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529发布日期:2020-07-14 17:1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在的沙发框架开始由传统的木质改为现在的铁或不锈钢材质,在沙发框架包括一个底座框架、两个扶手框架以及一个靠背框架,在制作沙发框架的过程中,先用钢杆焊接形成单个底座框架、扶手框架以及靠背框架,然后再将各个框架组装在一起形成整个沙发框架。

整个沙发框架的制作过程都是依靠焊工进行作业,造成沙发框架的加工制造成本高、沙发框架产量低、沙发框架质量不统一,无法流水线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扶手框架生产线,解决以往扶手框架生产制造成本高、沙发框架产量低、沙发框架质量不统一,无法流水线作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所述扶手框架包括扶手内侧边框和扶手外侧边框;

所述扶手内侧边框包括第一内扶杆、第二内扶杆、第三内扶杆、第四内扶杆、第五内扶杆、第六内扶杆以及两对前道连接杆,所述第一内扶杆、第二内扶杆、第五内扶杆以及第六内扶杆组成矩形框,所述第四内扶杆位于第二内扶杆和第五内扶杆之间,所述第三内扶杆位于第一内扶杆和第四内扶杆之间,两对前道连接杆分别位于第六内扶杆两端;

所述扶手外侧边框包括第一外扶杆、第二外扶杆、第三外扶杆、第四外扶杆以及第五外扶杆,所述第一外扶杆、第二外扶杆、第四外扶杆以及第五外扶杆组成矩形框,所述第三外扶杆位于第一外扶杆和第五外扶杆之间;

所述生产线包括扶手内侧边框夹具、扶手外侧边框夹具、第一焊接机器人、第二焊接机器人、上料机器人以及焊接总工装;

所述扶手内侧边框夹具适于固定扶手内侧边框的各个杆件,所述扶手外侧边框夹具适于固定扶手外侧边框的各个杆件;所述第一焊接机器人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夹具上的各个杆件焊接成扶手内侧边框以及适于将扶手外侧边框夹具上的各个杆件焊接成扶手外侧边框;

所述上料机器人适于将焊接好的扶手内侧边框、扶手外侧边框移送至焊接总工装;

所述焊接总工装适于固定扶手内侧边框、扶手外侧边框以及多个后道连接杆,第二焊接机器人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扶手外侧边框以及多个后道连接杆焊接成所述扶手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内侧边框夹具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内扶杆的第一内夹具、用于固定第二内扶杆的第二内夹具、用于固定第三内扶杆的第三内夹具、用于固定第四内扶杆的第四内夹具、用于固定第五内扶杆的第五内夹具、用于固定第六内扶杆的第六内夹具、用于固定第一前道连接杆和第二前道连接杆的第七内夹具以及用于固定第三前道连接杆和第四前道连接杆的第八内夹具;

所述扶手外侧边框夹具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外扶杆的第一外夹具、用于固定第二外扶杆的第二外夹具、用于固定第三外扶杆的第三外夹具、用于固定第四外扶杆的第四外夹具以及用于固定第五外扶杆的第五外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夹具包括两个第一内限位电磁铁以及第一内限位块;

所述第二内夹具包括两个第二内限位座、第二内限位电磁铁以及第二内侧向气缸,两个第二内限位座上分别设置内边齐料块,所述第二内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二内扶杆抵紧在第二内限位座上;

所述第三内夹具包括两个第三内限位块、第三内侧向气缸以及第三内竖向气缸,所述第三内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三内扶杆侧向抵紧在第三内限位块上,所述第三内竖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三内扶杆竖向压紧在第三内限位块;

所述第四内夹具包括两个第四内限位电磁铁、第四内限位块以及两个第四内侧向气缸,所述第四内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四内扶手杆侧向夹紧在第四内限位块上;

所述第五内夹具包括两个第五内限位电磁铁、第五内限位块以及第五内侧向气缸,所述第五内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五内扶杆侧向夹紧在第五内限位块上;

