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拉筋二次弯曲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2044发布日期:2020-04-03 12:58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剪力墙拉筋二次弯曲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拉筋二次弯曲简易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或者是地下室剪力墙、挡土墙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剪力墙墙体拉结筋安装,根据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剪力墙拉结筋要求两侧做成135°弯钩,弯钩长度为10d,但在施工过程中,拉结筋一般都是后安装,为了施工方便,施工单位下料时,拉结筋一边为135°弯钩,一边先做成90°弯钩,上墙后二次弯折成135°,但由于拉结筋直径有6、8、10、12等不同规格,越粗的钢筋弯折越困难。二次弯折没有专用的折弯工具,大多采用锤头进行弯折,操作不方便,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剪力墙弯钩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剪力墙浇筑完毕后经常出现露筋、蜂窝、胀模等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小巧、灵活,能够快速对钢筋进行二次折弯,工作效率高的剪力墙拉筋二次弯曲简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剪力墙拉筋二次弯曲简易装置,包括调节杆和折弯头,所述调节杆的前端螺纹安装有折弯头,所述折弯头主要由内螺纹管和驱动管构成,所述内螺纹管和驱动管一体连接,所述驱动管的长度比内螺纹管的长度长,所述驱动管内还设置有调节块,所述驱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安装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通过限位螺钉连接在调节块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主要由内杆体、外套管和驱动帽构成,所述内杆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内螺纹管的螺纹和挡片,另一端插装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端部设置有端盖,所述内杆体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长盲孔,所述螺纹长盲孔内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一体连接有光杆,所述驱动帽的中心设置有沉头通孔,所述光杆穿过端盖插装在沉头通孔内,且端部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光杆上还安装有用于卡在端盖上的卡圈。

优选的,所述内杆体上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定位长孔,所述定位长孔内安装有定位插杆,所述定位插杆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定位长孔的端部螺纹安装有挡圈,所述挡圈套装在定位插杆上,且挡圈内径与定位插杆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凸起的高度,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固定插孔,且固定插孔的一端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插杆的一端插装在固定插孔内,且定位插杆的端部螺钉连接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卡在定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定位插杆的两侧,所述限位凸起与挡圈的最小距离为调节杆的调节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轻便,便于携带,能够根据折弯钢筋直径的大小,自由调整折弯头的内径,以满足操作需要,保证折弯角度的标准;同时调节杆能够自由调整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力臂,保证操作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剪力墙拉筋二次弯曲简易装置,包括调节杆1和折弯头2,调节杆1的前端螺纹安装有折弯头2,折弯头2主要由内螺纹管3和驱动管4构成,内螺纹管3和驱动管4一体连接,驱动管4的长度比内螺纹管3的长度长,驱动管4内还设置有调节块5,驱动管4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6,螺纹通孔6内安装有调节螺栓7,调节螺栓7的端部通过限位螺钉8连接在调节块5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折弯头和调节杆采用螺纹连接,拆卸方便,便于更换。并且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使用时,先通过调节螺栓调节调节块的位置,以使驱动管的直径与折弯钢筋相适应,然后将驱动管直接套装在折弯钢筋上,利用调节杆进折弯,操作简单,操作省时省力。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调节杆1主要由内杆体9、外套管10和驱动帽11构成,内杆体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内螺纹管的螺纹12和挡片13,另一端插装在外套管10内,外套管10的端部设置有端盖14,内杆体9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螺纹长盲孔15,螺纹长盲孔15内安装有螺杆16,螺杆16的端部一体连接有光杆17,驱动帽11的中心设置有沉头通孔18,光杆17穿过端盖14插装在沉头通孔18内,且端部安装有固定螺钉19,光杆17上还安装有用于卡在端盖上的卡圈20。

内杆体9上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定位长孔21,定位长孔21内安装有定位插杆22,定位插杆2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3,定位长孔21的端部螺纹安装有挡圈24,挡圈24套装在定位插杆22上,且挡圈24内径与定位插杆22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凸起23的高度,端盖14上还设置有固定插孔25,且固定插孔25的一端还设置有定位槽26,定位插杆22的一端插装在固定插孔25内,且定位插杆25的端部螺钉连接有定位片27,定位片27卡在定位槽26内。

调节杆能够自由调整长度,可以更加实际情况调整力臂,保证操作省力。在进行安装时,将螺杆16安装在螺纹长盲孔15内,将定位插杆22插装在定位长孔21内,同时将挡圈24安装在定位长孔21的端部,然后再将端盖14上的孔位与螺杆16、定位插杆22对应,将端盖安装在外套管的端部,端盖与外套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然后将定位片27卡在定位槽26内,同时通过螺钉将定位片固定在定位插杆22上,再将驱动帽安装在光杆17上,并通过固定螺钉19将驱动帽与光杆17固定,固定时要保证驱动帽与端盖之间具有移动的活动间隙,方便转动驱动帽。在调节时,只需要转动驱动帽11,挡圈对光杆进行定位,当驱动帽驱动螺杆转动时,螺杆无法移动,使内杆体沿螺杆前后移动,实现调节杆的伸长或缩短。定位插杆主要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限位凸起能够限制内杆体的伸出长度,避免内杆体与螺杆脱离。并且整个结构紧凑,便于携带。

此外,限位凸起23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定位插杆22的两侧,限位凸起23与挡圈24的最小距离为调节杆的调节长度。限位凸起采用多个,能够保证限位凸起与定位长孔内壁接触更加可靠,导向更加平顺,旷量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