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6074发布日期:2021-12-11 11:4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2.转向器的作用是把来自转向盘的转向力矩和转向角进行适当的变换(主要是减速增矩),再输出给转向拉杆机构,从而使汽车转向,所以转向器本质上就是减速传动装置。转向器有多种类型,如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动力转向器等。
3.转向器壳体在进行孔加工时,传统方法是用压板和螺栓来对汽车转向器壳体进行固定。但是,采用压板和螺栓来对汽车转向器壳体进行固定,难以对被加工的汽车转向器壳体进行精确定位,影响专线器壳体的加工精度,同时,每次转向器壳体的装夹费时,并且需要多次转换才能加工完所有加工面,进一步降低了转向器壳体的加工效率。
4.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实现对转向器壳体的快速装夹和精确定位,方便对壳体的多个位置进行同时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器壳体装夹费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关键在于:
8.所述安装板上具有正对设置且均呈t型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装夹槽;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装夹槽;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同侧分别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主压紧机构;
9.所述主压紧机构包括主安装座和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主安装座上的主定位爪,所述主定位爪沿安装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并朝对应的第一装夹槽或第二装夹槽延伸,其中对应第一装夹槽或第二装夹槽的正上方以构成主压紧部,其中对应第一装夹槽的主压紧部上具有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的上压紧板,所述主安装座上具有与用于驱动所述主定位爪俯仰的主液压缸。
10.采用以上方案,将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一装夹槽上,即可实现对应转向器壳体部位的限位效果;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二装夹槽上,由于转向器壳体的c部位的存在,使得转向器壳体的c部位的正对侧会凸出与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的正对侧,因此第二装夹槽的形状不同于第一装夹槽,实现对应转向器壳体部位的限位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到转向器壳体的正常放置以及其放置时的平稳性。控制对应的主液压缸伸长,使得主定位爪朝向转向器壳体一侧转动,并使其主压紧部分别与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和b部位接触进行压紧固定。
11.由于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的直径小于b部位,第二装夹槽对应的主压紧部上具有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的上压紧板,保证对应的主压紧部呈水平状态时能够对转向器壳体的a部
位压紧固定,实现最佳的压紧固定效果,同时使得两处的主压紧机构采用同种结构,节省夹具的成本。
12.即可同时实现对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c部位、e部位和f部位的加工,提高工作效率。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呈l型的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装夹槽;所述安装板设有与第三支撑座配合的副压紧机构,所述副压紧机构与主压紧机构位于同侧布置。
14.采用以上方案,由于转向器壳体的d部位凸出与b部位,l型的第三支撑座使得转向器壳体的d部位的正对侧置于第三装夹槽时,也使得转向器壳体的其他部位位于对应的支撑座上,从而提高了对转向器壳体的装夹效率,以及精确定位。同时使得副压紧机构能够更加靠近第三装夹槽并配合实现最佳的压紧固定效果,第三装夹槽也能够实现对应转向器壳体部位的限位效果。
15.作为优选,所述副压紧机构包括副安装座和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副安装座上的副定位爪,所述副定位爪沿安装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并朝对应的第三装夹槽延伸,其中对应第三装夹槽的正上方以构成副压紧部,所述副安装座上具有与用于驱动所述副定位爪俯仰的副液压缸,所述副压紧部的长度小于主压紧部的长度。
16.采用以上方案,由于转向器壳体的d部位凸出与b部位,加上呈l型的第三支撑座的设计,副压紧部的长度小于主压紧部的长度,即可使得副压紧部配合呈l型的第三支撑座之间实现更好的配合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副定位爪的生产成本。
17.作为优选,所述副液压缸与两个主液压缸串联于同一液压管路内。
18.采用以上方案,实现同步控制副液压缸和两个主液压缸并使得主压紧部和副压紧部对各自部位的压紧,提高工作效率。
19.作为优选,所述主压紧部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槽,所述上压紧板嵌设于安装槽内,并通过固定销与所述主压紧部之间实现固定。