所述第六内夹具包括两个第六内限位块、两个第六内限位电磁铁以及两个第六内滑台气缸,所述第六内滑台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六内扶杆侧向抵紧在第六内限位块上;

所述第七内夹具固定设置在第六内滑台气缸的滑台上;所述第七内夹具包括第七内侧向气缸、两个第七内限位电磁铁以及一个斜面支撑块,每对前道连接杆包括一根竖向前道连接杆和一根斜向前道连接杆,所述斜面支撑块适于对斜向前道连接杆进行支撑,所述第七内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竖向前道连接杆和斜向前道连接杆分别抵紧在两个第七内限位电磁铁上。

进一步的,包括可做横向移动的内横向调节板以及可做纵向移动的内纵向调节板;

所述第四内夹具固定设置在内横向调节板上,所述第六内夹具中的两个第六内限位块、两个第六内限位电磁铁分别固定设置在内横向调节板上;

所述第五内夹具固定设置在内纵向调节板上;

位于第五内夹具一侧的第六内滑台气缸固定设置在内纵向调节板上;

所述内纵向调节板上固定设置用于调节第一内扶杆纵向位置的第一调节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夹具包括两个第一外限位座、两个第一外限位电磁铁以及两个第一外侧向气缸,所述第一外限位电磁铁设置在第一外限位座上,所述第一外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一外扶杆侧向夹紧在第一外限位座上;

所述第二外夹具包括两个第二外限位座、第二外限位电磁铁以及第二外侧向气缸,两个第二内限位座上分别设置外边齐料块,所述第二外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二外扶杆抵紧在第二外限位座上;

所述第三外夹具包括第三外限位座和第三外支撑座以及第三外限位电磁铁,所述第三外扶杆搁置在第三外支撑座和第三电磁铁上,所述第三外限位座和第三外支撑座对第三外扶杆进行侧向限位;

所述第四外夹具包括两个第四外限位电磁铁、第四外限位块以及第四外侧向气缸,所述第四外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四外扶杆侧向夹紧在第四外限位块上;

所述第五外夹具包括两个第五外限位座、两个第五外限位电磁铁以及两个第五外侧向气缸,所述第五外侧向气缸的推块适于将第五外扶杆侧向夹紧在第五外限位座上。

进一步的,包括可做横向移动的外横向调节板以及可做纵向移动的外纵向调节板;

所述第五外夹具以及第三外夹具中的第三外限位座和第三外限位电磁铁均固定设置在外横向调节板上;

所述第四外夹具固定设置在外纵向调节板上,所述外纵向调节板上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块。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总工装包括总装底板;

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四个支撑块分别对扶手内侧边框的四个端角进行水平支撑;

第一侧向夹具、第二侧向夹具、第三侧向夹具以及第四侧向夹具,四个侧向夹具分别夹紧四根后道连接杆,以使四根后道连接杆竖直设置在扶手内侧边框上端;

第一竖向夹紧气缸、第二竖向夹紧气缸、第三竖向夹紧气缸以及第四竖向夹紧气缸,四个竖向夹紧气缸分别位于扶手内侧边框的四个端角;

四个侧向夹具适于侧向夹紧后道连接杆,以使后道连接杆竖向设置在扶手内侧边框上;

四个竖向夹紧气缸适于将扶手外侧边框压紧在各个后道连接杆上端,以使扶手内侧边框、各个后道连接杆以及扶手外侧边框竖向压紧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向夹具包括第一侧向限位气缸和第一侧向夹紧气缸,所述第一侧向限位气缸的推块安装第一侧向电磁铁,所述第一侧向电磁铁适于侧向吸附第一后道连接杆,所述第一侧向夹紧气缸的推块将第一后道连接杆夹紧在第一侧向电磁铁之间;

