不能承受这么大的轴向力,所以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可实现金属不间断连续化挤出生产的专用金属挤出成型机。

所以目前的金属材料寄出成型只能采用活塞式推压挤出成型,这种活塞式推压挤出成型只能使间断式生产,每完成一次推压挤出生产,都需要等待活塞复位并等待金属达到熔融状态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推压挤出成型,不能实现连续不间断的挤出形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既可承受强大轴向力,又可实现内外同时加热的可连续不间断生产的金属挤出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挤出成型机,包括有炮筒、螺杆、模头和动力系统,在炮筒外壁上设置有发热元件,螺杆插进炮筒内,模头安装在炮筒前端,在炮筒上方设置有进料漏斗,动力系统驱动螺杆转动,螺杆为中空结构,螺杆前端安装有导流梭,导流梭为中空结构,在螺杆的内腔内插进有发热棒,发热棒前端和后端都安装有双向受力轴承,发热棒前端伸进导流梭腔体内,发热棒前端的双向受力轴承外圈顶靠着导流梭内壁,双向受力轴承包括有内圈、外圈和第一滚珠,内圈套在外圈内,第一滚珠设置有多颗,第一滚珠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在外圈的外圆周面上成型有外凸的环形阶梯结构,在环形阶梯处设置有辅助压圈,辅助压圈与环形阶梯的阶梯平面之间沿圆周间隔布置有多颗第二滚珠,辅助压圈与阶梯立面之间沿圆周间隔布置有多颗第三滚珠。

在发热棒的前端和后端都成型有与双向受力轴承外形相匹配的阶梯凹环,双向受力轴承安装在阶梯凹环内,双向受力轴承的外圈外径与发热棒外径大小相同。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把带有双向轴承发热棒的发热螺杆配置到金属挤出机内,使金属挤出机可以承受流动性较差的金属材料强大的挤出轴向力,又可对金属材料内外同时加热,实现金属的无间断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挤出成型机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挤出成型机的分解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挤出成型机中的双向受力轴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金属挤出成型机包括有炮筒1、螺杆2、模头3和动力系统4,在炮筒1和模头3的外壁上设置有发热元件11,螺杆2插进炮筒1内,模头3安装在炮筒1前端,在炮筒1上方设置有进料漏斗5,动力系统4驱动螺杆2转动,螺杆2为中空结构,螺杆2前端安装有导流梭6,导流梭6为中空结构,在螺杆2的内腔21内插进有发热棒7,在发热棒7的前端和后端都成型有阶梯凹环8,在前后的阶梯凹环8上都安装有双向受力轴承9,在螺杆2的末端设置有t形端盖22,t形端盖22顶靠住双向受力轴承9,t形端盖22的尾段连接动力系统4,由动力系统4依次带动t形端盖22和螺杆2转动,而发热棒7不转动,发热棒7前端伸进导流梭腔体61内,发热棒7前端的双向受力轴承外圈92顶靠着导流梭6内壁,双向受力轴承9包括有内圈91、外圈92和第一滚珠93,内圈91套在外圈92内,双向受力轴承9的外圈92外径与发热棒7外径大小相同,当然设计时发热棒7外径尺寸会比双向受力轴承9外圈92外径小几个或者十几个微米,既可以使发热棒7与螺杆2内壁不产生摩擦,也保证发热棒7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传达到螺杆2上,第一滚珠93设置有多颗,第一滚珠93设置在内圈91和外圈92之间,在外圈92的外圆周面上成型有外凸的环形阶梯94结构,在环形阶梯94处设置有辅助压圈95,辅助压圈95与环形阶梯94的阶梯平面941之间沿圆周间隔布置有多颗第二滚珠96,辅助压圈95与阶梯立面942之间沿圆周间隔布置有多颗第三滚珠97。

本技术的第一滚珠93和第三滚珠97起到承载径向载荷的作用,而第二滚珠96起到承载轴向载荷的作用,致使本螺杆既可承载径向载荷,也可承载轴向载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