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6188发布日期:2021-02-09 12:2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摇臂轴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摇臂轴是发动机的部件,主要供摇臂固定用,摇臂轴是摇臂的支点,摇臂绕摇臂轴转动一定的角度,推动气门运动。
[0003]
摇臂轴的原料为圆棒料,但是实际生产中,部分杆料会存在弯曲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校直,设计一款圆棒料校直装置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对圆棒料校直,本申请提供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
[000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座,设置于机架上;支撑组件,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具有支撑槽;驱动组件,设置于安装座上;校直组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校直组件位于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所述校直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上的校直头、以及设置于机架上带动校直头移动的驱动件;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支撑槽供工件架设放置并定位,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支撑组件上的工件沿其轴线转动以调节工件弯曲朝向,所述校直组件的校直头移动挤压工件对工件进行校直。
[000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的支撑槽上,驱动组件带动工件沿其轴线转动,使得工件的弯折凸起处朝向校直头的一侧,然后通过驱动件带动校直头向下移动对工件的弯折凸起处进行挤压使其校直。驱动组件带动工件转动方便对工件各个方向的弯折点进行校直,从而实现对圆棒料的校直,使得圆棒料的校直更加方便。
[0007]
可选的,每个所述支撑座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铰接轴线平行,所述支撑槽通过两个支撑轮拼接形成。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轮支撑工件的转动,使得驱动组件带动工件的转动更加方便。
[0009]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铰接座,铰接座设置有两个,两个铰接座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座相互背离的侧边;所述驱动组件的数量和位置与铰接座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铰接于铰接座上的驱动电机、同轴设置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以及设置于铰接座上的驱动气缸;其中,所述驱动气缸带动驱动电机翻转使得所述主动轮抵紧于工件上,所述驱动电机
带动主动轮转动带动工件沿其轴线转动。
[0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组件使用时,驱动气缸带动驱动电机翻转使得主动轮抵紧于工件上端面,此时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时,主动轮的摩擦力可以带动工件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组件带动工件转动。当工件校直后,通过驱动气缸带动主动轮从工件上端面脱离,从而方便对工件进行更换,从而使得整体的实用更加方便。
[0011]
可选的,每个所述铰接座上还设置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位于铰接座靠近支撑座的一侧,所述抵紧组件包括设置于铰接座上的抵紧气缸、以及设置于抵紧气缸输出轴上的抵紧块。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抵紧组件,通过抵紧组件对工件的轴向进行抵紧定位,从而减少了工件在校直过程中轴向的移动,从而使得校直点的位置更加稳定,使得校直的操作更加稳定。
[0013]
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的座体、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座体上的抬升块、以及设置于安装座上的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用于带动所述抬升块向上移动将工件抬升并与支撑槽内壁脱离,所述抬升块上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抬升组件,通过抬升组件对工件进行抬升,当工件校直时,工件从支撑轮上脱离,从而减少了工件校直时将支撑轮挤压变形的情况,影响工件的转动,同时,抬升组件可以两两配合实现支撑点的调节,从而使得对校直的位置更加精准,使得校直效果更好。
[0015]
