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装配线及履带机械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6848发布日期:2022-08-09 21:4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履带装配线及履带机械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履带装配线。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该履带装配线的履带机械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在机械行业中,挖掘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产品“皇冠上的明珠”,而履带作为挖掘机下车架总成的关键部件,履带装配工序是挖掘机装配工序中极其重要及关键的一环。
3.目前主流的挖掘机履带装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4.(1)吊装履带上线,采用行车将履带展开,然后将挖掘机下车架总成吊装在履带上,再用吊车将履带围合;
5.(2)吊装履带上线,采用行走小车将履带展开,然后将挖掘机下车架总成吊装在履带上,再用行走小车将履带围合;
6.(3)吊装履带上线,采用双板链将履带展开,然后将挖掘机下车架总成吊装在履带上,再用行车将履带围合。
7.以上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履带的输送、展开及装配在同一位置,无法进行生产时间的柔性分配,装配所用时间的节拍较长,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人工吊放履带,在铺展履带时需要吊放具有较大重量的履带存在安全隐患,且对履带和挖掘机下车架总成通常没有定位,在装配围合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作业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履带装配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履带装配线,该履带装配线能够同步实施不同履带的展开和围合工序,由此便于提高履带装配效率,实现生产时间的柔性分配。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履带装配线,该履带装配线具有展开上料位、推送初始位以及履带装配位并包括:展开机构,该展开机构设置为能够将位于所述展开上料位的呈卷绕状的履带展开并铺放于所述推送初始位;推送机构,该推送机构设置为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履带的展开方向将铺放于所述推送初始位的所述履带推送至所述履带装配位;以及,装配机构,该装配机构设置为能够将位于所述履带装配位的所述履带围合于放置在该履带上的车体上。
10.优选地,所述展开机构为展开卷扬机以能够通过牵引位于所述展开上料位的呈卷绕状的所述履带的一端而将该履带展开并铺放于所述推送初始位;并且/或者,所述装配机构为装配卷扬机以能够通过牵引位于所述履带装配位的所述履带的一端而将该履带围合于放置在该履带上的所述车体上。
11.优选地,所述展开机构和所述装配机构分别布置于从所述推送初始位至所述履带装配位的履带推送运动区域的两端以在展开和围合所述履带的过程中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牵引该履带。
12.优选地,所述履带装配线还具有初始上料位并包括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设置为能够承载呈卷绕状的所述履带并将该履带从所述初始上料位运送至所述展开上料位,所述展开机构能够沿垂直于被运送至该展开上料位的所述履带的卷绕轴线方向牵引该履带以将该履带展开并铺放至所述推送初始位。
13.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具有用于承载呈卷绕状的所述履带的履带放置架,该履带放置架包括沿弧面布置的多个辊子以能够将所述履带布置为卷绕轴线平行于该辊子的转动轴线并通过所述展开机构牵引该履带的一端而将该履带展开。
14.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导轨和设置于该第一导轨上的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设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初始上料位和所述展开上料位之间移动。
15.优选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履带的展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和能够被驱动为沿该第二导轨将铺放于所述推送初始位的所述履带推送至所述履带装配位的推板。
16.优选地,所述装配机构可调节地布置于沿垂直于所述履带的展开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上,以能够被调节为对应于多个不同的所述履带装配位。
17.优选地,该履带装配线具有工作台,所述展开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和所述装配机构分别成对地布置于该工作台上以能够同步装配一对所述履带。
