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5681发布日期:2021-09-08 01:4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容器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容器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2.压力容器是一种存储或者容纳具有一定压力液体或者气体的密封容器,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军工、民用等领域中,尤其常见于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压力容器作为特殊承压设备,不仅扮演着液体或者气体的简单盛体,而且在某些工艺中也可作为溶液或者气体的反应或者分离发生容器,大大促进工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压力容器按照设计所承受压力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及超高压容器等。
3.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支架支撑在地面上,以便生产人员对其进行焊接加工。然而,由于传统支架功能单一、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适用于不同尺寸压力容器的支撑,从而造成不同尺寸压力容器无法被稳定支撑。同时,当压力容器横放在支架的瞬间,支架会与压力容器刚性抵触,这样很容易导致压力容器表面造成结构损伤,从而影响压力容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容器支撑工装,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压力容器的支撑,保证压力容器加工作业稳定进行;同时,也避免压力容器在横放时表面出现结构损伤,保证压力容器结构完整。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压力容器支撑工装,包括:基座;支撑座,支撑座活动装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座相对所述基座能靠拢或者远离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触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基座之间;两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座、安装件、第一支撑辊及第二支撑辊,所述滑座滑动装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安装件装设于所述滑座上,且所述安装件在所述滑座上的转动角度可调,所述第一支撑辊与所述第二支撑辊间隔转动装设于所述安装件上,并分别用于抵触在压力容器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装设于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滑座驱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两个所述滑座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座一端装入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螺杆,所述螺杆伸入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滑座螺纹配合。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上设有转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套筒,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并与所述第一套筒导向配合。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限位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导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柱上,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柱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间隔抵触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基座之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通过螺栓铰接于所述滑座上。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过程中,将压力容器横放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使得压力容器支撑在两个支撑组件上。由于支撑组件同时具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因此,在支撑过程中,压力容器的任意一侧面均受到两个支撑点,这样有效保证压力容器支撑稳定。当压力容器尺寸发生变化时,可通过驱动件,驱使两个滑座在支撑座上相互靠拢或者远离,使得两个支撑组件之间间距增大或者减小,以匹配压力容器的尺寸大小;间距调整后,再手动调整安装件在滑座上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均能抵触在压力容器侧面上。由此可知,本压力容器支撑工装不仅能调节两个支撑组件之间间距,而且还能调整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抵触角度,因此,本压力容器支撑工装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尺寸压力容器的支撑,保证压力容器加工作业稳定进行。此外,当压力容器横放在支撑工装上时,支撑座会向基座靠拢移动,此时,弹性件被压缩,有效减缓支撑座向基座的冲击速度,使得压力容器与支撑工装之间处于弹性抵触,有效避免压力容器在横放时表面出现结构损伤,从而保证压力容器结构完整。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容器支撑工装结构正视图;
18.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容器支撑工装结构侧视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20.100为支撑工装;110为基座;111为第一套筒;112为第一限位凸起;113为第一导柱;120为支撑座;121为第二套筒;122为第二限位凸起;123为第二导柱;124为滑槽;130为弹性件;140为支撑组件;141为滑座;142为安装件;143为第一支撑辊;144为第二支撑辊;145为螺栓;150为驱动件;151为转轮;200为压力容器。
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一种压力容器支撑工装100,包括:基座110;支撑座120,支撑座120活动装设于所述基座110上,所述支撑座120相对所述基座110能靠拢或者远离移动;弹性件130,所述弹性件130抵触于所述支撑座120与所述基座110之间;两个支撑组件140,所述支撑组件140包括滑座141、安装件142、第一支撑辊143及第二支撑辊144,所述滑座141滑动装设于所述支撑座120上,所述安装件142装设于所述滑座141上,且所述安装件142在所述滑座141上的转动角度可调,所述第一支撑辊143与所述第二支撑辊144间隔转动装设于所述安装件142上,并分别用于抵触在压力容器200上;驱动件150,所述驱动件150装设于所述支撑座120上,并与所述滑座14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件150用于驱使两个所述滑座141相互靠拢或者远离。
26.上述的压力容器支撑工装100,在使用过程中,将压力容器200横放在两个支撑组件140之间,使得压力容器200支撑在两个支撑组件140上。由于支撑组件140同时具有第一支撑辊143和第二支撑辊144,因此,在支撑过程中,压力容器200的任意一侧面均受到两个支撑点,这样有效保证压力容器200支撑稳定。当压力容器200尺寸发生变化时,可通过驱动件150,驱使两个滑座141在支撑座120上相互靠拢或者远离,使得两个支撑组件140之间间距增大或者减小,以匹配压力容器200的尺寸大小;间距调整后,再手动调整安装件142在滑座141上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一支撑辊143和第二支撑辊144均能抵触在压力容器200侧面上。由此可知,本压力容器支撑工装100不仅能调节两个支撑组件140之间间距,而且还能调整第一支撑辊143和第二支撑辊144的抵触角度,因此,本压力容器支撑工装100能够有效适用于不同尺寸压力容器200的支撑,保证压力容器200加工作业稳定进行。此外,当压力容器200横放在支撑工装100上时,支撑座120会向基座110靠拢移动,此时,弹性件130被压缩,有效减缓支撑座120向基座110的冲击速度,使得压力容器200与支撑工装100之间处于弹性抵触,有效避免压力容器200在横放时表面出现结构损伤,从而保证压力容器200结构完整。
27.可选地,驱动件150可为电缸、气缸、液压缸或者丝杆传动结构等。
28.可选地,弹性件130可为弹性橡胶或者弹簧。
2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120上设有滑槽124。所述滑座141一端装入所述滑槽124中,并与所述滑槽124滑动配合,如此,将滑座141一端装入滑槽124中,使得滑座141在支撑座120上的滑动更加平稳,有效防止滑座141在滑动时发生轨迹偏离而影响两个支撑组件140之间的间距调节。
30.具体地,滑槽124为燕尾槽,滑座141一端为燕尾凸起。
31.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150为螺杆。所述螺杆伸入所述滑槽124中,并与所述滑座141螺纹配合。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为丝杆传动方式,通过转动螺杆,利用螺纹作用力,使得滑座141在螺杆上移动。
3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两侧滑座141在螺杆上同时靠拢或者同时远离,可将两侧滑座141上的螺纹旋向设计相反。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上设有转轮151,如此,方便作业人员更好旋转螺杆。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0上设有第一套筒111。所述支撑座120上设有第二套筒121,所述第二套筒121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111,并与所述第一套筒111导向配合,如此,通过第一套筒111与第二套筒121配合,使得支撑座120与基座110之间更好地实现弹性移动。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11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12。所述第二套筒121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12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2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2限位配合。由于基座110与支撑座120之间设有弹性件130,因此,为了避免支撑座120在弹性件130的作用下弹离基座110,则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12与第二限位凸起122配合,限制基座110与支撑座120之间的移动行程,使得第一套筒111与第二套筒121之间保持套接关系。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0朝向所述支撑座12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导柱113。所述支撑座120朝向所述基座110上设有第二导柱123。所述弹性件130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柱113上,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柱123上,如此,使得弹簧在基座110与支撑座120之间实现稳定压缩。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30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130间隔抵触于所述支撑座120与所述基座110之间,为支撑座120提供足够的弹性支撑。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142通过螺栓145铰接于所述滑座141上。其中,螺栓145铰接时,安装件142与滑座14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对安装件142手动转动。
3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