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524发布日期:2020-07-14 17: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在的沙发框架开始由传统的木质改为现在的铁或不锈钢材质,在沙发框架包括一个底座框架、两个扶手框架以及一个靠背框架,在制作沙发框架的过程中,先用钢杆焊接形成单个底座框架、扶手框架以及靠背框架,然后再将各个框架组装在一起形成整个沙发框架。

目前,沙发框架中,针对靠背框架的生产主要还是焊工人为的一根一根焊接,并且焊接出来的沙发靠背框架质量也不统一,生产效率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解决目前针对沙发靠背框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所述沙发靠背框架包括沙发靠背斜面框和沙发靠背底框;

所述沙发靠背斜面框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第三斜撑杆、第四斜撑杆、第一竖撑杆、第二竖撑杆、第三竖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以及第六连接杆;第一、二、三、四连接杆并排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之间;第一、二、三、四斜撑杆与第一顶杆固定连接;第一、二、三竖撑杆与第一顶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连接第一斜撑杆和第一竖撑杆,所述第六连接杆连接第四斜撑杆和第三竖撑杆;

所述沙发靠背底框包括第一底杆、第二底杆、第三底杆、第四底杆以及第五底杆,第一底杆、第二底杆、第三底杆以及第五底杆组成矩形框结构,所述第四底杆连接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

所述生产线包括斜面框焊接夹具、底框焊接夹具、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第一上料机器人、第二上料机器人、第三上料机器人、第一焊接机器人以及第二焊接机器人以及第三焊接机器人;

所述第一上料机器人适于将组成沙发靠背斜面框的各个杆件安装到斜面框焊接夹具上;所述第一焊接机器人适于将组成沙发靠背斜面框的各个杆件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料机器人适于将焊接完成的沙发靠背斜面框安装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上;

所述第三上料机器人适于将将组成沙发靠背底框的各个杆件安装到底框焊接夹具上;所述第二焊接机器人适于将组成沙发靠背底框的各个杆件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料机器人适于将焊接完成的沙发靠背底框安装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上;

所述第三焊接机器人适于将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上的沙发靠背斜面框和沙发靠背底框焊接成所述的沙发靠背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框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分区夹具、第二分区夹具、第三分区夹具、第四分区夹具以及第五分区夹具;

所述第一分区夹具适于限制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一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一竖撑杆位移;

所述第二分区夹具限制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二斜撑杆位移;

所述第三分区夹具限制第二竖撑杆位移;

所述第四分区夹具限制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三连接杆、第三斜撑杆位移;

所述第五分区夹具限制第一顶杆、第二顶杆、第四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四斜撑杆以及第三竖撑杆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区夹具包括第一分区支撑块一、第一分区限位板、第一分区手指气缸、第一分区气缸一、第一分区气缸二、第一分区气缸三、第一分区气缸四、第一分区气缸五以及第一分区气缸六;

所述第一分区支撑块一、第一分区限位板、第一分区手指气缸、第一分区气缸一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分区支撑块一、第一分区限位板适于支撑第二顶杆;所述第一分区手指气缸适于夹持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分区手指气缸设置在第一分区限位板上;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一的推块上设置第一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一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

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二与第一分区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二与第一分区限位板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分区电磁铁二和第一分区支撑块二,所述第一分区限位板、第一分区电磁铁二以及第一分区支撑块二适于对第一竖撑杆进行支撑,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二适于对第一竖撑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三、第一分区气缸四位于第一竖撑杆一侧,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五位于第一竖撑杆另一侧,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五连接第一分区滑板,所述第一分区滑板上设置第一分区斜撑台、第一分区电磁铁三以及第一分区夹块一,所述第一分区气缸四的推杆连接第一分区夹块二,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三的推杆连接第一分区夹块三,所述第一分区夹块三适于将第一斜撑杆抵紧在第一分区斜撑台上,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三适于对第一斜撑杆竖向吸附,所述第一分区夹块一和第一分区夹块二适于夹持第五连接杆;

所述第一分区气缸六的推块适于将第一竖撑杆水平夹紧在第一分区支撑块二上;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二的推块适于夹紧第一斜撑杆和第一竖撑杆;

所述第二分区夹具包括第二分区支撑块一、第二分区限位板、第二分区手指气缸、第二分区气缸一、第二分区气缸二、第二分区气缸三以及第二分区气缸四;

所述第二分区支撑块一、第二分区限位板、第二分区手指气缸以及第二分区气缸一位于一侧,所述第二分区支撑块一、第二分区限位板适于支撑第二顶杆;所述第二分区手指气缸适于夹持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分区手指气缸设置在第二分区限位板上;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一的推块上设置第二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二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二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二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所述第二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

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三和第二分区气缸四位于第二斜撑杆宽边两侧,所述第二分区气缸四连接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第二分区斜撑台,所述第二斜撑杆倾斜设置在第二分区斜撑台上,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三的推块将第二斜撑杆抵紧在第二分区斜撑台上;

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二的推块抵紧第二斜撑杆,以使第二斜撑杆与第一顶杆抵接在一起;

所述第三分区夹具包括第三分区限位板、第三分区电磁铁以及第三分区支撑块;

所述第三分区限位板适于支撑第二顶杆,所述第三分区限位板支撑块适于支撑第二竖撑杆,所述第三分区电磁铁适于对第二竖撑杆竖向吸附,以使第二竖撑杆固定在第三分区支撑块上。

所述第四分区夹具包括第四分区支撑块一、第四分区限位板、第四分区手指气缸、第四分区气缸一、第四分区气缸二、第四分区气缸三以及第四分区气缸四;

所述第四分区支撑块一、第四分区限位板、第四分区手指气缸以及第四分区气缸一位于一侧,所述第四分区支撑块一、第四分区限位板适于支撑第二顶杆;所述第四分区手指气缸适于夹持第三连接杆,所述第四分区手指气缸设置在第四分区限位板上;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一的推块上设置第四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四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四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四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所述第四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

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三和第四分区气缸四位于第三斜撑杆宽边两侧,所述第四分区气缸四连接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第四分区斜撑台,所述第三斜撑杆倾斜设置在第四分区斜撑台上,所述第四分区气缸的推块将第三斜撑杆抵紧在第四分区斜撑台上;

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二的推块抵紧第三斜撑杆,以使第三斜撑杆与第一顶杆抵接在一起;

所述第五分区夹具包括第五分区支撑块一、第五分区限位板、第五分区手指气缸、第五分区气缸一、第五分区气缸二、第五分区气缸三、第五分区气缸四、第五分区气缸五以及第五分区气缸六;