18.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上述履带装配线的履带机械生产线,如可以为挖掘机装配线。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履带装配线能够在履带装配位利用装配牵引装置将一组履带围合于车体上的同时,利用展开牵引装置将后一组待装配的履带从展开上料位的卷绕状牵引为展开状并铺放于推送初始位,由此便于在前一组履带围合完成后快速进入该后一组履带的围合工序,有利于灵活进行生产组织,适应不同生产节拍的需求,从而减少履带装配所耗费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履带装配线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履带装配线的上料机构的主视图;
22.图3是图2中上料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中履带装配线的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初始上料位;2-展开上料位;3-推送初始位;4-履带装配位;5-履带;6-推送机构;61-第二导轨;62-推板;63-驱动装置;64-传动装置;7-展开卷扬机;8-装配卷扬机;81-第三导轨;9-上料机构;91-履带放置架;92-辊子;93-第一导轨;94-行走装置;95-抱紧装置;96-机架;96a-第一框架;96b-中间框架;96c-第二框架;97-防尘盖板;98-行走动力装置;1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指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28.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履带装配线,具有初始上料位1、展开上料位2、推送初始位3以及履带装配位4。其中,用于装配的履带5可以以卷绕状存放于自动化立体库,并在装配时利用行车等吊放于初始上料位1,以待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装配线装配于车体上。
29.该履带装配线设有上料机构9、例如为展开卷扬机7的展开牵引装置、推送机构6以及例如为装配卷扬机8的装配牵引装置等。上料机构9能够承载呈卷绕状的履带5,并将该履带5从初始上料位1运送至展开上料位2;展开牵引装置能够牵引位于该展开上料位2的呈卷绕状的履带5的一端,以将该履带5沿牵引方向(图示左右方向)展开并铺放于推送初始位3;推送机构6能够沿垂直于履带5的展开方向(即沿图示上下方向)将铺放于推送初始位3的履带5推送至履带装配位4;此时,可将例如为挖掘机下车体的车体放置于该履带装配位4的履带5上并使得车体上的履带轮与该履带5准确配合,继而利用装配牵引装置牵引该履带5的一端,以将该履带5围合于车体上。由此,可以利用销轴将该围合的履带5的首尾两端连接而完成履带装配。在上述过程中,上料机构9可以逐次或同时运送一对履带5至相应的初始上料位1,对应于此,可成对布置展开牵引装置、推送机构6和装配牵引装置,由此通过实施后续的展开、推送和围合工序而同步装配一对履带5。
30.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履带装配线能够在履带装配位4利用装配牵引装置将一组履带5围合于车体上的同时,利用展开牵引装置将后一组待装配的履带5从展开上料位2的卷绕状牵引为展开状并铺放于推送初始位3,由此便于在前一组履带5围合完成后快速进入该后一组履带的围合工序,有利于灵活进行生产组织,适应不同生产节拍的需求,从而减少履带装配所耗费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展开牵引装置牵引履带的一端而将其展开并铺放至推送初始位3,无需吊起卷绕的履带,因而便于快速、安全地执行展开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1.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展开牵引装置选择为展开卷扬机7,装配牵引装置选择为装配卷扬机8,由此可以利用其柔性绳索连接履带5的一端而进行展开和围合,避免在该过程中因刚性部件碰撞而损伤履带5。同时,通过使得柔性绳索被卷扬为具有不同延伸长度,可以控制履带5的铺放位置,便于适应不同规格履带5的装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展开牵引装置和装配牵引装置可以设置为其他能够在履带展开方向运动的装置,如各侧分别设置一对沿履带展开方向并行延伸的行车,其中一个行车用于牵引履带展开,另一个行车用于牵引履带围合。相对而言,将展开牵引装置和装配牵引装置设置为卷扬机,可以通过将其安装于地面上而降低履带牵引连接位置断开导致的安全风险。
32.在上述装配过程中,展开牵引装置能够通过向展开方向(图示自左向右方向)牵引履带5的第一端(图示右端)而将该履带5展开并铺放于推送初始位3;装配牵引装置也可以通过牵引该履带5的第一端而朝向上料机构1所在的方向将该履带5围合于车体上,为此可以将例如为展开卷扬机7的展开牵引装置和装配卷扬机8的展开牵引装置分别布置于推送初始位3和履带装配位4的两端的区域,即展开卷扬机7布置于从推送初始位3至履带装配位4的履带推送运动区域的远离上料机构1的一端,装配卷扬机8布置于从推送初始位3至履带装配位4的履带推送运动区域的靠近上料机构1的一端,从而在展开和围合过程中,二者沿
相反的方向牵引履带5,便于各部分的空间布置。由于运送至展开上料位2的履带5呈卷绕状,上述被牵引的履带5的第一端即该履带5在卷绕状态下的外端以及其展开后该外端所对应的端部。换言之,履带5被卷绕后,其两端分别位于中心和外层,本发明所述履带5的外端即该履带5的位于外层的一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展开卷扬机7和装配卷扬机8也可以布置在履带推送运动区域的同一端,以在展开和围合过程中分别牵引履带5的同一端并朝向相同方向牵引,完成履带的展开和围合。
