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智能制造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4246发布日期:2021-03-19 12:2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智能制造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智能制造产线。



背景技术: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搭载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在智能输送的技术领域,需要实现对不同指标的物品的分类运输,并且针对不同的工艺,需要将零件分类运输到不同的加工中心,但是现有的智能生产线存在生产线工艺单一、无法适配多种工艺的智能生产,并且在零件分类输送无法实现精准输送,造成工艺的紊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配的工艺多,便于各种加工中心添加且输料以及加工精准的大型智能制造产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型智能制造产线,包括至少两段输送主线、agv输送机器人、多个加工中心和七轴机器人;

至少两段输送主线间隔布置,相邻的输送主线之间通过所述agv输送机器人实现零件输送;

多个所述加工中心围绕所述输送主线布置,所述加工中心与所述输送主线之间通过所述七轴机器人实现零件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主线的外沿布置有多条分流线,所述输送主线上与所述分流线的连接位置均设有智能顶升机构;

所述分流线包括多向输送装置和多条支线,所述多向输送装置的一面与所述输送主线的侧沿相对接,多条所述支线沿所述多向输送装置的其余面等间距布置,且多条所述支线与所述多向输送装置均实现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主线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电机和两条第一传送带;两条所述第一传送带以左右平行位置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顶升机构均设于两条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

所述智能顶升机构包括第二支架、限位机构、传输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传输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和所述传输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顶升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于所述传输机构上传输导轨的侧边;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器气缸、限位器固定板、限位开关、滚轮摇臂和限位支撑架;

所述限位器固定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器气缸设于所述限位器固定板上,所述限位器气缸的传动轴与所述限位支撑架传动连接,所述滚轮摇臂和所述限位开关均设于所述限位支撑架上,所述滚轮摇臂与所述限位开关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向输送装置包括支撑台、转向机构和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设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运输机构底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支撑台与所述转向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轴旋转支架、伸缩气缸和万向节,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端头通过销轴与所述万向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轴旋转支架活动连接,所述轴旋转支架套接于所述旋转轴上;

所述伸缩气缸的尾部通过销轴与气缸万象支架活动连接,所述销轴相对所述气缸万象支架实现多角度自由转动;所述气缸万象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主线的侧沿还布置有用于接收废弃零件的接驳台。

进一步的,所述七轴机器人包括七轴机械臂和传输轨道,所述七轴机械臂设于所述传输轨道上,实现沿所述传输轨道方向的水平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中心包括:装配站、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仪、车铣复合、五轴加工中心、仓库中心、精雕机和火花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大型智能制造产线通过输送主线与分流线之间的配合,便于加工零件的定向输送。

围绕所述输送主线布置的加工中心可以相应的添加,以满足零件的多种加工工艺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设置机械臂以及agv输送机器人实现加工零件的多向传输以及定向传输,使得待加工件的定向传输更精准,且传输方向多向,便于加工中心的添加。

本发明可以通过配置控制系统,实现整套的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传输以及加工,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型智能制造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实施例中输送主线的部分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向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向输送装置中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七轴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型智能制造产线,包括两段输送主线1、agv输送机器人4、多个加工中心5和七轴机器人6;

两段输送主线1间隔布置,相邻的输送主线1之间通过agv输送机器人4实现零件输送;

多个加工中心5围绕输送主线1布置,加工中心2与输送主线1之间通过七轴机器人6实现零件的传输。

进一步的,输送主线1的外沿布置有多条分流线,输送主线1上与分流线的连接位置均设有智能顶升机构;

分流线包括多向输送装置3和多条支线4,多向输送装置3的一面与输送主线1的侧沿相对接,多条支线4沿多向输送装置3的其余面等间距布置,且多条支线4与多向输送装置3均实现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送主线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驱动电机1-2和两条第一传送带1-3;两条第一传送带1-3以左右平行位置设于第一支架1-1上,第一驱动电机1-2通过传动轮与第一传送带1-3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顶升机构2均设于两条第一传送带1-3之间;

如图3所示,智能顶升机构2包括第二支架、限位机构、传输机构和顶升机构,传输机构、顶升机构和传输机构均设于第二支架上,传输机构与顶升机构传动连接,限位机构设于传输机构上传输导轨的侧边;

传输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1、第一同步轴2-2、第二同步轴2-3、同步带和两根第二传送带2-4;

第一同步轴2-2和第二同步轴2-3平行设于第二支架上,并且第一同步轴2-2和第二同步轴2-3可以实现围绕自身轴心的自转;

第一同步轴2-2和第二同步轴2-3的两端均设有皮带轮,第二传送带2-4设于第一同步轴2-2和第二同步轴2-3的皮带轮之间,两条第二传送带2-4分别设于两侧;