所述第五分区支撑块一、第五分区限位板、第五分区手指气缸、第五分区气缸一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五分区支撑块一、第五分区限位板适于支撑第二顶杆;所述第五分区手指气缸适于夹持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五分区手指气缸设置在第五分区限位板上;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一的推块上设置第五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五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

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二与第五分区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二与第五分区限位板之间设置两个第五分区电磁铁二和第五分区支撑块二,所述第五分区限位板、第五分区电磁铁二以及第五分区支撑块二适于对第三竖撑杆进行支撑,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二适于对第三竖撑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三、第五分区气缸四位于第三竖撑杆一侧,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五位于第三竖撑杆另一侧,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五连接第五分区滑板,所述第五分区滑板上设置第五分区斜撑台、第五分区电磁铁三以及第五分区夹块一,所述第五分区气缸四的推杆连接第五分区夹块二,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三的推杆连接第五分区夹块三,所述第五分区夹块三适于将第四斜撑杆抵紧在第五分区斜撑台上,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三适于对第四斜撑杆竖向吸附,所述第五分区夹块一和第五分区夹块二适于夹持第六连接杆;

所述第五分区气缸六的推块适于将第三竖撑杆水平夹紧在第五分区支撑块二上;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二的推块适于夹紧第四斜撑杆和第三竖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区夹具还包括第一分区底板,所述第一分区支撑块一、第一分区手指气缸、第一分区气缸一、第一分区气缸二、第一分区气缸三、第一分区气缸四、第一分区气缸五以及第一分区气缸六均固定设置在第一分区底板上,所述第一分区底板固定设置第一分区气缸七;所述第一分区限位板在第一分区底板上做移动设置,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七连接第一分区限位板,以调节第一分区限位板在第一分区底板的位置;

所述第二分区夹具还包括第二分区底板,所述第二分区支撑块一、第二分区手指气缸、第二分区气缸一、第二分区气缸二、第二分区气缸三以及第二分区气缸四均固定设置在第二分区底板上;第二分区限位板在第二分区底板做移动设置,所述第二分区底板上设置第二分区气缸五,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五连接第二分区限位板,以调节第二分区限位板在第二分区底板的位置;

所述第三分区夹具还包括第三分区底板,所述第三分区电磁铁、第三分区支撑块均固定设置在第三分区底板上;所述第三分区限位板在第三分区底板做移动设置,所述第三分区底板上固定设置第三分区气缸,所述第三分区气缸连接第三分区限位板,以调节第三分区限位板在第三分区底板的位置;

所述第四分区夹具还包括第四分区底板,所述第四分区支撑块一、第四分区手指气缸、第四分区气缸一、第四分区气缸二、第四分区气缸三以及第四分区气缸四均固定设置在第四分区底板上;第四分区限位板在第四分区底板做移动设置,所述第四分区底板上设置第四分区气缸五,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五连接第四分区限位板,以调节第四分区限位板在第四分区底板的位置;

所述第五分区夹具还包括第五分区底板,所述第五分区支撑块一、第五分区手指气缸、第五分区气缸一、第五分区气缸二、第五分区气缸三、第五分区气缸四、第五分区气缸五以及第五分区气缸六均固定设置在第五分区底板上,所述第五分区底板固定设置第五分区气缸七;所述第五分区限位板在第五分区底板上做移动设置,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七连接第五分区限位板,以调节第五分区限位板在第五分区底板的位置;

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上沿纵向设置两条滑轨,所述第一分区底板、第二分区底板、第三分区底板、第四分区底板以及第五分区底板设置在两条滑轨上做移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框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底框夹具、第二底框夹具以及第三底框夹具;

所述第一底框夹具适于限制第一底杆、第二底杆以及第三底杆位移;

所述第二底框夹具适于限制第一底杆、第二底杆以及第四底杆位移;

所述第三底框夹具适于限制第一底杆、第二底杆以及第五底杆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框夹具包括第一底框支撑座一、第一底框支撑座二、第一底框支撑座三、第一底框气缸一、第一底框气缸二、第一底框电磁铁一、第一底框电磁铁二以及第一底框电磁铁三;

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一适于支撑第一底杆,所述第一底框电磁铁一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一上,适于对第一底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二适于支撑第三底杆,所述第一底框电磁铁二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二上,适于对第三底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三适于支撑第二底杆,所述第一底框电磁铁三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三上,适于对第二底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一底框气缸一在水平方向将第一底杆抵紧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一上;

所述第一底框气缸二在水平方向将第二底杆抵紧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三上;

所述第二底框夹具包括第二底框支撑座一、第二底框支撑座二、第二底框支撑座三、第二底框气缸一、第二底框气缸二以及第二底框电磁铁;

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一适于支撑第一底杆、第四底杆,所述第二底框气缸一在竖直方向上将第一底杆、第四底杆压紧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一上;

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二适于支撑第二底杆、第四底杆,所述第二底框气缸二在竖直方向上将第二底杆、第四底杆压紧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二上;

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三适于支撑第四底杆,所述第二底框电磁铁设置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三上,适于对第四底杆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三底框夹具包括第三底框支撑座一、第三底框支撑座二、第三底框支撑座三、第三底框气缸一、第三底框气缸二、第三底框电磁铁一、第三底框电磁铁二以及第三底框电磁铁三;

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一适于支撑第一底杆,所述第三底框电磁铁一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一上,适于对第一底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二适于支撑第五底杆,所述第三底框电磁铁二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二上,适于对第五底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三适于支撑第二底杆,所述第三底框电磁铁三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三上,适于对第二底杆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三底框气缸一在水平方向将第一底杆抵紧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一上;

所述第三底框气缸二在水平方向将第二底杆抵紧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三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框夹具包括还包括述第一底框底板,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一、第一底框支撑座二、第一底框支撑座三、第一底框气缸一、第一底框气缸二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底板上;

所述第二底框夹具还包括第二底框底板,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一、第二底框支撑座二、第二底框支撑座三、第二底框气缸一、第二底框气缸二固定设置在第二底框底板上;

所述第三底框夹具还包括第三底框底板,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一、第三底框支撑座二、第三底框支撑座三、第三底框气缸一、第三底框气缸二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包括顶框限位夹具、第一限位夹具、第二限位夹具、第三限位夹具、第四限位夹具、第五限位夹具以及底框限位夹具;

所述顶框限位夹具适于限制靠背顶框位移;

所述第一限位夹具适于限制第一角形斜边框位移;

所述第二限位夹具适于限制第二斜撑杆位移;

