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8670发布日期:2021-11-03 16:0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2.套管式冷却器是用两种尺寸不同的标准管连接而成同心圆套管,外面的叫壳程,内部的叫管程。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效果,同心套管中的内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的内管(传热管)借u形肘管,而外管用短管依次连接成排,固定于支架上。热量通过内管管壁由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体。通常,热流体由上部引入,而冷流体则由下部引入。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内管与u形肘管多用法兰连接,便于传热管的清洗和拆卸。
3.套管式冷却器传热面积增减自如,传热效能高,工作适应范围大,两侧流体均可提高流速,传热面两侧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套管式换热器是用两种尺寸不同的标准管连接而成同心圆套管,外面的叫壳程,内部的叫管程。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效果,同心套管中的内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的内管(传热管)借u形肘管,而外管用短管依次连接成排,固定于支架上。热量通过内管管壁由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体。通常,热流体由上部引入,而冷流体则由下部引入。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内管与u形肘管多用法兰连接,便于传热管的清洗和拆卸。
4.套管式冷却器传热面积增减自如,传热效能高,工作适应范围大,两侧流体均可提高流速,传热面两侧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大型套管式冷却器焊接工作量大、焊接检测要求高,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安装,需要场地较大,现场情况复杂焊接质量无法保证,rt检测的时机严重制约施工进度;因此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厂房内进行分段模块化组装的安装方式,但由于分段后所需段落较多,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来解决厂房中模块化安装施工所需的便携快速移动的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大型套管式冷却器分段模块化组装时组件较多,搬运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可对管件组装进行精准定位的特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它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架机构与底座通过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底座下表面连接有万向轮,底座上表面连接有多个吊环与起吊机构配合;支架机构包括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上均设置有滑动卡具与套管式冷却器卡合。
7.优选地,底座包括两个平板结构的底板,两个底板平行设置;上层支架包括滑动
架,滑动架为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的条状结构。
8.优选地,滑动架一侧表面连接有齿条,齿条下方设置有等长的刻度尺,齿条的每个齿均对应一个刻度数值。
9.优选地,下层支架与上层支架结构相同,下层支架下表面还连接有翼板与底座表面的腰型孔配合,滑动后通过锁定螺栓定位。
10.优选地,上层支架与下层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与上层支架与下层支架均垂直。
11.优选地,滑动卡具包括下部的滑块和上部的弧面卡板,弧面卡板凹面向上;滑块下表面开设有凹槽和卡块与滑动架的第二滑槽以及限位滑槽卡合,沿滑动架直线滑动。
12.优选地,滑动卡具上表面开设有u型槽,弧面卡板与u型槽顶部的两侧连接;u型槽底部连接有伸缩件,伸缩件与自锁机构连接;伸缩件包括外管和内管组成的伸缩结构,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13.优选地,自锁机构包括弧面卡板上方设置的弧面顶板,弧面顶板凹面向下,套管式冷却器的管壁夹持在弧面卡板与弧面顶板之间。
14.优选地,弧面顶板两侧挂钩有拉索;滑块内部两侧固定有定滑轮;伸缩件的内管外表面连接有挂板;拉索穿过弧面卡板两侧的限位孔伸入滑块内部,绕过定滑轮与挂板连接;内管的顶部高度高于弧面卡板的底部高度;套管式冷却器的管壁与内管的顶部接触配合。