可选的,所述座体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抬升块下端设置有滑移杆,所述滑移杆滑移连接于滑移槽上,抬升块通过滑移杆与滑移槽的配合实现相对于座体滑移连接;所述座体沿水平方向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滑移槽连通设置,所述动力件包括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于调节孔内的调节块、以及设置于座体上的调节气缸;所述调节块位于所述滑移杆的下方,所述调节块上端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调节块滑移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倾斜面用于抵触于所述滑移杆设置;所述调节气缸带动调节块移动使得倾斜面带动滑移杆上下移动实现抬升块的高度调节。
[001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气缸带调节块移动,调节块的倾斜面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滑移杆上移,从而使得抬升块将工件上抬使得工件与支撑槽的槽壁脱离。当校直头顶压工件后,调节气缸带动调节块反向移动,此时滑移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倾斜面下滑,使得工件再次与支撑轮相抵,从而驱动组件可以对工件进行转动。设置调节气缸、调节块和倾斜面,使得抬升组件的运转更加方便。
[0017]
可选的,所述座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导向条,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座体固定于导向条上的锁定件。
[00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槽、导向条和锁定件,使得各个座体的位置可以沿着导向条进行滑移,从而使得抬升组件的位置可调,从而使得抬升组件的抬升点可以根据工件的实际长度进行调节,使得整体的实用更加灵活 。
[0019]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若干检测组件,若干所述检测组件均位于两个支撑座之间并沿着两个支撑座的分布方向分布,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件的弯折状态。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检测组件,通过检测组件检测工件的弯曲点分布状态,相
较于肉眼观察,使得检测更加精准,从而使得工件的校直效果更好。
[0021]
可选的,所述检测组件的数量和位置与座体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包括设置于座体上的检测座、铰接于检测座上的检测杆、以及设置于检测座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检测杆复位并抵紧于工件的外壁;所述检测杆上固定有铰接轴,所述检测座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铰接轴连接以反馈检测杆的翻转角度,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角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角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驱动件带动校直头的移动量。
[00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测杆抵触工件外侧壁,当工件转动时,工件的弯折会使得抵触点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检测杆摆动,检测杆的摆动使得角度传感器接受信号,从而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处理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后,根据需要控制驱动件带动校直头移动对应的量对工件进行校直。
[0023]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滑移连接于机架上,且所述安装座的滑移方向沿着两个支撑座的分布方向设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带动安装座移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上并与所述安装座螺纹连接的调节丝杆、以及设置于机架上带动调节丝杆转动的转动电机。
[002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滑移使得校直头的顶压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整体的校直操作更加方便。
[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工件转动方便对工件各个方向的弯折点进行校直,从而实现对圆棒料的校直,使得圆棒料的校直更加方便;(2)通过设置抵紧组件,使得校直点的位置更加稳定,使得校直的操作更加稳定;(3)通过设置抬升组件,通减少了工件校直时将支撑轮挤压变形的情况,同时,抬升组件可以两两配合实现支撑点的调节,从而使得对校直的位置更加精准,使得校直效果更好;(4)设置检测组件,通过检测组件检测工件的弯曲点分布状态,使得检测更加精准,从而使得工件的校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安装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抬升组件以及检测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的驱动组件以及抵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