所述第三限位夹具适于限制第二竖撑杆位移;

所述第四限位夹具适于限制第三斜撑杆位移;

所述第五限位夹具适于限制第二角形斜边框位移;

所述底框限位夹具适于将靠背底框抵紧在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第二竖撑杆以及第三斜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夹具包括第一限位底板、第一限位滑板一、第一限位滑板二、第一限位支撑块一、第一限位支撑块二、第一限位压紧气缸、第一限位夹紧座一、第一限位电磁铁以及第一限位夹紧座二;所述第一限位支撑块一和第一限位支撑块二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底板上,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支撑;所述第一限位滑板一和第一限位滑板二在第一限位底板做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夹紧座一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板一上,所述第一限位夹紧座二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板二上,所述第一限位夹紧座一与第一限位夹紧座二相对移动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夹紧;所述第一限位压紧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板一上,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夹紧;所述第一限位电磁铁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夹紧座一,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吸附固定;

所述第二限位夹具包括第二限位底板、第二限位竖向气缸、第二限位水平气缸、第二限位支撑块一、第二限位支撑块二以及第二限位支撑块三;所述第二限位竖向气缸、第二限位水平气缸、第二限位支撑块一、第二限位支撑块二以及第二限位支撑块三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底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支撑块三适于对第二斜撑杆进行支撑,所述第二限位竖向气缸适于将第二斜撑杆竖向压紧在第二限位支撑块三上,所述第二限位水平气缸适于将第二斜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压紧在第二限位支撑块三上;

所述第三限位夹具包括第三限位底板、第三限位支撑块一、第三限位支撑块二、第三限位滑板一、第三限位滑板二、第三限位夹紧座一、第三限位夹紧座二以及第三限位电磁铁;所述第三限位支撑块一和第三限位支撑块二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底板上,适于对第二竖撑杆进行支撑;所述第三限位滑板一、第三限位滑板二在第三限位板上做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夹紧座一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滑板一上,所述第三限位夹紧座二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滑板二上,所述第三限位夹紧座一与第三限位夹紧座二相对移动适于对第二竖撑杆进行水平方向上夹紧;所述第三限位电磁铁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夹紧座一上,适于对第二竖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吸附固定;

所述第四限位夹具包括第四限位底板、第四限位竖向气缸、第四限位水平气缸、第四限位支撑块一、第四限位支撑块二以及第四限位支撑块三;所述第四限位竖向气缸、第四限位水平气缸、第四限位支撑块一、第四限位支撑块二以及第四限位支撑块三固定设置在第四限位底板上;所述第四限位支撑块三适于对第三斜撑杆进行支撑,所述第四限位竖向气缸适于将第三斜撑杆竖向压紧在第四限位支撑块三上,所述第四限位水平气缸适于将第三斜撑杆在水平方向上压紧在第四限位支撑块三上;

所述第五限位夹具包括第五限位底板、第五限位滑板一、第五限位滑板二、第五限位支撑块一、第五限位支撑块二、第五限位压紧气缸、第五限位夹紧座一、第五限位电磁铁以及第五限位夹紧座二;所述第五限位支撑块一和第五限位支撑块二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底板上,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支撑;所述第五限位滑板一和第五限位滑板二在第五限位底板做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五限位夹紧座一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滑板一上,所述第五限位夹紧座二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滑板二上,所述第五限位夹紧座一与第五限位夹紧座二相对移动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夹紧;所述第五限位压紧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滑板一上,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夹紧;所述第五限位电磁铁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夹紧座一,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吸附固定;

所述顶框限位夹具包括顶框气缸,所述第一限位支撑块一、第二限位支撑块一、第三限位支撑块一、第四限位支撑块一以及第五限位支撑块一适于支撑靠背顶框,所述顶框气缸适于将靠背顶框在水平方向上夹紧在各个支撑块一上;

所述底框限位夹具包括五个底框气缸,五个底框气缸分别固定设置在各个底板上,第一限位支撑块二、第二限位支撑块二、第三限位支撑块二、第四限位支撑块二以及第五限位支撑块二适于支撑靠背底框,五个底框气缸适于将靠背底框与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第二竖撑杆以及第三斜撑杆抵紧在一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焊接底板,所述焊接底板上设置两条滑轨,所述第一限位底板、第二限位底板、第三限位底板、第四限位底板以及第五限位底板经两条滑轨移动设置在焊接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能对组成沙发靠背斜面框的各个杆件实现稳定快速的夹紧,对组成沙发靠背底框的各个杆件实现稳定快速的夹紧,对组成沙发靠背框架的发靠背斜面框和沙发靠背底框进行稳定快速的夹紧,生产线依靠夹具在各个环节实现夹紧作业,提升沙发靠背框架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使沙发靠背框架实现流水线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示意图;

图2是沙发靠背框由沙发靠背斜面框、沙发靠背底框组成的示意图;

图3是斜面框焊接夹具示意图;

图4是五个分区夹具与靠背斜面框之间的结构图;

图5是第一分区夹具示意图;

图6是第一分区夹具(未带第一分区气缸三、第一分区气缸四、第一分区气缸五)示意图;

图7是第二分区夹具、第三分区夹具、第四分区夹具示意图;

图8是第五分区夹具;

图9是沙发靠背底框焊接夹具示意图;

图10是沙发靠背底框焊接夹具(去掉焊接底板)示意图;

图11第一底框夹具示意图;

图12第二底框夹具示意图;

图13第三底框夹具示意图;

图14是沙发靠背框架组装总焊接夹具示意图;

图15是沙发靠背框架组装总焊接夹具(去掉焊接底板)示意图;

图16是第一限位夹具示意图;

图17是第二限位夹具示意图;

图18是第三限位夹具示意图;

图19是第四限位夹具示意图;

图20是第五限位夹具示意图;

其中,

11、沙发靠背斜面框,1101、第一顶杆,1102、第二顶杆,1103、第一斜撑杆,1104、第二斜撑杆,1105、第三斜撑杆,1106、第四斜撑杆,1107、第一竖撑杆,1108、第二竖撑杆,1109、第三竖撑杆,1111、第一连接杆,1112、第二连接杆,1113、第三连接杆,1114、第四连接杆,1115、第五连接杆,1116、第六连接杆;

12、沙发靠背底框,121、第一底杆,122、第二底杆,123、第三底杆,124、第四底杆,125、第五底杆;

13、沙发靠背框架;

