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7403发布日期:2020-09-15 19: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甘蔗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甘蔗进行搅碎榨汁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采用简易的设备进行,比如榨汁机,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对很少的甘蔗进行榨汁,而且在榨汁的时候,因为甘蔗很硬,传统的榨汁机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搅碎,而且容易损坏榨汁机。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620655860.3公开的一种甘蔗榨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千斤顶,在所述框架内具有压榨桶,在压榨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汁孔,压榨桶内设置有由千斤顶驱动在桶内可滑动的压板,所述压板与千斤顶的一端连接,千斤顶的另一端与框架连接;但是该榨汁装置在榨汁过程中不仅漏孔容易被甘蔗渣堵塞,而且不利于对废渣的排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榨汁装置在榨汁过程中不仅漏孔容易被甘蔗渣堵塞,而且不利于对废渣的排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包括呈扁平状方管结构的额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开有圆孔,且圆孔中卡接有榨汁桶,所述榨汁桶的桶底呈锥形结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固定有开口朝向中部的c型钢立柱,且c型钢立柱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箱,所述滑动箱远离槽底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管,且支撑管远离滑动箱的一端卡接有轴承固定桶,且轴承固定桶的上下两端分别卡接有互相对称的圆锥滚子轴承,且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固定有呈螺旋状结构的三棱条,且传动杆的底端固定有堵头,堵头靠近顶端的直径大于靠近底端的直径,且堵头的侧面开有三至四个缺口,榨汁桶的圆周内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齿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靠近滑动箱的正下方固定有液压顶杆,且滑动箱相背的两侧靠近四角处均嵌装有滚珠。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滑动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主动齿带轮,传动杆的圆周外壁靠近轴承固定桶的中部设置有从动齿轮环,主动齿带轮与从动齿轮环的圆周外壁之间缠绕有同一根齿传送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从动齿轮环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固定有限位环,滑动箱和轴承固定桶的外壁均开有与齿传送带相适配的条形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榨汁桶的圆周内壁靠近顶端固定有盖板,且盖板的中间开有与轴承固定桶外径相适配的圆孔,盖板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插接有上料管。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杆的圆周外壁靠近上料管的下方设置有交错分布的旋转切刀,且榨汁桶的内壁靠近两层旋转切刀之间固定有档杆。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榨汁桶的底端嵌装有出料管,且出料管靠近顶端的内径大于底端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内壁靠近出料管的下方固定有两个导向轨,且两个导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同一个集料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榨汁桶的底部靠近锥形底处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沉槽,且沉槽的槽底均卡接有金属网环,沉槽的槽底开有漏液孔,漏液孔靠近顶端的孔径小于靠近底端的孔径。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该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通过设置可以上下滑动的呈螺旋板状的压榨板以及其底端的堵头,可以在使用时需要对甘蔗进行榨汁的时候只需将成块的甘蔗投放入榨汁桶中,之后再控制传动杆转动即可对甘蔗进行压榨,压榨的时候所挤压出来的汁水可以顺着堵头侧面的缺口排出榨汁桶,并且需要对废渣进行清理的时候只需向上稍稍抬升堵头即可将废渣慢慢将废渣从底部排出。

2、该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通过设置在压榨板上下表面的三棱条以及榨汁桶内壁的齿钉,从而可以在压榨过程中避免压榨板与甘蔗块形成相对滑动,也起到了破碎效果。

3、该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通过设置在传动杆外壁的旋转切刀,从而可以在使用时,需要对整根的甘蔗进行榨汁的时候,只需将削皮后的甘蔗或者直接将清洗后甘蔗从上料管中直接塞入,此时就会被旋转切刀切割呈块状结构,方便了后期的压榨和废渣的排出,避免形成很长的废渣将压榨装置缠绕。

