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9007发布日期:2022-12-07 06:2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2.风阀又叫风量调节阀,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央空调末端配件,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目前在对一种风阀外壳进行折弯加工时发现,现有技术cn201822264398.6中,该装置在对壳体板材折弯完成后的取出便利性较差,增加了操作难度,并且现有的装置只能对外壳弧形加工,不便于对异形的壳体进行折弯加工,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局限性,因此提出一种便于将壳体板材取出,减少使用局限性的弯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从而便于将两组下模具之间的外壳板材取出,提高操作便利性,提高异形外壳弯折加工的便利性,减少装置使用局限性的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包括底座、驱动装置、滑轨、两组下模具、限位装置、支撑板、升降装置、上模具、两组支架、支撑装置、多组辊轴和两组皮带,底座顶端设置有滑轨,两组下模具分别对向滑动安装在滑轨上,两组下模具上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对外壳板材左右两端限位,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上,驱动装置对两组下模具的滑动驱动,支撑板通过升降装置的驱动进行上下移动,上模具顶端与支撑板底端连接,两组支架分别通过支撑装置安装在支撑板的左右两部,多组辊轴分别旋转安装在两组支架底端,两组皮带分别套装在多组辊轴外侧壁上,并且两组皮带分别设置在两组下模具上方;将需要折弯加工的外壳板材放置两组下模具顶端,使用限位装置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限位,之后通过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支撑板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具与两组下模具配合后将外壳板材进行弧形折弯加工,外壳加工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两组下模具向外对向动,从而便于将两组下模具之间的外壳板材取出,提高操作便利性,当支撑板向下移动后,支撑板通过支撑装置带动两组支架向下移动,使两组皮带首先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按压,从而当外壳板材中部发生弧形弯折时,使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皮带滚动按压平整,提高异形外壳弯折加工的便利性,减少装置使用局限性。
5.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组壳体、两组丝杠、两组第一手轮、两组第一连接块、两组支撑杆、两组限位板、两组防滑纹、两组螺柱、两组第二手轮和两组摩擦块,两组壳体分别对向安装在两组下模具外侧壁上,两组壳体内分别设置有滑槽,两组丝杠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安装在滑槽内侧壁上,并且两组丝杠的后端分别伸出滑槽外部与两组第一手轮固定连接,两组第一连接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组滑槽上,并且两组第一连接块分别配合套装在
两组丝杠外侧壁上,两组支撑杆分别对向安装在两组第一连接块上部外侧壁,两组限位板分别对向安装在两组支撑杆前端,两组防滑纹分别设置在两组壳体底端,两组壳体底端分别设置有通槽,两组第一连接块底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两组螺柱上部分别穿过通槽螺装在两组第一连接块的螺纹孔上,两组第二手轮分别安装在两组螺柱底端,两组摩擦块分别固定套装在两组螺柱外侧壁上;通过分别抓取两组第一手轮对两组丝杠旋转,两组丝杠旋转后分别带动两组第一连接块向左或向右移动位置,使两组第一连接块通过两组支撑杆带动两组限位板进行位置移动调节,从而便于两组限位板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限位,提高外壳板材放置两组下模具顶端时的限位效果,提高外壳板材的折弯加工质量,通过抓取两组第二手轮对两组螺柱旋转,两组螺柱旋转后向上或向下移动,当两组螺柱向上移动后,使两组螺柱分别带动两组摩擦块向上移动,使两组摩擦块分别与两组防滑纹底面接触,从而使两组第一连接块的滑动进行制动,提高两组限位板位置调节的位置固定效果,提高实用性。