2、斜面框焊接夹具;21、第一分区夹具,2101、第一分区支撑块一,2102、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3、第一分区气缸一,2104、第一分区气缸二,2105、第一分区气缸四,2106、第一分区气缸三,2107、第一分区气缸五,2108、第一分区斜撑台,2109、第一分区夹块一,2110、第一分区夹块二,2111、第一分区限位板,2112、第一分区电磁铁一,2113、第一分区气缸六,2114、第一分区支撑块二,2115、第一分区电磁铁二,2116、第一分区气缸七,2117、第一分区底板;

22、第二分区夹具,2201、第二分区支撑块一,2202、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3、第二分区气缸一,2204、第二分区气缸二,2205、第二分区气缸三,2206、第二分区气缸四,2207、第二分区斜撑台,2208、第二分区限位板,2209、第二分区气缸五,2210、第二分区底板;

23、第三分区夹具,2301、第三分区限位板,2302、第三分区支撑块,2303、第三分区电磁铁,2304、第三分区气缸,2305、第三分区底板;

24、第四分区夹具,2401、第四分区支撑块一,2402、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3、第四分区气缸一,2404、第四分区气缸二,2405、第四分区气缸三,2406、第四分区气缸四,2407、第四分区斜撑台,2408、第四分区底板;

25、第五分区夹具,2501、第五分区支撑块一,2502、第五分区手指气缸,2503、第五分区限位板,2504、第五分区气缸一,2505、第五分区气缸二,2506、第五分区气缸四,2507、第五分区气缸三,2508、第五分区气缸五,2509、第五分区夹块三,2510、第五分区斜撑台,2511、第五分区夹块一,2512、第五分区夹块二,2513、第五分区气缸七,2514、第五分区底板;

26、工装底板;

3、底框焊接夹具;31、第一底框夹具,3101、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2、第一底框支撑座二,3103、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4、第一底框气缸一,3105、第一底框气缸二,3106、第一底框电磁铁一,3107、第一底框电磁铁二,3108、第一底框电磁铁三,3109、第一底框底板;

32、第二底框夹具,3201、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2、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3、第二底框支撑座三,3204、第二底框气缸一,3205、第二底框气缸二,3206、第二底框电磁铁,3207、第二底框底板;

33、第三底框夹具,3301、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2、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3、第三底框支撑座三,3304、第三底框气缸一,3305、第三底框气缸二,3306、第三底框电磁铁一,3307、第三底框电磁铁二,3308、第三底框电磁铁三,3309、第三底框底板;

34、焊接底板;

4、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

41、第一限位夹具,4101、第一限位底板,4102、第一限位支撑块一,4103、第一限位支撑块二,4104、第一限位滑板一,4105、第一限位滑板二,4106、第一限位夹紧座一,4107、第一限位夹紧座二,4108、第一限位电磁铁,4109、第一限位压紧气缸;

42、第二限位夹具,4201、第二限位底板,4202、第二限位支撑块一,4203、第二限位支撑块二,4204、第二限位支撑块三,4205、第二限位竖向气缸,4206、第二限位水平气缸;

43、第三限位夹具,4301、第三限位底板,4302、第三限位支撑块一,4303、第三限位支撑块二,4304、第三限位滑板一,4305、第三限位滑板二,4306、第三限位夹紧座一,4307、第三限位夹紧座二,4308、第三限位电磁铁;

44、第四限位夹具,4401、第四限位底板,4402、第四限位支撑块一,4403、第四限位支撑块二,4404、第四限位支撑块三,4405、第四限位竖向气缸,4406、第四限位水平气缸;

45、第五限位夹具,4501、第五限位底板,4502、第五限位支撑块一,4503、第五限位支撑块二,4504、第五限位滑板一,4505、第五限位滑板二,4506、第五限位夹紧座一,4507、第五限位夹紧座二,4508、第五限位电磁铁,4509、第五限位压紧气缸;

46、顶框气缸,47、底框气缸;48、焊接底板。

l1、第一上料机器人,l2、第二上料机器人,l3、第三上料机器人,w1、第一焊接机器人,w2、第二焊接机器人,w3、第三焊接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沙发靠背框架生产线,所述沙发靠背框架13包括沙发靠背斜面框11和沙发靠背底框12。

沙发靠背斜面框11包括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第一斜撑杆1103、第二斜撑杆1104、第三斜撑杆1105、第四斜撑杆1106、第一竖撑杆1107、第二竖撑杆1108、第三竖撑杆1109、第一连接杆1111、第二连接杆1112、第三连接杆1113、第四连接杆1114、第五连接杆1115以及第六连接杆1116;第一连接杆1111、第二连接杆1112、第三连接杆1113、第四连接杆1114并排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之间;第一斜撑杆1103、第二斜撑杆1104、第三斜撑杆1105、第四斜撑杆1106与第一顶杆1101固定连接;第一竖撑杆1107、第二竖撑杆1108、第三竖撑杆1109与第一顶杆1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1115连接第一斜撑杆1103和第一竖撑杆1107,所述第六连接杆1116连接第四斜撑杆1106和第三竖撑杆1109;

所述沙发靠背底框12包括第一底杆121、第二底杆122、第三底杆123、第四底杆124以及第五底杆125,第一底杆121、第二底杆122、第三底杆123以及第五底杆125组成矩形框结构,所述第四底杆124连接在第一底杆121和第二底杆122之间,第三底杆123以及第五底杆125也连接在第一底杆121和第二底杆122之间。

相应的,生产线包括斜面框焊接夹具2、底框焊接夹具3、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第一上料机器人l1、第二上料机器人l2、第三上料机器人l3、第一焊接机器人w1、第二焊接机器人w2以及第二焊接机器人w3;所述第一上料机器人l1适于将组成沙发靠背斜面框11的各个杆件安装到斜面框焊接夹具2上;所述第一焊接机器人w1适于将组成沙发靠背斜面框11的各个杆件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料机器人l2适于将焊接完成的沙发靠背斜面框11安装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上;所述第三上料机器人l3适于将将组成沙发靠背底框12的各个杆件安装到底框焊接夹具3上;所述第二焊接机器人w2适于将组成沙发靠背底框12的各个杆件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料机器人l2适于将焊接完成的沙发靠背底框12安装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上;所述第三焊接机器人适于将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上的沙发靠背斜面框11和沙发靠背底框12焊接成所述的沙发靠背框架13。

具体的,针对沙发靠背斜面框11的焊接由斜面框焊接夹具2完成;