33.结合图2和图3所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履带装配线中的上料机构9,具有用于承载呈卷绕状的履带5的履带放置架91,该履带放置架91包括沿弧面布置的多个辊子92,以能够装载卷绕的履带5并装载为使得该履带5的卷绕轴线平行于辊子91的转动轴线。在此情形下,当通过展开牵引装置牵引该履带5的一端时,可使得该履带5在履带放置架91上滚动,以释放履带板而完成展开。由此,通过将多个辊子91以预定弧面布置,可以降低履带5在从如初始上料位1至展开上料位2的运转过程中的重心位置,提高履带运转的稳定性;同时,该辊子91还为履带5的展开提供了便利,不仅避免展开牵引装置施加过大的牵引力,还能够通过仿形布置的辊子91(使得辊子91排列的弧形支撑面与卷绕的履带5外轮廓相适配),防止履带在展开中的意外掉落,降低了展开难度和安全风险。
34.为了稳固装载履带5,多个辊子92可以布置为中间部分低于两侧部分的高度,即该多个辊子92沿中间部分下凹的弧面布置,由此能够对卷绕的履带5周面提供有力的支撑,并使得履带5中心位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35.另外,布置在其中一侧边缘的辊子92的高度低于另一侧的高度,从而可以由展开牵引装置在较低一侧牵引履带5,便于该履带5的展开,并在另一侧提供防止其滚落的止挡作用。
36.履带放置架91可以设置于机架96上,该机架96可以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框架96a、中间框架96b和第二框架96c,并在第一框架96a和第二框架96c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承载履带5的履带放置架91,从而能够在彼此间隔的位置装载一对履带5,便于同步实施装配。机架96设置为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框架,可以允许例如随后所述的用于引导行走的导轨93具有一定的弯度,避免场地布置的局限和过高的制造精度要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机架96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并在彼此间隔位置设置多个履带放置架91。
37.履带5通常具有较大的质量,通过吊运等方式运转易于因磕碰而伤害操作人员或其他工件设备,通过利用履带放置架96能够较好地在运转过程中稳固支撑履带5。进一步地,可以在机架96上安装有多个行走装置94,从而可以避免在启停时吊运缆绳摆动导致的履带5晃动,便于稳定运送。在多个行走装置94中,其中部分可以传动连接至行走动力装置98,而其余设置为从动行走。
38.为了便于使得履带5被精准运转至如前述展开上料位2,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引导并支撑行走装置94行走的第一导轨93,履带放置架91和机架96可以支撑在行走装置94上并沿第一导轨93移动,以能够在初始上料位1和展开上料位2之间运动,并确保该履带5以准确的角度和位置停靠于展开上料位2。
39.在通过展开牵引装置牵引履带5展开过程中,该履带5能够产生施加于履带放置架91上的沿展开方向的作用力。为此,可以设置抱紧装置95,用于止挡履带放置架91朝向履带5的展开方向倾倒,保证履带展开过程稳定。此外,还可以设有至少部分地覆盖于抱紧装置
95上的防尘盖板97,用于保持抱紧装置95清洁并能够可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
40.推送机构6用于将铺放于推送初始位3的履带5推送至履带装配位4,以便车体能够准确坐落于该履带5上实施围合装配。结合图4所示,推送机构6可以包括沿垂直于履带5的展开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61和能够被沿该第二导轨61驱动的推板62,以能够将铺放于推送初始位3的履带5推送至履带装配位4。此处,推板62可以由多种适当的驱动装置63驱动,并通过相应的传动装置64将驱动装置63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推板62。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推板62可以由液压方式驱动,由此驱动装置63可以设置为液压泵,并通过液压缸驱动推板62沿第二导轨61伸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63例如可以采用滚珠丝杠的传动方式,驱动装置63例如可以为伺服电机、伺服电缸或气缸等。其中,推送机构6中的驱动装置63、传动装置64以及用于引导推板62的推送方向的第二导轨61等可以布置于地面以下,由此能够避免作业区域地面设备布置得过多,影响装配作业效率和生产安全。
41.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履带行走机械(如不同型号的挖掘机),两个履带之间的间距存在差异,为此推板62的推送行程需设置为不同。为此,可以设置用于感应推板62的推送行程的感应元件,如行程开关等,以便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将履带5推送至适当的履带装配位4。
42.对应不同的履带装配位4,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安装位置的装配牵引装置,用于牵引该不同履带装配位4上的履带5完成围合。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有沿垂直于履带5的展开方向延伸的第三导轨81,并将装配牵引装置可调节地安装在该第三导轨81上,以在用于不同间距履带的装配时通过调节装配牵引装置的位置而使得牵引缆绳与相应的履带装配位4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
43.为了进一步保证履带装配工序的顺利进行,所述履带装配系统还包括工作台10,所述工作台10铺设于地面,展开牵引装置、推送机构6和装配牵引装置可以分别成对地布置该工作台10上。
4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