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切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1531发布日期:2020-05-26 17:0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切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支架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剪切、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整修等分离工序的总称。切边是指利用冲模修边工序件的边缘,使其具有一定高度、直径和形状的冲压模具,切边是可以去除多余材料以生产出最终形状,切去的为废料。

支架在现有生产过程中,在板料冲孔、翻孔完成后,需要进行切边,将多余的废料切除,而现有支架的切边模具不能在切除过程中对支架起到定位作用,会使得支架偏移,造成切除不完成或切除错误,进而失败,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切边模具,其对支架进行定位,提供了生产效率,稳定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支架切边模具,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导柱,上模板的下表面设有导柱插入的导套;下模板与上模板对应设有限位柱;下模板上设有下弹簧;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下垫板,第一下垫板的中间开设有第一通孔,下弹簧贯穿过第一下垫板,下弹簧设在第一通孔一侧;第一下垫板的上方设有退料板,退料板的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退料板与第一下垫板螺栓连接,下弹簧顶压住退料板的下表面;退料板的上表面凸出形成第一凸弧面,两个第一凸弧面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第二通孔的两侧,第一凸弧面用于脱落支架;还包括凸模和定位柱;凸模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与下模板固定连接,凸模的顶面凸出形成第二凸弧面,第二凸弧面用于贴合支架底面,第二凸弧面高于第一凸弧面,第二凸弧面平行于第一凸弧面;第二凸弧面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凸模的第三通孔,定位柱插入第三通孔内固定,定位柱凸出第二凸弧面用于固定支架上的翻孔;上模板上设有上弹簧;上模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上垫板,上弹簧贯穿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垫板的下表面设有凹模,凹模的中间开设有第四通孔,凹模的下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凹弧面,第一凹弧面与第一凸弧面相适配;第四通孔的底部开设有相对设置的滑槽,第四通孔内设有压料板,压料板的底面凹陷形成第二凹弧面,第二凹弧面低于第一凹弧面,第二凹弧面与第二凸弧面相适配,支架被夹持在第二凹弧面与第二凸弧面之间;第二凹弧面中间凹陷形成第一凹坑,第一凹坑用于定位柱插入;压料板的顶部外表面凸出形成相对的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上弹簧顶压住压料板的顶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下弹簧嵌入下模板,下弹簧为四根,四根下弹簧贯穿过第一下垫板环绕第一通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包括四根卸料螺丝,四根卸料螺丝分别位于退料板的四个角落并环绕第二通孔,卸料螺丝穿过退料板与第一下垫相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第一通孔的底部开设卡槽,凸模的底部外表面凸出形成卡块,卡块嵌入卡槽内固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下模板的下表面螺栓连接模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切边模具,下模板上设有退料板,退料板上设有第一凸弧面,第一凸弧面用于夹持废料,下模板上设有凸模,凸模的顶面为第二凸弧面,第二凸弧面贴合支架用于支撑,凸模上插入定位柱固定,定位柱给支架提供更好稳定性,切边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生产效率更高;

上模板上设有压料板,压料板被上弹簧顶压住,压料板上设有第二凹弧面,第二弧面方便支架切边后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支架切边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支架切边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下模板01,导柱010,限位柱011,上模板02,导套020,下弹簧03,第一下垫板04,第一通孔040,卡槽041,退料板05,第二通孔050,第一凸弧面051,凸模06,第二凸弧面060,第三通孔061,卡块062,定位柱07,上弹簧08,第一上垫板09,凹模10,第四通孔100,第一凹弧面101,滑槽102,压料板11,第二凹弧面110,第一凹坑111,滑块112,卸料螺丝12,模脚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支架切边模具,包括下模板01和上模板02;下模板01的上表面设有导柱010,上模板02的下表面设有导柱010插入的导套020;下模板01与上模板02对应设有限位柱011;导柱010和导套020起到精准的定位作用,进行活动引导模具行程;限位柱011对上模板02和下模板01的行程限位,避免两者过于接近造成凸模06和凹面损坏;

