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度调整装置及平面度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7370发布日期:2020-10-23 19:36阅读:2766来源:国知局
平面度调整装置及平面度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指一种平面度调整装置及平面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中,薄型板材经过冲压加工后,特别面积较大的薄型板材,会出现产品变形翘曲的问题,导致平面度不良。现有方法一般采用上模与下模夹持所述产品并进行保压的方式来调整产品平面度不良,但是该调整方法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首先需要保压,保压时间较长,无法有效提升效率;其次通过该调整方法调整后的面积较大的薄型板材的平面度仍然无法获得最佳的平面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平面度调整装置及平面度调整方法,以提升薄型冲压产品的平面度调整效率与良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面度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向上翘曲变形的板形工件的平面度,所述平面度调整装置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固定板及下压锤,所述基座包括上表面为水平面的基体部及位于所述基体部纵向两侧且上表面为凸弧面的延伸部,所述板形工件支撑于所述基体部上表面并通过所述固定板夹持固定,所述下压锤向下挤压所述板形工件纵向两端贴合于所述凸弧面上。

优选地,所述下压锤包括锤体及设于所述锤体底面上的柔性体,所述下压锤通过所述柔性体向下挤压拉扯所述板形工件的纵向两端。

优选地,所述柔性体为镶于所述锤体底面上的优力胶,所述优力胶具有良好的收缩性。

优选地,所述板形工件具有中间部及位于所述中间部纵向两侧的两端部,所述两端部向上翘曲变形,所述下压锤向下挤压所述两端部贴合于所述凸弧面上。

优选地,所述下压锤的柔性体挤压所述两端部于所述凸弧面上后,所述下压锤还沿纵向外侧移动拉扯所述板形工件的两端部。

优选地,所述板形工件经过冲压成型后连接有料带,所述板形工件通过所述料带自动拉料移动至所述基座上方。

优选地,所述板形工件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板形工件的平面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冲压成型连接有料带的述板形工件;

所述板形工件包括中间部及自所述中间部纵向两端延伸形成的两端部,所述板形工件冲压成型后向上翘曲变形;

s20、通过料带自动拉料将所述板形工件拉动至一基座上;

所述基座包括上表面为水平面的基体部及自所述基体部纵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表面为凸弧面,所述基体部的水平面与所述凸弧面相切;

s30、将一固定板下压将所述板形工件的中间部夹持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体部之间;

s40、将一下压锤以一定速度向下将所述板形工件的两端部压合于所述基座纵向两端的延伸部的凸弧面上;

s50、抬起所述下压锤及固定板,获得平面度良好的板形工件,并通过所述料带拉动进入下一工序。

优选地,所述下压锤包括锤体及设于所述锤体底面上的柔性体,所述下压锤通过所述柔性体向下挤压拉扯所述板形工件的纵向两端,所述柔性体为镶于所述锤体底面上的优力胶,所述优力胶具有良好的收缩性。

优选地,所述下压锤的柔性体挤压所述两端部于所述凸弧面上后,所述下压锤还沿纵向外侧移动拉扯所述板形工件的两端部。

本申请平面度调整装置及平面度调整方法,通过在所述基座的纵向两侧设置表面为凸弧面的延伸部,再通过固定板压紧所述板形工件的中间部,通过下压锤将板形工件纵向两端翘曲较多的两端部向下挤压拉扯于所述延伸部的凸弧面上,达到调整板形工件平面度的目的,且效率、良率都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需要待调整平面度的板形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平面度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平面度调整装置的对板形工件进行调整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平面度调整装置完成对板形工件进行调整后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以图1所示的x方向为前后方向(或纵向方向)、以图示y方向为左右方向(或横向方向)、以图示z方向为上下方向。

请参阅图1所示,为经过冲压成型后的板形工件10的示意图,若干所述板形工件10通过料带20连接在一起,图示仅以一个板形工件10为例进行展示。示意图中,所述板形工件10为板状结构,在实际产品结构上,所述板形工件10上冲压形成有若干孔结构,如笔记本键盘盖产品,是通过冲压切除多余部分以形成若干组装按键的孔位。

具体地,所述板形工件10包括中间部11及位于所述中间部11纵向两端的两端部12。所述板形工件10在冲压形成若干按键孔位后,会产生向上翘曲的现象,尤其是两端部12翘曲更为严重。所述料带20包括围设于所述板形工件10外周的料带框体21及连接所述料带框体21与所述板形工件10的料条22,除料条22外,所述料带框体21与所述板形工件10之间存在隔离间隙23。所述料条22从横向两侧连接于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中间部11边缘。

