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4304发布日期:2021-11-22 19:5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将板材卷成筒状后,是通过人工用双腿夹紧圆筒的两侧,再手动将其开口处拉紧后成圆筒状再进行焊接的。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且需反复操作才能勉强拉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卷板接口拉紧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顶部且位于左、右两侧各通过支撑座铰接有第一伸缩气缸的缸筒,两个第一伸缩气缸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均铰接有一弧状护块,每个弧状护块的底部铰接在工作台的顶部上,在每个弧状护块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圆弧抱紧片,两个圆弧抱紧片在并拢至最大状态时位于同一个圆上,在每个圆弧抱紧片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海绵垫;在工作台的后侧方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伸向两个圆弧抱紧片之间,且在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一整圆芯轴,该整圆芯轴与待拉紧的圆筒状卷板内空相吻合。
5.进一步,在工作台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在工作台顶部且对应于两个圆弧抱紧片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表面光滑的导向槽。该设计实现圆筒状卷板的定位及限位。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7.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能够有效将卷板进行拉紧,并在整圆芯轴的辅助下,使其成为完成的圆筒状。相比人工而言,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主视示意图;
10.其中,1、工作台,2、支撑座,3、第一伸缩气缸,4、弧状护块,5、圆弧抱紧片,6、保护海绵垫,7、第二伸缩气缸,8、整圆芯轴,9、限位板,10、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顶部且位于左、右两侧各通过支撑座2铰接有第一伸缩气缸3的缸筒,即支撑座2铰接在工作台1上,第一伸缩气缸3的缸筒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上,两个第一伸缩气缸3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伸缩气缸3的伸缩杆端均铰接有一弧状护块4外侧的靠近顶部位置处,每个弧状护块4的底部铰接在工作台1的顶部上,在每个弧状护块4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圆弧抱紧片
5,两个圆弧抱紧片5在并拢至最大状态时位于同一个圆上,在每个圆弧抱紧片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海绵垫6;在工作台1的后侧方通过支撑柱10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7,第二伸缩气缸7的伸缩杆伸向两个圆弧抱紧片5之间,且在第二伸缩气缸7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一整圆芯轴8,该整圆芯轴8与待拉紧的圆筒状卷板内空相吻合。
12.本实用新型还在工作台1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在工作台1顶部且对应于两个圆弧抱紧片5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表面光滑的导向槽。该设计实现圆筒状卷板的定位及限位。
13.使用时,第一伸缩气缸3回缩,带动两个圆弧抱紧片5分开,将待拉紧的卷板放入其中,然后启动第二伸缩气缸7,将整圆芯轴8伸入卷板的中心内,再启动两个第一伸缩气缸3,使其伸展至两个圆弧抱紧片5并拢至最大,从而完成拉紧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顶部且位于左、右两侧各通过支撑座铰接有第一伸缩气缸的缸筒,两个第一伸缩气缸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均铰接有一弧状护块,每个弧状护块的底部铰接在工作台的顶部上,在每个弧状护块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圆弧抱紧片,两个圆弧抱紧片在并拢至最大状态时位于同一个圆上,在每个圆弧抱紧片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海绵垫;在工作台的后侧方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伸向两个圆弧抱紧片之间,且在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一整圆芯轴,该整圆芯轴与待拉紧的圆筒状卷板内空相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在工作台顶部且对应于两个圆弧抱紧片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表面光滑的导向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板接口拉紧装置,包括工作台,在工作台顶部第一伸缩气缸的缸筒,两个第一伸缩气缸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均铰接有一弧状护块,每个弧状护块的底部铰接在工作台的顶部上,在每个弧状护块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圆弧抱紧片,两个圆弧抱紧片在并拢至最大状态时位于同一个圆上,在每个圆弧抱紧片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保护海绵垫;在工作台的后侧方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在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一整圆芯轴。相比人工而言,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银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擎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