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及应用其的冲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5051发布日期:2020-06-02 18:30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及应用其的冲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领域,尤其涉及冲压模具和冲压设备。



背景技术:

进行冲压生产时,有时候由于加工材料冲裁的形状较为复杂或材料尺寸较大等原因,导致无法一次冲裁完成加工,因此需要对加工材料进行分段冲裁。

现有技术中,分段冲裁的模具一般包括第一凸模、第一凹模、第二凸模以及第二凹模,第一凸模伸入第一凹模中对加工材料进行第一次冲裁形成第一冲裁口,第二凸模伸入第二凹模中对加工材料进行第二此冲裁形成第二冲裁口,第一冲裁口与第二冲裁口会有部分面积重叠,以确保第一冲裁口与第二冲裁口能够对接,同时为了提高可靠性,在第一凸模上设置有接刀凸部,在第一凹模上设置有接刀凹部,以使接刀处形成接刀口,令材料发生细微偏移时亦能使第一冲裁口与第二冲裁口对接。

然而,在第二次冲裁时,加工材料在接刀口处产生较高的披锋,披锋会在加工材料在后续加工或装配过程中划伤其他部件,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披锋可能碰撞脱落使电路故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及应用其的冲压设备,能够在进行分段冲裁时,减少接刀口处产生的披锋高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包括:

第一凸模,设置有用于对接的重叠部,所述重叠部的侧壁设置有接刀凸部;

第一凹模,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接刀凸部伸入的接刀凹部,所述第一凸模除所述接刀凸部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模除所述接刀凹部外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冲裁间隙,所述接刀凸部与所述接刀凹部之间设置有接刀口间隙,所述接刀口间隙大于所述冲裁间隙。

优选地,所述接刀凸部以及所述接刀凹部均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冲裁间隙为加工材料厚度的8%至10%。

优选地,所述接刀口间隙为所述冲裁间隙的1.3至1.7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冲压设备:包括上述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凸模和/或第一凹模连接以驱使第一凸模伸入第一凹模内。

优选地,还包括输料机构、第二凸模以及第二凹模,输料机构能够驱使加工材料前进,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凸模或第二凹模连接以驱使第二凸模伸入所述第二凹模内,所述第二凸模在输料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模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二凸模在加工材料上的部分投影能够与第一凸模在加工材料上形成的冲裁口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接刀口间隙大于冲裁间隙,使得第一次冲裁时,接刀凸部与接刀凹部冲裁加工材料形成的截面中,光亮带的宽度减少,使得第二次冲裁时,光亮带受挤压形成的披锋高度减小,有利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本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包括:

第一凸模10,设置有用于对接的重叠部11,所述重叠部11的侧壁设置有接刀凸部12;

第一凹模20,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接刀凸部12伸入的接刀凹部21,所述第一凸模10除所述接刀凸部12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模20除所述接刀凹部21外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冲裁间隙,所述接刀凸部12与所述接刀凹部21之间设置有接刀口间隙,所述接刀口间隙大于所述冲裁间隙。

一般模具产生披锋的原因为:第一凸模10与第一凹模20之间有均匀的冲裁间隙,在进行第一次冲裁时,接刀凸部12与接刀凹部21的曲率半径较小,使得接刀凸部12与接刀凹部21对加工材料50冲裁形成的接刀口处,压力比其他冲裁部分大,导致接刀口的截面中光亮带较宽,在进行第二次冲裁时,由于光亮带处材料的流动性强,光亮带被挤压流动,形成较高的披锋。

为了降低披锋高度,通过使接刀口间隙大于冲裁间隙,使得第一次冲裁时,接刀凸部12与接刀凹部21冲裁加工材料50形成的截面中,光亮带的宽度减少,进而在第二次冲裁时,光亮带受挤压形成的披锋高度减小,有利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安全性。

参考图1和图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接刀凸部12以及所述接刀凹部21均呈弧形。能够使形成的接刀口呈弧形,过度平滑,避免有尖锐凸起,提高产品质量。

在进行冲裁时,由于加工材料50的物理特性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加工材料50的厚度设置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优选地,所述冲裁间隙为加工材料50厚度的8%至10%。

参考图1和图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接刀凸部12与接刀凹部21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冲裁间隙的1.3至1.7倍。

随着接刀凸部12与接刀凹部21之间的间隙增大,披锋高度逐渐减少,但是接刀口间隙过大时,冲裁形成的截面中塌角深度过大,影响产品质量。对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得,当接刀口间隙为冲裁间隙的1.3至1.7倍时,能够使得披锋高度较小并且塌角深度较浅,优选接刀口间隙为冲裁间隙的1.5倍,此时接刀口处产生的披锋高度最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凸模10和/或第一凹模20连接以驱使第一凸模10伸入第一凹模20内。

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凹模20伸入第一凹模20内,以对加工材料50冲裁形成冲裁口。

参考图1和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输料机构、第二凸模30以及第二凹模40,输料机构能够驱使加工材料前进,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凸模30或第二凹模40连接以驱使第二凸模30伸入所述第二凹模40内,所述第二凸模30在输料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模10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二凸模30在加工材料上的部分投影能够与第一凸模10在加工材料上形成的冲裁口重叠。

参考图3,工作时,第一凸模10与第一凹模20对加工材料50冲裁形成第一冲裁口51,然后输料机构驱使加工材料50向右输送,第二凸模30与第二凹模40对材料冲裁形成第二冲裁口52,在冲裁第二冲裁口52时,第二凸模30的部分投影与第一冲裁口重叠,使得第二冲裁口52与第一冲裁口51在重叠部11冲裁部分重合,实现第一冲裁口51与第二冲裁口52对接,达到分段冲裁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凸模(10),设置有用于对接的重叠部(11),所述重叠部(11)的侧壁设置有接刀凸部(12);

第一凹模(20),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接刀凸部(12)伸入的接刀凹部(21),所述第一凸模(10)除所述接刀凸部(12)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模(20)除所述接刀凹部(21)外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冲裁间隙,所述接刀凸部(12)与所述接刀凹部(21)之间设置有接刀口间隙,所述接刀口间隙大于所述冲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刀凸部(12)以及所述接刀凹部(21)均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间隙为加工材料(50)厚度的8%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刀口间隙为所述冲裁间隙的1.3至1.7倍。

5.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凸模(10)和/或第一凹模(20)连接以驱使第一凸模(10)伸入第一凹模(2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料机构、第二凸模(30)以及第二凹模(40),输料机构能够驱使加工材料前进,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凸模(30)或第二凹模(40)连接以驱使第二凸模(30)伸入所述第二凹模(40)内,所述第二凸模(30)在输料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模(10)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二凸模(30)在加工材料上的部分投影能够与第一凸模(10)在加工材料上形成的冲裁口重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接刀披锋的冲压模具,包括:第一凸模,设置有用于对接的重叠部,所述重叠部的侧壁设置有接刀凸部;第一凹模,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接刀凸部伸入的接刀凹部,所述第一凸模除所述接刀凸部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模除所述接刀凹部外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冲裁间隙,所述接刀凸部与所述接刀凹部之间设置有接刀口间隙,所述接刀口间隙大于所述冲裁间隙。通过使接刀口间隙大于冲裁间隙,使得第一次冲裁时,接刀凸部与接刀凹部冲裁加工材料形成的截面中,光亮带的宽度减少,使得第二次冲裁时,光亮带受挤压形成的披锋高度减小,有利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勤东;杨创清;阳保国;刘星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