20.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安装槽与固定销的配合实现对上压紧板的固定,使得拆装较为便捷,且固定效果稳定。
2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销的一端沿径向外凸形成限位部,另一端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限位插针。
22.采用以上方案,结构简单,防止固定销的脱落。
23.作为优选,所述上压紧板的底部为凹面朝下的弧形结构。
24.采用以上方案,能够更加贴合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保证最佳的压紧效果。
2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备用安装孔,所述备用安装孔位于第一支撑座远离第二支撑座的一侧,所述备用安装孔用于安装相同结构的第二支撑座以及其对应的主压紧机构。
26.采用以上方案,为了保证压紧效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转向器壳体的快速装夹和精确定位效果,可根据情况安装相同结构的第二支撑座以及其对应的主压紧机构,对转向器壳体的e部位进行压紧固定。
2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定位孔。
28.采用以上方案,方便将安装板安装固定至对应的加工设备工作台上,保证整个加
工夹具的稳定性。
29.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为敞口朝外的条孔。
30.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松紧紧固螺栓,使得安装板能够沿条孔的长度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理想的安装位置。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
32.通过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分别与对应的主压紧机构和副压紧机构配合,实现对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b部位和d部位的快速装夹和精确定位,保证稳定可靠的压紧固定效果,方便对转向器壳体的多个位置进行同时加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35.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36.图4位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38.图中标记为:
39.1安装板;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第一装夹槽;5第二装夹槽;6主安装座;7主定位爪;8主液压缸;9主压紧部;10上压紧板;11第三支撑座;12第三装夹槽;13副安装座;14副定位爪;15副液压缸;16副压紧部;17安装槽;18固定销;19限位部;20插孔;21限位插针;22备用安装孔;2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1.具体实施时:
42.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上具有正对设置且均呈t型的第一支撑座2和第二支撑座3;第一支撑座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装夹槽4;第二支撑座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装夹槽5;同时,实施时,第一装夹槽4和第二装夹槽5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转向器壳体放置状态下时与安装板1的长轴线平行,避免转向器壳体斜着放置,导致后续加工设备对转向器壳体进行加工产生影响,例如开孔时偏移等情况;第一支撑座2和第二支撑座3的同侧分别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主压紧机构;
43.主压紧机构包括主安装座6和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主安装座6上的主定位爪7,主定位爪7沿安装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朝对应的第一装夹槽4或第二装夹槽5延伸,其中对应第一装夹槽4或第二装夹槽5的正上方以构成主压紧部9,其中对应第一装夹槽4的主压紧部9上具有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的上压紧板10,主安装座6上具有与用于驱动主定位爪7俯仰的主液压缸8。实施时,主液压缸8的工作端铰接于主定位爪7底部且远离主压紧部9的一侧,主定位爪7上对应主液压缸8的铰接位置处开设有如图5所示的缺口,保证主定位爪7和主液压缸8的之间的正常活动,同时主定位爪7底部且靠近主压紧部9的一侧设有如图5所示的铰链,铰链上下两端分别与主定位爪7和主安装座6铰接,从而配合主液压缸8控制主定位爪7的俯仰。
44.这样一来,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将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一装夹槽4上,即可实现对应转向器壳体部位的限位效果;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二装夹槽5上,由于转向器壳体的c部位的存在,使得转向器壳体的c部位的正对侧会凸出与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的正对侧,因此第二装夹槽5的形状不同于第一装夹槽4,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装夹槽5的一侧高度低于另外一侧;实现对应转向器壳体部位的限位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到转向器壳体的正常放置以及其放置时的平稳性。