如图3至图8所示,斜面框焊接夹具2包括第一分区夹具21、第二分区夹具22、第三分区夹具23、第四分区夹具24以及第五分区夹具25;第一分区夹具21和第五分区夹具25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分区夹具21适于限制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第一连接杆1111、第五连接杆1115、第一斜撑杆1103和第一竖撑杆1107位移;所述第二分区夹具22限制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第二斜撑杆1104位移;所述第三分区夹具23限制第二竖撑杆1108位移;所述第四分区夹具24限制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第三连接杆1113、第三斜撑杆1105位移;所述第五分区夹具25限制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第四连接杆1114、第六连接杆1116、第四斜撑杆1106以及第三竖撑杆1109位移。

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分区夹具21包括第一分区支撑块一2101、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2、第一分区气缸一2103、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第一分区气缸三2106、第一分区气缸四2105、第一分区气缸五2107以及第一分区气缸六2113;

所述第一分区支撑块一2101、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2、第一分区气缸一2103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分区支撑块一2101、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适于支撑第二顶杆1102;所述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2适于夹持第一连接杆1111,所述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2设置在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上;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一2103的推块上设置第一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一分区电磁铁一2112,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之间,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一2112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

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与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与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分区电磁铁二2115和第一分区支撑块二2114,所述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第一分区电磁铁二2115以及第一分区支撑块二2114适于对第一竖撑杆1107进行支撑,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二2115适于对第一竖撑杆1107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三2106、第一分区气缸四2105位于第一竖撑杆1107一侧,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五2107位于第一竖撑杆1107另一侧,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五2107连接第一分区滑板,所述第一分区滑板上设置第一分区斜撑台2108、第一分区电磁铁三以及第一分区夹块一2109,所述第一分区气缸四2105的推杆连接第一分区夹块二2110,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三2106的推杆连接第一分区夹块三,所述第一分区夹块三适于将第一斜撑杆1103抵紧在第一分区斜撑台2108上,所述第一分区电磁铁三适于对第一斜撑杆1103竖向吸附,所述第一分区夹块一2109和第一分区夹块二2110适于夹持第五连接杆1115;

所述第一分区气缸六2113的推块适于将第一竖撑杆1107水平夹紧在第一分区支撑块二2114上;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的推块适于夹紧第一斜撑杆1103和第一竖撑杆1107;

具体的,所述第一分区夹具21还包括第一分区底板2117,所述第一分区支撑块一2101、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2、第一分区气缸一2103、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第一分区气缸三2106、第一分区气缸四2105、第一分区气缸五2107以及第一分区气缸六2113均固定设置在第一分区底板2117上,所述第一分区底板2117固定设置第一分区气缸七2116;所述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在第一分区底板2117上做移动设置,第一分区底板2117上设置了滑轨用来供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移动,所述第一分区气缸七2116连接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以调节第一分区限位板2111在第一分区底板2117的位置。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分区夹具22包括第二分区支撑块一2201、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2、第二分区气缸一2203、第二分区气缸二2204、第二分区气缸三2205以及第二分区气缸四2206;

所述第二分区支撑块一2201、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2以及第二分区气缸一2203位于一侧,所述第二分区支撑块一2201、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适于支撑第二顶杆1102;所述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2适于夹持第二连接杆1112,所述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2设置在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上;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一2203的推块上设置第二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二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二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二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之间,所述第二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

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三2205和第二分区气缸四2206位于第二斜撑杆1104宽边两侧,所述第二分区气缸四2206连接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第二分区斜撑台2207,所述第二斜撑杆1104倾斜设置在第二分区斜撑台2207上,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三2205的推块将第二斜撑杆1104抵紧在第二分区斜撑台2207上;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二2204的推块抵紧第二斜撑杆1104,以使第二斜撑杆1104与第一顶杆1101抵接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第二分区夹具22还包括第二分区底板2210,所述第二分区支撑块一2201、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2、第二分区气缸一2203、第二分区气缸二2204、第二分区气缸三2205以及第二分区气缸四2206均固定设置在第二分区底板2210上;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在第二分区底板2210做移动设置,第二分区底板2210上设置了滑轨用来供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移动,所述第二分区底板2210上设置第二分区气缸五2209,所述第二分区气缸五2209连接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以调节第二分区限位板2208在第二分区底板2210的位置。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分区夹具23包括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第三分区电磁铁2303以及第三分区支撑块2302;所述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适于支撑第二顶杆1102,所述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支撑块适于支撑第二竖撑杆1108,所述第三分区电磁铁2303适于对第二竖撑杆1108竖向吸附,以使第二竖撑杆1108固定在第三分区支撑块2302上。所述第三分区夹具23还包括第三分区底板2305,所述第三分区电磁铁2303、第三分区支撑块2302均固定设置在第三分区底板2305上;所述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在第三分区底板2305做移动设置,第三分区底板2305上设置了滑轨用来供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移动,所述第三分区底板2305上固定设置第三分区气缸2304,所述第三分区气缸2304连接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以调节第三分区限位板2301在第三分区底板2305的位置。

如图7所示,所述第四分区夹具24包括第四分区支撑块一2401、第四分区限位板、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2、第四分区气缸一2403、第四分区气缸二2404、第四分区气缸三2405以及第四分区气缸四2406;

所述第四分区支撑块一2401、第四分区限位板、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2以及第四分区气缸一2403位于一侧,所述第四分区支撑块一2401、第四分区限位板适于支撑第二顶杆1102;所述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2适于夹持第三连接杆1113,所述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2设置在第四分区限位板上;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一2403的推块上设置第四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四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四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四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之间,所述第四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

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三2405和第四分区气缸四2406位于第三斜撑杆1105宽边两侧,所述第四分区气缸四2406连接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第四分区斜撑台2407,所述第三斜撑杆1105倾斜设置在第四分区斜撑台2407上,所述第四分区气缸的推块将第三斜撑杆1105抵紧在第四分区斜撑台2407上;

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二2404的推块抵紧第三斜撑杆1105,以使第三斜撑杆1105与第一顶杆1101抵接在一起;

具体的,第四分区夹具24还包括第四分区底板2408,所述第四分区支撑块一2401、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2、第四分区气缸一2403、第四分区气缸二2404、第四分区气缸三2405以及第四分区气缸四2406均固定设置在第四分区底板2408上;第四分区限位板在第四分区底板2408做移动设置,所述第四分区底板2408上设置第四分区气缸五,所述第四分区气缸五连接第四分区限位板,以调节第四分区限位板在第四分区底板2408的位置;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五分区夹具25包括第五分区支撑块一2501、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第五分区手指气缸2502、第五分区气缸一2504、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第五分区气缸三2507、第五分区气缸四2506、第五分区气缸五2508以及第五分区气缸六;

