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铆接机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4516发布日期:2021-02-09 14:3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铰链铆接机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铰链铆接机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铰链是一种可转动的家具部件,尤其是针对用于家具或家用电器的门体,铰链具有铰链板,安装孔位设置在铰链板处,安装孔位用于固定铰链与外框,固定轴设置在连接头处,门体与固定轴装配,并可沿固定轴轴心转动。现有上铰链结构多为两个钣金件铰链板和卷圆焊接而成,连接处强度较差,门体受力时上铰链容易变形。
[0003]
如图1所示,目前有一种铰链1,包括铰链板2,铰链板2包括底板21和垂直设置底板21上的竖板22,竖板22上开设轴孔23,竖板22顶部设有伸出部24。
[0004]
现需要在竖板22的轴孔23内安装铰链轴3,铰链轴3与竖板22通过增压油缸采用铆接的方式将铰链轴3与竖板22装配在一起,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产量较大,如果仅通过人工方式无法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铆接机的输送装置,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铰链铆接机的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用于抓取传送机构所传送工件的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位于传送机构运动方向的末端,
[0008]
传送机构包括用于传送工件的第一传送部,所述第一传送部上排列有至少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杆,所述支杆沿第一传送部传送方向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支杆之间留有用于通过工件的料道,
[0009]
所述第一传送部靠近取料机构一侧设有用于感应工件并向取料机构发出动作信号的第一传感器。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铰链放置于各条料道中,由第一传送部传送至末端,并由取料机构抓取送至下一道工序,工人只需将铰链放置于料道,剩余工序由输送装置完成,这样对于工人的要求较低,不需要培训即可工作。此外,采用这种自动化方式输送铰链便于和后续工序结合,提高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根所述支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工件放反的防反杆,所述防反杆位于传输部上方,所述防反杆与支杆平行设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反杆位于工件上方,一方面与铰链底板与竖板的连接处抵靠,避免工人在排放铰链时将铰链放反,从而影响下一步操作,另一方面防反杆压在底板上,防止铰链在传送过程中抖动、翻倒。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传送部包括水平设置的
撑架,所述撑架沿第一传送部运动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设有第一传动辊,两根所述第一传动辊之间设有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部还包括用于驱动其中一根第一传动辊转动的动力组件。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组件驱动第一传动辊转动并带动传动带运动,这样便可输送铰链。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传送部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工件感应器,所述工件感应器位于第一传送部的料道上方。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传送部上是否有铰链传送过来,从而控制取料机构抓取第一传送部上的铰链。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取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送部末端上方的取料组件,所述第一传送部末端的设有集料机构,所述取料组件用于将第一传送部上的工件运输至集料机构上,所述取料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气缸、由平移气缸驱动水平滑移的升降气缸、由升降气缸驱动竖直升降的夹爪气缸。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传送部上有铰链传送至其末端并被工件感应器检测到时,升降气缸驱动夹爪气缸下降,夹爪气缸启动抓取铰链,升降气缸将夹爪气缸升起,平移气缸水平移动升降气缸和夹爪气缸,由第一传送部移放至下一道工序。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取料机构还包括用于取料组件沿垂直于第一传送部传送方向的取料平移组件。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料平移组件驱动取料组件在第一传送部的各条料道之间平移从而抓取各条料道上的铰链。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取料平移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支架,所述平移支架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平移支架两端的传动轮和驱动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轮转动的动力件,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取料组件固定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轮转动,传动轮通过传动件传动,而取料组件由传动件带动滑移。
[002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料机构包括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传送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部的传送方向。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传动部将铰链传送至其末端,从而便于进行下一道工序。
[002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料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二传送部上方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上开设有沿第二传送部传动方向设置的限位槽。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对第二传送部上的铰链限位,避免铰链在第二传送部传送过程中抖动、翻倒。
[002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传送部传送方向的末端设有用于对工件限位的格挡件。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挡件避免铰链在第二传送部上传送时从而第二传送部上掉落,并对铰链在第二传送部的位置定位,方便下一道工序操作。
[002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时,可避免被干涉。
[0045]
第一传送部121靠近取料机构130一侧设有多个用于感应工件并向取料机构130发出动作信号的第一传感器125,每个料道127对应一个第一传感器125,第一传感器125采用光电传感器,第一传感器125通过支架安装在第一传送部121上方用于检测各个料道127上是否有铰链1,从而给取料机构130发送相应的信号抓取铰链1。
[0046]
参照图4和5,取料机构130包括取料平移组件131和取料组件132,取料平移组件 131驱动取料组件132沿垂直于第一传送部121传送方向。
[0047]
参照图4和5,取料组件132用于将第一传送部121上的工件运输至集料机构140上,取料组件132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气缸1321、由平移气缸1321驱动水平滑移的升降气缸 1322、由升降气缸1322驱动竖直升降的夹爪气缸1323。
[0048]
夹爪气缸1323的两个夹爪上设有夹板1324,夹板1324采用塑料材质制成,避免刚性材料对铰链1造成损伤,夹板1324末端设有凸出部1325,夹爪气缸1323夹取铰链1时,铰链1的伸出部24勾住其凸出部1325。
[0049]
参照图4和5,平移气缸1321与取料平移组件131之间设有底座133,平移气缸1321 固定安装在底座133,平移气缸1321带动升降气缸1322和夹爪气缸1323在第一传送部121 和集料机构140之间水平滑移。
[0050]
参照图4和5,底座133通过导轨水平滑动装配在取料平移组件131上,机架110上设有门型支架134,第一传送部121的出口侧位于门型支架134所围成的区域内。
[0051]
参照图4和5,取料平移组件131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支架1311,平移支架1311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传动部件1312,传动部件1312包括设置在平移支架1311两端的传动轮13121和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轮13121转动的动力件13123,动力件13123采用电机,两个传动轮13121之间设有传动件13122,传动件13122采用传动带,传动带与底座133固定连接,传动带带动底座133以及位于其上的取料组件132沿垂直于第一传送部121方向运动。
[0052]
参照图1-5,集料机构140包括第二传送部141,机架110上设有安装架142,第二传送部141安装在安装架142上,第二传送部141的传送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部121的传送方向,第二传送部141采用皮带轮传送方式。
[0053]
集料机构140还包括位于第二传送部141上方的限位部件143,限位部件143上开设有沿第二传送部141传动方向设置的限位槽1431。限位部件143采用两块水平设置的型材板架,两块型材板架设置在安装架142上,并且两块型材板架之间留有空间形成限位槽1431。限位槽1431对第二传送部141上的铰链1限位,避免铰链1在第二传送部141传送过程中抖动、翻倒。
[0054]
第二传送部141传送方向的末端设有用于对工件限位的格挡件144,格挡件144采用一块板材,格挡件144位于限位槽1431和第二传送部141的末端,避免铰链1在第二传送部 141上传送时从而第二传送部141上掉落,并对铰链1在第二传送部141的位置定位。
[0055]
限位部件143上靠近格挡件144的位置还设有第二传感器145,第二传感器145采用光电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45用于感应第二传送部141上是否有工件,从而便于进行下一道工序。
[005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0057]
工人将铰链1放置于各条料道127上,防反杆124对铰链1摆放的方向限制,第一传
送部121将铰链1送至末端,取料平移组件131驱动取料组件132平移将第一传送部121上的铰链1传送至集料机构140上,集料机构140对铰链1进行收集。
[005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