所述第二侧向夹具包括第二侧向限位气缸和第二侧向夹紧气缸,所述第二侧向限位气缸的推块安装第二侧向电磁铁,所述第二侧向电磁铁适于侧向吸附第二后道连接杆,所述第二侧向夹紧气缸的推块将第二后道连接杆夹紧在第二侧向电磁铁之间;

所述第三侧向夹具包括第三侧向限位气缸和第三侧向夹紧气缸,所述第三侧向限位气缸的推块安装第三侧向电磁铁,所述第三侧向电磁铁适于侧向吸附第三后道连接杆,所述第三侧向夹紧气缸的推块将第三后道连接杆夹紧在第三侧向电磁铁之间;

所述第四侧向夹具包括两个第四侧向夹紧气缸,两个第四侧向夹紧气缸相对设置,两个第四侧向夹紧气缸的推块夹持第四后道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总装底板上设置有第五支撑座、第六支撑座、第一侧向气缸、第二侧向气缸、第三侧向气缸以及第四侧向气缸,所述第五支撑座、第六支撑座适于支撑扶手内侧边框;

所述第一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夹紧在第五支撑座上;

所述第二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夹紧在第六支撑座上;

所述第三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连接第四侧向电磁铁,所述第四侧向电磁铁侧向抵接扶手内侧边框和第四后道连接杆;

所述第四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侧向夹紧在第一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总装底板上设置可做水平移动的纵向位置调节板以及横向位置调节板;

所述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第三侧向夹具、第二竖向夹紧气缸、第三竖向夹紧气缸均设置在纵向位置调节板上;

所述第四侧向夹具、第四侧向装夹气缸、第四竖向夹紧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横向位置调节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将扶手框架分三次焊接组成完整,每次焊接都分别有相应的夹具和焊接机器人来实现,使扶手框架的生产过程可以实现流水线式操作,提升沙发扶手框架的生产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人工参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示意图;

图2是扶手内侧边框、扶手外侧边框以及扶手框架示意图;

图3是扶手内侧边框夹具和扶手外侧边框夹具中各个内夹具的布局图;

图4是第七内夹具示意图;

图5扶手内侧边框夹具、扶手外侧边框夹具示意图;

图6扶手内侧边框夹具、扶手外侧边框夹具作业时的示意图;

图7是扶手框焊接总工装示意图;

图8是扶手框焊接总工装中各部分的布局图;

图9是扶手内侧边框、扶手外侧边框以及各个连接杆在扶手框焊接总工装上的示意图;

11、扶手外侧边框,111、第一外扶杆,112、第二外扶杆,113、第三外扶杆,114、第四外扶杆,115、第五外扶杆;

12、扶手内侧边框,121、第一内扶杆,122、第二内扶杆,123、第三内扶杆,124、第四内扶杆,125、第五内扶杆,126、第六内扶杆,127、前道连接杆;

2、扶手内侧边框夹具,

21、第一内夹具,211、第一内限位电磁铁,212、第一内限位块,

22、第二内夹具,221、第二内限位座,222、第二内限位电磁铁,223、第二内侧向气缸,224、内边齐料块;

23、第三内夹具,231、第三内限位块,232、第三内侧向气缸,233、第三内竖向气缸,

24、第四内夹具,241、第四内限位电磁铁,242、第四内限位块,243、第四内侧向气缸,

25、第五内夹具,251、第五内限位电磁铁,252、第五内限位块,253、第五内侧向气缸,

26、第六内夹具,261、第六内限位块、262、第六内限位电磁铁,263、第六内滑台气缸,

27、第七内夹具,271、第七内侧向气缸,272、第七内限位电磁铁,273、斜面支撑块,

3、扶手外侧边框夹具,

31、第一外夹具,311、第一外限位座,312、第一外限位电磁铁,313、第一外侧向气缸,

32、第二外夹具,321、第二外限位座,322、第二外限位电磁铁,323、第二外侧向气缸,324、外边齐料块,

33、第三外夹具,331、第三外限位座,332、第三外支撑座,333、第三外限位电磁铁,

34、第四外夹具,341、第四外限位电磁铁,342、第四外限位块,343、第四外侧向气缸,

35、第五外夹具,351、第五外限位座,352、第五外限位电磁铁,353、第五外侧向气缸,

28、内横向调节板,29、内纵向调节板,291、第一调节块,36、外横向调节板,37、外纵向调节板,371、第二调节块,

13、第一底板;