所述第五分区支撑块一2501、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第五分区手指气缸2502、第五分区气缸一2504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五分区支撑块一2501、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适于支撑第二顶杆1102;所述第五分区手指气缸2502适于夹持第四连接杆1114,所述第五分区手指气缸2502设置在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上;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一2504的推块上设置第五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设置第五分区电磁铁一,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设置在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之间,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一适于水平吸附第一顶杆1101和第二顶杆1102;

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与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相对设置,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与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之间设置两个第五分区电磁铁二和第五分区支撑块二,所述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第五分区电磁铁二以及第五分区支撑块二适于对第三竖撑杆1109进行支撑,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二适于对第三竖撑杆1109进行竖向吸附固定;

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三2507、第五分区气缸四2506位于第三竖撑杆1109一侧,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五2508位于第三竖撑杆1109另一侧,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五2508连接第五分区滑板,所述第五分区滑板上设置第五分区斜撑台2510、第五分区电磁铁三以及第五分区夹块一2511,所述第五分区气缸四2506的推杆连接第五分区夹块二2512,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三2507的推杆连接第五分区夹块三2509,所述第五分区夹块三2509适于将第四斜撑杆1106抵紧在第五分区斜撑台2510上,所述第五分区电磁铁三适于对第四斜撑杆1106竖向吸附,所述第五分区夹块一2511和第五分区夹块二2512适于夹持第六连接杆1116;

所述第五分区气缸六的推块适于将第三竖撑杆1109水平夹紧在第五分区支撑块二上;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的推块适于夹紧第四斜撑杆1106和第三竖撑杆1109。第五分区气缸六在图5中因被遮挡,而未显示;第五分区夹具25和第一分区夹具21结构相同,第五分区气缸六的位置可以参照第一分区夹具21中第一分区气缸六2113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五分区夹具25还包括第五分区底板2514,所述第五分区支撑块一2501、第五分区手指气缸2502、第五分区气缸一2504、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第五分区气缸三2507、第五分区气缸四2506、第五分区气缸五2508以及第五分区气缸六均固定设置在第五分区底板2514上,所述第五分区底板2514固定设置第五分区气缸七2513;所述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在第五分区底板2514上做移动设置,所述第五分区气缸七2513连接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以调节第五分区限位板2503在第五分区底板2514的位置;

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焊接夹具包括工装底板26,所述工装底板26上沿纵向设置两条滑轨,所述第一分区底板2117、第二分区底板2210、第三分区底板2305、第四分区底板2408以及第五分区底板2514设置在两条滑轨上做移动设置。

五个分区夹具可以在工装底板26实现纵向位置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的靠背斜面框11,因为不同规格的沙发会有不同长度的靠背斜面框11,本实施例的焊接夹具就能适应不同长度的靠背斜面框11。

作业时,第一上料机器人l1先将第二顶杆1102同时水平放置在五个分区夹具的支撑块一上盖,然后分别在第一分区夹具21上水平放置第一竖撑杆1107,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先推动第一竖撑杆1107,使第一竖撑杆1107抵靠第二顶杆1102,然后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推块退回松开第一竖撑杆1107;

然后在第三分区夹具23上水平放置第二竖撑杆1108,第二竖撑杆1108在放置时由上料机器人直接放置到位,使第二竖撑杆1108与第二顶杆1102抵靠;

在第五分区夹具25上水平放置第三竖撑杆1109,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先推动第三竖撑杆1109,使第三竖撑杆1109抵靠第二顶杆1102,然后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推块退回松开第三竖撑杆1109;

此时,第二顶杆1102、三个竖撑杆分别由各自的电磁铁吸附固定;

然后,在第二顶杆1102上依次竖直放置第一连接杆1111、第二连接杆1112、第三连接杆1113、第四连接杆1114,第一分区手指气缸2102夹紧第一连接杆1111,第二分区手指气缸2202夹紧第二连接杆1112,第三分区手指气缸夹紧第三连接杆1113,第四分区手指气缸2402夹紧第四连接杆1114;

然后在第一连接杆1111、第二连接杆1112、第三连接杆1113、第四连接杆1114上水平放置第一顶杆1101,第一顶杆1101搁置在第一、二、四、五分区夹具中电磁铁安装块一上形成支撑凸台上,并同时有电磁铁吸附固定;

然后分别在第一竖撑杆1107上竖直放置第五连接杆1115,第一分区夹块一2109和第一分区夹块二2110夹持第五连接杆1115;在第三竖撑杆1109上竖直放置第六连接杆1116,第五分区夹块一2511和第五分区夹块二2512适于夹持第六连接杆1116;

最后放置四个斜撑杆,第一斜撑杆1103倾斜搁置在第一分区夹具21的第一分区斜撑台2108上,第五连接杆1115上端抵接第一斜撑杆1103,第五连接杆1115下端抵接第一竖撑杆1107,第一斜撑杆1103和第一竖撑杆1107由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一起抵紧;

第二斜撑杆1104倾斜搁置在第二分区夹具22的第一分区斜撑台2108上,第二斜撑杆1104由第二分区气缸二2204一起抵紧;

第三斜撑杆1105倾斜搁置在第四分区夹具24的第四分区斜撑台2407上,第四分区气缸二2404将第三斜撑杆1105抵紧在第一顶杆1101上;

第四斜撑杆1106倾斜搁置在第五分区夹具25的第五分区斜撑台2510上,第四斜撑杆1106和第三竖撑杆1109由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统一抵紧;

工作时,第一分区气缸二2104、第二分区气缸二2204、第四分区气缸二2404、第五分区气缸二2505是同步工作的;

所有杆件被夹紧之后,最后由第一焊接机器人w1进行统一焊接;

焊接完成后,由第二上料机器人l2将焊接完成的沙发靠背底框12安装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上。

具体的,针对沙发靠背底框12的焊接由底框焊接夹具3来实现;

如图9至图11所示;底框焊接夹具3包括第一底框夹具31、第二底框夹具32以及第三底框夹具33;所述第一底框夹具31适于限制第一底杆121、第二底杆122以及第三底杆123位移;所述第二底框夹具32适于限制第一底杆121、第二底杆122以及第四底杆124位移;所述第三底框夹具33适于限制第一底杆121、第二底杆122以及第五底杆125位移。

具体的,如图11所示,第一底框夹具31包括第一底框底板3109、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1、第一底框支撑座二3102、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3、第一底框气缸一3104、第一底框气缸二3105、第一底框电磁铁一3106、第一底框电磁铁二3107以及第一底框电磁铁三3108;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1、第一底框支撑座二3102、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3、第一底框气缸一3104、第一底框气缸二3105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底板3109上。

