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2008发布日期:2020-04-03 12:5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软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产品小型化、精细化已成为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发展趋势也对自动化设备的作业要求提出了很高的技术挑战。

薄软板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重要的折弯工艺,这一折弯工艺对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上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目前现有的折弯设备却不能很好的满足折弯工艺需求,从而降低了薄软板产品的良率和加工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其结构简单、合理,智能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该折弯设备用以对薄软板上的待折弯部进行折弯,以使得待折弯部由初始竖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该折弯设备包括用以承接薄软板的载具和用以对薄软板上的待折弯部进行折弯的折弯装置,所述载具具有载具主体,所述载具主体的上侧即为供薄软板放置的承接侧,其中在所述承接侧上定位安装有若干个定位销,若干个所述定位销还能够分别对应的自由插入薄软板上的若干个定位孔中,还在所述承接侧上铰接有一用以压住薄软板的盖板,且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以露出薄软板上的待折弯部的镂空部;

所述折弯装置具有多个呈并排排布的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均布设于所述承接侧的上方,并能够朝向所述承接侧移动,以使得多个所述滚轮分别靠近于薄软板上的多个待折弯部底部;随之,多个所述滚轮还分别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实现将多个待折弯部压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定位销皆为竖向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装置还具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一竖向布置于所述承接侧上方的座主体和多个并排布设于所述座主体底侧上的安装槽,多个所述滚轮各分别通过一轴承来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槽中,且在每一所述安装槽中还各分别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能够提供所述滚轮上下浮动的弹力;

另外,所述折弯装置还具有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安装座沿水平x轴方向移动及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多个所述滚轮分别靠近于薄软板上的多个待折弯部底部;随之,所述动力机构还能够再次带动所述安装座沿水平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将多个待折弯部压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分别与所述座主体底侧固定连接;

另外,在每一所述安装槽中还设置有一销柱,所述销柱的一端与所述轴承连接,所述销柱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安装槽中的所述弹簧为竖向布置,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顶壁和所述销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龙门架、第一电机、第一滚珠丝杠组件、承接板座、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珠丝杠组件,其中,所述龙门架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沿水平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电机定位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的上侧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组件具有一沿水平x轴方向延伸并活动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侧上的第一丝杠和一滑设于所述第一丝杠上的第一螺母,且所述第一丝杠的一轴端还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所述承接板座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承接板座的背侧还与所述第一螺母定位连接,另外,在所述承接板座的正侧上还定位铺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一支座定位安装于所述承接板座的正侧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组件具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并活动安装于所述承接板座正侧上的第二丝杠和一滑设于所述第二丝杠上的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二丝杠的上轴端还与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

所述安装座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上,且所述安装座的背侧还与所述第二螺母定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弯设备在加工使用时,一方面通过所述载具上的定位销和盖板,来对薄软板进行牢靠定位,很好的避免了薄软板在折弯加工时出现回弹、跑位等弊端,有效确保了待折弯位置处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动力机构来对薄软板上的多个待折弯部进行快速、精准的折弯加工,很好的满足了生产需求,提高了薄软板产品的良率和加工效率。②所述折弯设备的结构简单、合理,智能化程度高,无需过多操作人员,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盖板处于压住薄软板fpc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载具10——载具主体

11——定位销12——盖板

120——镂空部20——滚轮

21——安装座210——座主体

211——安装槽220——龙门架

221——第一电机222——第一滚珠丝杠组件

223——承接板座224——第二电机

225——第二滚珠丝杠组件226——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薄软板自动折弯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所述折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弯设备用以对薄软板fpc上的待折弯部(如引脚)进行折弯,以使得待折弯部由初始竖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该折弯设备包括用以承接薄软板的载具1和用以对薄软板上的待折弯部进行折弯的折弯装置,所述载具1具有载具主体10,所述载具主体10的上侧即为供薄软板放置的承接侧,其中在所述承接侧上定位安装有若干个定位销11,若干个所述定位销11还能够分别对应的自由插入薄软板上的若干个定位孔中,以对薄软板进行限位,还在所述承接侧上铰接有一用以压住薄软板的盖板12,且所述盖板1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以露出薄软板上的待折弯部的镂空部120,使得盖板不会影响到薄软板的折弯操作;

所述折弯装置具有多个呈并排排布的滚轮20,多个所述滚轮20均布设于所述承接侧的上方,并能够朝向所述承接侧移动,以使得多个所述滚轮20分别靠近于薄软板上的多个待折弯部底部(如引脚根部);随之,多个所述滚轮20还分别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实现将多个待折弯部压平,即压成水平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定位销11皆为竖向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折弯装置还具有一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21具有一竖向布置于所述承接侧上方的座主体210和多个并排布设于所述座主体210底侧上的安装槽211,多个所述滚轮20各分别通过一轴承来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槽211中,且在每一所述安装槽211中还各分别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能够提供所述滚轮20上下浮动的弹力;

另外,所述折弯装置还具有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安装座21沿水平x轴方向移动及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多个所述滚轮20分别靠近于薄软板上的多个待折弯部底部;随之,所述动力机构还能够再次带动所述安装座21沿水平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将多个待折弯部压平。

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安装槽211均分别与所述座主体210底侧固定连接;

另外,在每一所述安装槽211中还设置有一销柱,所述销柱的一端与所述轴承连接,所述销柱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211的内侧壁上(即所述轴承通过所述销柱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位于所述安装槽211中的所述弹簧为竖向布置,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安装槽211的顶壁和所述销柱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龙门架220、第一电机221、第一滚珠丝杠组件222、承接板座223、第二电机224和第二滚珠丝杠组件225,其中,所述龙门架220的上侧上定位铺设有沿水平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电机221定位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20的上侧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组件222具有一沿水平x轴方向延伸并活动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20上侧上的第一丝杠和一滑设于所述第一丝杠上的第一螺母,且所述第一丝杠的一轴端还与所述第一电机221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所述承接板座223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承接板座223的背侧(即朝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还与所述第一螺母定位连接,另外,在所述承接板座223的正侧(即背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上还定位铺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电机224通过一支座226定位安装于所述承接板座223的正侧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组件225具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并活动安装于所述承接板座223正侧上的第二丝杠和一滑设于所述第二丝杠上的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二丝杠的上轴端还与所述第二电机224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

所述安装座21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上,且所述安装座21的背侧(即朝向所述第二滑轨的一侧)还与所述第二螺母定位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弯设备在加工使用时,一方面通过所述载具上的定位销和盖板,来对薄软板进行牢靠定位,很好的避免了薄软板在折弯加工时出现回弹、跑位等弊端,有效确保了待折弯位置处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动力机构来对薄软板上的多个待折弯部进行快速、精准的折弯加工,很好的满足了生产需求,提高了薄软板产品的良率和加工效率。此外,所述折弯设备的结构简单、合理,智能化程度高,无需过多操作人员,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