6.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组第一导向柱、两组第一顶板、多组第二导向柱和两组弹簧,两组第一导向柱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支撑板的左右两部,两组第一导向柱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架顶端连接,两组第一导向柱的顶端分别与两组第一顶板底端连接,多组第二导向柱的中部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支撑板上,多组第二导向柱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架顶端连接,两组第二导向柱的顶端分别与两组第一顶板底端连接,两组弹簧分别配合套装在两组第一导向柱外侧壁上;支撑板向下移动后通过两组第一导向柱带动两组支架向下移动,从而使两组皮带底端首先与外壳板材接触,之后支撑板继续向下移动,当两组支架顶端均与支撑板底端接触后,使支撑板通过两组皮带对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按压成型,通过设置两组弹簧,提高两组皮带对外壳板材的按压弹性,减少上模具对外壳板材中部折弯时,外壳板材的两端向上翘起的情况,通过设置多组第二导向柱,提高两组支架升降移动的导向效果,提高两组皮带的使用稳定性。
7.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多组第三导向柱、第二顶板和第一液压缸,多组第三导向柱的底端均与底座顶端连接,支撑板上下滑动套装在多组第三导向柱外侧壁上,多组第三导向柱的顶端均与第二顶板底端连接,第一液压缸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顶板上,第一液压缸的移动端与支撑板顶端连接;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移动端伸缩长度,使第一液压缸带动支撑板向上或向下移动,提高上模具对外壳折弯加工的便利性,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8.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组第二连接块和两组第二液压缸,底座顶端设置有通槽,两组第二连接块顶端分别穿过底座通槽与两组下模具底端连接,两组第二液压缸的固定端均安装在底座内侧壁上,两组第二液压缸的移动端分别与两组第二连接块外侧壁连接;通过控制两组第二液压缸移动端伸缩长度,使两组第二液压缸分别通过两组第二连接块带动两组下模具对向移动,提高两组下模具自动移动的便利性。
9.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刻度尺,两组刻度尺分别设置在两组下模具外侧壁上;通过设置两组刻度尺,提高两组限位板位置移动调节的精确效果,提高外壳板材限位的准确性。
10.优选的,还包括多组拉簧,多组拉簧的底端均与支撑板顶端连接,多组拉簧的顶端均与第二顶板底端连接;通过设置多组拉簧,提高支撑板向上提升移动的助力效果,提高实用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需要折弯加工的外壳板材放置两组
下模具顶端,使用限位装置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限位,之后通过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支撑板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具与两组下模具配合后将外壳板材进行弧形折弯加工,外壳加工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两组下模具向外对向动,从而便于将两组下模具之间的外壳板材取出,提高操作便利性,当支撑板向下移动后,支撑板通过支撑装置带动两组支架向下移动,使两组皮带首先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按压,从而当外壳板材中部发生弧形弯折时,使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皮带滚动按压平整,提高异形外壳弯折加工的便利性,减少装置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第一导向柱与第一顶板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支撑杆与限位板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下模具与刻度尺等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滑轨与壳体等连接的轴测局部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1、底座;2、滑轨;3、下模具;4、支撑板;5、上模具;6、支架;7、辊轴;8、皮带;9、壳体;10、丝杠;11、第一手轮;12、第一连接块;13、支撑杆;14、限位板;15、防滑纹;16、螺柱;17、第二手轮;18、摩擦块;19、第一导向柱;20、第一顶板;21、第二导向柱;22、弹簧;23、第三导向柱;24、第二顶板;25、第一液压缸;26、第二连接块;27、第二液压缸;28、刻度尺;29、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9.