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线拉丝机下线爪松紧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4225发布日期:2020-06-26 20:5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漆包线拉丝机下线爪松紧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漆包线拉丝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漆包线拉丝机下线爪松紧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漆包线用拉丝机是电线电缆行业中广泛采用的生产设备,拉丝机工作时,其运行速度较快,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要求,对拉丝机放线机构的设计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现有漆包线拉丝机配置设有梅花收线机作为放线机构,并在收线机的机鼓轮外圈均匀设有六个下线爪,六个下线爪均利用弹簧变形的方式控制其的张紧力,并利用下线爪与机鼓轮之间的摩擦限定机鼓轮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控制下线速度的目的;

但是,上述下线爪在进行张紧力的调节时,需要依次对六个下线爪进行单独调节,因而容易出现调节不均的问题,导致部分下线抓出现过紧或过松的现象,影响机鼓轮转动下线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漆包线拉丝机下线爪松紧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下线爪在进行张紧力调节时容易出现调节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漆包线拉丝机下线爪松紧调节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机鼓轮外圈的六个下线爪组件,且每个下线爪组件均包括微型气缸和下线爪,所述下线爪通过螺栓固定于微型气缸的活动端,且下线爪与机鼓轮直接接触;还包括匀气管路和气泵,所述匀气管路包括主管和分管,六个所述微型气缸均通过分管与主管并联,且六个分管的内径相同,所述主管的一端与气泵串联。

2、基于上述结构,还包括压力平衡阀,所述压力平衡阀安装于主管上,且位于第一个分管与气泵之间。

优选的,所述压力平衡阀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导流腔和平衡腔,且第一导流腔的内部安装有活动阀板和固定阀板,所述活动阀板与固定阀板相互卡合,且活动阀板与固定阀板之间焊接有弹簧;所述平衡腔的一端安装有平衡气管,且平衡气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主管连接,所述平衡腔的内部安装有活塞,且活塞与活动阀板之间焊接有推杆。

3、基于上述结构,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安装于主管上,且换向阀位于第一个分管与压力平衡阀之间。

优选的,所述换向阀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导流腔和换向腔,所述第二导流腔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管,且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换向腔的内部,所述换向腔的内部安装有阀芯,且阀芯与换向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阀芯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阀杆,且阀杆的活动端延伸至换向阀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将传统的弹簧式下线爪更换为气动式下线爪,并配合匀气管路和气泵实现整体装置的统一调节,既简化了下线爪张紧力调节的步骤,又有效保证了各个下线爪调节时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产生部分下线爪过紧或过松的问题,并有效保证了机鼓轮转动下线的流畅性。

(2)基于上述匀气管路中匀速分流的设定,在匀气管路与气泵之间增设了压力平衡阀,以此有效限定匀气管路中主管气压与气泵进气气压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主管气压过高的现象,从而保证整体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并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3)基于上述匀气管路的结构,增设了换向阀,有效达到改变气流流向的效果,从而实现单一气泵的双向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线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平衡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线爪组件、11-微型气缸、12-下线爪、2-匀气管路、21-主管、22-分管、3-换向阀、31-第二导流腔、311-导流管、32-换向腔、33-阀芯、4-压力平衡阀、41-第一导流腔、411-活动阀板、412-固定阀板、413-弹簧、42-平衡腔、421-平衡气管、422-活塞、423-推杆、5-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漆包线拉丝机下线爪松紧调节装置,包括均匀分布于机鼓轮外圈的六个下线爪组件1,且每个下线爪组件1均包括微型气缸11和下线爪12,下线爪12通过螺栓固定于微型气缸11的活动端,且下线爪12与机鼓轮直接接触;

还包括匀气管路2和气泵5,匀气管路2包括主管21和分管22,六个微型气缸11均通过分管22与主管21并联,且六个分管22的内径相同,主管21的一端与气泵5串联。

参照上述结构,在进行下线爪12张紧力的调节时,利用气泵5实现匀气管路2内的充气或抽气操作,从而达到增压或降压的效果;具体以提高张紧力为例:气泵5向主管21内导气,气流通过六个内径相同的分管22均匀分流至六个微型气缸11内,从而驱使微型气缸11伸长,使得下线爪12进一步靠近机鼓轮,从而提高下线爪12对机鼓轮的张紧作用,并有效保证了各个下线爪12张紧的均匀性。

实施例2

基于上述结构,还包括压力平衡阀4,压力平衡阀4安装于主管21上,且位于第一个分管22与气泵5之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压力平衡阀4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导流腔41和平衡腔42,且第一导流腔41的内部安装有活动阀板411和固定阀板412,活动阀板411与固定阀板412相互卡合,且活动阀板411与固定阀板412之间焊接有弹簧413;具体的:活动阀板411与第一导流腔41内壁滑动连接,固定阀板412与第一导流腔41内壁焊接;

平衡腔42的一端安装有平衡气管421,且平衡气管421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主管21连接,平衡腔42的内部安装有活塞422,且活塞422与活动阀板411之间焊接有推杆423。

参照上述结构,进行整体匀气管路2内结构的压平平衡,具体的如图3所示,气流穿过第一导流腔41进入主管21内,再该过程中气流推动活动阀板411,使得活动阀板411与固定阀板412分离,从而保证气流能顺利通过第一导流腔41,与此同时弹簧413呈现为拉伸状态;

另外,若气流的导进速度大于六个分管22共同的导出速度,则会使部分气体存于主管21内,随着气流的持续导进,残存的气体逐渐增多,从而使主管21内气压升高,此时通过三通和平衡气管421的导通使得平衡腔42内的气压也升高,则推动活塞422产生移动,活塞422又通过推杆423推动活动阀板411,使得活动阀板411向固定阀板412靠近,从而缩小第一导流腔41内导流通道的大小,以此达到平衡导进气压与主管21气压的效果,避免主管21出现气压过高而破裂的现象。

实施例3

基于上述两个实施例,还包括换向阀3,换向阀3安装于主管21上,且换向阀3位于第一个分管22与压力平衡阀4之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换向阀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导流腔31和换向腔32,第二导流腔31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管311,且导流管311的一端延伸至换向腔32的内部,换向腔32的内部安装有阀芯33,且阀芯33与换向腔32内壁滑动连接,阀芯3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阀杆,且阀杆的活动端延伸至换向阀3的外部。

参照上述结构,使得整体装置实现单一气泵5、双向调节的效果,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二导流腔31与换向腔32之间开设有j/jj两个导流孔,且分别位于导流管311的两侧;阀芯33内开设有i/ii/iii三个导流孔;换向阀3的两侧共有a/b/c/d四个气管连接处,其中a处于外部环境连接,b/c两处分别与气泵5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连接,且b处还与导流管311连接、b处还与第二导流腔31连接,d处与主管21连接;

如图4中a所示,为充气增压的气流导通图,此时ii两端分别与a处和导流管311连接,导流管311与b处形成导通,使得外部气流被顺利抽进气泵5内;i两端分别与d处和j连接,j与c处形成导通,以保证气流穿过气泵5被顺利充入主管21内,从而完成充气操作;

如图4中b所示,为抽气减压的气流导通图,具体可拉动阀杆形成整体结构的变化,此时ii两端分别与d处和导流管311连接,使得主管21内的气流被抽入气泵5内;i两端和j均形成封闭,气泵5导出的气流通过c处进入第二导流腔31内,而后通过jj流向至换向腔32内,最后在通过iii和a处形成导通,从而将气流排放至外部环境中,以此完成抽气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