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4557发布日期:2021-11-10 09:5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管道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国内外油气管道快速向高钢级、高压力、大口径方向发展,提升管道焊接质量和施工效率,是推动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必然。目前,对于管道的自动内根焊焊接,主要是依靠管道内焊机完成。管道内焊机也称管道内环缝自动焊机,在管道焊接过程中主要完成两根待焊钢管的对口以及内根焊焊接任务,是管道焊接施工中的关键设备。内焊机作为管道自动焊接的主要配套设备,现已广泛用于长输管道施工现场,为管口的快速组对及管道根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现有内焊机的自身牵引力仅能在坡度比较小的平原地带进行管道焊接施工,而在坡度较大的山区丘陵地带,由于无法使用内焊机等自动焊装备进行施工,通常使用stt根焊和药芯半自动焊填充盖面焊接技术作为主要焊接手段,施工效率低,导致焊接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另外,现有公知技术公开了中国授权公告号,cn 205218332 u的一种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法兰盘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马达支架、所述减速机和所述卷筒装置,所述缠绕件缠绕在所述卷筒装置上,所述法兰盘座的另一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拉杆的前端相连,所述拉杆的后端与所述内焊机的机头相连,所述气马达固定在所述马达支架上,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所述气马达上,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减速机上,且所述主动锥齿轮和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卷筒装置同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能够有效提高内焊机的自身牵引力,使内焊机能够在0
°
~30
°
的坡度上移动并进行焊接,从而使得内焊机的爬坡性能提高,以及提高在0
°
~30
°
的坡度上的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4.该牵引机构,在卷筒装置上缠绕件由于没有导向装置,缠绕件在收卷过程中,容易固定缠绕在卷筒上的一处位置,导致该处缠绕件密度过大,使卷筒装置失去平衡,影响收卷效果,从而导致整个牵引机构工作不稳定,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包括支撑座、电机、收卷轴、限位盘、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导向轴、导向座、导向杆、滚珠、牵引绳、固定件、拉杆,所述电机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一前叉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收卷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所述收卷轴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的两个前叉板,所述收卷轴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主动轮,所述限位盘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收卷轴两端,所述限位盘与所述支撑座的前叉板内侧壁接触,所述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一前叉板内侧壁上,所述导向轴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的另一前叉板,所
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所述导向座,所述导向轴穿过所述导向座,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一前叉板内侧壁固接,所述导向杆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座下端与所述支撑座的另一前叉板内侧壁固接,所述导向座内部设置有所述滚珠,所述滚珠卡接在所述导向轴上的螺纹内,所述牵引绳一端缠绕在所述收卷轴上,所述牵引绳的绳头与所述收卷轴固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座与内焊机固接,所述固定件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拉杆另一端与内焊机活动连接。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座为一“u”型结构的钢板。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位盘有两个,所述限位盘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盘与所述收卷轴同轴。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收卷轴同轴,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导向轴同轴。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轴上开设有两条旋向相反且相互连通的螺纹,螺纹长度与两个所述限位盘之间的距离相等。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座包括底座、限位环、支撑板,所述底座为一“u”型结构,所述限位环两端与所述底座的两前叉壁板固接,所述支撑板固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圆柱形通道,通道直径大于所述导向轴直径,所述限位环为一半环形结构,所述支撑板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所述导向杆相等。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件有三个,且所述固定件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拉杆有三个。
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通过在内焊机机身上加装牵引装置,以提高内焊机自身的牵引力,在支撑座上安装收卷轴,收卷轴前端的支撑座上安装导向轴,导向轴上安装有导向座,牵引绳一端穿过导向座固定在内焊机上,电机在带动收卷轴转动时,收卷轴的转动使牵引绳收卷,从而牵引内焊机移动,导向轴的一端固接有从动轮,收卷轴的一端固接有主动轮,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主动轮连通,主动轮的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使导向轴跟着转动,导向座在内部滚珠的作用下沿着来回导向轴滑动,牵引绳穿过导向座上端的限位环,从而起到导向作用,使牵引绳可以均匀地被收卷在收卷轴上,使收卷轴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使整个牵引机构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使内焊机自身牵引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20.图4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整体结构俯视图;
21.图5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导向座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拉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支撑座-1,电机-2,收卷轴-3,限位盘-4,主动轮-5,从动轮-6,传送带-7,导向轴-8,导向座-9,导向杆-10,滚珠-11,牵引绳-12,固定件-13,拉杆-14,底座-901,限位环-902,支撑板-90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7.如图1

图7所示,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包括支撑座1、电机2、收卷轴3、限位盘4、主动轮5、从动轮6、传送带7、导向轴8、导向座9、导向杆10、滚珠11、牵引绳12、固定件13、拉杆14,所述电机2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支撑座1一前叉板的外侧壁上,所述收卷轴3一端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固接,所述收卷轴3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1的两个前叉板,所述收卷轴3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主动轮5,所述限位盘4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收卷轴3两端,所述限位盘4与所述支撑座1的前叉板内侧壁接触,所述支撑座1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导向轴8,所述导向轴8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的一前叉板内侧壁上,所述导向轴8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1的另一前叉板,所述导向轴8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从动轮6,所述主动轮5和从动轮6之间通过所述传送带7连接,所述导向轴8上设置有所述导向座9,所述导向轴8穿过所述导向座9,所述导向杆10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的一前叉板内侧壁固接,所述导向杆10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座9下端与所述支撑座1的另一前叉板内侧壁固接,所述导向座9内部设置有所述滚珠11,所述滚珠11卡接在所述导向轴8上的螺纹内,所述牵引绳12一端缠绕在所述收卷轴3上,所述牵引绳12的绳头与所述收卷轴3固接,所述牵引绳12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座9与内焊机固接,所述固定件13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拉杆14一端与所述固定件13活动连接,所述拉杆14另一端与内焊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为一“u”型结构的钢板。所述限位盘4有两个,所述限位盘4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盘4与所述收卷轴3同轴。所述主动轮5与所述收卷轴3同轴,所述从动轮6与所述导向轴8同轴。所述主动轮5与所述从动轮6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导向轴8上开设有两条旋向相反且相互连通的螺纹,螺纹长度与两个所述限位盘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导向座9包括底座901、限位环902、支撑板903,所述底座901为一“u”型结构,所述限位环902两端与所述底座901的两前叉壁板固接,所述支撑板903固接在所述底座901的底部。所述底座901上开设有圆柱形通道,通道直径大于所述导向轴8直径,所述限位环902为一半环形结构,所述支撑板903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板903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所述导向杆10相等。所述固定件13有三个,且所述固定件13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拉杆14有三个。
28.本用于内焊机的牵引机构通过在内焊机机身上加装牵引装置,以提高内焊机自身的牵引力,在支撑座上安装收卷轴,收卷轴前端的支撑座上安装导向轴,导向轴上安装有导向座,牵引绳一端穿过导向座固定在内焊机上,电机在带动收卷轴转动时,收卷轴的转动使
牵引绳收卷,从而牵引内焊机移动,导向轴的一端固接有从动轮,收卷轴的一端固接有主动轮,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主动轮连通,主动轮的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使导向轴跟着转动,导向座在内部滚珠的作用下沿着来回导向轴滑动,牵引绳穿过导向座上端的限位环,从而起到导向作用,使牵引绳可以均匀地被收卷在收卷轴上,使收卷轴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使整个牵引机构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使内焊机自身牵引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29.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