底座1顶端设置有滑轨2,两组下模具3分别对向滑动安装在滑轨2上,上模具5顶端与支撑板4底端连接,多组辊轴7分别旋转安装在两组支架6底端,两组皮带8分别套装在多组辊轴7外侧壁上,并且两组皮带8分别设置在两组下模具3上方,两组壳体9分别对向安装在两组下模具3外侧壁上,两组壳体9内分别设置有滑槽,两组丝杠10的左右两端分别旋转安装在滑槽内侧壁上,并且两组丝杠10的后端分别伸出滑槽外部与两组第一手轮11固定连接,两组第一连接块12分别滑动设置在两组滑槽上,并且两组第一连接块12分别配合套装在两组丝杠10外侧壁上,两组支撑杆13分别对向安装在两组第一连接块12上部外侧壁,两组限位板14分别对向安装在两组支撑杆13前端,两组防滑纹15分别设置在两组壳体9底端,两组壳体9底端分别设置有通槽,两组第一连接块12底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两组螺柱16上部分别穿过通槽螺装在两组第一连接块12的螺纹孔上,两组第二手轮17分别安装在两组螺柱16底端,两组摩擦块18分别固定套装在两组螺柱16外侧壁上,两组第一导向柱19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支撑板4的左右两部,两组第一导向柱19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架6顶端连接,两组第一导向柱19的顶端分别与两组第一顶板20底端连接,多组第二导向柱21的中部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支撑板4上,多组第二导向柱21的底端分别与两组支架6顶端连接,两组第二导向柱21的顶端分别与两组第一顶板20底端连接,两组弹簧22分别配合套装在两组第一
导向柱19外侧壁上,多组第三导向柱23的底端均与底座1顶端连接,支撑板4上下滑动套装在多组第三导向柱23外侧壁上,多组第三导向柱23的顶端均与第二顶板24底端连接,第一液压缸25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顶板24上,第一液压缸25的移动端与支撑板4顶端连接,底座1顶端设置有通槽,两组第二连接块26顶端分别穿过底座1通槽与两组下模具3底端连接,两组第二液压缸27的固定端均安装在底座1内侧壁上,两组第二液压缸27的移动端分别与两组第二连接块26外侧壁连接,两组刻度尺28分别设置在两组下模具3外侧壁上,多组拉簧29的底端均与支撑板4顶端连接,多组拉簧29的顶端均与第二顶板24底端连接;将需要折弯加工的外壳板材放置两组下模具3顶端,使用限位装置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限位,之后通过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板4向下移动,使支撑板4带动上模具5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具5与两组下模具3配合后将外壳板材进行弧形折弯加工,外壳加工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两组下模具3向外对向动,从而便于将两组下模具3之间的外壳板材取出,提高操作便利性,当支撑板4向下移动后,支撑板4通过支撑装置带动两组支架6向下移动,使两组皮带8首先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按压,从而当外壳板材中部发生弧形弯折时,使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皮带8滚动按压平整,提高异形外壳弯折加工的便利性,减少装置使用局限性。
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其在工作时,将需要折弯加工的外壳板材放置两组下模具3顶端,通过分别抓取两组第一手轮11对两组丝杠10旋转,两组丝杠10旋转后分别带动两组第一连接块12向左或向右移动位置,使两组第一连接块12通过两组支撑杆13带动两组限位板14进行位置移动调节,从而使两组限位板14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限位,之后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25移动端伸缩长度,使第一液压缸25带动支撑板4向上或向下移动,上模具5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具5与两组下模具3配合后将外壳板材进行弧形折弯加工,然后支撑板4向下移动后通过两组第一导向柱19带动两组支架6向下移动,从而使两组皮带8底端首先与外壳板材接触,之后支撑板4继续向下移动,当两组支架6顶端均与支撑板4底端接触后,使支撑板4通过两组皮带8对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按压成型。
21.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主要功能为:通过升降装置带动支撑板4向下移动,使支撑板4带动上模具5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模具5与两组下模具3配合后将外壳板材进行弧形折弯加工,外壳加工完成后,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两组下模具3向外对向动,从而便于将两组下模具3之间的外壳板材取出,提高操作便利性,当支撑板4向下移动后,支撑板4通过支撑装置带动两组支架6向下移动,使两组皮带8首先将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进行按压,从而当外壳板材中部发生弧形弯折时,使外壳板材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皮带8滚动按压平整,提高异形外壳弯折加工的便利性,减少装置使用局限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风阀外壳加工成型的折弯装置的下模具3、上模具5、第一液压缸25、第二液压缸27和刻度尺28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23.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