4、焊接总工装;

41、第一支撑座,42、第二支撑座,43、第三支撑座,44、第四支撑座,45、第五支撑座,46、第六支撑座;

51、第一侧向夹具,511、第一侧向限位气缸,512、第一侧向夹紧气缸,

52、第二侧向夹具,521、第二侧向限位气缸,522、第二侧向夹紧气缸,

53、第三侧向夹具,531、第三侧向限位气缸,532、第三侧向夹紧气缸,

54、第四侧向夹具,541、第四侧向夹紧气缸,

61、第一竖向夹紧气缸,62、第二竖向夹紧气缸,63、第三竖向夹紧气缸,64、第四竖向夹紧气缸,

71、第一侧向气缸,72、第二侧向气缸,73、第三侧向气缸,74、第四侧向气缸,

81、总装底板,82、横向位置调节板,83、纵向位置调节板,

91、第一后道连接杆,92、第二后道连接杆,93、第三后道连接杆,94、第四后道连接杆。

p1、第一焊接机器人,p2、第二焊接机器人,p3、上料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沙发扶手框架生产线,所述扶手框架包括扶手内侧边框12和扶手外侧边框11,所述扶手内侧边框12包括第一内扶杆121、第二内扶杆122、第三内扶杆123、第四内扶杆124、第五内扶杆125、第六内扶杆126以及两对前道连接杆127,所述第一内扶杆121、第二内扶杆122、第五内扶杆125以及第六内扶杆126组成矩形框,所述第四内扶杆124位于第二内扶杆122和第五内扶杆125之间,所述第三内扶杆123位于第一内扶杆121和第四内扶杆124之间,两对前道连接杆127分别位于第六内扶杆126两端;

所述扶手外侧边框11包括第一外扶杆111、第二外扶杆112、第三外扶杆113、第四外扶杆114以及第五外扶杆115,所述第一外扶杆111、第二外扶杆112、第四外扶杆114以及第五外扶杆115组成矩形框,所述第三外扶杆113位于第一外扶杆111和第五外扶杆115之间;

具体的,生产线包括扶手内侧边框夹具2、扶手外侧边框夹具3、第一焊接机器人p1、第二焊接机器人p2、上料机器人p3以及焊接总工装4;所述扶手内侧边框夹具2适于固定扶手内侧边框12的各个杆件,所述扶手外侧边框夹具3适于固定扶手外侧边框11的各个杆件;所述第一焊接机器人p1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夹具2上的各个杆件焊接成扶手内侧边框12以及适于将扶手外侧边框夹具3上的各个杆件焊接成扶手外侧边框11;所述上料机器人p3适于将焊接好的扶手内侧边框12、扶手外侧边框11移送至焊接总工装4;所述焊接总工装4适于固定扶手内侧边框12、扶手外侧边框11以及多个后道连接杆,第二焊接机器人p2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12、扶手外侧边框11以及多个后道连接杆焊接成所述扶手框架。

具体的,如图3至图6所示,扶手内侧边框夹具22和扶手外侧边框夹具33均安装在第一底板13上。

扶手内侧边框夹具2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内扶杆121的第一内夹具21、用于固定第二内扶杆122的第二内夹具22、用于固定第三内扶杆123的第三内夹具23、用于固定第四内扶杆124的第四内夹具24、用于固定第五内扶杆125的第五内夹具25、用于固定第六内扶杆126的第六内夹具26、用于固定第一前道连接杆127和第二前道连接杆127的第七内夹具27以及用于固定第三前道连接杆127和第四前道连接杆127的第八内夹具;

