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0288发布日期:2020-05-29 12:5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钢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钢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而钢筋的生产需求也急剧上升,在钢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轧机的轧制,但是现有的一些轧机内轧辊之间的间距需要人工手动调节,非常不便,而且无法精准到两轧辊之间的间距与钢筋的直径相等,难免存在一些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轧机的轧辊之间手动调节繁琐,且轧辊间调节的间距精准度差的缺点,而提出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四组机架、齿轮座和电动机,所述机架的侧壁安装有操控板,并且机架的侧壁支架通过固定轴承座安装有固定轧辊,固定轧辊的上方通过调节轴承座活动设置有调节轧辊,调节轴承座的上端连接有钢绳,并且机架的顶部安装有卷线盘,卷线盘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轮,并且卷线盘的顶部安装有电机,钢绳经导向轮、束线管收卷于卷线盘上,所述固定轧辊的上表面和调节轧辊的下表面分别内嵌有红外线发射芯片和红外线接收芯片,固定轧辊和调节轧辊的一侧分别通过连接轴与齿轮座连接,齿轮座与电动机之间连接有联轴节。

优选的,所述卷线盘的外壁开设有线槽,所述束线管位于卷线盘的两侧,并且束线管与机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卷线盘的内部呈齿状,所述驱动齿轮与卷线盘的内齿之间相互啮合,并且驱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固定,所述卷线盘和驱动齿轮共用一根固定轴安装于机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上端两侧均通过固定轴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的竖直切线与调节轴承座的中轴线重叠。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调节轴承座之间、连接轴与固定轴承座之间均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并且连接轴与齿轮座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联轴节的两端分别通过套接固定于齿轮座的输入端和电动机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焊于支撑座的上部,并且齿轮座和电动机的底部均固定于支撑板的上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电机带动驱动齿轮,使其带动卷线盘将两侧的钢绳收起或放下,从而带动调节轧辊在固定轧辊的上方进行调节位置,以机械代替人工,更方便地实现了轧辊调节间距的功能。

2、在固定轧辊和调节轧辊的表面嵌入红外线发射芯片与接收芯片,利用红外线的传播接收距离来监测两个轧辊之间的调节距离,并通过操控板内控制模块对电机进行暂停的控制,从而使得调节间距的精准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的调节轧辊调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的拉绳收卷驱动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操控板、12导向轮、13束线管、2固定轧辊、21红外线发射芯片、3调节轧辊、31红外线接收芯片、4连接轴、5齿轮座、6联轴节、7电动机、8卷线盘、81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四组机架1、齿轮座5和电动机7,机架1的侧壁安装有操控板11,并且机架1的侧壁支架通过固定轴承座安装有固定轧辊2,固定轧辊2的上方通过调节轴承座活动设置有调节轧辊3,调节轧辊3的作用是调节与固定轧辊2之间的间距,以便钢筋轧制,调节轴承座的上端连接有钢绳,并且机架1的顶部安装有卷线盘8,卷线盘8的作用是对钢绳进行收、放,卷线盘8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轮81,驱动齿轮81用于带动卷线盘8转动,并且卷线盘8的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为驱动电机81提供旋转动力,钢绳经导向轮12、束线管13收卷于卷线盘8上,固定轧辊2的上表面和调节轧辊3的下表面分别内嵌有红外线发射芯片21和红外线接收芯片31,红外线发射芯片21和红外线接收芯片31的作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测距,实时测出两个轧辊之间的间距,固定轧辊2和调节轧辊3的一侧分别通过连接轴4与齿轮座5连接,齿轮座5与电动机7之间连接有联轴节6。

具体的,卷线盘8的外壁开设有线槽,束线管13位于卷线盘8的两侧,并且束线管13与机架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另外,卷线盘8的内部呈齿状,驱动齿轮81与卷线盘8的内齿之间相互啮合,并且驱动齿轮81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卷线盘8和驱动齿轮81共用一根固定轴安装于机架1的顶部。