15.优选地,滑块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过有拉杆,拉杆一端连接有插接板,插接板侧表面连接有齿状卡块与滑动架侧表面的齿条啮合配合;拉杆另一端连接有球头和连接板,连接板通过拉簧与滑块侧表面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装置采用可拆卸的模块化组件,底座、上层支架、下层支架以及滑动卡具之间均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进行自由设置组装;滑动卡具可以通过自锁机构对放置在弧面卡板上的冷却器管进行自重式锁定,避免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摩擦导致表面损坏乃至管件脱落的问题;滑动卡具可以在滑动架上自由滑动调整位置,通过齿条与插接板配合进行位置锁定,且移动的位置可以根据刻度尺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保证每个支架上的横向对应的滑动卡具以及上下层支架之间的竖向对应的滑动卡具之间的位置保持一致,从而确保了冷却器在焊接组装过程中的位置正确,保证了焊接的精度;当组装完成后,可以将冷却器的管壁通过多个滑动卡具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底座下方的万向轮进行出厂移动,或者通过吊环进行整体起吊装车即可,使用十分方便,大幅提高了套管式冷却器在模块化安装中的各组件配合效率,以及安装完成后的装车效率。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卡具内部的自锁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套管式冷却器整体安装连接后的主视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卡具与滑动架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24.图中附图标记为:底座1,第一滑槽11,万向轮12,上层支架2,滑动架21,第二滑槽22,限位滑槽23,齿条24,刻度尺25,下层支架3,翼板31,锁定螺栓32,连杆33,滑动卡具4,滑块41,弧面卡板42,u型槽43,伸缩件44,外管441,内管442,弹簧443,限位孔45,套管式冷却器5,拉索61,定滑轮62,挂板63,弧面顶板7,拉杆8,插接板81,球头83,连接板84,拉簧85,吊环9。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图5中,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它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1,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架机构与底座1通过第一滑槽11滑动连接;底座1下表面连接有万向轮12,底座1上表面连接有多个吊环9与起吊机构配合;支架机构包括上层支架2和下层支架3;上层支架2和下层支架3上均设置有滑动卡具4与套管式冷却器5卡合。
26.优选地,底座1包括两个平板结构的底板,两个底板平行设置;上层支架2包括滑动架21,滑动架21为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2,两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23的条状结构。
27.优选地,滑动架21一侧表面连接有齿条24,齿条24下方设置有等长的刻度尺25,齿条24的每个齿均对应一个刻度数值。
28.优选地,下层支架3与上层支架2结构相同,下层支架3下表面还连接有翼板31与底座1表面的腰型孔配合,滑动后通过锁定螺栓32定位。
29.优选地,上层支架2与下层支架3之间通过连杆33连接,连杆33与上层支架2与下层支架3均垂直。
30.优选地,滑动卡具4包括下部的滑块41和上部的弧面卡板42,弧面卡板42凹面向上;滑块41下表面开设有凹槽和卡块与滑动架21的第二滑槽22以及限位滑槽23卡合,沿滑动架21直线滑动。
31.优选地,滑动卡具4上表面开设有u型槽43,弧面卡板42与u型槽43顶部的两侧连接;u型槽43底部连接有伸缩件44,伸缩件44与自锁机构连接;伸缩件44包括外管441和内管442组成的伸缩结构,外管441和内管442之间通过弹簧443连接。
32.优选地,自锁机构包括弧面卡板42上方设置的弧面顶板7,弧面顶板7凹面向下,套管式冷却器5的管壁夹持在弧面卡板42与弧面顶板7之间。
33.优选地,弧面顶板7两侧挂钩有拉索61;滑块41内部两侧固定有定滑轮62;伸缩件44的内管442外表面连接有挂板63;拉索61穿过弧面卡板42两侧的限位孔45伸入滑块41内部,绕过定滑轮62与挂板63连接;内管442的顶部高度高于弧面卡板42的底部高度;套管式冷却器5的管壁与内管442的顶部接触配合;拉索61的长度根据管件的之间自由选择合适的长度。
34.优选地,滑块41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过有拉杆8,拉杆8一端连接有插接板81,插接板81侧表面连接有齿状卡块与滑动架21侧表面的齿条24啮合配合;拉杆8另一端连接有球头83和连接板84,连接板84通过拉簧85与滑块41侧表面连接。
35.上述一种用于套管式冷却器移动设备的施工过程如下:
36.将待焊接的管件放置在滑动卡具4的弧面卡板42上,套上弧面顶板7,此时管壁下压伸缩件44的内管442,然后将拉索61与弧面顶板7挂接,使管壁夹持在弧面顶板7与弧面卡
板42之间,当管件晃动时,伸缩件44短暂失力回弹,此时拉索61与定滑动配合下拉弧面顶板7,对管件上方的管壁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其快速恢复稳定状态,从而实现了利用管件的自重进行自锁定的功能;滑动卡具4可以沿着滑动架21自由滑动来调整位置,通过刻度尺25使相邻的滑动架21上的卡具保持位置一致,使上下需要焊接弯管的两根管件之间保持在竖直方向的重合;当整体焊接完成,各项检测完成后,将每个滑动卡具4均与套管式冷却器5的管壁夹持固定,然后通过底座1来移动整个套管式冷却器5,通过吊环9整体吊装进行装车。
37.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