具体的,所述第一内夹具21包括两个第一内限位电磁铁211以及第一内限位块212;

所述第二内夹具22包括两个第二内限位座221、第二内限位电磁铁222以及第二内侧向气缸223,两个第二内限位座221上分别设置内边齐料块224,所述第二内侧向气缸223的推块适于将第二内扶杆122抵紧在第二内限位座221上;

所述第三内夹具23包括两个第三内限位块231、第三内侧向气缸232以及第三内竖向气缸233,所述第三内侧向气缸232的推块适于将第三内扶杆123侧向抵紧在第三内限位块231上,所述第三内竖向气缸233的推块适于将第三内扶杆123竖向压紧在第三内限位块231;

所述第四内夹具24包括两个第四内限位电磁铁241、第四内限位块242以及两个第四内侧向气缸243,所述第四内侧向气缸243的推块适于将第四内扶手杆侧向夹紧在第四内限位块242上;

所述第五内夹具25包括两个第五内限位电磁铁251、第五内限位块252以及第五内侧向气缸253,所述第五内侧向气缸253的推块适于将第五内扶杆125侧向夹紧在第五内限位块252上;

所述第六内夹具26包括两个第六内限位块261、两个第六内限位电磁铁262以及两个第六内滑台气缸263,所述第六内滑台气缸263的推块适于将第六内扶杆126侧向抵紧在第六内限位块261上;

所述第七内夹具27固定设置在第六内滑台气缸263的滑台上;所述第七内夹具27包括第七内侧向气缸271、两个第七内限位电磁铁272以及一个斜面支撑块273,每对前道连接杆127包括一根竖向前道连接杆127和一根斜向前道连接杆127,所述斜面支撑块273适于对斜向前道连接杆127进行支撑,所述第七内侧向气缸271的推块适于将竖向前道连接杆127和斜向前道连接杆127分别抵紧在两个第七内限位电磁铁272上。

具体的,包括第一底板13上设置可做横向移动的内横向调节板28以及可做纵向移动的内纵向调节板29;内横向调节板28和内纵向调节板29与第一底板13之间形成滑动配合,滑动连接的方式采用常规手段,第一底板13上设置两个滑轨,调节板下端设置对应的滑块,滑块与滑轨之间滑动配合,同时在第一底板13上分别设置对应的气缸来带动两个调节板移动。

所述第四内夹具24固定设置在内横向调节板28上,所述第六内夹具26中的两个第六内限位块261、两个第六内限位电磁铁262分别固定设置在内横向调节板28上;

所述第五内夹具25固定设置在内纵向调节板29上;

位于第五内夹具25一侧的第六内滑台气缸263固定设置在内纵向调节板29上;

所述内纵向调节板29上固定设置用于调节第一内扶杆121纵向位置的第一调节块291。内纵向调节板29带动第一调节块291纵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内扶杆121抵接在内边齐料块224上。

所述扶手外侧边框夹具3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外扶杆111的第一外夹具31、用于固定第二外扶杆112的第二外夹具32、用于固定第三外扶杆113的第三外夹具33、用于固定第四外扶杆114的第四外夹具34以及用于固定第五外扶杆115的第五外夹具35。

具体的,第一外夹具31包括两个第一外限位座311、两个第一外限位电磁铁312以及两个第一外侧向气缸313,所述第一外限位电磁铁312设置在第一外限位座311上,所述第一外侧向气缸313的推块适于将第一外扶杆111侧向夹紧在第一外限位座311上;

所述第二外夹具32包括两个第二外限位座321、第二外限位电磁铁322以及第二外侧向气缸323,两个第二内限位座221上分别设置外边齐料块324,所述第二外侧向气缸323的推块适于将第二外扶杆112抵紧在第二外限位座321上;

所述第三外夹具33包括第三外限位座331和第三外支撑座332以及第三外限位电磁铁333,所述第三外扶杆113搁置在第三外支撑座332和第三电磁铁上,所述第三外限位座331和第三外支撑座332对第三外扶杆113进行侧向限位;