具体的,机架1的上端两侧均通过固定轴安装有导向轮12,导向轮12的作用是引导钢绳收放,导向轮12的竖直切线与调节轴承座的中轴线重叠。

具体的,连接轴4与调节轴承座之间、连接轴4与固定轴承座之间均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并且连接轴4与齿轮座5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安装,联轴节6的两端分别通过套接固定于齿轮座5的输入端和电动机7输出端。

此外,机架1的底部焊于支撑座的上部,并且齿轮座5和电动机7的底部均固定于支撑板的上部。

本实施例中,首先对四组机架1上的调节轧辊3进行调节,根据轧制的需求调节其与固定轧辊2之间的间距,调节好后,将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安装于齿轮座5和轧辊的一侧,然后启动电动机7,开始进行轧制。

调节间距时,在操控板11上输入所需轧辊之间的间距,接着按下开关,启动电机,电机根据初始的间距进行正转或反转(初始的间距大于所需间距时,电机正转,反之则反转),正转时,驱动齿轮81在电机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卷线盘8也顺时针转动,随着卷线盘8顺时针转动,使得两侧的钢绳徐徐放出,从而使得两侧的调节轴承座慢慢向下竖直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红外线接收芯片31实时接收红外线发射芯片21发出的红外线,并将此信号传输至操控板11内的控制芯片(at89c51单片机)进行计算间距,当间距达到所需间距时,操控板11立即驱使电机停止转动,然后将调节轧辊3安装于两侧的调节轴承座之间即可;反转时,驱动齿轮81在电机的带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卷线盘8也逆时针转动,随着卷线盘8逆时针转动,使得两侧的钢绳徐徐收卷在线槽内,从而使得两侧的调节轴承座慢慢向上竖直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红外线接收芯片31实时接收红外线发射芯片21发出的红外线,并将此信号传输至操控板11内的控制芯片(at89c51单片机)进行计算间距,当间距达到所需间距时,操控板11立即驱使电机停止转动,然后将调节轧辊3安装于两侧的调节轴承座之间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四组机架(1)、齿轮座(5)和电动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侧壁安装有操控板(11),并且机架(1)的侧壁支架通过固定轴承座安装有固定轧辊(2),固定轧辊(2)的上方通过调节轴承座活动设置有调节轧辊(3),调节轴承座的上端连接有钢绳,并且机架(1)的顶部安装有卷线盘(8),卷线盘(8)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轮(81),并且卷线盘(8)的顶部安装有电机,钢绳经导向轮(12)、束线管(13)收卷于卷线盘(8)上,所述固定轧辊(2)的上表面和调节轧辊(3)的下表面分别内嵌有红外线发射芯片(21)和红外线接收芯片(31),固定轧辊(2)和调节轧辊(3)的一侧分别通过连接轴(4)与齿轮座(5)连接,齿轮座(5)与电动机(7)之间连接有联轴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8)的外壁开设有线槽,所述束线管(13)位于卷线盘(8)的两侧,并且束线管(13)与机架(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8)的内部呈齿状,所述驱动齿轮(81)与卷线盘(8)的内齿之间相互啮合,并且驱动齿轮(81)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固定,所述卷线盘(8)和驱动齿轮(81)共用一根固定轴安装于机架(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端两侧均通过固定轴安装有导向轮(12),导向轮(12)的竖直切线与调节轴承座的中轴线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与调节轴承座之间、连接轴(4)与固定轴承座之间均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并且连接轴(4)与齿轮座(5)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6)的两端分别通过套接固定于齿轮座(5)的输入端和电动机(7)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焊于支撑座的上部,并且齿轮座(5)和电动机(7)的底部均固定于支撑板的上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钢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产抗震钢筋的精轧机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轧机的轧辊之间手动调节繁琐,且轧辊间调节的间距精准度差的缺点,包括并排设置的四组机架、齿轮座和电动机,所述机架的侧壁安装有操控板,并且机架的侧壁支架通过固定轴承座安装有固定轧辊,固定轧辊的上方通过调节轴承座活动设置有调节轧辊,调节轴承座的上端连接有钢绳,并且机架的顶部安装有卷线盘,卷线盘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轮,并且卷线盘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以机械代替人工,更方便地实现了轧辊调节间距的功能,同时在调节的时候监测两个轧辊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调节的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西;张少凯;焦梦卓;胡建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敬业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5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