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8703发布日期:2021-06-15 21:5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
适用于机械装配领域,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零件领域,对零部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半导体领域的高速发展,对半导体加工关键零部件的硬度,耐高温,洁净度等要求越来越高,在刻蚀和沉积等工艺中,陶瓷pin主要直接和晶圆接触,镀膜制程时支撑托举晶圆片。目前,pin的常用装配方式有压装、敲击、冷装等方式,均是在过盈配合的状态下进行装配的。但是,在半导体领域,针对陶瓷材质较硬且易碎的特性,核心零部件的外观及尺寸精度要求都很高。在过盈配合的情况下,不仅容易出现陶瓷pin容易损坏,还容易造成主体件积削或者压伤等异常情况。为了克服上述过盈装配问题,提高产品良率及装配效率,开发一种陶瓷pin与本体间隙配合的装配工艺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装间隙配合工艺,它操作简便,不会对零部件造成损伤,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及成品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根据热胀热缩的原理,按照特定的配合公差,将配合公差过盈量的上限上调8%~12%,实现热处理后的pin孔和陶瓷pin处于较大的间隙状态。

将金属主体置于热处理电阻炉中,加热到150℃,并恒温2小时后取出,使pin孔热胀量达到0.030mm以上,便于陶瓷pin装配。

pin孔侧壁粗糙度要求小于0.65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工艺基于热胀热缩原理,采用热装的方式,成本低、操作简便、一次装配合格率高、工艺稳定。

2.本发明工艺通过加热主体,热胀增加主件pin孔的直径尺寸,使pin与零件本体处于间隙配合状态,大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升了装配合格率。

3.本方面工艺采用热装,对pin及零件本体都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实现了装配零缺陷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陶瓷pin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根据热胀热缩的原理,按照特定的配合公差,将配合公差过盈量的上限上调8%~12%,实现热处理后的pin孔和陶瓷pin处于较大的间隙状态。

将金属主体置于热处理电阻炉中,加热到150℃,并恒温2小时后取出,使pin孔热胀量达到0.030mm以上,便于陶瓷pin装配。

pin孔侧壁粗糙度要求小于0.65μm。

装配前,确认本体装配孔侧壁粗糙度是否小于0.65μm,同时检测pin与孔的过盈量是否大于0.030mm;完成步骤2后,将本体放入电阻炉中,加热到150℃,两小时后直接取出,安装陶瓷pin,装配即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根据热胀热缩的原理,按照特定的配合公差,将配合公差过盈量的上限上调8%~12%,实现热处理后的pin孔和陶瓷pin处于较大的间隙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pin的热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金属主体置于热处理电阻炉中,加热到150℃,并恒温2小时后取出,使pin孔热胀量达到0.030mm以上,便于陶瓷pin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pin的热装工艺,其特征在于:pin孔侧壁粗糙度要求小于0.65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陶瓷PIN的热装配工艺,通过采用此热装配工艺,将过盈装配转变为间隙装配,降低了装配难度,大大提高了装配陶瓷PIN的合格率。与目前普通压配工艺相比,装配效率提升高达4倍左右。此外,通过本工艺装配的零件,本体与PIN均无损伤,明显降低了零件的不合格率以及报废率,大大改善了过盈装配的异常问题,解决了陶瓷PIN和金属产品的装配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庆;张艳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3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