4、该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通过设置在锥形桶底处的金属网环以及其底部的漏液孔,从而可以在使用时若挤压的液体排出的速度过慢的时候,可以从漏液孔中排出。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压榨效果好效率高,排渣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压榨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齿轮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齿钉、3榨汁桶、4压榨板、401三棱条、5旋转切刀、6档杆、7上料管、8轴承固定桶、9传动杆、10圆锥滚子轴承、11齿传送带、12支撑管、13滑动箱、1301滚珠、14驱动电机、1401主动齿带轮、1402齿传送带、1403从动齿轮环、1404限位环、15c型钢立柱、16液压顶杆、17堵头、1701缺口、18漏液孔、1801金属网环、19集料槽、1901导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包括呈扁平状方管结构的额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开有圆孔,且圆孔中卡接有榨汁桶3,榨汁桶3的桶底呈锥形结构,底座1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固定有开口朝向中部的c型钢立柱15,且c型钢立柱15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箱13,滑动箱13远离槽底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管12,且支撑管12远离滑动箱13的一端卡接有轴承固定桶8,且轴承固定桶8的上下两端分别卡接有互相对称的圆锥滚子轴承10,且两个圆锥滚子轴承10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9,其特征在于,传动杆9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固定有呈螺旋状结构的三棱条401,且传动杆9的底端固定有堵头17,堵头17靠近顶端的直径大于靠近底端的直径,且堵头17的侧面开有三至四个缺口1701,榨汁桶3的圆周内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齿钉2,从而可以在使用时需要对甘蔗进行榨汁的时候只需将成块的甘蔗投放入榨汁桶3中,之后再控制传动杆9转动即可对甘蔗进行压榨,压榨的时候所挤压出来的汁水可以顺着堵头17侧面的缺口1701排出榨汁桶,并且需要对废渣进行清理的时候只需向上稍稍抬升堵头17即可将废渣慢慢将废渣从底部排出。

本发明中,底座1的上表面靠近滑动箱13的正下方固定有液压顶杆16,且滑动箱13相背的两侧靠近四角处均嵌装有滚珠,可以让滑动箱13在上下移动的时候更加顺畅减小了摩擦力。

其中,滑动箱1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14,且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主动齿带轮1401,传动杆9的圆周外壁靠近轴承固定桶8的中部设置有从动齿轮环1403,主动齿带轮1401与从动齿轮环1403的圆周外壁之间缠绕有同一根齿传送带11。

其中,从动齿轮环1403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固定有限位环1404,滑动箱13和轴承固定桶8的外壁均开有与齿传送带11相适配的条形孔,用来方便穿过齿传送带11。

其中,榨汁桶3的圆周内壁靠近顶端固定有盖板,且盖板的中间开有与轴承固定桶8外径相适配的圆孔,盖板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插接有上料管7。

其中,传动杆9的圆周外壁靠近上料管7的下方设置有交错分布的旋转切刀5,且榨汁桶3的内壁靠近两层旋转切刀5之间固定有档杆6,从而可以在使用时,需要对整根的甘蔗进行榨汁的时候,只需将削皮后的甘蔗或者直接将清洗后甘蔗从上料管7中直接塞入,此时就会被旋转切刀5切割呈块状结构,方便了后期的压榨和废渣的排出,避免形成很长的废渣将压榨装置缠绕。

其中,榨汁桶3的底端嵌装有出料管,且出料管靠近顶端的内径大于底端的内径。

其中,底座1底部内壁靠近出料管的下方固定有两个导向轨1901,且两个导向轨1901之间滑动连接有同一个集料槽19。

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对整根的甘蔗进行榨汁的时候,只需将削皮后的甘蔗或者直接将清洗后甘蔗从上料管7中直接塞入,之后再启动滑动箱13内的驱动电机14,在齿传送带1402的作用下带动传动杆9转动,并且带动固定在传动杆9上的旋转切刀5快速转动;此时就会被旋转切刀5切割呈块状结构,方便了后期的压榨和废渣的排出,避免形成很长的废渣将压榨装置缠绕,之后随着传动杆9和螺旋状的压榨板4的转动即可对甘蔗进行压榨,压榨的时候所挤压出来的汁水可以顺着堵头17侧面的缺口1701排出榨汁桶,并且需要对废渣进行清理的时候只需向上稍稍抬升堵头17即可将废渣慢慢将废渣从底部排出。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5,一种农业用甘蔗搅碎榨汁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榨汁桶3的底部靠近锥形底处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沉槽,且沉槽的槽底均卡接有金属网环1801,沉槽的槽底开有漏液孔18,漏液孔18靠近顶端的孔径小于靠近底端的孔径。

在使用时若挤压的液体排出的速度过慢的时候,可以从漏液孔18中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