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1适于支撑第一底杆121,所述第一底框电磁铁一3106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1上,适于对第一底杆121进行竖向吸附固定;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二3102适于支撑第三底杆123,所述第一底框电磁铁二3107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二3102上,适于对第三底杆123进行竖向吸附固定;所述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3适于支撑第二底杆122,所述第一底框电磁铁三3108固定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3上,适于对第二底杆122进行竖向吸附固定;所述第一底框气缸一3104在水平方向将第一底杆121抵紧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1上;所述第一底框气缸二3105在水平方向将第二底杆122抵紧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3上。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底框夹具32包括第二底框底板3207、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1、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2、第二底框支撑座三3203、第二底框气缸一3204、第二底框气缸二3205以及第二底框电磁铁3206;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1、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2、第二底框支撑座三3203、第二底框气缸一3204、第二底框气缸二3205固定设置在第二底框底板3207上。

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1适于支撑第一底杆121、第四底杆124,所述第二底框气缸一3204在竖直方向上将第一底杆121、第四底杆124压紧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1上;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2适于支撑第二底杆122、第四底杆124,所述第二底框气缸二3205在竖直方向上将第二底杆122、第四底杆124压紧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2上;所述第二底框支撑座三3203适于支撑第四底杆124,所述第二底框电磁铁3206设置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三3203上,适于对第四底杆124竖向吸附固定。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三底框夹具33包括第三底框底板3309、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1、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2、第三底框支撑座三3303、第三底框气缸一3304、第三底框气缸二3305、第三底框电磁铁一3306、第三底框电磁铁二3307以及第三底框电磁铁三3308;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1、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2、第三底框支撑座三3303、第三底框气缸一3304、第三底框气缸二3305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底板3309上。

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1适于支撑第一底杆121,所述第三底框电磁铁一3306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1上,适于对第一底杆121进行竖向吸附固定;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2适于支撑第五底杆125,所述第三底框电磁铁二3307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2上,适于对第五底杆125进行竖向吸附固定;所述第三底框支撑座三3303适于支撑第二底杆122,所述第三底框电磁铁三3308固定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三3303上,适于对第二底杆122进行竖向吸附固定;所述第三底框气缸一3304在水平方向将第一底杆121抵紧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1上;所述第三底框气缸二3305在水平方向将第二底杆122抵紧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三3303上。

如图9所示,第一底框夹具31、第二底框夹具32以及第三底框夹具33均设置在焊接底板34上,焊接底板34上设置两条滑轨,第一底框夹具31、第二底框夹具32以及第三底框夹具33分别通过两条滑轨可以在焊接底板34上调节位置,待底框夹具调整好位置之后进行锁紧固定。

作业时,第二上料机器人l2将第一底杆121放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一3101、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1以及第三底框支撑座一3301上,然后由相应电磁铁以及气缸固定;

将第三底杆123搁置在第一底框支撑座二3102上,由相应电磁铁吸附固定;

将第四底杆124放置在第二底框支撑座一3201、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2、第二底框支撑座三3203,然后由相应电磁铁以及气缸固定;

将第五底杆125放置在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2上,有相应电磁铁吸附固定;

将第二底杆122放置第一底框支撑座三3103、第二底框支撑座二3202以及第三底框支撑座二3302上,然后由相应电磁铁以及气缸固定;

待所有的底杆被固定之后,由第二焊接机器人w2对各个底杆之间进行焊接,组成成品发靠背底框12。

然后第二上料机器人l2将焊接完成的沙发靠背底框12安装到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上;

对于沙发靠背斜面框11和沙发靠背底框12之间的焊接由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来实现;

沙发靠背斜面框11中,第一顶杆1101、第二顶杆1102、第一连接杆1111、第二连接杆1112、第三连接杆1113、第四连接杆1114焊接形成矩形的靠背顶框;第一竖撑杆1107、第五连接杆1115以及第一斜撑杆1103焊接形成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三竖撑杆1109、第六连接杆1116以及第四斜撑杆1106焊接形成第二角形斜边框;因此,靠背斜面框11是由靠背顶框、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1104、第二竖撑杆1108以及第三斜撑杆1105焊接形成的;

具体的,如图14至图20所示,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包括顶框限位夹具、第一限位夹具41、第二限位夹具42、第三限位夹具43、第四限位夹具44、第五限位夹具45以及底框限位夹具;

所述顶框限位夹具适于限制靠背顶框位移;

所述第一限位夹具41适于限制第一角形斜边框位移;所述第二限位夹具42适于限制第二斜撑杆1104位移;所述第三限位夹具43适于限制第二竖撑杆1108位移;所述第四限位夹具44适于限制第三斜撑杆1105位移;所述第五限位夹具45适于限制第二角形斜边框位移;所述底框限位夹具适于将靠背底框12抵紧在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1104、第二竖撑杆1108以及第三斜撑杆1105上。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夹具41包括第一限位底板4101、第一限位滑板一4104、第一限位滑板二4105、第一限位支撑块一4102、第一限位支撑块二4103、第一限位压紧气缸4109、第一限位夹紧座一4106、第一限位电磁铁4108以及第一限位夹紧座二4107;所述第一限位支撑块一4102和第一限位支撑块二4103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底板4101上,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支撑;所述第一限位滑板一4104和第一限位滑板二4105在第一限位底板4101做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夹紧座一4106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板一4104上,所述第一限位夹紧座二4107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板二4105上,所述第一限位夹紧座一4106与第一限位夹紧座二4107相对移动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夹紧;所述第一限位压紧气缸4109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滑板一4104上,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夹紧;所述第一限位电磁铁4108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夹紧座一4106,适于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吸附固定;

对于第一限位滑板一4104和第一限位滑板在第一限位底板4101上移动的机构在图中未有显示,限位滑板的移动方式为常规手段,分别在第一限位底板4101上设置两个滑动气缸和一对滑轨,限位滑板通过滑轨在第一限位底板4101上做移动设置,然后通过两个滑动气缸分别带动第一限位滑板一4104和第一限位滑板二4105移动。

具体的,如图17所示,所述第二限位夹具42包括第二限位底板4201、第二限位竖向气缸4205、第二限位水平气缸4206、第二限位支撑块一4202、第二限位支撑块二4203以及第二限位支撑块三4204;所述第二限位竖向气缸4205、第二限位水平气缸4206、第二限位支撑块一4202、第二限位支撑块二4203以及第二限位支撑块三4204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底板4201上;所述第二限位支撑块三4204适于对第二斜撑杆1104进行支撑,所述第二限位竖向气缸4205适于将第二斜撑杆1104竖向压紧在第二限位支撑块三4204上,所述第二限位水平气缸4206适于将第二斜撑杆1104在水平方向上压紧在第二限位支撑块三4204上;