附图标记:1、机架;2、安装座;21、导向条;22、铰接座;221、导向槽;3、支撑组件;31、支撑座;311、支撑轮;312、支撑槽;313、凹槽;4、校直组件;41、校直头;42、驱动件;5、驱动组件;51、驱动电机;52、主动轮;53、驱动气缸;6、抬升组件;61、座体;611、滑槽;612、锁定件;613、滑移槽;614、方槽;615、调节孔;62、抬升块;621、滑移杆;622、定位槽;63、动力件;631、调节块;6311、倾斜面;632、调节气缸;7、检测组件;71、检测座;711、调节座;712、调节螺柱;72、检测杆;73、复位弹簧;74、角度传感器;8、驱动源;81、调节丝杆;82、转动电机;9、抵紧组件;91、抵紧气缸;92、抵紧块;921、基块;922、铰接块;923、抵紧杆;10、锁紧螺栓; 11、抵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实施例:一种圆棒料校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座2、支撑组件3、校直组件4、驱动组件5、抬升组件6以及检测组件7。
[0030]
如图1所示,安装座2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机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源8,驱动源8包括调节丝杆81以及转动电机82。调节丝杆81的轴线与安装座2的滑移方向平行设置,调节丝杆81与机架1转动连接且与安装座2螺纹连接。转动电机82固定于机架1上,转动电机82的输出轴与调节丝杆81连接带动调节丝杆81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座2实现移动。安装座2的上端面还固定有导向条21,导向条21沿着安装座2的滑移方向延伸。
[0031]
如图2、图3所示,支撑组件3设置于安装座2的上端面,支撑组件3包括两个支撑座31,两个支撑座31沿着安装座2的滑移方向分布。每个支撑座31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轮311,支撑轮311的铰接轴线平行,且两个支撑轮311水平分布,两个支撑轮311均靠近支撑座31的上端设置,两个支撑轮311拼接形成支撑槽312。当支撑组件3使用时,支撑座31的支撑槽312分别抵紧工件的下方对工件进行支撑。实际使用时,支撑座31的上端面对应两个支撑轮311之间还会设置有凹槽313,从简减少了支撑座31上端面对工件的影响。
[0032]
如图1所示,校直组件4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支撑组件3的上方设置。校直组件4包括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的校直头41、以及固定于机架1上带动校直头41移动的驱动件42。驱动件42一般为液压缸,驱动件42带动校直头41向下移动并挤压工件对工件进行校直。
[0033]
如图2、图4所示,安装座2上设置有铰接座22,铰接座22设置有两个,两个铰接座22分别位于两个支撑座31相互背离的侧边。铰接座22的下端开设有导向槽221,导向槽221与导向条21配合使得铰接座22可以沿着导向条21滑移,铰接座22上还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螺栓拧紧抵紧于导向条21上使得铰接座22固定。
[0034]
驱动组件5的数量和位置与铰接座22一一对应设置,驱动组件5通过安装于铰接座22上而设置于安装座2上。两个驱动组件5呈对称设置,每个驱动组件5均包括铰接于铰接座22上的驱动电机51、同轴设置于驱动电机51输出轴上的主动轮52、以及设置于铰接座22上的驱动气缸53。驱动气缸53的缸体与铰接座22铰接,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与驱动电机51铰接,且活塞杆与驱动电机51的铰接轴线位于驱动电机51与铰接座22的铰接轴线远离支撑座31的一侧。
[0035]
当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电机51干着使得主动轮52抵紧于工件的上端外壁,此时驱动电机51运转带动主动轮52转动,主动轮52通过摩擦力带动支撑槽312上的工件沿其轴线转动,从而使得工件的弯折处调整至向上凸起的状态,然后通过安装座2移动使得凸起处对准校直头41,此时,校直头41仅需要向下移动校直即可,使得校直组件4的校直更加方便。
[0036]
如图2、图4所示,每个铰接座22上还设置有抵紧组件9,抵紧组件9位于铰接座22靠近支撑座31的一侧,抵紧组件9包括设置于铰接座22上的抵紧气缸91、以及设置于抵紧气缸91输出轴上的抵紧块92。抵紧气缸91为双杆气缸,缸体上伸出缩回的活塞杆为两根,从而限制了抵紧块92的转动。
[0037]
抵紧块92包括固定于抵紧气缸91活塞杆上的基块921、铰接于基块921上铰接块922、以及设置于铰接块922上的抵紧杆923。铰接块922与基块921的铰接轴线沿水平并垂直于安装座2的滑移方向设置。铰接块922位于基块921的上方设置,铰接块922的上端面和基块921的下端面之间留有缝隙,铰接块922的下端面在翻转时用于抵触基块921上端面,从而使得铰接块922在小范围内翻转。抵紧杆923滑移穿设于铰接块922上,铰接块922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0,通过锁紧螺栓10将抵紧杆923固定。锁紧螺栓10以及抵紧杆923的滑移设置以实现抵紧杆923伸出量可调节,使得抵紧组件9的使用更加灵活。
[0038]
抵紧杆923靠近支撑座31的端部用于抵触工件,抵紧气缸91的缸体上端面还固定有抵紧弹簧 11,抵紧弹簧 11的上端抵紧于抵紧杆923。当两个抵紧组件9需要抵紧工件的轴向两端时,当抵紧气缸91完全伸出时,抵紧弹簧 11依然抵紧于抵紧杆923上,此时抵紧杆923靠近支撑座31的端部抵紧于工件的轴向端部,同时,铰接块922在抵紧杆923和抵紧弹簧 11的作用下朝向支撑座31方向略微倾斜,此时抵紧杆923在抵紧弹簧 11的弹力下抵紧工件的轴向端部进行定位。在校直组件4对工件校直过程中,工件的轴向长度会略微变大,此时抵紧杆923可以克服抵紧弹簧 11的弹力翻转,使得抵紧杆923和铰接块922朝远离工件方向翻转部分,从而补偿了工件边长导致抵紧块92的回退量。
