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6318发布日期:2021-08-24 12:4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六角法兰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六角法兰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零件,由六角头部和法兰盘组成,其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航天、桥梁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对其强度、性能的要求又各有不同,因此,六角法兰的加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用圆棒车削后进行铣削成型,由于每件加工都要经过车削工序和铣削工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其加工速度慢,生产效率低,满足不了批量生产的要求;也有通过多工位模具加工,但往往加工工序复杂,对原材料耗损也严重,存在生产周期长、零件易变形、机械性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它包括:用于挤压杆部和头部墩粗的第一模具,用于头部预成型的第二模具,用于六角法兰成型的第三模具,和切六角法兰外圆的第四模具,所述第一、二、三、四模具依次设置,均由两个配合使用的左、右模具组成。

所述第一模具的右模设有用于形成杆部和头部墩粗的模腔,所述第二模具的左模设有法兰头部预成型的模腔,所述第三模具的左模设有六角法兰面成型膜,所述第四模具的左模设有切六角法兰外圆膜。

所述形成杆部和头部墩粗的模腔是形成杆部和u型头部的模腔。

优选地,所述头部预成型模腔是用于形成顶部带有凸起的锥台的模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的右模设有倒角成型膜腔。

优选地,所述第三模具右模设有缩杆膜腔,所述缩杆模腔的长度是第三模具右模模腔长度的10%~20%。

经过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加工后的预成型件通过顶杆脱模后,可以手动传送到下个模具工位中,也可以经传动机构传送到下个模具工位中,传送装置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能实现传送作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使用特殊四工位模具对料坯加工,使六角法兰最终成型,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对料坯切削,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且通过冷镦挤压成型工艺,使零件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能实现产品的制造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及经该模具加工成型后的预成型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具及经该模具加工成型后的预成型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模具及经该模具加工成型后的预成型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模具及经该模具加工成型后的六角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具加工成型后预成型件的头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包括用于挤压杆部和头部墩粗的第一模具,用于头部预成型的第二模具,用于六角法兰成型的第三模具,和切六角法兰外圆的第四模具。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和第四模具依次设置,均包括配合使用的左模(11、21、31、41)和右模(12、22、32、42),所述第一模具的左模11设有与右模配合使用的顶杆111,所述第一模具的右模12设有用于形成杆部和头部墩粗的模腔121,右模的端部还设有可移动顶杆122;所述第二模具的左模21设有法兰头部预成型的模腔211,所述第二模具的右模22设有杆部容置腔221,和杆部倒角形成腔222,右模22的端部还设有可移动顶杆223;所述第三模具的左模31设有六角法兰面成型膜311,右模32设有缩杆腔321,并在端部设有可移动顶杆322;所述第四模具左模41设有对六角法兰切外圆膜411,右模42设有杆部容置腔421和顶杆422。

所述两组模具之间设置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经过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加工后的预成型件通过顶杆脱模后,经传动机构传送到下个模具工位中,实现了连续生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在使用过程中,将料坯放入第一模具右模12中,进行杆部挤压和头部墩粗工序,料坯在此工序进行第一次缩径,形成杆部和u型头部,得到预成型件10,通过传动机构将预成型件10放入第二模具中,第二模具的左模21在冲压的作用下使预成型件10的u型头部变形成为顶部带有凸起的锥台(如图5所示),为下个工位的六角法兰面一次成型做准备,同时在第二模具右模的倒角成型模腔222使杆远离头部的端部形成倒角,得到预成型件20,再将预成型件20放入第三模具3中,第三模具的左模31将顶部带有凸起的锥台一次冲压切成六角法兰面,省却了六角法兰面预成型的工序,通过单次冲切法兰部的工艺,既满足了六角法兰头的强度要求,又节省了加工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还有效的避免了多次冲切带来的产品变形风险,同时根据需要在第三模具右模32的缩杆腔321对杆部进行二次缩径,形成缩杆,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制得的缩杆的长度占杆部总长的八分之一,得到预成型件30;最后,预成型件30在第四模具的左模41中进行切圆,使六角法兰40最终成型,经切圆后的法兰盘圆度较好,能够满足要求。

本实用新型使用特殊四工位模具对料坯加工,得到了表面光洁度较高且带有缩杆的六角法兰件,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且整个加工过程几乎没有对料坯切削,材料利用率高,适用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挤压和头部墩粗的第一模具,头部预成型的第二模具,六角法兰成型的第三模具和切法兰外圆的第四模具,所述第一、二、三、四模具依次设置,均由两个配合使用的左、右模具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右模设有杆部挤压和头部墩粗模腔,所述第二模具的左模设有头部预成型模腔,所述第三模具的左模设有六角法兰面成型模,所述第四模具的左模设有切法兰外圆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挤压和头部墩粗模腔是用于形成杆部和u型头部的模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预成型模腔是用于形成顶部带有凸起的锥台的模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的右模设有倒角成型膜腔。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的右模设有缩杆模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缩杆模腔的长度是第三模具右模模腔长度的10%~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角法兰成型模具,它包括:用于挤压杆部和头部墩粗的第一模具,用于头部预成型的第二模具,用于六角法兰成型的第三模具,和切六角法兰外圆的第四模具,所述第一、二、三、四模具依次设置,均由两个配合使用的左、右模具组成,通过特殊四工位模具对料坯加工,使六角法兰最终成型,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对料坯切削,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且通过冷镦挤压成型工艺,使零件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能实现产品的制造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饶陈伟;陈国龙;彭威;孙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新凌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