第一同步轴2-2上还设有同步轮,第二驱动电机2-1的传动轴通过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包括支撑板2-5、第一钢构架2-6、第二钢构架2-7和顶升底板2-8,传输机构通过第一钢构架2-6设于顶升底板2-8上,顶升机构通过第二钢构架2-7设于支撑板2-5上;

顶升底板2-8上设有导向柱2-11,支撑板2-5上设有导柱导套2-10,导向柱2-11插设于导柱导套2-10内。

所述顶升机构为顶升气缸2-9,顶升气缸2-9固定于支撑板2-5上,顶升气缸2-9的活塞杆与顶升底板2-8固定连接。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器气缸2-12、限位器固定板2-13、限位开关2-14、滚轮摇臂2-15和限位支撑架2-16;

限位器固定板2-13与支架固定连接,限位器气缸2-12设于限位器固定板2-13上,限位器气缸2-12的传动轴与限位支撑架2-16传动连接,滚轮摇臂2-15和限位开关2-14均设于限位支撑架2-16上,滚轮摇臂2-15与限位开关2-14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运输模式下,物料置于输送主线1的第一传送带1-3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2的传动效果进行传输,智能顶升机构2则缩至输送主线1表面下方,避免影响物品的正常输送,当检测系统检测到输送主线1上的产品在下个工位需要分流传输时,控制系统向限位机构发送指令,此时限位机构上的限位器气缸2-12带动限位器固定板2-13整体向上位移,使得滚轮摇臂2-15伸出输送主线1轨道的表面,当输送主线1上的产品被输送至滚轮摇臂2-15的位置时,此时产品撞击滚轮摇臂2-15,使得混轮摇臂发生转动,触碰带限位开关2-14,限位开关2-14为控制系统发出阻挡成功的信号,此时控制系统向顶升机构发出信号,使得顶升气缸2-9驱动顶升底板2-8带动传输机构整体向上位移,将产品从输送主线1上顶出一段距离后,第二驱动电机2-1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同步轴2-2和第二同步轴2-3实现转动,从而利用第二传送带2-4输送产品向指定方向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向输送装置3包括支撑台3-1、转向机构和运输机构;运输机构设于支撑台3-1上,运输机构底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支撑台与转向机构传动连接;

转向机构包括轴旋转支架3-2、伸缩气缸3-3和万向节3-4,伸缩气缸3-3的活塞杆端头通过销轴与万向节3-4的一端活动连接,万向节3-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轴旋转支架3-2活动连接,轴旋转支架3-2套接于旋转轴上;

伸缩气缸3-3的尾部通过销轴与气缸万象支架3-6活动连接,销轴相对气缸万象支架3-6实现多角度自由转动;气缸万象支架3-6固定于支撑台3-1上。

如图5所示,伸缩气缸3-3上设有两个位置感应器3-5。运输机构包括运输支撑架3-7、两根辊轴3-8和第三驱动电机3-9,两根辊轴3-8平行设于运输支撑架3-7上,且两根辊轴3-8可以实现围绕自身轴线的自转,两根辊轴3-8之间设有第三传送带,第三驱动电机3-9设于运输支撑架3-7上,第三驱动电机3-9的驱动轴通过同步带与辊轴3-8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输送主线1上的物品通过智能顶升机构2换向传输至转向机构后,转向机构相应的旋转的一定的角度后,与支线4实现对接,从而将物品传输至支线4上,实现分流。转向机构具体的换向方位为,当物品通过智能顶升机构2输送至运输机构的第三传送带上,此时,伸缩气缸3-3输出做功,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运输机构整体发生转动,旋转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伸缩气缸3-3上的两个位置感应器3-5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感应以及控制,当转动角度确定后,第三驱动电机3-9转动,通过同步带驱动辊轴3-8转动,从而驱动第三传送带工作,实现对物料的换向输送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主线1的侧沿还布置有用于接收废弃零件的接驳台7;当零件被检测到为废件时,被传输至接驳台7,通过agv输送机器人4将零件输送至废弃中心。

如图6所示,七轴机器人6包括七轴机械臂6-1和传输轨道6-2,七轴机械臂6-1设于传输轨道6-2上,实现沿传输轨道6-2方向的水平位移。加工中心5包括:装配站、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仪、车铣复合、五轴加工中心、仓库中心、精雕机和火花机。

在本实施例中,当输送主线1上的零件需要加工,通过上述的智能顶升机构2以及多向输送装置3传送到指定的支线4后,此时,七轴机械臂6-1相对传输轨道6-2移动至指定位置,将零件从支线4上拾取后传输至指定的加工中心进行加工或者检测。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