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3088发布日期:2022-08-12 19:4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2.锻件是指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此类锻件产品在生产加工时,需对其进行锻压处理,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锻造模具,锻造模具是在锻造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模具,原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在锻模中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零件,锻造模具可根据锻造温度的不同分为热锻模、温锻模和冷锻模,而锻造模具在锻压完毕后需对成型工件进行下料处理,传统的下料方式为人工手动进行相应操作,此种方式下料效率较低,且人工成本较高,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下料机构。
3.参考公开号为cn213613790u的一种底板冲压模具用辅助下料机构,通过设置起落板和第二液压杆,使用时零件在经过第二液压杆和压模板冲压成型后,通过启动第三液压杆使起落板高度提升并将加工完成的零件顶起,从而方便取出,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和滑动安装在限位板上的限位块,通过启动两个第一液压杆使两个限位块向相背离一侧滑动,从而使加工完成后的零件整体暴露,达到了方便零件取出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的效,但此类下料机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稳定顶出下料处理,使得工件易产生折断的现象,导致其下料效率难以达到预期,且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并且不便于对上模具的下压力度进行缓冲处理,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下料机构不便于对工件进行稳定顶出下料处理,使得工件易产生折断的现象,导致其下料效率难以达到预期,且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并且不便于对上模具的下压力度进行缓冲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下连板,所述底板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下连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部的一端设有顶出板,所述下模具底部的两侧皆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底端贯穿至下连板的外部,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延伸至下模具的内部并与顶出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螺纹筒的外部并安装有旋柄,所述下模具的上方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顶端固定有上连板,所述上连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承载柱,所述承载柱的底端与下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贯穿顶板并与上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内部的一端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环形结构,以便经冷却液对下模具内部的工件进行冷却处理。
7.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两侧的下连板顶端皆设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缓冲弹簧,以便对t型杆进行缓冲处理。
8.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远离冷却管的一端延伸至上模具的外部,以便将冷却液注入至冷却管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冷却管远离出液口的一端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远离冷却管的一端延伸至上模具的外部,以使得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液经出液口排出。
10.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安装有t型杆,所述t型杆远离缓冲弹簧的一端延伸至定位筒的外部并与上连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使得t型杆经上连板对上模具进行缓冲护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不仅提高了下料机构使用时的下料效率,降低了下料机构使用时工件的成型时间,而且延长了下料机构使用时下模具的使用寿命;
12.(1)通过手动旋转旋柄,使其带动螺纹杆位于螺纹筒的内部旋转并上移,并使得螺纹杆带动顶出板向上移动,以便对下模具内部的工件进行稳定顶出处理,即可达到快速下料的目的,从而提高了下料机构使用时的下料效率;
13.(2)通过进液口将冷却液输入至冷却管的内部,使得冷却液经冷却管的内部循环后并由出液口排出,在此过程中,冷却液会释放出低温并对下模具内部的工件进行冷却处理,以使得工件快速冷却成型,从而降低了下料机构使用时工件的成型时间;
14.(3)通过缓冲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当上连板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时,上连板则会带动t型杆的下端位于定位筒的内部向下移动,使得缓冲弹簧位于定位筒的内部呈收缩状态,并使得缓冲弹簧对t型杆施加向上的力,以达到弹性缓冲的目的,进而可降低上模具因下压力度较高而对下模具造成压损的现象,从而延长了下料机构使用时下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立柱;3、下连板;4、承载柱;5、上连板;6、顶板;7、气缸;8、上模具;9、t型杆;10、定位筒;11、下模具;12、螺纹杆;13、旋柄;14、顶出板;15、螺纹筒;16、进液口;17、冷却管;18、出液口;19、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智能型锻造模具用下料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下连板3,底板1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立柱2,立柱2的顶端与
下连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下连板3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模具11,下模具11两侧的下连板3顶端皆设有定位筒10,定位筒1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缓冲弹簧19;
22.使用时,通过将缓冲弹簧19设置于定位筒10的底部,以便对t型杆9进行缓冲处理;
23.缓冲弹簧19的顶端安装有t型杆9,t型杆9远离缓冲弹簧19的一端延伸至定位筒10的外部并与上连板5的底端固定连接;
24.使用时,通过缓冲弹簧19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以使得t型杆9经上连板5对上模具8进行缓冲护理;
25.下模具11内部的一端设有顶出板14,下模具11底部的两侧皆设有螺纹筒15,螺纹筒15的底端贯穿至下连板3的外部,螺纹筒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的顶端延伸至下模具11的内部并与顶出板14的底端转动连接;
26.螺纹杆12的底端延伸至螺纹筒15的外部并安装有旋柄13,下模具11的上方设有上模具8,上模具8内部的一端设有冷却管17,冷却管17呈环形结构;
27.使用时,通过将冷却管17设置于上模具8的内部,以便经冷却液对下模具11内部的工件进行冷却处理;
28.冷却管17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8,出液口18远离冷却管17的一端延伸至上模具8的外部;
29.使用时,通过将出液口18设置于冷却管17的一端,以便将冷却液注入至冷却管17的内部;
30.冷却管17远离出液口18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6,进液口16远离冷却管17的一端延伸至上模具8的外部;
31.使用时,通过将进液口16设置于冷却管17的一端,以使得冷却管17内部的冷却液经出液口18排出;
32.上模具8的顶端固定有上连板5,上连板5的上方设有顶板6,顶板6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承载柱4,承载柱4的底端与下连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板6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气缸7,气缸7的底端贯穿顶板6并与上连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
33.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打开气缸7,使其经上连板5带动上模具8向下移动,以便由上模具8以及下模具11对工件进行锻压处理,再通过缓冲弹簧19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当上连板5带动上模具8向下移动时,上连板5则会带动t型杆9的下端位于定位筒10的内部向下移动,使得缓冲弹簧19位于定位筒10的内部呈收缩状态,并使得缓冲弹簧19对t型杆9施加向上的力,以达到弹性缓冲的目的,即可降低上模具8下压力度过高而对下模具11造成压损的现象,之后通过进液口16将冷却液输入至冷却管17的内部,使得冷却液经冷却管17的内部循环后并由出液口18排出,在此过程中,冷却液会释放出低温并对下模具11内部的工件进行冷却处理,即可使得工件快速冷却成型,最后通过旋转旋柄13,使其带动螺纹杆12位于螺纹筒15的内部旋转并上移,并使得螺纹杆12带动顶出板14向上移动,以便对下模具11内部的工件进行顶出处理,即可达到快速下料的目的,从而完成下料机构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