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4315发布日期:2020-09-29 09: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一般是利用结构内部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引线,根据规范要求,当主钢筋为直螺纹钢筋时,须在直螺纹钢筋连接处增加跨接导体。对于这种跨接导体通常是利用施工现场废旧钢筋直接徒手制作,由于制作的随意性太强,钢筋长短不齐,弧度不均匀,给连接安装带来困难,且由于制作材料质量差,很难保证其导电性能,降低了防雷效果,给建筑工程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该跨接件制作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规范、批量制作ω形的跨接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质量,避免了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连接在一对支撑杆上的前横杆以及连接在另一对支撑杆上的后横杆,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左端连接左纵杆,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右端连接右纵杆,所述左纵杆连接左套筒、右套筒,左、右套筒内插入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压杆,压杆左端的底部连接一对相互间隔的限位管,所述左纵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定位杆、右定位杆。

所述连接均为焊接。

所述前横杆、后横杆、左纵杆、右纵杆、左套筒、右套筒、压杆、限位管、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均由钢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该跨接件制作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规范、批量制作ω形的跨接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质量,避免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

连接在一对支撑杆上的前横杆1以及连接在另一对支撑杆上的后横杆2,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左端连接左纵杆3,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右端连接右纵杆4,所述左纵杆连接左套筒9、右套筒10,左、右套筒内插入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压杆5,压杆左端的底部连接一对相互间隔的限位管6,所述左纵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定位杆7、右定位杆8。

所述连接均为焊接。

所述前横杆、后横杆、左纵杆、右纵杆、左套筒、右套筒、压杆、限位管、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均由钢管制成。

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钢条11水平放置在前、后横梁上,其两端分别位于左定位杆的下部、右定位杆的下部,其中部位于压杆的下部且两限位管之间,下压压杆的右端即可制成ω形的跨接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该跨接件制作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规范、批量制作ω形的跨接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质量,避免了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包括连接在一对支撑杆上的前横杆(1)以及连接在另一对支撑杆上的后横杆(2),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左端连接左纵杆(3),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右端连接右纵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杆连接左套筒(9)、右套筒(10),左、右套筒内插入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压杆(5),压杆左端的底部连接一对相互间隔的限位管(6),所述左纵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定位杆(7)、右定位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接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均为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接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杆、后横杆、左纵杆、右纵杆、左套筒、右套筒、压杆、限位管、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均由钢管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包括:连接在一对支撑杆上的前横杆以及连接在另一对支撑杆上的后横杆,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左端连接左纵杆,所述前横杆、后横杆的右端连接右纵杆,所述左纵杆连接左套筒、右套筒,左、右套筒内插入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压杆,压杆左端的底部连接一对相互间隔的限位管,所述左纵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定位杆、右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一种Ω形的跨接件制作装置,该跨接件制作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规范、批量制作Ω形的跨接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质量,避免了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兵;高忠明;郭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