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1964发布日期:2021-04-27 14:5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五金零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五金零部件加工车床已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目标,其中夹持结构为常用装置,然而目前市场上所流通的夹持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仅在对零部件夹持的时候存在松动的情况,并且夹持的设备往往结构固定,在夹持不同宽度的零件时不能调节其长度,从而导致较长的零件无法被夹持,导致实用性低,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机械零部件加工车床用夹持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故而提出了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不具备同时调节宽度及长度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放置有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右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底座左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间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右部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端面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下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底座上端面通过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腔滑动连接有套杆,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通过第一转动杆与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通过第二转动杆与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所述弧形板上端面左部通过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上端面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弧形板下端面右部通过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间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前部固定连接有机座,所述机座上端面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为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
8.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均通过滑块与工作台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蜗轮通过转轴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外表壁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二连接杆外表壁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
箱与套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箱与套筒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套杆为方形柱,所述套筒内腔设置有方形凹槽,所述套杆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板上端面右部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腔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后部固定连接有阶梯块,所述阶梯块上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前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面前部设置有弧形槽,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弧形槽配合螺丝组件与弧形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支撑板与第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上采用了与第一顶板上相同的安装方式,依次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转动板、第一夹板、螺丝组件、第二连杆,第二转动板、第二夹板、阶梯块、螺杆及把手,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一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二顶板转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上均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工作台下端面设置有支撑脚。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使用人员通过启动伺服电机8使得齿轮6转动,由于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与齿轮6啮合连接,从而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间距离发生改变,通过第一齿条5与第一底座3固定连接,第二齿条7与第二底座4固定连接,再配合滑块102在滑槽101内腔滑动,从而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4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整个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零件夹持,使用人员通过转动摇把13使得蜗杆11得到转动,从而蜗轮10得到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4使得第一锥齿轮16转动,从而第二锥齿轮17得到转动,由于套杆23与第二锥齿轮17固定连接,套杆23与套筒22滑动连接,从而套杆23与套筒22得到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20得到转动,第四锥齿轮21得到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16通过第一转动杆24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21通过第二转动杆26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从而弧形板28得到转动,当弧形板28向前转动时,第一连杆29向后移动,第二连杆33向前移动,再配合第一转动板30、第二转动板34能够使得第一夹板31向前转动,第二夹板35向后转动,从而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对零件夹持的功能,当需要调节夹持的宽度时,向通过拎松螺丝组件32使得螺丝组件32能够在弧形槽40内滑动,在通过转动把手39使得螺杆37转动,由于螺杆37与阶梯块36螺纹连接,从而阶梯块36向螺杆37的前部移动,进而第二转动板34向第一顶板25前部移动,对应的螺丝组件32向弧形槽40中部移动,在移动至移动位置后,通过拎紧螺丝组件32使得第二连杆33与弧形板28固定,从而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夹持不同宽度的零件功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通过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上均设置有防滑纹,增加了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对零件夹持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整个装置夹持的质量,通过工作台1下端面设置有支撑脚2,保证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左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正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套筒与套杆拆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工作台、101