所述第四外夹具34包括两个第四外限位电磁铁341、第四外限位块342以及第四外侧向气缸343,所述第四外侧向气缸343的推块适于将第四外扶杆114侧向夹紧在第四外限位块342上;

所述第五外夹具35包括两个第五外限位座351、两个第五外限位电磁铁352以及两个第五外侧向气缸353,所述第五外侧向气缸353的推块适于将第五外扶杆115侧向夹紧在第五外限位座351上。

具体的,第一底板13上设置可做横向移动的外横向调节板36以及可做纵向移动的外纵向调节板37;外横向调节板36和外纵向调节板37的移动原理与内横向调节板28和内纵向调节板29移动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所述第五外夹具35以及第三外夹具33中的第三外限位座331和第三外限位电磁铁333均固定设置在外横向调节板36上;

所述第四外夹具34固定设置在外纵向调节板37上,所述外纵向调节板37上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块371。分别推动第一外扶杆111和第五外扶杆115纵向移动,使第一外扶杆111和第五外扶杆115分别抵接在两个外边齐料块324上。

如图7-9所示,焊接总工装4包括总装底板81;

第一支撑座41、第二支撑座42、第三支撑座43、第四支撑座44,四个支撑块分别对扶手内侧边框12的四个端角进行水平支撑;

第一侧向夹具51、第二侧向夹具52、第三侧向夹具53以及第四侧向夹具54,四个侧向夹具分别夹紧四根后道连接杆,以使四根后道连接杆竖直设置在扶手内侧边框12上端;

第一竖向夹紧气缸61、第二竖向夹紧气缸62、第三竖向夹紧气缸63以及第四竖向夹紧气缸64,四个竖向夹紧气缸分别位于扶手内侧边框12的四个端角;

四个侧向夹具适于侧向夹紧后道连接杆,以使后道连接杆竖向设置在扶手内侧边框12上;

四个竖向夹紧气缸适于将扶手外侧边框11压紧在各个后道连接杆上端,以使扶手内侧边框12、各个后道连接杆以及扶手外侧边框11竖向压紧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向夹具51包括第一侧向限位气缸511和第一侧向夹紧气缸512,所述第一侧向限位气缸511的推块安装第一侧向电磁铁,所述第一侧向电磁铁适于侧向吸附第一后道连接杆91,所述第一侧向夹紧气缸512的推块将第一后道连接杆91夹紧在第一侧向电磁铁之间;

所述第二侧向夹具52包括第二侧向限位气缸521和第二侧向夹紧气缸522,所述第二侧向限位气缸521的推块安装第二侧向电磁铁,所述第二侧向电磁铁适于侧向吸附第二后道连接杆92,所述第二侧向夹紧气缸522的推块将第二后道连接杆92夹紧在第二侧向电磁铁之间;

所述第三侧向夹具53包括第三侧向限位气缸531和第三侧向夹紧气缸532,所述第三侧向限位气缸531的推块安装第三侧向电磁铁,所述第三侧向电磁铁适于侧向吸附第三后道连接杆93,所述第三侧向夹紧气缸532的推块将第三后道连接杆93夹紧在第三侧向电磁铁之间;

所述第四侧向夹具54包括两个第四侧向夹紧气缸541,两个第四侧向夹紧气缸541相对设置,两个第四侧向夹紧气缸541的推块夹持第四后道连接杆94。

除了上述的四根后道连接杆,在扶手内侧边框12上还自带四根前道连接杆127,两根竖向前道连接杆127和两根斜向前道连接杆127,整个扶手框架一共包含八根连接杆。

所述总装底板81上设置有第五支撑座45、第六支撑座46、第一侧向气缸71、第二侧向气缸72、第三侧向气缸73以及第四侧向气缸74,所述第五支撑座45、第六支撑座46适于支撑扶手内侧边框12;