具体的,如图18所示,所述第三限位夹具43包括第三限位底板4301、第三限位支撑块一4302、第三限位支撑块二4303、第三限位滑板一4304、第三限位滑板二4305、第三限位夹紧座一4306、第三限位夹紧座二4307以及第三限位电磁铁4308;所述第三限位支撑块一4302和第三限位支撑块二4303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底板4301上,适于对第二竖撑杆1108进行支撑;所述第三限位滑板一4304、第三限位滑板二4305在第三限位板上做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夹紧座一4306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滑板一4304上,所述第三限位夹紧座二4307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滑板二4305上,所述第三限位夹紧座一4306与第三限位夹紧座二4307相对移动适于对第二竖撑杆1108进行水平方向上夹紧;所述第三限位电磁铁4308固定设置在第三限位夹紧座一4306上,适于对第二竖撑杆1108在水平方向上吸附固定;

对于第三限位滑板一4304和第三限位滑板在第三限位底板4301上移动的机构在图中未有显示,限位滑板的移动方式为常规手段,分别在第三限位底板4301上设置两个滑动气缸和一对滑轨,限位滑板通过滑轨在第三限位底板4301上做移动设置,然后通过两个滑动气缸分别带动第三限位滑板一4304和第三限位滑板移动。

具体的,如图19所示,所述第四限位夹具44包括第四限位底板4401、第四限位竖向气缸4405、第四限位水平气缸4406、第四限位支撑块一4402、第四限位支撑块二4403以及第四限位支撑块三4404;所述第四限位竖向气缸4405、第四限位水平气缸4406、第四限位支撑块一4402、第四限位支撑块二4403以及第四限位支撑块三4404固定设置在第四限位底板4401上;所述第四限位支撑块三4404适于对第三斜撑杆1105进行支撑,所述第四限位竖向气缸4405适于将第三斜撑杆1105竖向压紧在第四限位支撑块三4404上,所述第四限位水平气缸4406适于将第三斜撑杆1105在水平方向上压紧在第四限位支撑块三4404上;

具体的,如图20所示,所述第五限位夹具45包括第五限位底板4501、第五限位滑板一4504、第五限位滑板二4505、第五限位支撑块一4502、第五限位支撑块二4503、第五限位压紧气缸4509、第五限位夹紧座一4506、第五限位电磁铁4508以及第五限位夹紧座二4507;所述第五限位支撑块一4502和第五限位支撑块二4503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底板4501上,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支撑;所述第五限位滑板一4504和第五限位滑板二4505在第五限位底板4501做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五限位夹紧座一4506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滑板一4504上,所述第五限位夹紧座二4507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滑板二4505上,所述第五限位夹紧座一4506与第五限位夹紧座二4507相对移动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夹紧;所述第五限位压紧气缸4509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滑板一4504上,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竖向夹紧;所述第五限位电磁铁4508固定设置在第五限位夹紧座一4506,适于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水平方向上吸附固定;

对于第五限位滑板一4504和第五限位滑板在第五限位底板4501上移动的机构在图中未有显示,限位滑板的移动方式为常规手段,分别在第五限位底板4501上设置两个滑动气缸和一对滑轨,限位滑板通过滑轨在第五限位底板4501上做移动设置,然后通过两个滑动气缸分别带动第五限位滑板一4504和第五限位滑板移动。

如图16所示,所述顶框限位夹具包括顶框气缸46,所述第一限位支撑块一4102、第二限位支撑块一4202、第三限位支撑块一4302、第四限位支撑块一4402以及第五限位支撑块一4502适于支撑靠背顶框,所述顶框气缸46适于将靠背顶框在水平方向上夹紧在各个支撑块一上;

如图14至图20所示,所述底框限位夹具包括五个底框气缸47,五个底框气缸47分别固定设置在各个底板上,第一限位支撑块二4103、第二限位支撑块二4203、第三限位支撑块二4303、第四限位支撑块二4403以及第五限位支撑块二4503适于支撑靠背底框12,五个底框气缸47适于将靠背底框12与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1104、第二竖撑杆1108以及第三斜撑杆1105水平方向抵紧在一起。

为实现不同长度的靠背框架13,还包括焊接底板48,所述焊接底板48上设置两条滑轨,所述第一限位底板4101、第二限位底板4201、第三限位底板4301、第四限位底板4401以及第五限位底板4501经两条滑轨移动设置在焊接底板48上。此处,限位底板在焊接底板48上的移动方式与上述滑板移动的原理相同,通过另设的气缸来推动。

本实施例中,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和底框焊接夹具3是设置在同一个焊接底板上的。

作业时,第二上料机器人l2将靠背斜面框11放置到总焊接夹具上,顶框气缸46推动靠背顶框将靠背斜面框11抵紧在第一限位支撑块一4102、第二限位支撑块一4202、第三限位支撑块一4302、第四限位支撑块一4402以及第五限位支撑块一4502上;

然后第一限位夹具41对第一角形斜边框进行横向夹紧和竖向压紧;第二限位夹具42对第二斜撑杆1104进行竖向压紧;第三限位夹具43对第二竖撑杆1108进行横向夹紧;第四限位夹具44对第三斜撑杆1105进行竖向压紧;第五限位夹具45对第二角形斜边框进行横向夹紧和竖向压紧;

对于放置在靠背框架总焊接夹具4的靠背底框12,靠背底框12搁置在第一限位支撑块二4103、第二限位支撑块二4203、第三限位支撑块二4303、第四限位支撑块二4403、第五限位支撑块二4503、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1104、第二竖撑杆1108以及第三斜撑杆1105上,最后由五个底框气缸47将靠背底压紧在第一角形斜边框、第二角形斜边框、第二斜撑杆1104、第二竖撑杆1108以及第三斜撑杆1105上,最后第三焊接机器人w3对靠背斜面框11和靠背底框12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便获得了成品沙发靠背框架13。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靠背生产线,能对组成沙发靠背斜面框11的各个杆件实现稳定快速的夹紧,对组成沙发靠背底框12的各个杆件实现稳定快速的夹紧,对组成沙发靠背框架13的发靠背斜面框11和沙发靠背底框12进行稳定快速的夹紧,生产线依靠夹具在各个环节实现夹紧作业,然后在配合对应的上料机器人进行上料,配合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提升沙发靠背框架13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使沙发靠背框架13实现流水线作业。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