[0039]
如图2、图3所示,抬升组件6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抬升组件6均位于两个支撑座31之间并呈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抬升组件6设置有三个,每个抬升组件6均包括设置于安装座2上的座体61、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座体61上的抬升块62、以及设置于安装座2上的动力件63。本实施例中,每个座体61的下端面均开设有与导向条21配合的滑槽611,座体61上还设置有锁定件612,锁定件612为螺纹连接于座体61上的螺栓,通过螺栓拧紧抵紧于导向条21的外侧壁将座体61固定于导向条21上。其中上述的两个支撑座31对应固定于座体61分布方向两端的座体61上,支撑座31通过座体61与安装座2连接。
[0040]
座体6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移槽613,抬升块62下端设置有滑移杆621,滑移杆621滑移连接于滑移槽613上,滑移杆621的下端面呈球面设置,抬升块62通过滑移杆621与滑移槽613的配合实现相对于座体61滑移连接。本实施例中,滑移杆621呈圆柱杆,抬升块62呈长方体设置,座体61上端面还开设有方槽614,方槽614供抬升块62滑移,从而限制抬升块62沿滑移杆621轴线的转动,抬升块62上端面还开设有定位槽622,定位槽622呈v行槽设置。
[0041]
座体61沿水平方向上开设有调节孔615,调节孔615与滑移槽613连通设置,动力件63包括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于调节孔615内的调节块631、以及固定于座体61上的调节气缸632。调节块631位于滑移杆621的下方,调节块631上端面设置有倾斜面6311,倾斜面6311沿调节块631滑移方向并朝远离调节气缸632的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倾斜面6311用于抵触于滑移杆621设置。
[0042]
当调节气缸632的活塞杆伸出时,调节块631移动使得倾斜面6311相对于滑移杆621的移动,从而带动滑移杆621向上移动实现抬升块62的上移,直至抬升块62向上移动将工件抬升并与支撑槽312内壁脱离,此时工件位于定位槽622内并通过定位槽622对工件进行定位。实际操作是,抬升组件6的抬升块62上升时,其上升后,对应的抬升块62的定位槽622均位于同一高度设置,从而使得工件架设于抬升块62的定位槽622上。
[0043]
如图2、图3所示,检测组件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检测组件7均位于两个支撑座31之间并沿着两个支撑座31的分布方向分布。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7的数量和位置与座体61一
一对应设置。每个检测组件7均包括设置于座体61上的检测座71、铰接于检测座71上的检测杆72、以及设置于检测座71上的复位弹簧73。实际使用时,检测杆72的一端位于支撑组件3上工件的下方,复位弹簧73固定连接于检测杆72的另一端,复位弹簧73的弹力使得检测杆72复位并抵紧于工件的外壁。
[0044]
检测杆72上固定有铰接轴,检测座71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74,角度传感器74与铰接轴连接以反馈检测杆72的翻转角度,从而 实现检测工件的弯折状态。机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角度传感器74连接,控制器通过角度传感器74的信号控制驱动件42带动校直头41的移动量。
[0045]
检测座71上还固定有调节座711,调节座711位于检测杆72的上方,调节座711上还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712,调节螺柱712的轴线呈竖直设置,调节螺柱712位于检测杆72的铰接轴线靠近定位槽622的一侧,调节螺柱712的下端用于抵触于检测杆72以限制抵触杆的翻转。通过调节螺柱712,可以对检测杆72的初始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根据工件的直径进行微调,使得整体实用更加方便。
[004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待校直的工件放置于夹持组件的支撑槽312上,通过两个支撑槽312对应将工件架起支撑,此时工件的下端外壁会抵触检测杆72并带动检测杆72翻转。然后两个抵紧组件9的抵紧杆923抵紧于工件的轴向两端,同时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伸出使得主动轮52抵紧于工件的上端外壁。然后启动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带动主动轮52转动,其中,两个驱动电机51带动对应的主动轮52同向并等速转动。此时主动轮52带动工件沿其轴线转动。
[0047]
工件转动过程中,工件弯折的原因会使得工件带动检测杆72摆动,此时工件的摆动通过角度传感器74检测并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弯折点后控制驱动电机51转动使得弯折点处于向上凸起的状态,然后安装座2移动使得弯折点对准校直头41下方,然后位于弯折点轴向两侧的抬升组件6的抬升块62在动力件63带动下上移将工件上移使其脱离支撑槽312,此过程中,抵紧杆923一直抵紧于工件的轴向两端以限制工件轴向移动。然后驱动件42带动校直头41下移并顶压弯折处进行校直。
[0048]
然后抬升组件6的抬升块62下移使得工件再次位于支撑槽312上,驱动电机51带动主动轮52转动使得工件转动,检测杆72再次检测,循环往复,直至工件校直。
[004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