本申请所述板形工件10的材料为铝材(al5052),料厚0.40mm,所述板形工件10通过连续冲压模生产,速度达30次/分钟。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申请平面度调整装置包括基座30、位于所述基座30上方的固定板40及位于所述基座30上方且位于所述固定板40纵向两侧的下压锤50。

所述基座30包括上表面为水平面的基体部31及位于所述基体部31纵向两侧且上表面为弧面的延伸部32。所述延伸部32上表面的弧面与所述基体部31上表面的水平面光滑衔接,即所述水平面与所述弧面为切线方式衔接。

所述延伸部32上的弧面是沿纵向两侧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即所述弧面为凸弧面,且所述弧面的弧度可依据所述板形工件10的材质、厚度等进行调节。

所述固定板40与所述基座30的基体部31对应并位于所述基体部31上方,所述基体部31的面积不大于基体部31的面积。所述固定板40的底面41为水平面。

所述下压锤50包括锤体51及设于所述锤体51底部的柔性体52。所述柔性体52镶于所述锤体51的整个底部。所述柔性体52预选为优力胶,优力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收缩性。所述下压锤50对应所述延伸部32纵向外侧的弧面上方。

所述板形工件10置于所述基座30上,所述中间部11支撑于所述基体部31上表面上,所述两端部12位于所述基座30纵向两侧的延伸部32上方。所述料带20位于所述基座30的外周,且所述基座30、固定板40与下压锤50不会与所述料带20产生干涉。

具体地,当所述板形工件10置于所述基座30上后,所述固定板40先压下将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中间部11固定于所述基体部31与所述固定板40之间;所述下压锤50压下,所述下压锤50底部的柔性体52将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两端部12下压使所述两端部12贴合所述基座30的延伸部32上的弧面,使上翘的两端部12受到反向的压力以达到整平的效果。而所述优力胶材质的柔性体52具有良好的收缩性,下压时,使所述两端部12受到沿所述弧面的向下的拉扯力。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锤50压住所述两端部12后,还可以压紧所述两端部12并沿纵向外侧移动,进一步降服所述两端部12的翘曲变形以达到调整平面度的效果。

随后,向上移动所述下压锤50及所述固定板40,获得平面度良好的板形工件10,如图4、图5所示。

所述平面度调整装置可以保持在所述冲压模具

本申请的平面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冲压成型连接有料带20的述板形工件10;

本步骤中,所述板形工件10在纵向方向呈长条状结构,且会产生向上翘曲的平面度不良,所述板形工件10包括中间部11及自所述中间部11沿纵向两侧延伸形成的两端部12。所述板形工件10上冲压形成有若干按键孔位,所述两端部12向上翘曲较多。所述料带20包括位于所述板形工件10外周的料带框体21及在横向两侧连接所述中间部11的料条22。

s20、通过料带20拉料自动将所述板形工件拉动至基座30上;

本步骤中,所述基座30包括上表面为水平面的基体部31及自所述基体部31纵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2,所述延伸部32上表面为凸弧面,所述基体部31的水平面与所述凸弧面相切。

s30、将固定板40下压将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中间部11夹持于所述固定板40与所述基体部31之间;

s40、将下压锤50以一定速度向下将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两端部12压合于所述基座30纵向两端的延伸部32上方的凸弧面上;

本步骤中,所述两端部12的下表面完全贴合于所述延伸部32上的凸弧面上,所述下压锤50的底部镶有柔性体52,通过所述柔性体52向下挤压并拉扯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两端部12,使所述两端部12沿向上翘曲变形的反方向降服,进而达到调整所述板形工件10的平面度。

具体地,所述下压锤50还可以沿纵向外侧移动拉扯所述两端部12,以使所述两端部12产生更多的反向降服而达到调整平面度的效果。

s50、抬起所述下压锤50及固定板40,获得平面度良好的板形工件,并通过所述料带20拉动进入下一工序。

本申请平面度调整装置及平面度调整方法,通过在所述基座30的纵向两侧设置表面为凸弧面的延伸部,再通过固定板40压紧所述板形工件10的中间部11,通过下压锤50将板形工件10纵向两端翘曲较多的两端部12向下挤压拉扯于所述延伸部32的凸弧面上,达到调整板形工件10平面度的目的,且效率、良率都得到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