控制对应的主液压缸8伸长,使得主定位爪7朝向转向器壳体一侧转动,并使其主压紧部9分别与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和b部位接触进行压紧固定。由于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的直径小于b部位,第二装夹槽5对应的主压紧部9上具有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的上压紧板10,保证对应的主压紧部9呈水平状态时能够对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压紧固定,实现最佳的压紧固定效果,同时使得两处的主压紧机构采用同种结构,节省夹具的成本。即可同时实现对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c部位、e部位和f部位的加工,提高工作效率。
45.在本方案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座2和第二支撑座3之间设有呈l型的第三支撑座11,第三支撑座11与第二支撑座3相互垂直;第三支撑座1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装夹槽12;安装板1设有与第三支撑座11配合的副压紧机构,副压紧机构与主压紧机构位于同侧布置。副压紧机构包括副安装座13和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副安装座13上的副定位爪14,副定位爪14沿安装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朝对应的第三装夹槽12延伸,其中对应第三装夹槽12的正上方以构成副压紧部16,副安装座13上具有与用于驱动副定位爪14俯仰的副液压缸15,副压紧部16的长度小于主压紧部9的长度。实施时,副定位爪14、副液压缸15和副安装座13之间的具体设计结构与主定位爪7、主液压缸8和主安装座6之间的具体设计结构相同。
46.这样一来,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由于转向器壳体的d部位凸出与b部位,l型的第三支撑座11使得转向器壳体的d部位的正对侧置于第三装夹槽12时,也使得转向器壳体的其他部位位于对应的支撑座上,从而提高了对转向器壳体的装夹效率,以及精确定位。同时使得副压紧机构能够更加靠近第三装夹槽12并配合实现最佳的压紧固定效果,第三装夹槽12也能够实现对应转向器壳体部位的限位效果。由于第三支撑座11呈l型设计,副压紧部16的长度小于主压紧部9的长度,即可使得副压紧部16配合呈l型的第三支撑座11之间实现更好的配合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副定位爪14的生产成本。
47.为了实现同步控制副液压缸15和两个主液压缸8并使得主压紧部9和副压紧部16对各自部位的压紧,提高工作效率。副液压缸15与两个主液压缸8串联于同一液压管路内。
48.在本方案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主压紧部9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槽17,上压紧板10的顶部外凸形成凸块,凸块嵌设于安装槽17内,并通过固定销18与主压紧部9之间实现固定。固定销18的一端沿径向外凸形成限位部19,另一端上开设有插孔20,插孔20内设有限位插针21。安装时,将上压紧板10的上部嵌入至安装槽17内,然后将固定销18穿过主压紧部9和和上压紧板10实现固定,最后在将限位插针21插入至固定销18端部的插孔20内,用以防止固定销18的脱落,即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上压紧板10的底部为凹面朝下的弧形结构,使其能够更加贴合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保证最佳的压紧效果。
49.在本方案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安装板1上开设有备用安装孔22,备用安装孔22位于第一支撑座2远离第二支撑座3的一侧,备用安装孔22可根据情况用于安装相同结构的第二支撑座3以及其对应的主压紧机构,对转向器壳体的e部位进行压紧固定,这样即可
使得转向器壳体的快速装夹和精确定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保证对其压紧固定效果,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50.在本方案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安装板1的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定位孔23,方便将安装板1安装固定至对应的加工设备工作台上,保证整个加工夹具的稳定性。作为更优的选择,定位孔23为敞口朝外的条孔,这样通过松紧紧固螺栓,使得安装板1能够沿条孔的长度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理想的安装位置。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52.使用时,将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一装夹槽4上,转向器壳体的b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二装夹槽5上,以及转向器壳体的d部位的正对侧放置到第三装夹槽12上,并控制对应的主液压缸8和副液压缸15,即可同时使得主压紧部9和副压紧部16对各自部位的压紧固定效果。对于转向器壳体的装夹操作,当转向器壳体的a部位、b部位和d部位中任意一个部位放置到与其对应的装夹槽上时,即可使得转向器壳体的剩余部位能够准确置于对应的装夹槽内,实现对转向器壳体的快速装夹和精确定位效果。
5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