滑槽、102

滑块、2

支撑脚、3

第一底座、4

第二底座、5

第一齿条、6

齿轮、7

第二齿条、8

伺服电机、9

机座、10

蜗轮、11

蜗杆、12

固定板、13

摇把、14

第一连接杆、15

第一齿轮箱、16

第一锥齿轮、17

第二锥齿轮、18

第二连接杆、19

第二齿轮箱、20

第三锥齿轮、21

第四锥齿轮、22

套筒、23

套杆、24

第一转动杆、25

第一顶板、26

第二转动杆、27

第二顶板、28

弧形板、29

第一连杆、30

第一转动板、31

第一夹板、32

螺丝组件、33

第二连杆、34

第二转动板、35

第二夹板、36

阶梯块、37

螺杆、38

阶梯槽、39

把手、40

弧形槽、41

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端面放置有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4,第一底座3右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5,第二底座4左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7,第一底座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间转动连接有蜗杆11,蜗杆11右部啮合连接有蜗轮10,蜗轮10上端面通过第一连接杆14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6下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7,第二底座4上端面通过第二连接杆18转动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1,第四锥齿轮21下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0,第三锥齿轮20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22,套筒22内腔滑动连接有套杆23,第一锥齿轮16上端通过第一转动杆24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21通过第二转动杆26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第一底座3通过支撑板41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25,弧形板28上端面左部通过第一连杆29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30,第一转动板30上端面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31,弧形板28下端面右部通过第二连杆33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34,第二转动板3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35。
25.本实施例中,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间啮合连接有齿轮6,工作台1上端面前部固定连接有机座9,机座9上端面设置有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端与齿轮6固定连接,伺服电机8为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
26.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滑槽101,滑槽101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102,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4均通过滑块102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使用人员通过启动伺服电机8使得齿轮6转动,由于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与齿轮6啮合连接,从而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间距离发生改变,通过第一齿条5与第一底座3固定连接,第二齿条7与第二底座4固定连接,再配合滑块102在滑槽101内腔滑动,从而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4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整个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零件夹持。
27.本实施例中,蜗轮10通过转轴与第一底座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4外表壁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箱15,第二连接杆18外表壁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箱19,第一齿轮箱
15与套杆23转动连接,第二齿轮箱19与套筒22转动连接。
28.本实施例中,套杆23为方形柱,套筒22内腔设置有方形凹槽,套杆23与第二锥齿轮17固定连接。使用人员通过转动摇把13使得蜗杆11得到转动,从而蜗轮10得到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4使得第一锥齿轮16转动,从而第二锥齿轮17得到转动,由于套杆23与第二锥齿轮17固定连接,套杆23与套筒22滑动连接,从而套杆23与套筒22得到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20得到转动,第四锥齿轮21得到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16通过第一转动杆24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21通过第二转动杆26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从而弧形板28得到转动,当弧形板28向前转动时,第一连杆29向后移动,第二连杆33向前移动,再配合第一转动板30、第二转动板34能够使得第一夹板31向前转动,第二夹板35向后转动,从而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对零件夹持的功能。
29.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5上端面右部设置有阶梯槽38,阶梯槽38内腔转动连接有螺杆37,螺杆37后部固定连接有阶梯块36,阶梯块36上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转动板34转动连接,螺杆37前端面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把手39,第二连杆33上端面前部设置有弧形槽40,第二连杆33通过弧形槽40配合螺丝组件32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夹持的宽度时,向通过拎松螺丝组件32使得螺丝组件32能够在弧形槽40内滑动,在通过转动把手39使得螺杆37转动,由于螺杆37与阶梯块36螺纹连接,从而阶梯块36向螺杆37的前部移动,进而第二转动板34向第一顶板25前部移动,对应的螺丝组件32向弧形槽40中部移动,在移动至移动位置后,通过拎紧螺丝组件32使得第二连杆33与弧形板28固定,从而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夹持不同宽度的零件功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30.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通过支撑板41与第二顶板27固定连接,第二顶板27上采用了与第一顶板25上相同的安装方式,依次安装有第一连杆29、第一转动板30、第一夹板31、螺丝组件32、第二连杆33,第二转动板34、第二夹板35、阶梯块36、螺杆37及把手39,第一转动杆24与第一顶板25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26与第二顶板27转动连接。
31.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上均设置有防滑纹,工作台1下端面设置有支撑脚2。通过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上均设置有防滑纹,增加了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对零件夹持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整个装置夹持的质量,通过工作台1下端面设置有支撑脚2,保证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32.工作时,使用人员通过转动摇把13使得蜗杆11得到转动,从而蜗轮10得到转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4使得第一锥齿轮16转动,从而第二锥齿轮17得到转动,由于套杆23与第二锥齿轮17固定连接,套杆23与套筒22滑动连接,从而套杆23与套筒22得到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20得到转动,第四锥齿轮21得到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16通过第一转动杆24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第四锥齿轮21通过第二转动杆26与弧形板28固定连接,从而弧形板28得到转动,当弧形板28向前转动时,第一连杆29向后移动,第二连杆33向前移动,再配合第一转动板30、第二转动板34能够使得第一夹板31向前转动,第二夹板35向后转动,从而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对零件夹持的功能,通过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上均设置有防滑纹,增加了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对零件夹持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整个装置夹持的质量,通过工作台1下端面设置有支撑脚2,保证了整个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当需要调节夹持的宽度时,向通过拎松螺丝组件32使得螺丝组件32能够在弧形槽40内滑动,在通过转动把手39使得螺杆
37转动,由于螺杆37与阶梯块36螺纹连接,从而阶梯块36向螺杆37的前部移动,进而第二转动板34向第一顶板25前部移动,对应的螺丝组件32向弧形槽40中部移动,在移动至移动位置后,通过拎紧螺丝组件32使得第二连杆33与弧形板28固定,从而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5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夹持不同宽度的零件功能,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当需要调节夹持的长度时,使用人员通过启动伺服电机8使得齿轮6转动,由于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与齿轮6啮合连接,从而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间距离发生改变,通过第一齿条5与第一底座3固定连接,第二齿条7与第二底座4固定连接,再配合滑块102在滑槽101内腔滑动,从而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4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整个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零件夹持。整个五金零部件加工的夹持结构,通过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7等的配合,使得整个装置能够实现对不同长度的零件进行夹持,通过阶梯块36与螺杆37等的配合,使得整个装置实现了能够对不同宽度的零件进行夹持。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