所述第一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12夹紧在第五支撑座45上;所述第二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12夹紧在第六支撑座46上;所述第三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连接第四侧向电磁铁,所述第四侧向电磁铁侧向抵接扶手内侧边框12和第四后道连接杆94;所述第四侧向装夹气缸的推块适于将扶手内侧边框12侧向夹紧在第一支撑座41和第四支撑座44上。

具体的,所述总装底板81上设置可做水平移动的纵向位置调节板83以及横向位置调节板82;所述第二支撑座42、第三支撑座43、第三侧向夹具53、第二竖向夹紧气缸62、第三竖向夹紧气缸63均设置在纵向位置调节板83上;所述第四侧向夹具54、第四侧向装夹气缸、第四竖向夹紧气缸64均固定设置在横向位置调节板82上。

具体的,总装底板81、纵向位置调节板83以及横向位置调节板82上均设置多个限位柱,各个限位柱有效限制扶手内侧边框12和扶手外侧边框11在安装时候的位置。

生产线在作业时,上料机器人p3依次将第一内扶杆121放置在第一内夹具21上,第二内扶杆122放置在第二内夹具22上,第三内扶杆123放置在第三内夹具23上,第四内扶杆124放置在第四内夹具24上,第五内扶杆125放置在第五内夹具25上,第六内扶杆126放置在第六内夹具26上,各个夹具对应的内限位电磁铁、气缸分别吸附或夹紧各自内夹具上的内扶杆,两对前道连接杆127分别被第七内夹具27所夹持限位,一根竖向前道连接杆127和一根斜向前道连接杆127分别被第七内夹具27中的两个第七内限位电磁铁272所吸附固定,其中斜向连接杆还有斜面支撑块273进行支撑,最终使各个相邻内扶杆之间相接触,为焊接做好准备。

同理,上料机器人p3依次将第一外扶杆111放置在第一外夹具31上,第二外扶杆112放置在第二外夹具32上,第三外扶杆113放置在第三外夹具33上,第四外扶杆114放置在第四外夹具34上,第五外扶杆115放置在第五外夹具35上,使各个相邻外扶杆之间相接触,为焊接做好准备。

最后第一焊接机器人p1对这些扶杆进行焊接,六根内扶杆焊接组成扶手内侧边框12,五根外扶杆焊接组成扶手外侧边框11;通过各个内夹具和外夹具在第一底板13上的安装位置,限定了各个内扶杆和外扶杆在焊接之前的拼接位置,使焊接出来的扶手内侧边框12和扶手外侧边框11的形状、大小都是统一的标准,进而可以实现流水线批量操作,提升生产效率。

接下来,上料机器人p3先将焊接好的扶手内侧边框12的四个端角搁置在焊接总工装4的第一支撑座41、第二支撑座42、第三支撑座43、第四支撑座44上;然后第一侧向气缸71、第二侧向气缸72、第三侧向气缸73以及第四侧向气缸74分别对内侧边框夹紧,然后上料机器人p3分别将第一后道连接杆91、第二后道连接杆92、第三后道连接杆93以及第四后道连接杆94竖直放置到扶手内侧边框12上,四个后道连接杆分别有四个侧向夹具进行夹紧,放置四个后道连接杆到位,然后上料机器人p3将焊接好的扶手外侧边框11放置上来,扶手外侧边框11搁置在八个后道连接杆上,扶手外侧边框11由第一竖向夹紧气缸61、第二竖向夹紧气缸62、第三竖向夹紧气缸63以及第四竖向夹紧气缸64进行竖向夹紧,使扶手内侧边框12、扶手外侧边框11以及各个后道连接杆夹紧在一起,最后第二焊接机器人p2进行焊接,形成扶手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扶手框架生产线,将扶手框架分三次焊接组成完整,每次焊接都分别有相应的夹具和焊接机器人来实现,使扶手框架的生产过程可以实现流水线式操作,提升沙发扶手框架的生产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人工参与。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