下模板01上设有下弹簧03,下弹簧03嵌入下模板01形成固定连接;下模板0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下垫板04,下模板01与第一下垫板04螺栓连接方便拆装,第一下垫板04的中间开设有第一通孔040,下弹簧03贯穿过第一下垫板04,下弹簧03设在第一通孔040一侧;

第一下垫板04的上方设有退料板05,退料板05的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050,退料板05与第一下垫板04螺栓连接,下弹簧03顶压住退料板05的下表面;退料板05下行压缩下弹簧03,反之,下弹簧03舒展复位,退料板05被顶压上行;

退料板05的上表面凸出形成第一凸弧面051,两个第一凸弧面051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第二通孔050的两侧,第一凸弧面051用于脱落支架;第一凸弧面051用于顶起支架从凸模06上脱离,退料板05向下被冲压切除多余废料,退料板05向下承载多余废料;

还包括凸模06和定位柱07;凸模06插入第一通孔040和第二通孔050内与下模板01固定连接,凸模06的顶面凸出形成第二凸弧面060,第二凸弧面060用于贴合支架底面,第二凸弧面060高于第一凸弧面051,第二凸弧面060平行于第一凸弧面051;第二凸弧面060用于承载支架保持形状;

第二凸弧面060的中间开设有贯穿凸模06的第三通孔061,定位柱07插入第三通孔061内固定,定位柱07凸出第二凸弧面060用于固定支架上的翻孔;定位柱07用于给支架起到定位作用,支架在切边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生产效率高;

上模板02上设有上弹簧08,上弹簧08嵌入上模板02固定;上模板0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上垫板09,第一上垫板09与上模板02螺栓连接,上弹簧08贯穿第一上垫板09;

第一上垫板09的下表面设有凹模10,凹模10的中间开设有第四通孔100,凹模10的下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凹弧面101,第一凹弧面101与第一凸弧面051相适配,夹持住支架的废料,第四通孔100用于切除支架的多余部件进行切边工序;

第四通孔100的底部开设有相对设置的滑槽102,第四通孔100内设有压料板11,压料板11的底面凹陷形成第二凹弧面110,第二凹弧面110低于第一凹弧面101,第二凹弧面110与第二凸弧面060相适配,支架被夹持在第二凹弧面110与第二凸弧面060之间;压料板11用于支架脱落作用;

第二凹弧面110中间凹陷形成第一凹坑111,第一凹坑111用于定位柱07插入;压料板11的顶部外表面凸出形成相对的滑块12,滑块12可在滑槽102内滑动,上弹簧08顶压住压料板11的顶面。上弹簧08舒服复位,压料板11下行第二凹弧面110顶出支架;滑块12与滑槽102相配合,实现压料板11上下移动;

工作过程:切边前的半成品支架放置在凸模06的第二凸弧面060上,定位柱07对支架上的翻孔起到定位作用;凹模10下行,凹模10上的第四通孔100缓慢切入支架,第二凹弧面110顶压住支架,凹模10继续下行,凹模10上的第四通孔100切除支架的边角;切边完成,凹模10上行,凹模10和凸模06分离,即第一凸弧面051和第一凹弧面101分开,上弹簧08舒展复位,压料板11下行将支架从凹模10的第四通孔100内脱落。

进一步的,下弹簧03嵌入下模板01,下弹簧03为四根,四根下弹簧03贯穿过第一下垫板04环绕第一通孔040;下弹簧03为四根,能够更好地支撑、顶压退料板05,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包括四根卸料螺丝12,四根卸料螺丝12分别位于退料板05的四个角落并环绕第二通孔050,卸料螺丝12穿过退料板05与第一下垫相连接;退料板05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卸料螺丝12,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发生晃动,同时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040的底部开设卡槽041,凸模06的底部外表面凸出形成卡块062,卡块062嵌入卡槽041内固定;现在上模板02上放上凸模06,再套入第一下垫板04,卡槽041卡入卡块062,连接更加固定,凸模06的底面与下模板01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下模板01的下表面螺栓连接模脚13;模脚13将下模板01提高,能够适用于不同位置的工况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